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食品科学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茶苗的缓解作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杨训,耿耿,马儒枭,张千,刘小红,曹德菊,宛晓春 2017,44(6):953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茶苗镉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外源钙,对茶叶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及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茶叶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kg-1 的镉胁迫下,茶叶的CAT、POD等防御酶指标均显著提高,MDA含量上升,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茶叶品质指标下降。当施加外源钙时,镉胁迫下的茶苗CAT、POD和MDA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趋势,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各项品质指标均得到提高,表明了外源钙可以缓解镉胁迫对茶苗产生的毒害作用,并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施加50.0 mg·kg-1 的外源钙对防御酶系统的调节效果最好,其CAT、POD较无外源钙添加的5.0 mg·kg-1 Cd胁迫下的茶苗下降了58.25%和80.76%,MDA下降15.25%。另外,外源钙添加,使5.0 mg·kg-1 Cd胁迫下茶叶品质得以改善,当添加50.0 mg·kg-1 的外源钙时,茶多酚含量上升97.44%、氨基酸提高32.69%,但对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100.0 mg·kg-1 的外源钙对镉毒害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能提高茶叶品质,其CAT、POD和MDA相比较无外源钙添加的5.0 mg·kg-1 Cd胁迫下的茶苗分别下降了58.83%、61.54%和32.82%;茶多酚含量上升97.43%,氨基酸含量上升7.69%,可溶性糖含量上升22.35%。随着外源钙浓度升高,其缓解镉胁迫的能力下降,当外源钙施加量超过150.0 mg·kg-1 ,不能缓解镉胁迫茶苗的毒性。
摘要 [1743] PDF 342.11 K [1481] HTML
不同海拔高度下庐山茶园土壤性质及茶叶生化指标的变化 丁园,张宝林 2017,44(6):959 为了解不同海拔区间庐山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茶叶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以位于海拔300 m、700 m、1 100 m 的北坡和1 100 m的南坡4 个茶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各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茶样的叶绿素含量、酶活性、茶多酚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为300 m、700 m、1 100 m的庐山茶园土壤pH依次降低,但均能满足茶树正常生长的pH要求。庐山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和CEC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整体偏低,应考虑合理施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茶叶重金属Cu、Pb和Cd含量均符合有机茶标准(NY5196-2002),不存在超标现象。茶叶的叶绿素含量、酶活性、茶多酚和Se含量等指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土壤养分指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海拔是决定茶叶生理和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
摘要 [1573] PDF 273.18 K [1226] HTML
茶园环境和管理技术及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密度的影响 崔林,俞鹏飞,韩善捷,张嘉荟,韩宝瑜 2017,44(6):963 选择13类茶园环境、3种管理技术下的茶园以及分别种植8个品种的茶园,通过长期定时定园调查这些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发现:① 茶-杂草茶园和林-茶-杂草茶园的叶蝉密度显著多于I型丰产茶园、II型丰产茶园、III型丰产茶园、撂荒茶园、幼龄茶园、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I型自然生茶树品种园、I型母穗园、II型母穗园、双行密植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等11个类型茶园;并且,后11类茶园的叶蝉密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茶丛上层、中层和下层叶蝉虫口分别占全株叶蝉虫口54.6%、42.8%和2.6%;②对于无特殊管理措施的普通新建茶园、采用无公害技术的无公害茶园、以及施用有机栽培方法的有机转换茶园的叶蝉虫口各调查36次,平均虫口分别为433、394和236头,密度递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③无性福鼎、褚叶齐、皖农95号、雨前大芽、黄叶早、龙井43、安徽1号和福鼎大白茶8个茶树品种上叶蝉密度差异明显,但未达显著,以福鼎大白茶(平均虫口1.57头)和皖农95号(平均1.55头)品种上叶蝉密度稍大,雨前大芽品种的叶蝉密度(平均0.78头)较小。认为:茶园环境显著地影响着叶蝉虫口密度,杂草是叶蝉重要转主寄主、促进叶蝉种群繁衍,施药之前应先除草;叶蝉显著地趋嫩为害,分批勤采可抑制其种群;供试8个品种中以雨前大芽的叶蝉密度最低,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抗虫化学物质。
摘要 [1353] PDF 325.01 K [911] HTML
金钗石斛低聚糖纯品对乳杆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渠婷,马朝阳,王洪新 2017,44(6):968 利用水作为溶剂从金钗石斛中提取糖类成分,经无水乙醇沉淀脱蛋白质和多糖,再经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低聚糖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获得1个低聚糖纯品。将纯品冷冻干燥后,添加到乳杆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对乳杆菌的生长曲线、耐热性、抗苯酚抑制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钗石斛低聚糖在促进乳杆菌生长、降低高温对于乳杆菌的伤害和苯酚对于乳杆菌的伤害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摘要 [1433] PDF 705.04 K [1106] HTML
响应面法优化抹茶蛋糕卷的制作工艺 黄潇,邱荷婷,王敬涵,张洪涛,赵开飞,刘政权 2017,44(6):97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抹茶蛋糕卷的制作工艺。研制出抹茶蛋糕卷的最佳工艺为:蛋糕粉100%,抹茶13%,食用油100%,白砂糖150%,水150%(70~80℃),烘焙温度为面火165℃/底火165℃,时间为18 min,此时的抹茶蛋糕卷色泽亮绿、茶味浓郁、松软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
摘要 [1624] PDF 448.24 K [1376] HTML
响应面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刘华,李崇高,黄建初 2017,44(6):980 为探讨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方法设计实验,选取麸皮与秸秆粉质量比、培养基含水量和初始pH值作为影响因素,以产酶量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分析数据并确定优化条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 <0.05),采用响应面法在培养温度29℃,硫酸铵添加量为2%时,获得了最适培养基成分为麸皮秸秆粉比例1.37:1,含水率250%(10 g干基),初始pH6.04,在72 h获得了最大产酶量,酶活为59.72 U·g-1 ,与基础培养基相比有近20%的提高。
摘要 [1538] PDF 512.49 K [811] HTML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营养因子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周明 2017,44(6):986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营养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基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综述葡萄糖、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A、D、E、B2 、B6 、C、生物素、叶酸、锌和铁等营养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期初步揭示营养在动物生存和生产中的本质作用。
摘要 [1522] PDF 440.31 K [1098] HTML
鸭发育早期骨骼肌TNNI1 基因mRNA表达 及与肌纤维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姬改革,单艳菊,章明,屠云洁,巨晓军,张笛,束婧婷 2017,44(6):992 为探讨慢收缩骨骼肌型Tnl(slow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I,TNNI1 )基因在鸭早期肌肉发育中的mRNA表达规律及与肌纤维发育的相关性,以地方品种高邮鸭为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胚胎期21、25、27胚龄及出雏后5日龄时腿肌腓肠肌外侧头中TNNI1 基因 mRNA表达量,结果发现,25胚龄是TNNI1 基因的表达高峰期,之后显著下调,并持续至5日龄。肌纤维类型变化则是随时间的推移,慢肌纤维比例逐渐升高,快白肌纤维比例逐渐下调;25胚龄时,慢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均出现显著增高(P <0.05),快白肌纤维横切面积则出现下调;之后,3种类型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NI1 基因 mRNA表达量与快红肌纤维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提示TNNI1 可能在鸭发育早期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 [1421] PDF 339.59 K [981] HTML
CX3CL1 在不同品种鸡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及相关性分析 刘龙洲,梁忠,黄华云,赵振华,黎寿丰,杨烨,王钱保,李春苗,黄正洋 2017,44(6):996 趋化因子CX3CL1 (chemokine(C-X3-Cmotif)ligand 1)与受体CX3CR1 结合后,激活MAPK通路调控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矮小品系S2系和隐性白羽鸡作为试验素材,采用Q-PCR技术及SPSS分析软件,研究CX3CL1 在2个品种胚胎期至生长期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S2系鸡, CX3CL1 在胚胎期胸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出雏后的各个发育时期(P <0.05);隐性白羽鸡10胚龄时CX3CL1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及出雏后4、6和8周的表达(P <0.05);除16周龄以外,CX3CL1 在隐性白羽鸡胸肌组织各个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S2系(P <0.05);CX3CL1 的表达与胸肌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X3CL1 的表达与2品种胸肌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腿肌组织中,CX3CL1 在S2系和隐性白羽鸡的表达呈现显著的品种差异性, 除10胚龄外,CX3CL1 在隐性白羽鸡其他发育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S2系。综合CX3CL1 在2品种的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发育模式及相关性分析表明,CX3CL1 在鸡胚胎期和生长期骨骼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
摘要 [1409] PDF 346.56 K [862] HTML
BMP15 基因在不同品种鸡卵泡中的表达规律 李春苗,黎寿丰,赵振华,黄华云,王钱保,黄正洋,薛龙岗 2017,44(6):1000 以淮南麻黄鸡和邵伯鸡为试验素材,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在2个群体卵泡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模式及差异。结果表明,在颗粒层中,BMP15 在2个群体的卵泡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育到小黄卵泡(small yellow follicle,SFY)时期呈现表达高峰,显著高于其他各等级卵泡的表达量(P <0.05,P <0.01),之后表达量显著下降;不同时期同一等级卵泡颗粒层中的表达均表现为24周高于43周,小黄卵泡时期表现为24周显著高于43周(P <0.05)。在膜层中,BMP15 在2个品种的卵泡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均呈“低→高→低”的趋势,表达高峰出现在小黄卵泡(SYF)时期,显著高于其他各等级卵泡的表达量(P <0.05)。不同时期同一等级卵泡膜层中的表达基本相似,均表现为24周表达量高于43周,在小黄卵泡(SYF)时期膜层表达量表现为24周显著高于43周(P <0.05)。BMP15 基因的表达量在各级卵泡的颗粒层和膜层在2个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综合BMP15 在2个群体不同时期卵泡的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模式研究表明,BMP15 在鸡的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时间、品种和组织差异性。
摘要 [1497] PDF 443.85 K [1209] HTML
稻田与池塘养殖中华鳖日本品系的体组成及营养品质比较 何吉祥,陈静,宋光同,汪翔,吴本丽,武松,孙和权 2017,44(6):1005 对稻田和池塘养殖的2组中华鳖日本品系的形体指数以及肌肉和裙边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组成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肝体指数、裙体比和体脂率差异不显著(P >0.05)。(2)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肌肉、裙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池塘鳖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田鳖,稻田鳖裙边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池塘鳖,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池塘鳖肌肉的硬度、粘性和胶黏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 <0.05),裙边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 <0.05),稻田鳖肌肉和裙边的口感优于池塘鳖。
摘要 [1339] PDF 336.00 K [851] HTML
中华鲟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田甜,张建明,杜合军 2017,44(6):1010 以自然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幼鱼为研究对象,无菌操作从濒死病鲟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zhx20120301)。结合传统细菌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株细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mas veronii )。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导致健康杂交鲟(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施氏鲟 Acipenser schrenckii ♀)死亡,并呈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临床症状,且再分离菌株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粘霉素B、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左氧氟沙星敏感。
摘要 [1649] PDF 675.02 K [1218] HTML
林学
遮阴和施肥对油茶幼苗叶片抗寒性的影响 王强,曹胤瑾,余云云,刘桂华,詹文勇 2017,44(6):1017 以不同遮阴时间和施肥量处理的油茶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其叶片在不同时间(1月、2月、11月和12月)半致死温度的差异为依据,研究了油茶幼苗叶片的抗寒性对遮阴和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遮阴对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当年11月和12月的半致死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模拟的结果表明,当年11月和12月油茶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y )与遮阴时间(x )遵守y =ax 2 -bx -c (R 2 =0.8987* ~0.9116* )模型,即此时期的半致死温度随遮阴时间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表明遮阴时间过长将会降低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施肥对当年11月和12月及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油茶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y )与施肥量(x )均遵守y =k/(1+aexp(-(bx +cx 2 +dx 3 )))( R 2 =0.9929* ~0.9994* )模型,表明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对施肥的响应呈现随施肥量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基本趋势,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无限降低。
摘要 [1527] PDF 363.94 K [802] HTML
青钱柳种源间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变异分析 邓波,韩业鑫,李媛媛,赵卓群 2017,44(6):1024 为了对中国特有的木本药用植物青钱柳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筛选和研究,分析了12个种源33个家系青钱柳的生长和黄酮积累。结果表明: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变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种源的影响更大;而总黄酮和黄酮单体(槲皮素、异槲皮苷、山奈酚)的含量仅在种源内家系间产生了显著的变异,家系的影响平均占到总变异的86%,而且生长和黄酮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青钱柳家系可以划分为4类。
摘要 [1389] PDF 737.63 K [817] HTML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景观美景度特征及其提升路径 姚晓洁,吴成才 2017,44(6):1032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摘要 [1515] PDF 648.64 K [1275] HTML
ACQ-D防腐改性对速生杨木蠕变性能的影响 程秀才,岳孔,贾翀 2017,44(6):1038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室内常规环境条件下承受不同应力水平作用的速生杨木及其氨溶季胺铜(ACQ-D)防腐处理木材的蠕变规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蠕变变形曲线,建立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的相对蠕变模型,并对不同受荷时间的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的相对蠕变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蠕变变形规律相似,其蠕变变形均随着应力水平和受荷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由于ACQ-D不显著改变速生杨木的力学性能,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初始弹性变形接近,低应力水平下蠕变变形也相差不大,但ACQ-D防腐提高了速生杨木的吸湿性,从而导致高应力水平下防腐改性木材较大的相对蠕变变形。
摘要 [1404] PDF 337.49 K [833] HTML
枫香木材化学成分及其在高度上的变异规律 刘成倩,王传贵,李媛媛,朱家伟 2017,44(6):1043 对枫香木材纵向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枫香木材的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综纤维素和木质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5%、4.14%、82.02%和24.84%,方差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在其纵向上均不显著;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和纤维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60%、17.64%和46.58%,在纵向上达到1%显著性水平。(2) 枫香木材纵向变化规律各异,沿树基到树梢方向上,冷水抽提物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规律;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 NaOH抽提物和木质素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呈逐渐升高和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
摘要 [1375] PDF 301.71 K [885] HTML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孙国龙,李文博,黄选瑞,张志东 2017,44(6):1047 为了更好的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动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塞罕坝地区不同林龄(Ⅲ: 20~30 a,Ⅳ: 30~4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8块标准地(50 m×50 m)的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龄级林分的更新幼苗生长及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龄级林分更新幼苗高生长、基径生长与年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高度与基径呈线性相关;(2)Ⅲ龄级林分幼苗高随基径增长速率小于Ⅳ龄级林分;(3)pH值和土壤全磷含量对Ⅲ龄级林分华北落叶松幼苗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而在Ⅳ龄级林分pH值和土壤全钾含量对幼苗基径、苗高和苗龄均有显著影响。
摘要 [1577] PDF 372.73 K [985] HTML
城市化背景下公园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黄柳菁,王齐,林丽丽,张增可,刘兴诏,苏志民,黄华顿 2017,44(6):1052 为了揭示城市化背景下沿城郊梯度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差异,以福州市为例,分别选取了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3个区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植被调查。结果显示:(1)共记录61科110属139种植物。共9个优势科,主要是百合科(Lil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等;市区公园优势种不明显,近郊和远郊公园以造林种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 )和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 sinensis )为主。(2)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在水平空间尺度上均表现为市区公园>近郊公园>远郊公园,在垂直分布上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结果表明,在人为引进外来物种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等城市化因素影响下,亚热带城市公园木本植物多样性沿城郊梯度呈现出由市区向远郊区线性递减的分布格局。
摘要 [1415] PDF 622.88 K [1078] HTML
杂交榛子愈伤组织的诱导 汪青,丁之恩,常慧,许睿洁,周天驹,孙雨薇 2017,44(6):106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杂交榛子无性器官进行培养研究,从而为后续人工控制条件下获得更多的紫杉醇提供基础性研究材料。结果表明,对于10年生杂交榛子的根、茎段和叶片3种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其中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66%,基础培养基MS为最适培养基,最适生长调节剂组合为2,4-D 2.5 mg·L-1 +6-BA0.5 mg·L-1 。
摘要 [1380] PDF 455.26 K [821] HTML
资源与环境
江苏滨海湿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王磊,何冬梅,刘华,江浩,王火 2017,44(6):1064 对江苏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阐明了植被演替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对探讨今后如何增加滨海湿地的“碳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光滩>米草群落>芦苇群落>刺槐群落>碱蓬群落。在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0.84 g ·kg-1 ,其中米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种类型;10~25 cm和25~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18.66 g·kg-1 和19.15 g·kg-1 ,光滩含量最高。垂直方向上,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最高,光滩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碱蓬和米草群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则相反;刺槐群落和芦苇群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中间土层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C/N和盐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虽然研究结果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各理化性质间的相互作用会间接影响有机碳含量的分布。
摘要 [1913] PDF 407.80 K [1160] HTML
黄河中游不同流域尺度土壤侵蚀评价 王晓峰,肖飞艳,尹礼唱,檀畅 2017,44(6):1070 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段,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2000—2010年黄河中游土地覆被数据、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等,提取了该区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了逐年土壤侵蚀模数,探讨了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流域尺度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2)研究区2000—2010年各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强度在减弱,侵蚀状况明显好转;(3)黄河中游二级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在2000—20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4)在整个研究时段内,三级流域中的沣河、伊河及黑河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在增加,其他流域的土壤侵蚀在减少。研究结果对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方法及通过剔除降雨因素实现以植被为主导因子的土壤侵蚀评价方法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土壤侵蚀评价提供借鉴。
摘要 [1284] PDF 869.25 K [1191] HTML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以淮北市临涣矿区为例 崔玉环,王杰,姚梦园 2017,44(6):1078 为揭示2000年以来淮北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规律,以IKNOS、Worldview-III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安徽淮北临涣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结果非常理想,Kappa系数达到0.92,总体精度为93%,制图精度可达到94%;临涣矿区现有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1.16 km2 ,占矿区总面积的 55.1%;随着临涣矿区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与人口密度的增加,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显著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工业用地以及住宅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该研究对深入开展淮北矿区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估产、区域粮食安全评估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摘要 [1415] PDF 774.64 K [1070] HTML
基于控制单元的襄河流域容量总量控制及水质达标对策 包琳琳,吴楠 2017,44(6):1084 采用乡镇行政区划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襄河流域控制单元进行了划分,调查了单元内各污染源污染指标的排放入河情况。根据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计算了各控制区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任务量和具体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种植业,首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 )。基于襄河流域3个控制区,9个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案,各控制单元排污入河量均较大幅度的超过了其水环境容量。近期削减任务量较高为下游C段控制区的襄河镇、六镇镇和十字镇等3个控制单元,为保证襄河入滁河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其CODcr 、氨氮和总磷的削减比例要分别达到54.6%、82.9%和85.7%。
摘要 [1605] PDF 524.93 K [1037] HTML
生物学
早樱种系基因组大小的研究 尤禄祥,谢梦梦,伊贤贵,王华辰,段一凡,王贤荣 2017,44(6):1093 早樱种系(Cerasus subhirtella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变异丰富,在分类处理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以番茄为内标,用流式细胞仪对番茄和早樱种系相关材料的样品进行了基因组大小的测定。通过比较番茄与早樱不同材料样品峰值的倍数关系,计算出不同早樱样品的基因组大小。经多次试验测得大叶早樱(C. subhirtella )基因组大小为(512.260 ± 16.200)Mb,C值(0.54 ± 0.289)pg,野生早樱(C.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 )基因组大小为(274.360 ± 13.920)Mb,即C值为(0.28 ± 0.014)pg(以1 pg = 978 Mb计算)。研究结果支持将野生早樱作为变种处理的分类观点。
摘要 [1496] PDF 383.07 K [1049] HTML
木兰科7种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薛晓明,南程慧,杨荣治,林尤山 2017,44(6):1098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木兰科4属7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7种植物的花粉均为长球形,为远极单沟花粉,两侧对称,均有穿孔或疣状突起。4属有明显的属间差异,鹅掌楸属穿孔大而显著为典型的穴-网状纹饰,含笑属具穿孔或小穴拟网状纹饰,木兰属外壁平滑具稀疏的小孔或疣状突起,木莲属具不同程度的网格状的纹饰。根据花粉的极轴长度(P)、P/E值的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类型,证实木兰属和含笑属较进化,木莲属和鹅掌楸属较原始,和花粉形态的分析结果一致。
摘要 [1639] PDF 720.68 K [1249] HTML
兜兰叶片结构与抗旱性关联的研究 张英杰,刘学庆,张京伟,郭文姣,刘述河,初美静,孙纪霞 2017,44(6):1104 以8种兜兰(Paphiopedilum )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兜兰叶片厚509.6~1 142.6 μm,具有巨大的上表皮细胞(平均厚度295.32 μm),最厚处占叶片总厚度的近50%。兜兰较厚的上表皮和角质层、气孔下生型以及发达的龙骨状主叶脉,能保证其在水肥易流失的土壤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兜兰表皮厚度较大,叶肉细胞厚度相对较低可能是导致兜兰虽为C3植物但是营养生长速度慢的原因。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8种兜兰的抗旱性排序为:带叶兜兰>绿魔帝>杏黄兜兰>红肉饼>绿肉饼>红魔帝>硬叶兜兰>白旗兜兰,野生种的抗旱性与其生态分布范围相关,抗旱性越强,生态分布范围越广。调控相对高的空气湿度,并选择树皮等适合兜兰生长的基质,将有效解决兜兰设施栽培周期长的问题。
摘要 [1545] PDF 1.74 M [1100] HTML
不同有机添加物及柠檬酸钠组合对春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 黄玮婷,曾丽婷,吴博文,方中明 2017,44(6):1112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猕猴桃汁、香蕉汁、梨汁、苹果汁、白萝卜汁、胡萝卜汁、土豆汁、红薯汁等8种有机物及柠檬酸钠组合,研究其对春兰根状茎增殖及抗褐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猕猴桃汁100.0 g·L -1 、梨汁100.0 g·L -1 或柠檬酸钠1.0 g·L-1 比对照能显著促进根状茎增殖,增殖中生长倍数分别为3.9、2.4和2.2,梨汁和猕猴桃汁处理中,根状茎中细胞分裂相关基因CgCki 、CgCKS 、CgClins 、CgE2F 和CgRb 表达量显著提高。1/2MS+NAA 5.0 mg·L -1 +活性炭1.0 g·L -1 +猕猴桃汁100.0 g·L -1 +柠檬酸钠1.0 g·L -1 组合对春兰根状茎增殖及抗褐化效果最好,根状茎增殖的生长倍数为4.2,细胞分裂相关基因CgCDKS 、CgCki 、CgCKS 、CgClins 、CgE2F 和CgRb 表达显著提高。因此,在春兰组培快繁过程中猕猴桃汁+柠檬酸钠组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根状茎增殖,并防止根状茎褐化。
摘要 [1482] PDF 606.79 K [1035] HTML
植物保护
烟青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感菌后 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周建云,刘明科,肖丽娜,陈德鑫,任春燕,刁朝强,张国超,汪显群,李茂业 2017,44(6):1119 从烟田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 )自然感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球孢白僵菌Bb062,将其与已有的不同来源地和寄主的10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烟青虫3龄幼虫致病力以及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高毒力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白僵菌菌株中,Bb062对烟青虫3龄幼虫毒力最高,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达91.07%,LT 50 (致死中时)为4.67 d,且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以孢子1.0×106 、1.0×107 和1.0×108 个·mL-1 悬浮液处理时,烟青虫3龄幼虫累计死亡率随菌液浓度的提高和接菌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LC 50 (致死中浓度)为孢子1.82×107 个·mL-1 。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72 h,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先急剧升高,再急剧下降的变化过程。在所测试的菌株中,Bb062菌株对烟青虫毒力最高,且能够显著抑制其体内保护酶活性,因此,该菌株具有作为烟青虫生防菌的应用潜力。
摘要 [1243] PDF 392.37 K [826] HTML
扫网法取样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 陈洪凡,梁玉勇,叶德萍,兰波,李湘民,杨迎青 2017,44(6):1124 为明确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采用扫网法,通过连续2年调查取样,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2种类型稻田内,连续2年共查得节肢动物15 590头,分属于98科。在2010年水稻生长期,在有机稻田内,主要害虫分属于蓟马科Thripidae、飞虱科Delphac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510、0.2062,主要天敌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为0.1389。在化防稻田内,主要害虫分属于飞虱科Delphac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750、0.1305。主要天敌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为0.2070。在2011年水稻生长期,在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内,主要害虫均分属于飞虱科Delphac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4879、0.4049。主要天敌均分属于肖蛸科Tetragnathidae,其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1831、0.1649。综上所述,扫网法适合采集生活于水稻中上部的节肢动物。
摘要 [1475] PDF 322.43 K [1106] HTML
作物学
不同群体燕麦营养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状的网络分析 赵丽那,阮景军,周凡,严俊,赵钢,程剑平 2017,44(6):1131 为了进一步发掘燕麦的基因资源,以ITAO、XO以及野生燕麦3个燕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燕麦籽粒总类黄酮、总酚、植酸、无机磷、氨基和可溶性蛋白质6个营养性状以及植株株高、穗长、主茎旗叶长、主茎旗叶宽、穗下第一节间长、总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燕麦籽粒营养性状总酚以及农艺性状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即在群体中遗传差异性最大,主成分分析和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氨基酸与农艺性状旗叶宽具有特殊性,并且野生燕麦具有较强的自然优势。
摘要 [1191] PDF 500.22 K [901] HTML
3种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干旱胁迫下烟草生理的影响 仲晓君,李强,周喜新,刘俊龙,李明昌,程昌新 2017,44(6):1139 以K326品种烤烟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烤烟生长与生理状况,以及喷施水杨酸、甜菜碱和氯化胆碱对烤烟抗氧化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烤烟正常生长,烟株矮小,有效叶片数目少,茎干瘦弱,叶长变短及叶宽变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干旱胁迫症状,喷施氯化胆碱能有效增加株高、最大叶长、有效叶片数,提高烟株干重、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酶(SOD)活性;喷施甜菜碱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较好调节效应;喷施水杨酸能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烤烟茎围和最大叶宽。综上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烟株耐旱性,增强烟株对干旱环境适应性,其中以喷施氯化胆碱效果最佳。
摘要 [1590] PDF 518.25 K [879] HTML
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