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食品科学
茶愈伤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取 史成颖,李正国,徐乾,宛晓春 2014,41(6):905 为了选取合适的内参基因来分析培养基中前体物诱导及对照的茶愈伤组织中茶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GenBank上登录的茶树基因序列以及通过构建文库测序所得的基因(具有完整的阅读框)共7个持家基因设计引物。在分析这些引物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后,测定了它们在茶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对照和愈伤培养基中添加含氮外源物的情况下)的表达水平。利用geNorm 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了这些持家基因的稳定性,确定在该条件下合适的内参基因为β-actin 和GAPDH 。
摘要 [1401] PDF 803.00 K [1223] HTML
茶氨酸和其衍生物茶氨酸氯香酰胺对高转移的 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吴菲,田绘绘,季德鑫,张华荣,刘真真,朱荣芹,刘昆,姚建文,张国营 2014,41(6):911 旨在评估茶氨酸(T)和本实验室合成的新颖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氯香酰胺(TClC)对高转移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和TClC对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MDA-MB-231细胞中与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药物作用可能的分子靶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高,T和TClC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TClC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T;T和TClC均能够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使Bcl-2/Bax比率减少。此外,T和TClC均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 而TClC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T。T和TClC对这些蛋白水平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些结果表明,T和TClC对治疗高转移的人乳腺癌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 [1292] PDF 598.25 K [927] HTML
响应面优化红枣米乳饮料工艺的研究 张舒,杜先锋 2014,41(6):917 以碎米为原料,经酶解、螯合、乳化稳定、高压均质等工艺生产红枣米乳饮料。选择蔗糖酯和单甘脂作为乳化剂,添加量为蔗糖酯0.06%,单甘脂0.08%。以离心沉淀率为响应值,主要研究螯合剂三聚磷酸钠,CMC-Na和海藻酸钠复配添加量及高压均质压力对米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根据SAS软件响应面分析,确定较佳反应条件为:三聚磷酸钠0.13%,CMC-Na 0.1%,海藻酸钠0.12%,均质压力50 Mpa。口味配方为:红枣浓浆5%,麦芽糊精6%,木糖醇7.5%。此工艺下生产的红枣米乳饮料气味怡人,口感细腻,均匀稳定。
摘要 [1142] PDF 516.71 K [844] HTML
改性牦牛乳酪蛋白可食性膜制备的研究 胡先望,严晓娟,陈朋,吴润,梁宁,张鸣明,宋勇强 2014,41(6):922 以牦牛乳酪蛋白作为成膜基质,氢氧化钠调节pH,添加脂肪类物质(如硬脂酸、软脂酸及其混合物)作为阻隔剂,单硬脂酸小分子多元醇酯作为乳化剂,研究各种成分的添加比例、甘油添加量、烘干温度、质量浓度比及成膜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膜组分和成膜工艺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酪蛋白含量为2.5%,小分子多元醇酯含量为1%,pH7.0,烘干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0℃、40%时,改性膜形成一种新的结晶体,此时形成的膜最优。
摘要 [1251] PDF 473.38 K [699] HTML
林学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潘彪,王丰,连彩萍,潘惠新 2014,41(6):928 对11年生的11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和1个对照组NL-351杨木材的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干缩性、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以及冲击韧性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洲黑杨新无性系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11个无性系中,无性系4-45、7-40和10-34的材性表现最好;密度与力学性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除了冲击韧性外,其他性能之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摘要 [1430] PDF 309.90 K [786] HTML
水分对棕榈藤材弯曲性能的影响 刘杏娥,吕文华,郑雅娴 2014,41(6):934 选取国产单叶省藤材和黄藤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对棕榈藤材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比例极限应力、破坏应力(极值应力)、比例极限应变、破坏应变和韧性系数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材弯曲性能与其水分含量密切相关;藤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在纤维饱和点以下,随水分增多明显降低,及至纤维饱和点后趋于稳定;藤材比例极限应力受水分影响较小,藤材极值应力在纤维饱和点前随含水率提高显著降低,至纤维饱和点后趋于稳定;藤材的比例极限应变随其水分含量不同无明显差异,藤材破坏应变随其水分含量增多显著增大;黄藤材比单叶省藤材材质更脆,其饱湿含水率和饱水含水率更大,韧性受水分影响也更显著;通过增大或封存藤材水分,能提高藤材弯曲性能,改善藤材脆性。
摘要 [1190] PDF 368.06 K [934] HTML
苏州近郊4种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肖文娅,周琦,董务闯,关庆伟 2014,41(6):939 稳定性是一个评价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指标,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林分地上部分指标建立稳定体系,对苏州近郊4种人工林分,应用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冬青针阔混交林、栎树针阔叶混交林、湿地松林和木荷林的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多样性并不完全能够代表稳定性;4种林分群落稳定性主要因林分密度不同而异;稳定性依次为湿地松林>冬青湿地松林>栎树湿地松林>木荷林。其中湿地松林可能会发展成为针阔混交林;木荷林中在生长过程中会因竞争产生限制,可能演替形成栎树—木荷混交林;2种针阔混交林在未来演替也可能向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发展;该地区木荷林密度过大,稳定性较弱,应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提高其林分稳定性。
摘要 [1512] PDF 315.82 K [902] HTML
浙江天童灌木层树种个体生物量分配及模拟 夏晨诚,杨同辉,曹菁,赵琦,林波,达良俊 2014,41(6):945 根据不同生活型树种标准木实测数据,比较个体生物量器官分配状况以探索其生长策略;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并与全收割法测量数据比较,检验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常绿树种,天童灌木层落叶树种分配较多的生物量于地上部分来获取更多光照资源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灌木树种分配较多生物量于树叶,相比之下,乔木树种则更多地累积树干和根系生物量;各生活型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为主,树干和地上部分模型拟合度最好;应用于样地生物量估算,树干模型精度最高,树叶模型精度最低;地上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估算灌木层生物量,与实测值误差仅为0.47 %,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地区灌木层生物量的测算。
摘要 [1281] PDF 326.97 K [893] HTML
北京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冯彩云,许新桥,孙振元 2014,41(6):950 为科学地评价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质量,以北京17个园林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从自然度和景观美学指数两方面以植物群落组成、植物群落活力、干扰程度、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风景要素和植物配置要素等6个二级指标、植物群落地域特色、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天然更新幼苗数、植物群落郁闭度、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植物群落层次、直径分布、季相变化丰富度、观赏特性丰富度、植物群落与整体环境协调性、植物群落的景观地带性特色、植物生活型结构丰富度、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长势17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得分在0.35~0.71之间,评价等级多集中在Ⅱ级、Ⅲ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近自然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最后建议用近自然园林的理念来营造园林绿地、加强对乡土植物物种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的质量。
摘要 [1326] PDF 339.20 K [969] HTML
油料植物红皮糙果茶与油茶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李庭海,李乐兴,刘晓,黎科,张永夏 2014,41(6):956 为探明油料植物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er)光合作用日变化体征,为其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红皮糙果茶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的光合生理特性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红皮糙果茶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状,自9:10至13:10期间有一个长达4 h的高效光合平台期(19.7~20.2 μmol·m-2 ·s-1 ),最大值为20.2 μmol·m-2 ·s-1 。气孔导度日变化与油茶相似呈单峰曲线于13:10达到峰值0.22 mmol·m-2 ·s-1 ,但其蒸腾速率整体高于油茶。油茶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10,为20.1 μmol·m-2 ·s-1 。相比之下红皮糙果茶光合作用时间较长,总光合产率较高。
摘要 [1366] PDF 323.84 K [811] HTML
园艺
外源细胞分裂素BA对小白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胡克玲,朱祝军 2014,41(6):960 研究外源细胞分裂素BA对小白菜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含量的影响,为提高小白菜硫苷含量提供参考。以不同浓度(0,0.2,5和20 mg·L-1 ) BA进行处理,分析其对小白菜生长和硫苷含量的影响。随BA浓度的增加,小白菜鲜重有增加的趋势,其中5~20 mg·L-1 BA处理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鲜重。与对照相比,较高BA处理浓度(20 mg·L-1 )显著诱导了5-甲基亚磺酰戊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和总硫苷的含量,但在0.2 mg·L-1 BA处理显著增加了4-戊烯基硫苷和2-苯乙基硫苷含量。5~20 mg·L-1 BA处理显著抑制了1-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的含量,但对其他吲哚族硫苷含量并没有引起显著的变化。不同种类硫苷对不同浓度的BA处理有不同的响应,其中20 mg·L-1 BA处理显著提高了小白菜总硫苷含量。
摘要 [1172] PDF 296.57 K [835] HTML
NaCl胁迫对茄子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玲,王华,徐强,周静 2014,41(6):965 以茄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00 mmol·L-1 )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片膜透性、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茄子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及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CAT、SOD和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 0 、NPQ )比对照升高,参数(F v /F m 、qP 、Ф PSⅡ 和ETR )均比对照下降。NaCl胁迫对茄子幼苗一些生理特性有一定影响,低浓度(50 mmol·L-1 )NaCl处理对茄子植株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50、200 mmol·L-1 )NaCl处理,植株逐渐表现出盐害症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盐害程度加重。
摘要 [947] PDF 562.97 K [1086] HTML
花后GA3 对无核葡萄果实膨大和品质的影响 王庆莲,赵密珍,袁华招,吴伟民,钱亚明,王西成 2014,41(6):971 以无核葡萄喜乐和金星无核为试材,进行了花后不同GA3 浓度(0、10、25、50、100和200 mg·L-1 )的果实膨大处理试验。结果显示,GA3 不同浓度处理提高了无核葡萄果实的大小和硬度,延迟了果实的成熟,但对于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喜乐葡萄中低浓度的GA3 (10、25、50 mg·L-1 )均显著提高了其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其可滴定酸含量,其中以50 mg·L-1 GA3 的作用效果最显著;而金星无核葡萄中GA3 不同浓度处理下的果实品质均低于清水对照。
摘要 [1027] PDF 230.11 K [935] HTML
多花黄精提取物对金冠苹果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张明明,王进,操海群,汤锋,花日茂,吴祥为,唐俊,岳永德 2014,41(6):976 研究多花黄精提取物对金冠苹果防腐保鲜的效果,测定其对果实的腐烂率、失水率、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2.5 g·L-1 的多花黄精提取物对供试苹果进行浸泡处理,(24.0±2.0)℃条件下贮藏21 d后,果实的腐烂率比对照组降低了33.3%,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为0.190%、109.6 mg·g-1 和3.7 mg·100 g-1 ,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4%、22.7%和105.6%;果实中丙二醛含量(MDA)的积累显著降低,并保持较高的POD活性,保鲜效果较佳。
摘要 [1099] PDF 460.20 K [896] HTML
不同低温对‘亚特’猕猴桃果实贮藏效果的研究 张浩,周会玲,张晓晓,田蓉,张红宾 2014,41(6):981 以‘亚特’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0℃、1℃ 和2℃ 3种贮藏温度下‘亚特’猕猴桃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特’猕猴桃贮藏于0℃条件下,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其他2个温度;失重率、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低于其他2个温度。试验表明,‘亚特’猕猴桃果实在低温下较耐贮藏,且0℃下贮藏效果较好。
摘要 [1090] PDF 279.89 K [838] HTML
留果节位对不同哈密瓜品种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黄月琼,邓文,李林锋,刘素青,刘永豪 2014,41(6):985 为了探讨哈密瓜不同留果节位对其果实生育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西密25、白玫、风味5、风味4和雪蜜5个品种为试材,分别在低节位(9~11节)、中节位(12~14节)和高节位(15~17节)留果,采取吊蔓栽培,单蔓单果整枝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留果节位对试验品种生育期的影响较大,留果节位低成熟早,比高节位留果成熟早5~7 d;风味5、风味4和白玫3个品种不同留果节位对其果实产量及品质无影响,雪蜜仅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西蜜25除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不受留果节位影响外,单果重量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受留果节位的影响显著,低节位坐果的果实比中、高节位大,且外观网纹好,无裂痕,商品性高。
摘要 [1284] PDF 205.91 K [784] HTML
生物学
台湾线虫草人工培养物及其培养基质成分分析 李扬眉,丁海燕,张颖裕,李春如 2014,41(6):988 对台湾线虫草摇瓶培养菌丝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固体培养子实体及除去子实体后的培养基质等4种样品的多种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多糖在摇瓶菌丝体与发酵菌丝体的含量相当,均高于子实体;粗蛋白在摇瓶菌丝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含量接近且较丰富;甘露醇和胞苷在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41和2.44 mg·g-1 ;麦角甾醇在子实体中含量最高,达6.75 mg·g-1 ;腺苷含量比较结果为,摇瓶菌丝体(1.57 mg·g-1 )>子实体(1.32 mg·g-1 )>深层发酵菌丝体(0.96 mg·g-1 ) >培养基质(0.61 mg·g-1 );常量元素Ca、Mg在摇瓶菌丝体(3.30×102 , 3.98×103 μg·g-1 )、深层发酵菌丝体(6.71×102 , 3.00×103 μg·g-1 )和子实体(1.51×103 , 3.2×103 μg·g-1 )的含量较为丰富;微量元素Zn、Cu在子实体中的含量最高,Fe、Mn、Ni和Se在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含量最高;摇瓶菌丝体中的As和Cd及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As含量均低于0.20 μg·g-1 ;子实体中未检测出Pb的含量。
摘要 [1524] PDF 325.50 K [874] HTML
人工培养长座线虫草子实体及其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颖裕,刘洋,李扬眉,张龙娃,李春如 2014,41(6):994 首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了人工培育的长座线虫草子实体及摇瓶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对长座线虫草挥发性物质的数目和含量有较大影响,对挥发性成分的类型影响较大,液体摇瓶菌丝体挥发性物质种类主要有:酮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醌类和醚类化合物;子实体中挥发性物质种类主要有:醇类、醛类和酚类。液体摇瓶菌丝体鉴定出20种挥发性物质,以1-辛烯-3-醇(37.70%)为主,人工培养子实体鉴定出6种挥发性物质,以1-辛烯-3-醇(51.93%)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38.37%)为主。2种人工培养物挥发性物质的共有成分为共有成分1-辛烯-3-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在菌丝体中占51.66%,在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中占90.30%。
摘要 [1222] PDF 364.70 K [807] HTML
华石斛原地与异地播种萌发原球茎比较 谈逸,杨福孙,周兆德 2014,41(6):999 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需要共生真菌的参与。真菌受生境的影响,原地与异地种子萌发状况是否一致对于兰科植物保护十分重要。以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 为材料,比较华石斛种子原地与实验室内播种于不同附生宿主树皮上其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两者均在播种75 d后华石斛种子开始萌发,播种后135 d后附生宿主树上华石斛萌发原球茎数达到高峰,在185 d后华石斛种子萌发的原球茎数基本趋于稳定;(2)异地条件下150 d后, 部分绿色原球茎开始逐渐白化消亡;(3)碎叶蒲桃上华石斛在2种环境中均有少量种子萌发,雅加松、马蹄荷上华石斛在原地与异地条件下均无种子萌发,大叶布拉栎上的华石斛只在异地萌发,竹叶松上的华石斛种子只在原地萌发。可见,原地与异地对于华石斛萌发原球茎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摘要 [1412] PDF 701.36 K [961] HTML
玉米E3泛素连接酶类基因ZmGW2-1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孔曼丽,李彩云,孙清鹏,卢敏,王维香,潘金豹,韩俊 2014,41(6):1004 提高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而籽粒大小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本研究根据水稻中已克隆的决定籽粒产量的主效基因OsGW2 (RING型E3泛素连接酶)的序列信息,利用3’-RACE和RT-PCR技术从玉米基因组中分离出其直系同源基因,并对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序列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玉米同源基因编码区长为1287 bp,编码428 个氨基酸残基。Blastx功能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E3泛素连接酶类蛋白,该基因的编码序列与OsGW2 的编码序列相似度高达83%,将其暂时命名为ZmGW2-1 ,且ZmGW2-1 在雌穗中高度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玉米雌穗的发育调控。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摘要 [1167] PDF 1.01 M [952] HTML
10个烤烟品种间的腺毛密度比较研究 薛晓明,侯森林,于丽杰 2014,41(6):1012 以相同栽培条件下的10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烤烟腺毛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柄腺毛是烤烟叶片中的优势腺毛,在腺毛总体中的比例(69.5%~90.5%)远高于短柄腺毛(9.5%~30.5%),对叶片腺毛总体密度的影响最大,而短柄腺毛因数量稳定也能反映品种特征。烤烟上、下表皮的腺毛密度差异极显著(F =41.053,P <0.01),下表皮的腺毛密度较大,其变异系数(0.14)和全表皮腺毛密度一致,更能反映出品种的腺毛密度特征;短柄腺毛的密度除K326和‘吉烟7号’外都是上表皮密度大于下表皮,差异显著(F =6.466,P <0.05),反映出上表皮的腺毛发育较早。按照全表皮的腺毛密度平均值10个品种的排列顺序是:吉烟7号>中烟90>K346>87414>云烟85 > 8021> NC82> G28> RG11>K326,烤烟腺毛密度特征具有品种差异,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做为局部地区内的烤烟品种筛选指标之一。
摘要 [1085] PDF 232.75 K [1103] HTML
东北山葡萄酵母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王晓娥,陈长武 2014,41(6):1017 利用液氮研磨法、蜗牛酶法和玻璃珠法提取东北山葡萄分离的酵母菌株S60基因组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和PCR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显示,蜗牛酶法提取的酵母菌基因组DNA纯度最好、浓度最高;液氮研磨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虽然较高,但含有较多的蛋白等杂质;玻璃珠法提取的酵母菌基因组DNA纯度和浓度均最低。
摘要 [1237] PDF 330.12 K [1098] HTML
植物保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鸭LXRα 基因3′-UTR多态对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张依裕,张华均,李万贵,杨毅,赵陈 2014,41(6):1033 肝X受体α(LXRα)在动物生命代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动物的生长和肉质有重要影响。采用PCR-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相结合检测LXRα 基因3′-UTR多态,并分析其多态性对鸭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3′-UTR存在1396 C>G突变,三穗鸭和兴义鸭群体中产生3种基因型CC、CG和GG,樱桃谷鸭群体中仅检测到CC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396 C>G突变对鸭的胸深、胫长和胸肌剪切力值有显著影响,G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可能作为提高鸭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性辅助选择位点。
摘要 [1284] PDF 532.54 K [854] HTML
抗球虫中草药添加剂抗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的研究 阮祥春,袁源,周玉亭,黄媛媛,曾明华,苏婷婷 2014,41(6):1038 为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抗球虫效果, 将14日龄的鸡15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2%和5%中草药添加剂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给药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和5%中草药添加剂。除阴性对照组外,每只鸡接种孢子化艾美尔球虫卵囊5×104 个。根据成活率、相对增重率、卵囊值、病变计算抗球虫指数,并对肠道分离的球虫卵囊进行了体外的孢子化培养,评价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 2%中草药添加剂抗球虫指数为169,对体外卵囊孢子化抑制作用最高。
摘要 [1453] PDF 234.34 K [612] HTML
资源与环境
吡草醚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朱玉杰,施艳红,操海群,花日茂,李学德,吴祥为,唐俊 2014,41(6):1041 研究建立了吡草醚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棉叶和棉籽样品以乙腈提取,GCB/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样品以丙酮提取,C18 小柱净化。吡草醚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2 mg·kg-1 。吡草醚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添加浓度为0.02~1 mg·kg-1 )分别为93.94%~101.65%、84.88%~98.62% 和85.49%~90.71%,变异系数分别为3.96%~8.06%、7.59%~10.37% 和5.59%~ 8.69%。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摘要 [1494] PDF 343.80 K [745] HTML
3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水稻秸秆糖化率的影响 刘伟伟,程备久,马欢,朱苏文,吴跃进,任兆杏,杨智良 2014,41(6):1046 为探寻环境友好的秸秆预处理方法,提高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灭菌柜、介质阻止放电及射频电容耦合对其进行预处理,分别对3种方法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预处理后秸秆对纤维素酶的吸附能力及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糖化效率。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秸秆对照相比,3种方法均可以降低水稻秸秆对纤维素酶的吸附能力,同时提高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糖化率;其中,介质阻挡空气放电对秸秆的处理效果最好,秸秆对酶的吸附率比未处理秸秆的对照组降低了67.6%,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糖化率分别比未处理秸秆的对照组提高了34.6%和44.7%。该研究为今后利用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秸秆相关技术的改进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摘要 [1150] PDF 788.10 K [874] HTML
某再生铅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铅和镉的生物可给性 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常夏源,童仁军,司友斌,司雄元,彭怀银,胡彦 2014,41(6):1055 基于表层土壤重金属实测含量,模拟体外(in vitro )实验对铅和镉的生物可给性分析,评价某再生铅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铅和镉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再生铅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铅、镉的平均值分别为124.05、0.394 mg·kg-1 ,是背景值的4.98、2.90倍。再生铅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铅和镉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园区附近土壤中铅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累积,对人体有较高的健康风险,土壤中镉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研究区内无意摄入土壤中铅对人体总铅的贡献率较高,对儿童的贡献率更高;研究区土壤中铅对成人有较高的非致癌风险,土壤中镉对成人有较高的致癌风险。
摘要 [1434] PDF 414.01 K [791] HTML
ATHYS模型及其在巢湖流域丰乐河水文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郑珊珊,PerrinJL,储茵,马友华,SallesC,TournoudMG 2014,41(6):1061 以巢湖典型支流丰乐河流域为例,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ATHYS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以期为丰乐河流域水土保持、防洪、水资源利用和非点源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ATHYS模型将流域分为大小相同的空间小单元,以库模型进行产流计算,以滞后演算法(lag and route)方法进行汇流计算,并以Nash and Sutcliffe指数作为检验模拟结果的标准,模拟流域出口断面日径流量,初步分析流域径流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年际变化。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与实测径流量的总Nash and Sutcliffe值(Nash值)都可以达到0.80以上,相关系数均可达0.89以上。除了部分峰值和基流,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丰乐河的径流过程。模型模拟径流总量的相对误差在率定期为23.1%,验证期为34.6%。流域降雨量、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均比较明显,径流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年际变化也都比较大。综合来看,模型比较适用于所研究流域的日径流模拟。
摘要 [1156] PDF 565.14 K [933] HTML
黔西南州植烟土壤pH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胡向丹,邓小华,王丰,王少先,马莹,彭宇,邓井青,郭亚利 2014,41(6):1070 为了解黔西南州植烟土壤pH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及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黔西南州植烟土壤pH状况、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总体上适宜,平均值为6.65,变幅为4.68~7.87,变异系数为11.72%,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51.04%; (2)植烟土壤pH值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安龙县、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晴隆县和普安县,安龙县植烟土壤pH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县;(3)土壤pH有随土壤质地偏粘而降低的趋势; (4)黔西南州植烟土壤pH值有从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趋势,在安龙县有一个高值区,在普安县有一个低值区;(5)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与土壤pH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6)土壤养分与土壤pH的关联顺序为缓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全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
摘要 [1066] PDF 371.03 K [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