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安徽农业大学

地          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政 编 码:230036

电         话:

0551-65786705;65786369

电 子 邮 箱:ahnydxxb@163.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52X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162/S

定价:15.00

  • 1
  • 2
  • 3
  • 4
  • 5
  • 6
  • 7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 环割油茶树春梢性状与根叶养分相关性分析

    谢双岭,江春艳,刘洲莹,王毓曼,程离,任志华,张运煜,陈晓,胡冬南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3

    Abstract: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 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的积累,减弱了叶片的生长,同时影响了春季叶片同化物向根系运输,使360°环割下春梢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而180°环割后叶片有机营养向根系运输,春梢营养生长未受到抑制。

  •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程颖,焦碧玉,王磊,汪辉,崔文礼,朱宗河,赵莉,郑文寅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8

    Abstract: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GGE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4个SRC性状的GGE变异值均大于50%,环境-基因型互作效应复杂。能较好区分蔗糖SRC和乳酸SRC的试点是濉溪,能较好区分碳酸钠SRC且具有强代表性的生态点是新马桥,能区分水SRC的生态点是阜阳。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包括华成863、龙科1109、荃麦725和涡麦99;乳酸SRC值稳定的品种有徽研912和瑞华麦516,碳酸钠SRC值稳定的品种包括徽研912和瑞华麦516,水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

  • 噻苯隆作用下叶面肥养分组成变化对小麦生理 代谢和产品要素的影响

    丁海慧,戚晶,王晨宇,曹海生,谷勋刚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8

    Abstract:

    为探究噻苯隆作用下叶面肥养分组成变化孕穗期喷施对小麦生理代谢、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小麦“烟农1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盆栽试验处理:A0(3.3 mg·L-1噻苯隆)、A1(3.3 mg·L-1噻苯隆 + 腐殖酸叶面肥)、A2(3.3 mg·L-1噻苯隆 + 缺氮腐殖酸叶面肥)、A3(3.3 mg·L-1噻苯隆 + 缺磷腐殖酸叶面肥)、A4(3.3 mg·L-1噻苯隆 + 缺钾腐殖酸叶面肥)、A5(3.3 mg·L-1噻苯隆+缺氨基酸腐殖酸叶面肥)、A6(3.3 mg·L-1噻苯隆 + 缺硼腐殖酸叶面肥)和A7(3.3 mg·L-1噻苯隆 + 缺腐殖酸叶面肥),每个处理重复3次。于2022年4月在小麦孕穗期后的1 d、5 d和9 d开始喷施,每次喷施量为150 mL。结果表明:叶面施肥能够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同时促进可溶性糖的合成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其中氮、磷养分缺失会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A1处理降低了26.40%~31.12%;对于氮代谢,叶面施肥能够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和转化,其中氮、磷和硼缺失会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缺钾则会抑制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相比于A1处理活性降低了20.38%。叶面施肥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但对总穗数影响不显著,而钾和氨基酸缺失则会降低小麦穗粒数;同时能够改善籽粒品质,增加籽粒中粗蛋白及蛋白组分含量,但影响不显著,而钾、氨基酸和硼缺失影响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合成。在噻苯隆的作用下,叶面肥中氮、磷、钾元素组成对小麦生理效应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叶面肥养分配比的选择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 烟叶果胶糖醛酸结构的固态核磁共振波谱表征

    王鹏,李秋潼,牛凡超,张懿品,朱立军,汪长国,陈昆燕,杨俊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7

    Abstract:

    烟叶果胶不同糖醛酸结构的含量分布,对其生理功能和产品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表征烟叶果胶糖醛酸结构,采用固态13C 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3C CP/MAS NMR),以二甲基硅橡胶管为内标物质,建立烤烟烟叶中果胶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选择NMR图谱中果胶C-6区域的波谱峰,应用PeakFit软件进行去卷积分峰处理,实现烟草样品果胶不同糖醛酸结构,即果胶酸(-COOH)、甲酯化果胶(-COOCH3)、果胶酸钙盐(-COO-)等定性和含量分布的分析表征。应用固态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征了不同部位9种烟叶样品中的果胶含量及其糖醛酸结构。结果表明,烟叶果胶含量随着烟叶部位上升而逐渐增高。样品烟叶中甲酯化果胶的含量分布均小于50%,属低甲酯化果胶。对比中部烟叶,上部叶的甲酯化果胶含量偏高,下部叶偏低,而上部叶的果胶酸钙盐含量较低,下部叶较高。结果为烟草果胶大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提供准确、简便的技术方法。

  • 蠖蛛比对游猎蛛种间竞争作用的影响

    刘爱国,程鸿浩,陈诗燕,徐悦,吴筱萌,周夏芝,邹运鼎,毕守东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7

    Abstract:

    为明确茶尺蠖与天敌比值对天敌竞争作用的影响,得出优势种天敌,以期为茶尺蠖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竞争系数分析法、竞争强度指数法、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法对安吉白茶、龙井43、平阳特早和农抗早4个茶园中茶尺蠖高峰日时的7种蜘蛛天敌取食茶尺蠖的竞争作用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粽管巢蛛、黑色跳蛛和三突花蟹蛛是与茶尺蠖数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前3位天敌;竞争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鞍型花蟹蛛和斜纹猫蛛是竞争强度受比值影响最大的2种天敌;竞争强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鞍型花蟹蛛、三突花蟹蛛和斜纹猫蛛是竞争强度受比值影响最大的3种天敌。综合上述分析得出鞍型花蟹蛛和斜纹猫蛛是竞争能力受蠖蛛比影响较强的2种天敌,因此在茶尺蠖的防治过程中可根据害虫与天敌比值的高低分别加强对这2种天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保护与利用茶尺蠖天敌提供科学依据。

  • NaCl胁迫对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戴魏真,杨永瑞,郭家乐,孙倩倩,项晶,毕亚玲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6

    Abstract:

    旨在明确NaCl胁迫对马唐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直播稻田马唐适生区域的预测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以马唐种子为材料,采用0、10、30、60、100、150和300 mmol·L-1 NaCl溶液进行培养,测定马唐种子各萌发指标,并对幼苗生物量及马唐体内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 MDA)、根系活力(root activity)、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过氧化物酶活力(peroxidase, PO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升高,马唐种子萌发率、相对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及胚根和胚芽长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而相对盐害率逐渐增强,浓度达300 mmol·L-1时种子停止萌发;当NaCl浓度为60 mmol·L-1时,马唐的胚根和胚芽长均达对照水平。马唐幼苗鲜质量随NaCl溶液浓度升高基本呈下降趋势,幼苗干质量较对照无明显差异(P < 0.05)。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随NaCl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为60 mmol·L-1时,马唐根系活力、SOD活力与对照相比均增加;MDA含量受NaCl胁迫后较对照升高,在NaCl浓度为300 mmol·L-1时较对照显著增加(P < 0.05)。研究结果显示马唐萌发对NaCl胁迫的适应范围较宽,幼苗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

  • 解淀粉芽胞杆菌SJ1606产脂肽粗提物协同代森锰锌 对2种植物病菌的抑制效果

    王猛,吴含,段海明,孟祥涛,李之硕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6

    Abstract:

    为探明微生物源脂肽粗提物、代森锰锌及二者的复配剂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Horsfall法和Wadley公式法检测了脂肽粗提物和代森锰锌对2种病菌的抑制率和增效比。脂肽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为1.93 μL·mL-1,对葡萄白腐病菌的EC50为5.54 μL·mL-1,代森锰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为74.37 mg·L-1,对葡萄白腐病菌的EC50为48.45 mg·L-1。Horsfall法得出脂肽与代森锰锌混配体积比为 8∶2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显著的增效活性,体积比为1∶9对葡萄白腐病菌具有显著增效活性。通过Wadley公式法得出混配组合对黄瓜枯萎病菌理论EC50为1 298.78 mg·L-1,实际EC50达472.48 mg·L-1,增效比(SR)为2.75;对葡萄白腐病菌理论EC50值为481.41 mg·L-1,实际EC50值187.32 mg·L-1,增效比(SR)为2.57。结果可为2种不同病害的持续防控、化学药剂的减施增效和抗菌脂肽的合理应用提供支撑。

  • 不同百合品种的花和叶片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的抗性评价

    张莉雪,张紫薇,宋云泽,陈小林,段枫,鲁思勤,刘雨菡,余晓敏,朱钰,宁国贵,何燕红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4

    Abstract:

    评价不同百合品种叶片和花对灰霉病的抗性,分析叶片和花的灰霉抗性相关性,以期为评估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支持。以 A、O、L、LA和OT等5个系列的28个百合品种为材料,利用分离鉴定的灰葡萄孢菌,采用离体菌丝块直接接种和刺伤接种法,对百合的叶片和花瓣进行灰霉病抗性评价,并根据叶和花的病斑直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百合叶片对不同灰葡萄孢菌株抗性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百合叶片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白色帝王和眼线这2个品种属于高感品种;红星、丝雨、桃色事件等8个品种属于易感品种;地魔星、秘密之吻、穿梭等7个品种属于中抗品种;索邦、微微安娜、布林迪西等6个品种属于高抗品种;依兰、西伯利亚、俯视等5个品种属于免疫品种。对叶片进行刺伤,可导致灰霉菌侵染性增强。花瓣接种结果显示大部分百合花瓣比叶片更容易受到侵染,但是百合花和叶片对灰葡萄孢的敏感性没有显著相关性;红星、丝雨、桃色事件等13个品种的花和叶对灰葡萄孢菌的敏感性一致;地魔星、秘密之吻、布林迪西等14个品种的花比叶对灰葡萄孢菌更敏感;白色帝王的叶片较花对灰葡萄孢菌更敏感。组织损伤会降低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百合叶片与花对灰霉菌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依兰、微微安娜、西伯利亚和红色宫殿4个高抗品种可为百合灰霉病抗性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茉莉酸甲酯对平邑甜茶光合、根构型及氮吸收的影响

    闫天聪,郭建卉,乔雅茹,杨洪强,范伟国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1

    Abstract:

    茉莉酸甲酯能够明显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为探索茉莉酸甲酯(MeJA)在苹果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开展叶面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平邑甜茶光合、根系构型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喷施茉莉酸甲酯能促进平邑甜茶植株生长、改善根构型及增强根活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影响根系对氮素等养分的吸收利用。中等浓度(2.5 μmol·L-1)喷施效果最显著,而喷施高浓度(250 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对植株生长、光合作用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 275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袁娟伟,贾利,唐菁,翟永琪,汪胜,严从生,方凌,张其安,俞飞飞,甘德芳,江海坤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31222.001

    Abstract:

    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90~2.26,其中叶片长的H´值最高为2.26,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的变化范围为22.38%~146.09%。以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46.09%,变异幅度为48~290 231 SHU。27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3~2.81,其中果形有13种分布类型,其频率分布范围为1.87%~31.84%,大多数为灯笼形与羊角形,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为2.81,表明275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89对性状,这表明许多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分累加贡献率为68.62%,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说明这13个主成分可反映42个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果横径、单果重、果形、果肩形状、胎座大小,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株幅、分枝性、茎茸毛、叶面茸毛、花冠色、花药颜色、花柱颜色和果色共17个表型性状是引起辣椒种质表型不同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0.0 时,275份辣椒种质可聚为5个类群。该研究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 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戴希贤,马旭洲,张文博,黄渊博,黄健,苏峻正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5

    Abstract: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 高通量测序解析冰鲜刀鲚细菌群落变化特征

    邱楚雯,施永海,谢永德,徐嘉波,王韩信,税春,袁新程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2

    Abstract:

    为了研究养殖刀鲚冰鲜保存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冰鲜条件不同贮藏时间(0、3、6、9、12、15、18 d)刀鲚肌肉样本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比较其细菌多样性及门、属水平的细菌相对丰度,并进行主成分分析、Heatmap分析以及特定腐败菌分析。结果显示,7组样品细菌分布于40 门787属,冰鲜条件下刀鲚肌肉的优势致腐败菌属为假单胞菌、微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主成分分析显示,刀鲚腐败前后的微生物结构存在差异。Heatmap图分析显示新鲜样本的细菌丰度最大。3组冰鲜贮藏6 d前的样品群落结构较相似。贮藏12 d时常见致腐菌(微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占比显著提高,其细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最低。随着冰鲜保存时间的延长,刀鲚肌肉的细菌菌落结构产生了动态变化。冰鲜保存6~9 d后刀鲚肌肉的细菌菌落结构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冰鲜刀鲚货架期提供参考。

  • 束丝藻的竞争优势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薛同站,张樊,余丽,张民,李卫华,杨厚云,申慧彦,柯乔君,温晶晶,方正东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228.001

    Abstract:

    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具有入侵性且易暴发有害水华。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下束丝藻的扩张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其广泛分布在温带、热带水体中,因其能合成藻毒素和异味物质而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束丝藻耐低温、喜低光,在偏碱性、低氮高磷水体中增殖较快,并凭其固氮、储磷以及释放藻毒素、形成群体胶鞘等独特生态策略使其在种间竞争以及群落结构演替中获得较大竞争优势,成为优势种群。鉴于束丝藻的危害性和扩张性,本文从束丝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特征、竞争优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等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束丝藻种群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束丝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

  • 沼液替代化肥对冬小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与小麦产量的影响

    郑天宇,吴红淼,闫文康,赵依谷,曹梦仪,巫厚长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9

    Abstract:

    为了研究等氮条件下沼液按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和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1—202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设置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施化肥、沼液替代20%、50%、80%和100%化肥,分别分析小麦产量和三类节肢动物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沼液替代化肥量的增多,害虫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天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沼液替代20%化肥时,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最高。当沼液替代50%化肥时,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天敌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当沼液替代化肥达50%及以上时,小麦各产量指标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结论表明改厕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宜控制在50%到20%之间,可为改厕沼液科学比例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

  • 皖南山区不同类型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差异

    石晓芸,夏尚光,孙庆业,李静,赵琼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22

    Abstract:

    为了解皖南山区不同类型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差异,为该区合理营林提供参考,选取皖南山区6种不同类型森林土壤(杉木林、马尾松林、栓皮栎林、外松林、天然阔叶林和杉木-栓皮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3.84~91.50 g·kg-1,总氮含量为0.94~3.37 g·kg-1,碱解氮含量为131.58~203.62 mg·kg-1,总磷含量为0.22~0.77 g·kg-1,有效磷含量为0.17~ 0.32 mg·kg-1;土壤主要缺乏速效磷养分。(2)阳离子交换量在8.09~12.57 cmol·kg-1之间,排序为:天然阔叶林 > 外松林 > 马尾松林 > 混交林 > 杉木林 > 栓皮栎林,不同森林土壤间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异主要由其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引起。(3)交换性盐基总量在1.74~2.72 cmol·kg-1g之间,排序为:马尾松林 > 外松林 > 杉木林 > 栓皮栎林 > 混交林 > 天然阔叶林,Ca2+和 Mg2+是主要的盐基离子,是成土过程中Ca、Mg优先固持形成的。(4)盐基饱和度在13.97%~28.98% 之间,排序为:马尾松林 > 杉木林 > 栓皮栎林 > 外松林 > 混交林 > 天然阔叶林,该差异是由淋溶作用和树木对盐基离子的吸收共同作用形成的差异。综上,研究区土壤保肥和缓冲性能较低且供肥能力较差,尤其是土壤速效磷供应能力差。其中松林的供肥保肥能力及缓冲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树种森林,混交林的速效养分含量更高,故可通过营造松类混交林以及施肥来提高森林土壤供肥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

  • 贵州覆膜烟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与赋存特征研究

    代良羽,高维常,张淑怡,杨松花,刘俊聪,龙珍珍,刘涛泽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0

    Abstract:

    农田土壤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地膜覆盖被认为是农田土壤中MPs的主要来源,但土壤中地膜源MPs的研究仍较少。采集贵州省主产烟区覆膜烟田土壤样品,采用浮选-静电法分离提取土壤中MPs,分析其丰度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覆膜烟田土壤的MPs丰度范围在4 325~7 949 颗∙kg-1,MPs粒径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变小。土壤中0.25~0.85 mm粒径MPs丰度占比均较高,以覆膜时间最长的黔西县荆州村占比最高,达到98.86%。与其他研究区对比发现,贵州覆膜烟田MPs丰度相对较高,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农田土壤MPs数据,可为土壤MPs的进一步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 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性质及烟草生长 和养分含量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王丽,何东东,朱启法,李世金,林硕,薛琳,康治东,代维祥,李硕,江彤,章力干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5

    Abstract: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 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配施2 250 kg∙hm-2调理剂。结果表明:调理剂施用显著提高了烟草根区土壤pH值、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2相比,调理剂处理(T1—T3)根区pH提高了0.36~0.44,硝态氮增幅达49.6~243.5%,矿质态氮增幅为26.5%~164.6%。其中,T2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生长中期根区硝态氮含量,而显著降低其成熟期根区硝态氮含量,利于烟草生长后期烟叶的落黄。与CK2相比,调理剂配施(T1—T3)显著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烟株茎粗和中前期烟叶氮磷钾含量,增加烤烟产量,其增幅为3.6%~6.2%;同时,烤烟上部叶钾含量增加,氮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利于烤烟中部叶糖碱比的提升和烤烟品质的改善。综上,生物质灰调理剂的添加,可改良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供给,提升烤烟养分积累,改善烤烟品质,并以1 50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

  • 苏州生态景观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唐建,姚新华,王亚军,林雪茜,谭芊芊,邹朋峻,袁在翔,关庆伟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5

    Abstract:

    为了调查苏州市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林分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以便为城市生态景观林的构建提供微生物方面的基础数据。以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plantation)等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等5个土壤层次全碳(TC)、全氮(TN)、全磷(TP)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和MBP)。结果表明:(1)试验地各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在447.0~957.1、1.4~56.2和 1.2~3.3 mg(kg-1之间,并且在不同景观林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栾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具有较高MBC和MBN的平均含量,香樟人工林土壤则有较高的MBP平均含量。(2)林分类型对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MBC∶MBN、MBC∶MBP、MBN∶MBP)、熵值(qMBC、qMBN和qMBP)以及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针叶林一般具有较高的MBC∶MBN、MBC∶MBP和qMBC,而阔叶林总体具有较高的MBN∶MBP、qMBN、qMBP和土壤-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3)试验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与土壤容重、全碳、全氮以及全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一般具有较高的MBN、MBP以及土壤-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表明阔叶林微生物生物量更易受土壤氮磷的影响。

  • 苏州生态景观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活性组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姚新华,唐建,毕雷雷,唐盛兰,夏秀丽,顾海波,袁在翔,关庆伟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13

    Abstract:

    为探究生态景观林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固持的影响,选择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plantation)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80~100 cm 5个土壤层次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以及易氧化有机碳(EOC)的含量与储量。结果表明:(1)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分别在3.34~18.91 g(kg-1和12.98~66.99 t·hm-2之间,并且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尤其是表层土壤有机碳;并且,香樟和喜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分。(2)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在不同林分之间,栾树和水杉人工林0~10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储量最高,喜树和香樟人工林0~100 cm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最高。(3)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主要与全氮、全磷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和储量;相较于水杉、栾树和池杉人工林,香樟和喜树人工林更有利于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固持。

  • 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山药系统重金属含量特征

    颜秋晓,杨莹,邓廷飞,魏福晓,梁光焰,王道平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21

    Abstract:

    为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安顺山药”及其立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特征,设计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进行田间试验,以菌渣、植物源中药草等为原料,加入磷石膏、褐煤灰等矿物质,并利用活性氨基酸发酵法制成的菌渣发酵肥和活性氨基酸功能性药肥进行单施或化肥配施处理,对不同生长期土壤及植株中重金属的含量、生物富集特征和污染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山药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均明显增加了块茎膨胀期土壤重金属含量,但到收获期Pb、Cu、Ni比种植前期有所下降,As、Cr显著增加;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块茎膨胀期>种植前>收获期,Cd是主要污染物。(2)收获期山药块茎中Cd、Cu和Ni比膨大期明显下降,但As显著增加。(3)膨大期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高于收获期,但除未施肥对照(CK)和70%功能性药肥+30%复合肥处理(GYF)的块茎膨胀期山药Cr分别超标0.02和0.14倍外,其余处理在各时期均未超标;相比较于对照,不同施肥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重金属在山药中的富集,其中菌渣发酵肥(JZ)处理和70%菌渣发酵肥+30%复合肥(JZF)处理最显著。综上,菌渣发酵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功能性药肥和化肥配施对重金属影响较明显,单施功能性药肥和菌渣发酵肥能一定程度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降低山药块茎中重金属的富集。

  • 儿茶素对丙溴磷及其代谢物的光降解作用研究

    杨亚威,张南,王鑫,史陶中,马鑫,吕培,花日茂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7

    Abstract:

    为研究丙溴磷在水中的光降解以及儿茶素对丙溴磷光降解的影响,利用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浓度儿茶素对丙溴磷和主要降解产物的光降解作用。结果发现,在高压汞灯照射下,浓度为5 μmol·L-1的丙溴磷在超纯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0.125 h,当添加摩尔比为1∶1、1∶5、1∶10和1∶20的儿茶素后,半衰期分别为0.134 h、0.148 h、0.170 h和0.204 h,半衰期分别延长了1.01、1.18、1.36 和1.63倍,说明儿茶素能够抑制水溶液中的丙溴磷光降解,且儿茶素添加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儿茶素能清除水中的羟基自由基从而抑制丙溴磷的光降解;丙溴磷的光降解产物主要为2-氯-4-溴苯酚和O-(2-氯苯基)-O-乙基-S-丙基-硫代磷酸酯;O-(2-氯-苯基)-O-乙-S-丙基硫代磷酸酯和2-氯-4-溴苯酚在高压汞灯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5.21 min和3.71 min;添加儿茶素后,O-(2-氯-苯基)-O-乙-S-丙基硫代磷酸酯和2-氯-4-溴苯酚的半衰期分别为69.24 min和15.67 min,半衰期分别延长了2.75和4.22倍;相同浓度的儿茶素对2-氯-4-溴苯酚的光降解抑制效果强于丙溴磷和O-(2-氯-苯基)-O-乙基-S-丙基硫代磷酸酯。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究丙溴磷在自然环境中的光降解机制效应,为丙溴磷潜在的环境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硫化物与铁系还原剂还原土壤重金属Cr(VI)的 成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丁辉,郑刘根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9

    Abstract:

    为了探究不同化学还原剂对淮南市新庄孜矿区土壤重金属Cr(Ⅵ)的去除效率的影响,构建土壤、还原剂、投加比例和pH值的正交试验,模拟土壤在不同的pH值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Cr(Ⅵ)的去除率变化情况及土壤水溶液的稳定性情况,同时探究最佳还原剂投入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待修复土壤中铬含量超出了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建设用地为用途的铬含量的4.065和1.560倍。土壤水溶液比值在1∶5时候,Cr(Ⅵ)的浸出率最高。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的组合较其他还原剂取得更优异的还原Cr(Ⅵ)的效果,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反应生成FeS是其取得优异还原效果的原因。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联用比值为1∶1.5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佳效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加入也进一步提高了Cr(Ⅵ)去除率。联用还原剂四水氯化亚铁和九水硫化钠修复后的土壤水溶液pH值呈中性,避免了对土壤酸碱度的破坏。综上所述,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的联用对土壤重金属Cr(Ⅵ)的去除效果显著,催化剂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Cr(Ⅵ)的去除率,联用还原剂中和了土壤水溶液的pH值。

  • 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作业效果研究

    陈立才,王康军,潘松,欧阳淑珍,贺捷,周明,杨伟光,吴罗发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20

    Abstract: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 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 离子减薄技术在藤纤维力学性质测试上的应用

    汪佑宏,杨明亮,薛夏,余林鹏,江泽慧,田根林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10.004

    Abstract:

    为构建棕榈藤材纤维细胞壁结构模型,探索棕榈藤强韧机理,选择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将离析获得的藤皮纤维运用场发射双束扫描电镜产生的离子束经过离子腔加速,对纤维细胞两侧表面对称进行纳米级别的减薄,采用Instron微型力学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纤维的断口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单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用超薄切片机对藤试样表面进行抛光,其中对纤维细胞壁要进行减薄的,则要先对该试样进行喷金处理,然后应用纳米压痕仪对高地钩叶藤纤维细胞壁进行纳米压痕试验,采用Oliver and Pharr理论计算纵向硬度和纵向弹性模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单纤维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475.21 MPa和7.42 GPa;纤维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藤材高度增加(即随藤龄减小)而逐渐减小。纤维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均表现为藤皮>藤芯。减薄处理的藤皮纤维拉伸强度与离析的单纤维拉伸强度变化趋势相反,而单纤维拉伸弹性模量变化趋势与离析的纤维一致。高地钩叶藤藤皮纤维细胞壁纵向硬度和纵向弹性模量分别为0.25和7.01 GPa,藤皮纤维细胞壁纵向硬度和纵向弹性模量,随藤材高度增加(即随藤龄减小)而逐渐减小。中部和梢部藤皮纤维减薄后的微柱的纵向弹性模量分别为6.20和3.87 GPa,比对照纤维分别减小了24.2%和12.2%。中部和梢部藤皮纤维减薄后的细胞壁纵向硬度分别为0.24和0.19 GPa,均略小于未进行减薄处理的对应的纤维细胞壁的纵向硬度。减薄处理后,高地钩叶藤单纤维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均有较大程度下降,纵向弹性模量和纵向硬度略有下降。表明纤维细胞壁的外层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纵向硬度和纵向弹性模量较内层大,而断裂伸长率却小于内层。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