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安徽农业大学

地          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政 编 码:230036

电         话:

0551-65786705;65786369

电 子 邮 箱:ahnydxxb@163.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52X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162/S

定价:15.00

  • 1
  • 2
  • 3
  • 4
  • 5
  • 6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 过表达ZmbHLH167基因正向调控玉米籽粒的淀粉合成

    舒建国,陈逸蓉,陈龙,武健东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1

    Abstract:

    旨在从玉米中克隆调控淀粉合成的相关基因ZmbHLH167,分析其分子特征并研究其调控玉米籽粒淀粉合成的生物学功能。以玉米KN5585为供试材料,克隆ZmbHLH167全长序列并通过对ZmbHLH167的组织表达、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转录活性等特征分析、结合ZmbHLH167基因过表达玉米植株籽粒形态、籽粒成分分析,明确ZmbHLH167在籽粒发育和淀粉合成中的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ZmbHLH167调控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显示ZmbHLH167基因在胚乳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mbHLH167是一个核定位蛋白;转录自激活活性检测表明,ZmbHLH167在酵母中并不具备转录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ZmbHLH167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农艺性状分析和籽粒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ZmbHLH167能够正向调控玉米籽粒的长、宽、百粒重以及籽粒中淀粉含量,对籽粒中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变化有负向调节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籽粒的ZmGBSSI、ZmGBSSIIa、ZmGBSSIIb、ZmISAI、ZmISAIIZmISAIII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在授粉后15 d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ZmbHLH167能够正向调节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转录因子ZmbHLH167对提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 毛梾叶片营养成分与利用前景分析

    金雅琴,李海玲,史莹,张谦,李冬林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7

    Abstract:

    为了了解毛梾叶中主要营养物质成分,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毛梾叶资源的多用途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测定毛梾叶片中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及含量,分析氨基酸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分(AAS)、化学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并与常见饲料植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毛梾叶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干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4.73、2.04、4.10和28.10 g·100 g-1;17种常见的氨基酸种类均被检出,总氨基酸质量分数(T)为36.49 g·100 g-1,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E)为14.25 g·100 g-1,E/T为39.05。按照FAO/WHO模式、全鸡蛋模式和美国模式计算的EAAI分别为86.58、75.96和90.40。毛梾叶中K、Ca、Mg、P和Na含量丰富,其中以Ca质量分数最高,为36 049.25 mg·kg-1,Mg、K、P和Na质量分数分别为7 004.52、15 458.02、2 003.48和1 754.39 mg·kg-1,Cu和Zn的含量低,分别为5.47和13.64 mg·kg-1。毛梾叶营养成分丰富,氨基酸组成较为合理,接近良好蛋白源的质量标准,具备动物饲料开发的潜力。

  • 5个汉麻品种花和叶的香气成分研究

    练冬梅,姚运法,李洲,吴松海,洪建基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8

    Abstract:

    为明确不同汉麻品种花和叶的香气成分,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品种(‘brosom’、‘cherry’、‘hemp7’、‘寒麻’和‘中纤1号’)雌株盛花期为材料,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个品种花香及叶香成分各具特色。5个品种在相对含量0.1%以上的花香物质共检测出43种,‘brosom’花香成分30种,‘cherry’ 7种,‘hemp7’ 28种,‘寒麻’ 25种,‘中纤1号’ 19种。单萜类物质为花的绝对优势成分,‘cherry’花单萜类相对含量最高(98.15%),‘brosom’花倍半萜含量最高(27.51%),其中α-蒎烯是‘cherry’、‘寒麻’和‘中纤1号’绝对优势成分。 5个品种共检测出51种叶香物质,‘brosom’叶香成分33种,‘cherry’ 19种,‘hemp7’ 31种,‘寒麻’ 26种,‘中纤1号’ 31种,‘brosom’叶中倍半萜含量(59.24%)和醇类含量(11.03%)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cherry’叶中单萜类含量(84.91%)和酯类含量(8.6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寒麻’花香与‘中纤1号’花香相似率最高(0.995),‘brosom’香气成分组成最为独特,单独一类。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石竹烯和β-金合欢烯在5个品种花、叶中的差异表达,丰富了汉麻花和叶在香气成分方面的基础知识。

  • 不同赏食两用百合营养价值分析及其种苗快繁体系的优化

    庞晓静,马晨晨,王贞红,王磊,任叶飞,程华,王云生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9

    Abstract:

    以5种不同颜色的赏食两用百合(白色、黄色、橙黄色、紫红色和黄红复色)为材料,分析了供试材料田间表型及鳞茎中营养成分的差异,优化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田间表型分析表明,除花色不同外,供试百合品种株高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色百合植株最高,黄红复色百合植株最矮。从功能性成分上看,橙黄色百合营养价值极具特色,其多糖、总酚酸和总皂苷含量在测定品种中最高,含量分别达50.47、11.56和2.83 mg·g -1;黄红复色百合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潜力,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10 mg·g-1。通过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确定了百合鳞茎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5%次氯酸钠消毒10 min;百合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1.0 mg·L-1 6-BA和0.2 mg·L-1 NAA;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2.0 mg·L-1 6-BA和1.0 mg·L-1 NAA;百合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浓度0.3 mg·L-1 IBA和0.5 mg·L -1 NAA的MS培养基。研究结果为赏食两用百合健康价值挖掘及种苗扩繁、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 油茶副产物中多酚、黄酮含量及其活性研究

    香李琳,陈俊,樊洪泓,孙传伯,王亦非,朱梦梦,陈存武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20

    Abstract:

    以六安当地“大别山一号”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溶剂(纯水、50%乙醇和95%乙醇)超声提取油茶不同部位(叶、壳和饼),测定各提取物的多酚和黄酮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ORAC抗氧化能力指数来评价抗氧化活性,并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油茶叶多酚和黄酮含量均高于油茶饼和油茶壳,其中50%乙醇提取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37.24±1.94)和(189.23±1.12)mg·g-1;油茶叶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28.10±0.46)μg·mL-1,ORAC抗氧化能力指数为

  • 板栗‘燕山早丰’种实腐烂病致病菌及致病性探究

    周爽,闾星,刘昊柟,汪慧华,李如华,李志朋,刘建玲,严东辉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7.001

    Abstract:

    我国重要板栗品种‘燕山早丰’常年受到复合型种实腐烂病的危害,而其病原组成和致病性至今不清。通过科赫法则,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了病原菌,并对病菌分生孢子、板栗内生菌致病性及温度对致病性的影响做了测定。结果表明,‘燕山早丰’种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分布在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间座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单端孢属(Trichothec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及毛二孢属(Lasiodiplodia)中,而以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桂冠间座壳菌(Diaporthe nobilis)和毛二孢为主要致病种类。低温能显著影响病菌的致病性并减少致病菌种类,病菌分生孢子具致病性,‘燕山早丰’种仁的内生真菌间座壳菌和链格孢菌的菌株可表现致病性。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一种板栗品种种实腐烂病的病原结构及其致病性,为针对性地探索和建立有效防治策略和技术奠定了基础。

  • 燕麦镰刀菌HY-041除草机理的初步研究

    朱海霞,张乐,程亮,程海洋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22

    Abstract:

    为了明确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HY-041侵染野燕麦(Avena fatua L.)的作用机理,探究HY-041菌株对野燕麦(A. fatua L.)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将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开发成生物除草剂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电镜扫描技术观察生防菌株HY-041对野燕麦的侵染过程,并通过对接种HY-041菌株的野燕麦植株内MDA、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明确HY-041防除野燕麦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HY-041菌株接种于野燕麦植株后,杂草植株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过氧化保护酶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于接种后第6 天开始降解可溶性蛋白,降低植物抗氧化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Y-041菌株的菌丝通过气孔侵入叶片组织,并在组织中寄生繁殖产孢,逐渐破坏组织,同时叶片表面开始失绿并伴随着病斑的形成,最终导致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通过电镜扫描明确了燕麦镰刀菌HY-041对野燕麦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了菌株HY-041对野燕麦生长的抑制途径,为燕麦镰刀菌在生物除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3种改性剂对大白藤的增强改性研究

    汪佑宏,李子严,杨明亮,季毕超,余林鹏,江泽慧,田根林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23

    Abstract:

    为了提高棕榈藤材的物理力学性质,选择大白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锡铋镉铅合金(SBCPA)和糠醇(FA)作为改性剂,采取改性试剂种类、浸渍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通过预试验发现,试件浸渍MMA、FA和SBCPA的最大浸渍量分别可达到35%、70%和20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性处理的大白藤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顺纹抗压强度(USCPG)、顺纹抗剪强度(SSPG)和基本密度(BD)分别增加了8.3%~64.2%、28.0%~107.6%、30.5%~94.4%、3.8%~32.1%和32.1%~220.7%,体积全干干缩率(VSOD)下降了19.6%~75.4%。综合多因素确定最佳工艺为:改性试剂为锡铋镉铅合金,浸渍量为195%,处理温度是105 ℃,处理时间是2 h。按此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得出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基本密度分别为

  • 杜鹃花RsSnRK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王莲,张小娟,王华,贾素琦,李怡珊,徐婉婷,任爱华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24

    Abstract:

    为探究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蔗糖非酵解Ⅰ型相关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SnRK)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基于杜鹃花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RsSnRKs进行筛选鉴定和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RT-qPCR) 检测该家族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鉴定出杜鹃花RsSnRK基因家族共有3个亚族19个成员,它们编码的蛋白均为亲水蛋白,长度为362~555氨基酸,等电点为4.80~9.27,相对分子质量为41 025. 65~62 951.44 Da,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预测其主要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Motif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RsSnRKs同一亚家族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基序,且RsSnRKs上游2 000 bp含大量的光响应、激素响应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元件。共线性分析发现,杜鹃花RsSnRK2/RsSnRK14在内的4组共线性对基因进化选择压力值均小于1,受纯化选择;此外,10个RsSnRKs与15个拟南芥AtSnRKs存在19条共线性关系。RT-qPCR分析发现,杜鹃花RsSnRK第Ⅱ亚家族成员RsSnRK7RsSnRK9RsSnRK13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干旱程度加重而明显上调,复水后又显著下调表达,说明杜鹃花RsSnRKs能够积极响应干旱胁迫。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杜鹃花RsSnRKs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并为杜鹃花抗旱基因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 猕猴桃Hsp90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汤佳乐,苑平,何科佳,卜范文,徐海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1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鉴定猕猴桃AcHsp90基因家族成员,为进一步研究AcHsp90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耐热机理奠定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的方法,对猕猴桃AcHsp9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猕猴桃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0个AcHsp90基因。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将AcHsp90基因分为4个类群,同一组中的AcHsp90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基序。AcHsp90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多种非生物胁迫相关顺式元件和激素反应性顺式元件。共线性分析发现AcHsp90基因存在4对片段重复事件。热胁迫表达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AcHsp90基因在热敏型品种‘红阳’和耐热型品种‘华特’的根、茎、叶器官中均有显著性表达,但相对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与热敏型品种‘红阳’相比,耐热型品种‘华特’在热胁迫下大部分AcHsp90基因表达的峰值是滞后的。猕猴桃AcHsp90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结构多样性和进化保守性,他们在热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显著性表达模式,这意味着它们广泛参与了猕猴桃获得耐热性的过程。

  • 基于多源数据的旅游景区活力特征、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李丹,方蓉,陈静媛,张云彬,王诚,朱萌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4

    Abstract:

    旅游景区是城市繁荣活力的来源之一,是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撑,量化其中游客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游客活动行为数据,结合OSM路网以及POI数据,利用相关指标测度旅游景区活力,之后基于皮尔逊相关性等方法探究活力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景区的活力可以通过客流密度、游憩时长、重游率和满意度进行测度,影响旅游景区活力的潜在因素包括周边路网密度、周边公共交通便利度、周边设施多样性、周边居住密度、景区规模、内部商业服务设施密度、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密度和内部设施多样性;(2)合肥市旅游景区活力存在较大差异性,较高水平的景区依次为淮河路步行街、1912街区、包公园、罍街和融创乐园;(3)内部商业服务设施密度、周边路网密度和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是影响合肥市旅游景区活力的重要因素。建议基于旅游景区活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景区规划策略。

  • 孵化期不同光周期绿光照射对云岭红肉鸡雏鸡生长的影响

    赖金花,王孝义,吴富席,唐耕芳,陈强,王淑燕,李明丽(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5

    Abstract:

    为了揭示孵化期不同光周期绿光照射对云岭红肉鸡出壳后雏鸡生长的影响,选用512个云岭红肉鸡种蛋,随机分成对照组、8 h光照组(8L∶16D)、16 h光照组(16L∶8D)和24 h光照组(24L∶0D),每组128个种蛋,在种蛋孵化的0~18 d,8L∶16D组、16L∶8D组、24L∶0D组每天采用光照强度为25~99 lx的绿光分别进行连续8、16和24 h照射,测定并分析了各处理组出壳后6周内雏鸡的生长指标差异。结果显示:出壳后,8L∶16D组和16L∶8D组雏鸡的7、14、21、28、35和42日龄的体重、体尺和胸肌重等生长性能指标总体上优于对照组和24L∶0D组,尤以8L∶16D组的促生长效果最佳。42日龄时,8L∶16D组雏鸡的体重和胸肌重较16L∶8D组分别提高194.2 g(P <0.01)和28.59 g(P <0.01);8L∶16D组雏鸡的体重、胸宽、胸肌重和肝脏重较24L∶0D组分别提高326.41 g(P <0.01)、1.08 cm(P <0.05)、41.72 g(P <0.01)和3.58 g(P <0.05);8L∶16D组雏鸡的体重、胸宽、胸深、胸肌重、心脏重和肝脏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50.38 g(P <0.01)、1.62 cm(P <0.01)、1.3 cm(P <0.01)、45.5 g(P <0.01)、1.85 g(P <0.05)和4.2 g(P <0.05)。综上可见,云岭红肉鸡种蛋在孵化期间每天连续接受8~16 h(光照强度25~99 lx)的绿光照射可显著促进出壳后雏鸡的生长,尤以每天接受8 h(8L∶16D)绿光照射的促生长效果最佳。

  •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热应激环境下 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李春苗,吴兆林,孔令琳,黄华云,王钱保,黄正洋,薛龙岗,赵振华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2

    Abstract:

    为探讨热应激对育成期至产蛋前期母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对家禽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以苏禽3号为试验对象,对照组按照正常饲养程序进行饲养,热应激组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8~17周室内温度调至30 ℃。120日龄分别收集对照组和热应激组母鸡盲肠内容物,对其微生物的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序列归属于15 658个ASVs(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ASV,扩增子序列变体),包含19个门、133个属。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在热应激组和对照组占的比例均最大,分别为52.27%和49.95%。在属水平上,热应激组和对照组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理研菌科RC9肠道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中拟杆菌属和考拉杆菌属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理研菌科RC9肠道菌属则呈下降趋势,属水平上有13个差异物种(P<0.05)。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可得知,热应激组的chao1指数(Chao1 richness)、香农指数(Shannon wiener diversity index)和辛普森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说明在热应激状态下鸡肠道内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降低。通过PCoA分析,热应激组和对照组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PICRUSt分析显示,热应激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代谢和疾病通路有显著差异,热应激组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生物合成以及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功能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热应激状态下鸡的肠道菌群特征,热应激状态下,鸡盲肠内微生物会发生改变,调整肠道微生物结构,保护鸡肠道健康,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发热应激状态下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 基于PfAgo技术的猪细小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吴崇铤,苟婧萱,兰守信,张曼琪,涂健,王振宇,邵颖,宋祥军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3

    Abstract:

    为了将优化的PfAgo荧光法与环介导等温扩散(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相结合,建立灵敏、快速、特异的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vovirus,PPV)检测方法,针对PPV保守序列VP2分别筛选gDNA并设计对应的分子信标,初步建立基于PfAgo的荧光检测法,在同靶位筛选LAMP的引物并对其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将两者结合探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使用优化后的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fAgo荧光检测法最佳反应温度为95 ℃,最佳引物使用量为750 pmol,分子信标最佳使用量为15 pmol,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PfAgo荧光检测法具有高度的专一性。LAMP检测法筛选出最佳扩增温度为61 ℃,最适反应时间为40 min,dNTP最佳终浓度为1.2 mmol·L-1,锰离子最佳终浓度为10 mmol·L-1,最适内外引物比例为4∶1,其灵敏度可达101 copies·µL-1,与其他检测样本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将LAMP和PfAgo荧光检测法相结合后,其灵敏度可达101 copies·µL-1,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专一性强。研究建立的PPV-LAMP-PfAgo荧光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具备灵敏、快速等优点,为临床基层检测PPV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巢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动态分布特征 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柯乔君,余丽,黄显怀,黄木易,李卫华,杨厚云,申慧彦,张樊,陈凡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6

    Abstract:

    为了解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性质和特征,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对巢湖进行周年调查,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巢湖水体中DOM组成、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巢湖水体DOM包含3个组分:类蛋白质C1(Ex/Em = 280/320)、类腐殖质C2(Ex/Em =285/380)和C3(Ex/Em =270(355)/450)。各组分荧光强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C1、C2和C3组分的荧光强度在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且在西湖区要显著高于湖心区和东湖区。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叶绿素(Chl-a)、总氮(TN)、总磷(TP)和温度(T)是影响C1、C2和C3组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DOM的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分别在1.96~2.83、0.83~1.18和1.35~5.36,表明各湖区水体DOM虽以自生源为主,但在夏季兼具陆源及内源的双重特征。研究表明,通过追踪巢湖水体DOM的组分、来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响应机制,为富营养化湖泊的污染物控制和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及其与城市热舒适度的关系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何贝贝,上官冬辉,王荣军,李达,杨琴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8

    Abstract: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对兰州市主城区及城郊山区热环境与热舒适度的影响,特别是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对局地气候舒适度的改善作用,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单窗算法反演兰州市地表温度,并结合降温距离与降温幅度指标,评估了“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强度。同时,利用改进的温湿指数(MTHI),分析了1993—2021年间“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热舒适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区绿地的平均降温距离为274.1 m,平均降温强度为5.16  ℃;河流周围区域的降温距离为140 m,降温强度为4.23  ℃;山区森林的降温距离介于500~1 000  m,降温强度为5~10  ℃。此外,城区的冷岛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山区的冷岛指数则呈增长趋势,表明山区的地表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城区夏季的绿色空间和河流附近区域更为凉爽舒适,山区夏季热感知介于冷与寒冷之间。研究证明,城区应进一步增加“蓝绿空间”以缓解热岛效应,提升居民的热舒适感;同时,山区的冷岛效应和热舒适度的改善凸显了植被在维持和提升地表温度调节方面的重要性。

  • 1995—20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及地理探测

    冯少茹,黄木易,舒莹,臧旭堃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9

    Abstract:

    为探究长江流域典型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1995—2020年间长江流域安徽段为例,构建生态风险模型,基于空间数据探索、地理探测器等技术方法开展长江流域安徽段的生态风险评估、空间异质性及驱动解析。结果表明:在1995—2020年间,长江流域安徽段景观格局特征变化明显,景观形状趋于不规则化,景观破碎度下降,整体上呈多样化、异质性发展趋势;1995—2020年研究期内,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均值分别为0.221 8、0.226 9、0.243 5和0.220 0,呈先增后降趋势。空间上,较高、高风险区多集中分布在流域城市建成区,且呈片状分布;1995、2000、2015和2020年的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全局Moran’s I指数值分别为0.433、0.558、0.475和0.423,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LISA空间聚集模式以“低-低”和“高-高”分布为主;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各驱动因子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口密度>GDP>降水量>土壤类型>DEM>NDVI>坡向>坡度,且任意两个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均明显增强单因子对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程度,其中人口密度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的q值达到0.542 1,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异质性作用的解释力最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调控与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 梨星毛虫幼虫转录组及SSR位点分析

    寇桂香,来有鹏,陈帅,都成杰,周渊涛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07

    Abstract:

    为了探讨SSR位点分布特征,进而为开发、丰富新型EST-SSR分子标记奠定基础,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梨星毛虫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在此基础上筛选其微卫星位点并分析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梨星毛虫幼虫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671条转录本,21 432条unigenes,COG、GO注释和KEGG通路数据库中unigenes注释占主导地位的分别是一般功能预测、细胞进程、运输和分解代谢。8 288个微卫星位点分布于5 832条unigenes中,SSR重复类型主要为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单核苷酸重复中最主要的基元类型是(A/T)n,占总SSR位点77.94%,(AC/GT)n为二核苷酸重复的优势基元,占总SSR位点数的2.38%,且每个母本(maternal blood)序列中SSR数目随着碱基重复类型的增加而减小,成反比出现。分析各类型的转录芯片数量占比,SSR二核苷酸重复类型的4个基序的转录芯片数量占比最大(48.03%),其中AT/AT的数量最大(228条)。研究结果实现了基于转录组数据成功筛选出梨星毛虫幼虫微卫星位点,为梨星毛虫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挖掘等提供研究基础。

  • 线虫作为软体动物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王磊,崔瑞瑞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0

    Abstract:

    Phasmarhabditis属线虫自从1990年被发现可用于软体动物的生物防治以来,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其中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作为目前唯一一种被商业化应用的软体动物生物杀虫剂,以Nemaslug®的商品名在欧洲用于生物防治已有30年的历史。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对线虫在软体动物防治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全面综述了软体动物的危害,常见的防治方法以及线虫在软体动物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包括线虫的发现历程、线虫杀死软体动物的机理、防治效果以及生物安全性等。此外,还讨论和展望了现有线虫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线虫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的整合等。为今后我国在应用线虫进行软体动物生物防治以及提高线虫在软体动物防治中的效果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蛋白包埋小麦胚芽粉强化馒头的理化和感官特性

    柴清天,姚雨辰,张久田,马亚楠,范晓婕,孔德瑞,王乃富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2

    Abstract:

    小麦胚芽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以及存在高活度的酶,以至于添加到产品后不易储藏而降低产品的整体品质,导致应用范围较为局限。采用蛋白包覆的手段来阻断小麦胚芽粉与空气的接触,起到了保护膜的作用,同时减少在制作产品时与淀粉竞争自由水的能力,从而在提升整体产品的营养价值的同时延长了储存期。RVA数据表明,添加蛋白包埋的混合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等均呈下降趋势,且都低于对照组,这表现为小麦胚芽经过蛋白包埋后,聚集在淀粉颗粒的表面,避免了淀粉与水的结合与接触,从而延缓了淀粉的糊化。LF-NMR结果表明,添加蛋白包埋制作的新鲜馒头中,弱结合水含量与紧密结合水含量均下降;经过老化24 h之后的数据表明,添加蛋白包埋小麦胚芽馒头的紧密结合水含量下降得较为缓慢,低于对照组,且当添加比例在10%时,T21值增加,水分相对较稳定。表明添加蛋白包埋的小麦胚芽可抑制冷藏馒头中水分的散失,延缓馒头老化;同时添加10%的蛋白包埋胚芽改善了整体感官接受度。

  •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的不同叮咬程度的 紫金蝉茶鲜叶品质分析及判别

    刘志禹,杨树恩,厉彦超,周巧仪,李露青,宋春芳,LiZhenfeng,凌彩金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3

    Abstract:

    紫金蝉茶鲜叶的叮咬程度的判别是其加工过程中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主要由人工对鲜叶的蜜香浓郁程度进行判别,但该方法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采集新鲜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同时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技术对紫金蝉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理化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叮咬程度的增加,茶多酚、儿茶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叮咬程度适中的时候达到最大值;氨基酸含量呈现正相关,最大增加量为0.27%,而咖啡碱含量呈现负相关,最大减小量为0.90%。这些变化主要是茶树抵抗茶小绿叶蝉叮咬的性能体现,并且对茶叶口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分析的气味特征表明,不同叮咬程度的茶叶香气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出现了来自于3-苯丙酸乙酯以及环戊乙酸甲酯的蜂蜜气味。此外,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揭示了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与HS-SPME-GC-MS检测到的香气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支持向量机对降维后的电子鼻数据建模能够最大程度地辨别不同叮咬程度的茶叶。研究结果实现了紫金蝉茶特征香气的定性分析,为紫金蝉茶叮咬程度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安徽省不同茶树品种(系)的黄山毛峰适制性分析

    陈志鹏,朱心蓉,桂利权,谢明之,孙劲鸿,谢德军,朱俊彦,李叶云,韦朝领,刘升锐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4

    Abstract: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系)的黄山毛峰适制性,比较分析了以安徽省当地的10个不同茶树品种(系)的一芽二叶为原料制成的黄山毛峰的风味品质。感官审评分析表明,‘漕溪4号’和‘滴水香3号’综合评分最高,均在92分以上;其次为‘漕溪2号’和‘漕溪3号’,均为91.6分,而‘舒茶早’和‘农抗早’综合评分最低,均低于90分。生化成分分析表明,10个茶样酚氨比在3.83~7.18之间,均适制黄山毛峰,且特征性品质成分如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等含量均具有差异;其中‘舒茶早’和‘农抗早’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茶样,但感官评分值却最低,表明黄山毛峰需要不同生化成分含量适宜且占比合理。研究结果提供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系)黄山毛峰适制性的相关信息,为黄山毛峰适制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偏心轮组驱动马铃薯收获机混沌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苏继龙,黄伟锋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5

    Abstract:

    针对目前我国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振动频率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欠驱动偏心轮组激振器使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产生混沌振动特性,以期提供筛体多频率振动和提高土薯分离效果。首先建立由3个偏心轮构成的偏心轮组混沌激振器力学模型,并基于Simulink仿真程序完成对轮组激振器的混沌特征的识别;同时,采用振动筛台架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和搭建振动台架试验,并采集筛体加速度数据进一步验证在激振器作用下,振动筛具有宽频输出特性;最后应用离散元法建立椭球形和类球形马铃薯模型和土壤颗粒模型,利用ADAMS与EDEM软件进行耦合仿真,分析在混沌振动下筛上马铃薯的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以及土块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偏心轮组激振器能够带动马铃薯收获机筛体产生混沌振动;在驱动转速300 r·min-1时马铃薯满足向后抛送要求,椭球形和类球形马铃薯筛上受到的最大压力均小于马铃薯破损所能承受的极限平均压力值且土壤破碎和透筛现象明显。

  • 基于SolidWorks的低温循环式油菜籽烘干机 设计二次开发与研究

    房启航,赵治华,丁恒,胡久林,史乾军,董玉德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1224.016

    Abstract:

    针对低温循环式油菜籽烘干机结构复杂,尺寸关联众多,建模设计缓慢导致的设计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Visual Studio编程软件,在C#的开发环境下,基于SolidWorks平台,利用其提供的API接口,对低温循环式油菜籽烘干机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模块化装配建模与模板参数修改法的设计方法,开发了一款烘干机参数化设计系统。模块化的装配建模方法,为烘干机不同部件的尺寸关联提供了便利。该设计系统创建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不同型号的低温循环式油菜籽烘干机的快速建模。提出的参数化系统将烘干机的设计效率提高了90%以上,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性,也为其他类型烘干机的参数化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价值。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