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安徽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安徽农业大学

地          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政 编 码:230036

电         话:

0551-65786705;65786369

电 子 邮 箱:ahnydxxb@163.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52X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162/S

定价:15.00

  • 1
  • 2
  • 3
  • 4
  • 5
  • 6
  • 7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共同入侵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何孟莹,解青松,李玥,尹宣懿,刘婷婷,龙依依,张震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5

    Abstract:

    为阐明两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下入侵植物和其他植物的共存机理,以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共同入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入侵程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功能性状,阐释2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对地上植物群落多样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入侵植物在入侵地与未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单一入侵相比,共同入侵增加了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数,增幅为20.00%~66.67%。(2)无论是单一入侵还是共同入侵,均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其中物种数目减少18.75%~37.50%;Shannon多样性指数降低29.33%~65.33%;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38.60%~52.31%。(3)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共同入侵地的优势种比单一入侵地的多1~3种;共同入侵条件下,入侵种和伴生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高于伴生种之间。(4)与单一入侵相比,共同入侵增加了共存植物种的5种功能性状: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地下生物量,也增加了2种入侵植物的叶面积和叶长,增幅分别为13.70%~684.95%和32.10%~71.55%。该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共同入侵拮抗性影响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可为阐明两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下的入侵植物和其他植物种的共存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 氮沉降对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耦合性的影响

    陶晓,邵曦媛,钟环环,潘象阳,邱晓星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4

    Abstract:

    目前,氮沉降增加呈现全球化趋势,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为探讨氮沉降增加对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城市森林养分循环过程,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连续3年模拟氮沉降实验后(氮添加设置3种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 kg·hm-2·a-1、CK;低氮:50 kg·hm-2·a-1、LN;高氮:100 kg·hm-2·a-1、HN),研究氮沉降对城市森林凋落物(枝叶果碎)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耦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凋落果内CK与HN中C元素含量,凋落叶中CK与LN、碎中LN与HN两组中N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2)凋落物不同组分间,N沉降显著影响Ca元素含量(P<0.05),对C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凋落枝组分间K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叶与其他各组间N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果与其他各组间P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叶与凋落果间Mg元素差异显著。(3)N沉降对各组分间的C/N、C/P、N/P等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凋落叶、凋落果中C/N值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4)N沉降显著影响C、N间相关性及Ca、Mg间相关性,且均表现为LN显著增强相关性,HN显著抑制相关性;N沉降显著增强了P、K间的相关性,而显著降低了K与Ca、Mg的相关性。(5)N沉降对C/N与N/P、C/P与N/P间的耦合性有显著影响,且均表现为LN显著增强生态化学计量比间的耦合性,HN显著降低二者耦合性。研究结果为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循环过程对N 沉降的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 蜀葵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陈曦,李意峰,刘才磊,李秀,贾茵,潘远智,姜贝贝,朱章顺,李方文,刘晓莉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5

    Abstract:

    为了探究在蜀葵品种分类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以及建立全面的蜀葵品种分类系统,以75个蜀葵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各品种的性状进行观测,选定26个性状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去掉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然后对75个蜀葵品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R 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少数指标相关性较大外,其他指标较为分散,指标选取合理。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 26个指标可综合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818%;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75个品种在不同等级结合线处可以被分为2类、3类、4类和5类,其中叶型、裂叶长/叶长、花型、雌雄蕊瓣化情况、花期早晚、花瓣数、花色等指标在分类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叶型和花型是蜀葵品种分类最主要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可以将蜀葵品种划分为圆叶品种群、裂叶品种群及全裂叶品种群三大品种群。

  • S型控释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王树深,罗刚,舒小伟,徐萱,王子涵,丁周宇,杨英,伏桐,周娟,姚友礼,黄建晔,王余龙,董桂春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6

    Abstract:

    缓控释肥具有施用次数少、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S型热固性树脂包膜控释氮肥(S型控释氮肥)受土壤pH影响小、肥料稳定性好。本研究以S型控释氮肥为试材,分别设置了6个水稻品种的响应比较、4种氮肥施用量、5种氮肥施用时期及7种氮肥配施比例的4个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品种比较试验中,S型控释氮肥提高了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增幅在2.95%~18.57%,平均增加12.60%;产量提高的原因是穗数或每穗颖花数的增加;S型缓控释氮肥可显著提高供试水稻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所下降。2)控释肥运筹试验中,随着S型控释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的增加,武运粳24号的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以每盆3 g纯氮处理和控释氮肥占比80%处理产量增幅最大,作基肥时增产效应更显著;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呈增加和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以每盆4.5 g纯氮处理和控释氮肥占比80%处理增幅最大,作基肥时增幅效应更显著;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呈降低趋势,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以控释氮肥占比0%和控释肥作保花肥最大,氮肥利用率分别以控释氮肥占比80%和控释肥作基肥时最大。3)控释肥对根系性状影响试验中,S型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武运粳24号水稻栽后30天单株不定根总长、根干重与吸收面积,提高了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根干重和根活力;单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根活力的增加是产量、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协同提高的根系基础。总之,S型控释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作为基肥时最优。每盆3 g纯氮处理、控释氮肥占比80%左右时产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协同增加,与其栽后30天、抽穗期根系性状优化有密切关系。

  • 基于SSR标记的紫薇分子鉴定及遗传分析

    杨姝琦,杨彦伶,彭婵,张新叶,李振芳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7

    Abstract:

    以紫薇品种Lagerstroemia ‘Dynamite'(G2)、鄂薇1号(E1)、鄂薇4号(E4)以及W9互为亲本的杂交子代共40个优良单株为试材,利用14对在种内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子代进行真杂种的鉴定,并利用GeneMarker、Popgene、Cervus和NTSYS 等软件对紫薇亲本和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AMOVA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有38个单株被鉴定为真杂种,杂种率为95%。(2)14对引物的多态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540 2,属于高度多态水平,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以及Nei′ s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602 2和0.594 7,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1.107 9。(3)来源于湖北野生紫薇品种E1单独聚在一个分支;而来源于美国紫薇品种的E4、W9和G2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上,另外一个个体23有别于3个亲本G2、E4和W9,单独一个分支;群体M2的5个个体,与24(M4)和32(M5)聚在一起,总体形成了3个大的组群。其中大部分个体都与其亲本聚在同一分支,但也有部分个体单独聚成一分支,这也说明部分杂交子代发生了遗传变异,体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AMOVA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表明了不同样本个体内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综上所述,筛选出的SSR标记可以有效地鉴定紫薇种内杂种以及反映紫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因此该研究为紫薇品种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后期种质资源收集、构建核心种质以及创制种内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 蜜薯茎尖脱毒快繁体系优化与脱毒效果的研究

    魏良文,段芝娜,李丹丹,韦小飞,金青,刘林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28.001

    Abstract:

    针对蜜薯病毒病严重的问题,对蜜薯进行茎尖脱毒,研究不同消毒剂与消毒时间对蜜薯外植体消毒效果和脱毒率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检测蜜薯苗所带病毒种类;针对检测出的病毒进行茎尖脱毒处理,研究不同消毒剂与消毒时间对蜜薯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6-BA、NAA、GA3和IAA激素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及根诱导的影响,以此优化蜜薯快繁体系;最后,用RT-PCR检测茎尖脱毒效果。结果表明:蜜薯病毒初检发现,蜜薯中主要携带SPVG、SPFMV和SPCSV 3种病毒,其中SPVG带毒率最高;茎尖诱导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式为:70%酒精清洗45 s,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7~8 min;茎尖诱导适宜的培养基选择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1.0 mg·L-1 GA3,生根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NAA+0.1 mg·L-1 IAA。经茎尖脱毒后SPFMV脱除效果最好,脱毒率为100%,SPVG次之,SPCSV脱除效果最差,仅降低了约3.33%。

  • 四川省4个主栽核桃品种对炭疽病的生理生化响应

    李润,董茂坤,吴雨桦,刘华,李丕军,邢文曦,冯春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8

    Abstract:

    以四川省栽培面积较大的4个品种,‘旺核2 号’、‘川核 66’、‘盐源早’和‘硕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侵染炭疽病,测定染病后叶片发病特征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最后综合评价其对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随炭疽病侵染时间延长,4个品种的叶片发病率、病斑面积、新增病斑扩增比例以及病情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发病率、病斑面积最大的是‘旺核 2 号’和‘硕星’,最小的是‘盐源早’;叶绿素含量与CAT活性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POD含量与病斑面积、新增病斑面积扩增比例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绿素含量与病斑面积、发病率、新增病斑面积扩增比例及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核桃品种各项抗病性指标的综合关联度顺序为POD活性>MDA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娟’茶树叶片花青素 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白艳,邹瑞,王建昭,李孟,吴田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9

    Abstract: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娟’茶树叶片的花青素含量、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紫娟’茶树叶片分别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ABA、SA、乙烯利和MeJA)进行诱导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紫娟’茶树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根据国标的方法测量‘紫娟’茶树叶片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并对茶树的一芽两叶分制成的干茶进行感官审评。50 μmol·L-1ABA、300 mg·L-1 SA、100 mg·L-1乙烯利和150 mg·L-1MeJA均显著诱导‘紫娟’茶树叶片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提高,但SA和ABA诱导分别导致了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的降低。此外,喷施ABA、SA或MeJA后的‘紫娟’茶样感官审评打分均高于对照。在生产中通过喷施适宜浓度的ABA、SA或MeJA不仅可以增加‘紫娟’茶树叶片的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茶叶的感官品质。结果为调控‘紫娟’茶树叶片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的累积奠定了基础,并为改善茶叶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

  • 堆肥化处理的废弃葡萄枝条复配基质对黄瓜生长 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马丽娟,魏锋,张亚红,葛静,周娟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20

    Abstract:

    为解决废弃葡萄枝条等农林废弃物资源浪费和循环再利用问题,以‘津冬626’黄瓜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发酵后的葡萄枝条、草炭和珍珠岩按照体积比20∶50∶30(T1)、30∶40∶30(T2)、40∶30∶30(T3)、50∶20∶30(T4)和商品基质(CK)混合的理化性质,测定不同复配基质中黄瓜的生长、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品质和产量等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黄瓜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均在果菜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内。与CK处理相比,T3处理在整个生育期生长较好,荧光参数、果实品质和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光合特性与CK处理差距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T3处理能够有效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因此,以发酵后葡萄枝条∶草炭∶珍珠岩为40∶30∶30的复配基质栽培黄瓜,其生长、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较优,可作为废弃葡萄枝条栽培黄瓜的推荐配比。

  • 中华蜜蜂泛素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的发掘及分析

    刘小玉,张佳欣,高旭泽,冯佩林,蔡宗兵,那志豪,陈大福,郭睿,徐国钧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21

    Abstract:

    旨在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发掘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泛素(ubiquitin)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基于前期获得的中华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的全长转录组数据,使用BLAST工具将全长转录本的序列比对到KEGG和Nr数据库以鉴定泛素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采用Astalavista软件分析泛素基因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事件,并通过RT-PCR加以验证。通过TAPIS pipeline软件分析泛素基因的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位点。共鉴定到48个中华蜜蜂泛素基因和435条泛素基因相关全长转录本。共发掘到48个泛素基因的74次AS事件,包括31次内含子保留事件,19次可变3′端剪接事件,16次可变5′端剪接事件及8次外显子互斥事件。RT-PCR结果证实了3种AS事件类型的真实性。共预测到38个泛素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的APA位点,并且在APA位点的上游鉴定到多个motif,一致性序列为:KCWYTDYTMWSYGMW SCARAWCCAGAATGAYCCWYWGGHWVMWGWDRTRGC。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蜜蜂泛素基因及其全长转录本信息,为持续深入开展相关功能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一株克氏原螯虾病原——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

    鹿豪洁,李凯,吕锦贤,王永杰,杨明树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8

    Abstract:

    从尾扇边缘溃烂的克氏原螯虾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LK-18,并对该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通过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测序、血清型分析及基因特性鉴定对细菌的类别进行初步判断,并采用浸泡感染、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等方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细菌的致病性进行评估。经16S rRNA测序分析和4个管家基因(atpApyrHrecAgyrB)串联分析,该菌株最终被鉴定并命名为Vibrio cholerae LK-18。V. cholerae LK-18经PCR鉴定不属于O1和O139血清型,但含hly毒力基因和几丁质分解相关的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基因。人工感染实验虽未能重现烂尾症状,但从克氏原螯虾烂尾组织中分离的V. cholerae LK-18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霍乱弧菌LK-18是一种致病菌,不仅扩大了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感染宿主范围,同时预警霍乱弧菌有导致克氏原螯虾养殖业暴发疾病的可能,因此要提前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而避免霍乱弧菌感染带来的损失。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评估玉米器官含氮量的可行性研究

    徐博,刘增,骆艳娜,熊启中,景建元,叶新新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9

    Abstract:

    探究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评估作物器官含氮量的可行性,对快速掌握作物氮素状况、优化氮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低分子量较少的腐植酸(HA1)和低分子量较多的腐植酸(HA2)开展玉米水培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腐植酸浓度短期内获得了器官氮素含量差异较大的植物样品;在测定/采集玉米各器官含氮量与FTIR光谱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了玉米各器官含氮量与FTIR特定波数吸光度的相关性,以明确可用于评价玉米样品含氮量的FTIR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HA1与HA2对玉米各器官含氮量产生了差异化影响,表现为2.5 mg·L-1 HA1显著提高了叶片、茎秆及根系的含氮量(P < 0.05),含氮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0.8%,19.9%以及64.2%,但各器官含氮量随HA1浓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当HA1浓度达到25 mg·L-1时,各器官含氮量均低于对照;HA2整体上提高了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显著提高了根系含氮量,提高幅度达到了35.0%~45.4%。(2)不同浓度HA1与HA2对玉米各器官在1 051.0、1 159.0、1 247.7、1 635.3、1 650.8、1 731.8以及2 919.7 cm-1处FTIR吸光度的影响与含氮量相似,即各浓度HA2与低浓度HA1可提高玉米器官蛋白质、脂类、糖类等有机组分的含量。(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叶片含氮量高度相关的3个特征波数分别为1 635.3、1 247.7以及1 159.0 cm-1;茎秆为1 650.8和1 159.0以及 1247.7 cm-1;根系为1 635.3、1 650.8以及1 159.0 cm-1,即比较玉米各器官上述波数处FTIR的吸光度可用于评估玉米样品的含氮量,吸光度越高,含氮量越高。通过比较玉米各器官FTIR特定波数处的吸光度可以初步评估不同农艺措施对玉米各器官含氮量的影响,这为将来FTIR在植物氮素营养诊断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CW-MFC系统启动过程中溶解有机物的荧光光谱解析

    杨厚云,何鑫,王华元,黄显怀,余丽,朱志伟,李卫华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531.001

    Abstract:

    为判断CW-MFC反应器运行状态提供一种简单且快速的监测方法,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启动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结果显示CW-MFC反应器启动阶段的循环进水周期内类蛋白质峰荧光逐渐变弱,说明反应器内部微生物有较好的活性,而类腐殖质和类富里酸峰荧光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同时,随着驯化时间的推移,在连续流进水周期内系统的输出电压基本维持在300 mV左右,COD、NH4+-N、TP的平均去除率也逐渐趋于稳定,分别为82.66% ± 4.47%、73.52% ± 6.95%和55.42% ± 8.59%。并通过比较反应器的出水中DOM组分荧光强度得分值,发现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的过程中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逐渐稳定,说明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判断反应器是否运行稳定具有可行性。

  • 老化微塑料对左氧氟沙星吸附行为的影响

    王文英,王继东,张雪怡,谢正鑫,唐俊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0

    Abstract:

    为了探究老化前后可降解微塑料与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吸附机制,选取可降解微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 butylene succinate,PBS)和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在水溶液中进行吸附,并考察了pH值和盐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照老化使PBS表面产生大量褶皱和孔隙,结晶度减少,含氧官能团增多,未老化PBS对LEV吸附动力学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吻合,而老化PBS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都于24 h内达到吸附平衡。老化后PBS为多层吸附并增强了对LEV的吸附能力,其中老化PBS和未老化PBS对LEV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32和3.70 mg·g-1。pH值和盐度对PBS吸附LEV的影响显著,其中pH值为7时吸附量最大,而盐度的增加会减少PBS对LEV的吸附。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可降解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老化过程对抗生素的吸附行为提供了参考。

  • 铜陵矿区废弃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李晖,高佳乐,汪维峰,方妍,李怀燕,欧阳孔用,姜梓轩,孙克非,葛涛,张云华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1

    Abstract:

    为评估铜陵矿区开采后废弃场地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以铜陵矿区典型废弃地块为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达到重度污染水平,As、Co、V、Tl的浓度超过筛选值,研究区综合风险指数为625.94,风险等级较强;其中采样点S4附近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达到“极强”等级,存在复合污染趋势。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经口摄入是该地区土壤重金属主要风险暴露途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为不可接受。其中As和Tl为主要风险来源,应引起重视。结论表明该地区已存在显著的潜在健康风险,本地块应重点关注Cd、As、Hg和Tl元素的污染情况,在后期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该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土壤治理管控。

  • 零价铁对猪粪发酵产甲烷和磷转化的影响

    胡良慧,鲍静,李海铭,张田田,夏明强,梁越敢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1

    Abstract:

    为解决猪粪发酵沼液中有机物和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提高清洁能源的生产率,通过在厌氧发酵系统中投加零价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甲烷量、磷的分布与形态、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等变化,研究零价铁对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和磷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价铁富集了Clostridun_sensu_stricto_1TerripotobacterSyntrophomonas等酸化菌,促进了水解酶的活性,使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0.6倍和2.4倍,增强了系统的水解酸化能力。并且零价铁还富集了产甲烷菌Methanosaeta,使产甲烷菌活性增强,最终提高了产甲烷11.1%。另外,零价铁富集了RuminofilibacterWS6_Dojkabacteria等相关磷转化的微生物,使酸(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26.3%左右,促进了系统内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同时,零价铁显著提高了系统中溶解性Fe2+的含量,促进了水溶性磷向Fe结合磷化物的转化,最终固定在蓝铁矿等沉淀物中,显著地降低沼液总磷浓度。研究结果为提高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和磷的固定提供了技术参考。

  • 基于宏基因组分析菌渣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多样性

    刘雪,闫晓明,唐俊,徐道青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2

    Abstract:

    为探究双孢菇菌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和功能多样性,对双孢菇菌渣加猪粪混合堆肥的0、8 、16和20  d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并挖掘其功能基因。结果表明:(1)双孢菇菌渣有机肥发酵初期0  d时与发酵8 、16  和20  d时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同时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0  d、8  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16  d和20  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2)从不同时间段的菌渣有机肥中一共鉴定出28  257个种,其中发酵0 、8 、16  和20  d样本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61.04%、85.35%、86.08%和85.40%。(3)自然发酵0  d时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优势菌门逐渐变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芽孢杆菌科及类芽孢杆菌科在发酵过程中一直为关键菌科;优势菌种为热噬淀粉芽胞杆菌和嗜热芽孢杆菌。(4)菌渣发酵过程中功能基因主要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酶占比较多的为糖基转移酶和糖苷水解酶,最低为多糖裂解酶,分别占比为38.8%、38.1%和1.2%;丰度最高的3个抗性基因分别为多耐药性抗性基因、大环内酯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

  • 基于分子感官组学的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周丽伟,史乐怡,宁井铭,宛晓春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3

    Abstract:

    为探明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特征的品质属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四大主产区(福建、广西、云南和四川)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从4个产地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 145 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在119种共有挥发性物质中,芳樟醇、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乙酸叶醇酯、顺-3-苯甲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醇、(Z)-3-己烯-1-醇等10种化合物是四大主产区茉莉花茶主要挥发性成分,但不同产地间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26种重要差异化合物,其中,1,1-二乙氧基己烷、(Z)-3-己烯-1-醇、1-辛烯-3-醇、戊醛、正己醛等11种青草气化合物在四川茉莉花茶中相对含量较高。苯甲酸苄酯、顺-茉莉酮、α-法呢稀、香叶醇等9种花香化合物在广西茉莉花茶中相对含量较高。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法(rOAV,relative aroma activity value)、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和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对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物质分析,经过香气重组发现,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吲哚、苯甲酸甲酯、(Z)-4-庚烯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和乙酸叶醇酯等9 种香气活性物质被确定为茉莉花茶香气特征物质。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香气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覆土细菌群落在双孢菇栽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陈群,马威,许博阳,刘雪,闫晓明,唐俊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4

    Abstract:

    微生物尤其是细菌,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孢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深远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快速、准确检测不同生长阶段的双孢菇覆土中细菌生态群落动态变化,探究其中变化规律。在所有阶段覆土样品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菌群组成的38.67%~47.93%;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总丰度的18.13%~37.80%。主要细菌组成较为稳定,有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总丰度占比最高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在0 d覆土中丰度较低,覆土4 d时其丰度显著上升,8 d后呈下降趋势,并在培养结束前保持稳定。整个过程中,细菌属丰度变化分为3个阶段:0 d、4~17 d和17 d以后,4~17 d的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丰度较高,而0 d 的unclassified_Rhizobiales丰度较高。所有细菌属中,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关联影响最大。

  • 不同产地烤烟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研究

    汪季涛,王浩军,舒俊生,沈忱,朱英华,葛高飞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6

    Abstract:

    为研究不同产地C2F等级烤烟表面细菌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试了6个不同产地的C2F等级烤烟在醇化初期烟叶表面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6个不同产地的烟叶样品表面分别检测到55、39、33、26、24和15个OTU,其中6个烟叶样品共同的OTU为6个。在属分类水平上,大部分烟叶表面可培养的优势细菌微生物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部分烟叶表面活跃着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和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不同品种和产地的烤烟表面细菌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烤烟表面细菌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利用细菌微生物醇化不同产区烟叶,提高烟叶品质、优化烟叶醇化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 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13C MultiCP / MAS NMR同时测量

    王鹏,唐杰,杨明宇,朱立军,汪长国,陈昆燕,杨俊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07

    Abstract: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 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3C MultiCP / MAS NMR)建立了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同时测量新方法。方法以聚半乳糖醛酸和微晶纤维素为标准物质,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d4钠盐(TMSP)做为内标物质,分别建立内标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 0和0.998 2。果胶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8和1.28 mg·g-1 ,精密度(RSD,n = 5)小于3.05%。纤维素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为1.01和3.32 mg·g-1,精密度(RSD,n = 5)小于2.74%。应用本方法测量烟梗、烟草薄片和烟叶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并对比烟草行业标准方法的测量结果,果胶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95%至4.51%之间,纤维素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77%至2.46%之间。表明13C MultiCP / MAS NMR方法快速,准确,适合批量样品的分析测量,为果胶和纤维素等细胞壁类大分子的同时定量分析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 基于声学黑洞的谷物流量传感器支架减振优化

    胡夏夏,赵梦晨,杜晓飞,胡金鹏,钟良意,张卫东,徐立章,石茂林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2

    Abstract:

    为减少联合收获机振动对谷物流量传感器监测结果的干扰,设计了一种基于声学黑洞(ABH,acoustic black hole)原理的谷物流量传感器龙门支架减振结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减振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了二维声学黑洞比例系数ε、幂函数指数m和半径R对其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声学黑洞能够显著降低龙门支架的振动,εmR对声学黑洞减振性能的影响均未表现出明显线性关系,当ε=0.001 2、m=2.5、R=15 mm时声学黑洞的减振效果最好。以振动速度平方和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项式回归代理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声学黑洞比例系数ε、幂函数指数m和半径R的取值进行了优化。相比于未添加声学黑洞的原始龙门支架和初始声学黑洞方案,优化后龙门支架的振动速度平方和分别降低68.92%和2%,表明优化方案具有更佳的减振性能。提出的基于声学黑洞的减振结构和优化设计方法为农业机械被动宽频减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基于Fisco-Bcos联盟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高琪娟,蒋道臻,乐阳,王广顺,张友华

    20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40710.013

    Abstract: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成为现代农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农产品溯源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可靠性。本研究利用Fisco-Bcos联盟链技术,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即时将农产品质量相关的图片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上,本系统提升了数据的可信性,强化了消费者的监管能力及知情权。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溯源信息的真实性和整体的信任度。此外,本研究系统通过仅上传关键的质量认证图片,而非全部溯源节点信息,不仅加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管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有效减轻了区块链节点的存储压力。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