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作物学

氮肥运筹对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吴文革,张玉海,张健美,许有尊,何超波,李霞红,徐长斌,李福军,陈学英  2011,38(1):1
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kg·hm-2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为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小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是安徽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施氮模式。
  摘要[1161]  PDF 312.43 K[924]   HTML
水稻新型潜在冷调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王鹏飞,任相亮,陈曦,王荣富,马飞  2011,38(1):6
冷调节蛋白是一类抗寒相关蛋白,其种类十分广泛。几种水稻冷调节蛋白也曾在水稻中被发现,但是目前深入了解的水稻冷调节蛋白种类较少。作者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用已知的冷调节蛋白作为电子探针,预测出16种水稻新型潜在冷调节蛋白,并且使用NCBI- conserved domains、SWISS-MODEL和ExPASY ProtParam tool等在线软件预测它们的功能结构域和二、三级结构以及氨基酸组成,对其作为冷调节蛋白潜在家族成员的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理论上的判断。分析表明,这16种水稻新型潜在冷调节蛋白,符合冷调节蛋白的一些基本的结构特征,具有其他冷调节蛋白相同的功能结构域,为这16种蛋白属于水稻冷调节蛋白家族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摘要[1174]  PDF 484.57 K[1014]   HTML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竟绍,董召荣,张健,邹兵,徐晓光,谭娟,聂刚  2011,38(1):14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烟农19以中密度、氮肥基追比例5:5处理产量最高,兰考矮早8以高密度、氮肥基追比例7:3处理产量最高。根据密度、氮肥基追比例组合与产量结果建立二元回归模型,烟农19的氮肥基追比例5:5最佳,优化密度为328.4×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8 725.3 kg·hm-2,兰考矮早8的氮肥基追比例7:3最佳,优化密度为421.2×104 hm-2基本苗,其优化产量可达7 441.1 kg·hm-2
  摘要[951]  PDF 248.07 K[702]   HTML

茶与食品科学

茶树单株矮化与良种组合栽培技术
  谭和平,冯德建,叶善蓉,徐文平,周李华  2011,38(1):20
茶树单株矮化与良种组合栽培技术促进了茶树个体的发育,利于茶园机械化采摘,实现良种茶园速成丰产,构建茶园微生态环境,实现茶园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防治。
  摘要[1227]  PDF 1.01 M[1100]   HTML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S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朱政,蒋家月,江昌俊,李雯  2011,38(1):24
以舒茶早和乌牛早2个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处理到第10天时均超过了原始水平(处理前),说明低温可能诱导新蛋白的产生;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一直呈增加趋势,处理到第10天时,舒茶早相对原始水平增加了约12.8倍,乌牛早增加了约2.8倍,说明低温胁迫可以促进糖类的合成。根据上述生理指标的分析,以期了解这种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摘要[1607]  PDF 244.50 K[2496]   HTML
茶叶氟化物提取方法对比与电位法测定条件优化
  张显晨,郜红建,张正竹,宛晓春  2011,38(1):27
对比茶叶氟化物提取方法,并对氟化物电位法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叶氟化物提取效率表现为水浴法(93.17%)>酸振荡提取(68.19%)>超声提取法(62.38%)。选用电位法测定茶叶氟化物线性范围在30~200 mg?kg?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0.48%, 相关系数R2 为 0.992 2, 方法LOQ和LOD分别为54 mg?kg?1和18 mg?kg?1。采用此法分析了安徽省4种茶叶氟化物含量在52.26~73.80 mg?kg?1之间,低于农业部茶叶氟含量安全限量标准(≤200 mg?kg?1)。该研究结果为茶叶中氟化物含量的快速测定与茶叶质量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摘要[1467]  PDF 341.53 K[1025]   HTML
发芽温度对绿豆芽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黄六容,蔡梅红,仲元华,姚萍,马海乐  2011,38(1):31
研究了发芽温度对绿豆芽多种抗氧化成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其中抗氧化成份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总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当绿豆于20℃发芽时,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鲜重)达到最大,分别为66.4和693.5 mg·kg-1,而维生素E和总多酚的含量(鲜重)在1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1和145.8 mg·kg-1。抗氧化能力包括1,1-二苯基-2-苦基苯基(DPPH·)清除率、羟基(·OH)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等都在20℃时达到最大。
  摘要[1102]  PDF 294.02 K[898]   HTML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公畜模型BLUP法估计荷斯坦公牛育种值的研究
  程郁昕,许春香,何仁有  2011,38(1):35
以公牛女儿数不少于10头为限制因子,建立线性模型yijk=μ+hi+sj+eijk,对荷斯坦公牛泌乳量及体型性状的育种值进行BLUP评定。结果表明,23头公牛平均女儿33头,泌乳量育种值排序前10的公牛平均女儿20.8头。泌乳量育种值排序前10的公牛其体型性状的效应值表现优秀;33头女儿的7号公牛泌乳量及体型性状的效应值均排序第一。数据结果说明,泌乳量育种值表现优秀的种公牛在生产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种公牛泌乳量与体型性状育种值表现一致。
  摘要[1427]  PDF 243.35 K[937]   HTML
我国部分地方鸡种COⅠ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屠云洁,高玉时,苏一军,王克华,童海兵  2011,38(1):39
以我国7个地方鸡种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ytochrome c oxidase Ⅰ,COⅠ) 基因序列,分析地方鸡种COⅠ多态性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有24个突变位点,为13个单倍型,其中11个单倍型为各品种所特有,可以作为各品种鉴定的依据;各鸡种在不同位点突变频率不同,7个鸡种均有其特异位点,根据这些特异位点,可以对其进行品种鉴定。7个品种间Kimura 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1 81~0.008 48。7个品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用于探讨地方鸡种分类问题。
  摘要[1182]  PDF 337.32 K[786]   HTML
检测鸡蛋中沙门氏菌的LAMP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唐梦君,周生,张小燕,顾荣,蒲俊华,葛庆联,高玉时  2011,38(1):43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沙门氏菌invA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将其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成功地扩增出特异性的梯形条带。LAMP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纯培养的灵敏度为1.04×102 cfu·mL-1,对11株不同细菌进行LAMP检测,仅沙门氏菌获得阳性结果。应用该方法对扬州市场上销售的鸡蛋进行沙门氏菌检测,检测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相符合。因此,LAMP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方法简便等特点,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鸡蛋中沙门氏菌的有效手段。
  摘要[1205]  PDF 630.40 K[1276]   HTML
3株巨型艾美耳球虫免疫原性差异株 未孢子化卵囊蛋白的SDS-PAGE分析
  李文超,陶建平,顾有方,陈会良  2011,38(1):4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比较分析了3株巨型艾美耳球虫免疫原性差异株未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结果显示,尽管所用的3株巨型艾美耳球虫在免疫原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3株巨型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相似,至少有8条带,各带主次分明,其中有2条明显主带,分子量分别为42 000和39 000,还有3条较明显主带,分子量为36 000、26 000和22 900,其他可见带分别为109 800、86 900和62 800。结果表明SDS-PAGE电泳不能检测出E.maxima免疫原性差异株未孢子化卵囊可溶性蛋白的差异。
  摘要[1129]  PDF 322.81 K[1073]   HTML
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谢金文,苗立中,王艳,肖跃强,王金良,沈志强  2011,38(1):51
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对山东省滨州地区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株病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高达80%。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理化特性试验、中和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等鉴定为Ⅰ型鸭肝炎病毒(DHV),命名为BZ-Ⅰ株。该研究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较为有用的试验数据。
  摘要[1119]  PDF 446.41 K[881]   HTML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董林,王艳萍,王金良,沈志强,谢金文  2011,38(1):55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CV-2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 PCV-2去除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的Cap蛋白基因,经Bam HI和Xho I双酶切后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EGX-4T-1多克隆位点,并转化到表达菌株Rossetta(DM3)中,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薄层灰度分析表达情况,收集菌体,使用GST-Protein Purification Kit亲和层析纯化方法对表达的GST-Cap融合蛋白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电泳检测纯化效果,Western blot分析纯化后的重组Cap蛋白(rCap)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大小为579 bp去除核定位信号的ORF2基因,成功诱导表达出预期大小45.3 ku相一致的rCap蛋白,表达量占总菌体的25%,纯化后的rCap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纯度达到90%以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纯化的rCap蛋白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摘要[1350]  PDF 590.86 K[884]   HTML
饲料中补充番茄红素对鲫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孟妤,杨鸢劼,王建美,单志萍  2011,38(1):5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番茄红素(lycopene,LCP)含量为0.50%、0.75%和1.00%的番茄红素油1.5%,对照组为1.5%的鱼油,即饲料中番茄红素添加量为0、75.0、112.5、150.0 mg·kg-1。人工投喂饲养平均体长22.4±1.13 cm,平均体重180.60±37.23 g的鲫鱼50 d。每网箱随机取样20尾(n=20)试验鱼,进行血清总超氧化歧化酶活性(T-SOD)、丙二醛含量(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GSH-Px)、一氧化氮含量(NO)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OH)测定,以研究番茄红素对养殖鲫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SPSS11.5软件Duncan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T-SOD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49、43.33和48.57 U·mL-1,番茄红素添加量112.5和150.0 mg·kg-1组的血清T-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中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75、4.55和2.70 nmol·mL-1,添加番茄红素和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GSH-Px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9.32、138.77和122.61 U,添加番茄红素的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GSH-Px活力均有显著差异(P < 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NO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12.83、8.30和13.02 μmol·mL-1,添加番茄红素75.0和150.0 mg·kg-1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O含量有显著差异(P < 0.05)。添加番茄红素试验组血清中抑制·OH能力比对照组降低了318.50、290.91和277.99 U·mL-1,添加番茄红素75.0 mg·kg-1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抑制·OH能力差异显著(P < 0.05)。添加番茄红素各试验组间比较T-SOD活性、GSH-Px活力、MDA含量、NO含量和抑制·OH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综合试验结果,在鲫鱼人工配合饲料的油脂中添加番茄红素,有效地提高了养殖鲫鱼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水平,实现了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
  摘要[1306]  PDF 331.23 K[874]   HTML
不同促摄食物质对哲罗鲑生长、体成分、消化酶 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常安,徐奇友,畅雅萍,许红,尹家胜  2011,38(1):65
研究二甲基-(-丙酸噻亭(DMPT)、氧化三甲胺(TMAO)、甜菜碱和肌苷酸钠(IMP)对初重 9.39±0.26 g 哲罗鲑(Hucho taimen)摄食、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哲罗鲑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流水饲养,试验设1个对照组,4个处理组,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重复50 尾,养殖周期56 d。试验期间水温9.3~14.2℃,溶氧>8.0 mg·L-1。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 DMPT、0.2% TMAO和0.2%甜菜碱后,哲罗鲑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而添加0.05% IMP后哲罗鲑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未呈显著变化(P>0.05);添加0.2% DMPT后哲罗鲑鱼体粗蛋白水平升高(P<0.05);添加0.2% TMAO和0.2%甜菜碱后,鱼体粗脂肪水平降低(P<0.05),添加0.05% IMP对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2% DMPT和0.2% TMAO后消化道消化酶活性提高(P<0.05);添加0.2%甜菜碱后,消化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0.2% DMPT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添加0.2% TMAO和0.2%甜菜碱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05% IMP后,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是饲料中添加0.2% DMPT、0.2% TMAO和0.2%甜菜碱对哲罗鲑具有促摄食和生长效果,有利于改善体成分和提高机体消化能力;饲料添加0.05% IMP对哲罗鲑促摄食和生长效果不明显,但有益于改善鱼体免疫状况。
  摘要[1242]  PDF 352.50 K[884]   HTML

资源与环境

重要食用林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罗亮,岳永德,汤锋,刘川琴  2011,38(1):72
建立了重要食用林产品(竹笋、香菇)中的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对现下较常用的QuECHERS法进行改进,应用于检测方法中,通过GC-MS-SIM方法对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34种农药进行检测。该方法在竹笋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9%~112.5%,变异系数为0.5%~18.5%;香菇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1%~122.8%,变异系数为1.7%~18.9%。本方法处理一个样品耗时仅1.5~2 h,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变异系数等都能满足当前的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摘要[1117]  PDF 404.98 K[991]   HTML
铺地竹叶中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陈涛,汤锋,房立翠,唐俊  2011,38(1):8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铺地竹竹叶中除草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并通过生物测定评价了提取物对杂草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60℃,提取次数为3次时,提取率最高,达14.50%;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6,提取温度为80℃,提取3次时,所得提取物在0.4 g·L-1浓度时对结球生菜根和匍匐翦股颖根的抑制效果均达到最高水平,抑制率分别为67.83%和36.82%。
  摘要[1080]  PDF 286.67 K[776]   HTML
ICP-MS法同时测定钢渣中10种矿质元素
  喻谨,姚曦,汤锋,岳永德  2011,38(1):87
建立了钢渣中多种矿质元素的检测方法。钢渣样品经HNO3-HF-HClO4消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钢渣中10种矿质元素。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6.68 μg·g-1,加标回收率为78.8%~10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8.29%。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用于钢渣中矿质元素的分析。
  摘要[1227]  PDF 312.42 K[861]   HTML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辣椒表面的光化学降解速率
  牛大水,花日茂,唐俊,吴祥为,操海群,徐勇  2011,38(1):91
在辣椒表面定量添加毒死蜱和百菌清,研究不同光源、不同初始浓度以及薄膜厚度等因素对辣椒表面农药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光和高压汞灯光照下,两种农药的光解均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慢;两种农药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两种农药在高压汞灯光照下光解快于在太阳光光照下的光解,百菌清在太阳光下半衰期为1.9 d,在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2.2 h;毒死蜱在太阳光下半衰期为1.8 d,在高压汞灯下的半衰期为1.8 h。
  摘要[1252]  PDF 348.18 K[826]   HTML
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的优化控制
  石明岩,莫东华,冯兆继,余建恒,王少林,夏耿东  2011,38(1):95
采用倒置A2/O工艺,以实际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为目标进行试验。试验条件下得到,混合污水同步脱氮的临界氨氮污泥负荷为0.019 8 kg·kg-1·d-1;水力停留时间是混合污水脱氮的限制因素;污泥回流比对硝化和反硝化影响最弱;水温28~35℃时,混合污水同步脱氮最佳工况氨氮污泥负荷为0.018 kg·kg-1·d-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溶解氧浓度为2.0 mg·L-1、污泥回流比为80%、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泥龄为20 d。此时,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7.0%~99.4%和61.4%~68.7%,出水可达标排放。
  摘要[1155]  PDF 328.35 K[685]   HTML

园艺

β-葡萄糖苷酶和醇酰基转移酶对中国水仙花 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彭爱铭,彭镇华,高健  2011,38(1):10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水仙花主要挥发性成分芳樟醇、乙酸苯甲酯及乙酸苯乙酯的含量,并测定了醇酰基转移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伴随着花的发育,芳樟醇含量在花蕾期含量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乙酸苯甲酯、乙酸苯乙酯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盛花期最高;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从花蕾期到盛花期变化不大,盛花期后明显下降。结果表明乙酸苯甲酯、乙酸苯乙酯的含量与β-葡萄糖苷酶、醇酰基转移酶有一定的相关性。
  摘要[1145]  PDF 390.60 K[1038]   HTML
东魁与荸荠种杨梅叶片春季光合特性比较
  程晓建,谷镜,张敏,王白坡  2011,38(1):106
春季田间条件下,以浙江省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对其叶片光合特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魁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东魁杨梅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均值显著高于荸荠种杨梅,而日平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荸荠种杨梅;午间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变化趋势一致,气孔限制值升高,表明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东魁杨梅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略低于荸荠种杨梅,但无显著差异,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比叶重、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东魁杨梅,且差异显著。
  摘要[806]  PDF 352.17 K[891]   HTML
优质复合抗病番茄新品种杭杂401的选育
  郑积荣,王慧俐,王佳明  2011,38(1):110
杭杂401是以T06-1为母本,以9905-2-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50%的植株有长而密的白色茸毛,50%为普通植株;第1花序着生于第7.6节,幼果有绿色果肩,成熟果大红色,单果重150.9 g,果实硬度1.13 kg·cm-2,较耐贮运;品质佳,风味好,Vc含量352.7 mg·kg-1,可溶性固形物7.93%,总糖3.37%,可滴定酸度0.407%;耐高温、耐低寒和耐涝性均好,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和叶霉病、抗黄瓜花叶病毒病、中抗青枯病;茸毛株对蚜虫、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具有较好的避虫效果;春大棚栽培每亩产量5 312.3 kg,适于设施和露地栽培。
  摘要[958]  PDF 408.65 K[706]   HTML
不同低温处理对5个空气凤梨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俞禄生,张蕾,丁久玲,郑凯  2011,38(1):118
为研究低温条件对空气凤梨生长特征的影响,将5个空气凤梨品种置于不同低温条件下进行处理,测试其耐低温情况。结果表明,在人工控制的恒定低温条件下,空气凤梨可以耐受0℃低温。短期0℃低温(10 d内)会对植物产生轻微冻害,但低温去除后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在自然低温条件下,空气凤梨可以耐受短期(10 d左右)-5℃~0℃的低温,低温条件去除后,可以恢复且对生长有利。但如果超过20 d,低温条件去除后,很难恢复。各品种对低温耐受性强弱的顺序依次为:松萝>阿拉杰>锥头铁兰>富奇思>维路提那。
  摘要[1065]  PDF 377.03 K[1095]   HTML
  董立格,王贤荣  2011,38(1):123
对桂花丹桂品种堰虹桂(Osmanthus fragrans ‘Yanhong’)在不同质量浓度NAA、IBA和IAA处理下的扦插生根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堰虹桂插穗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以1.00 g·L-1 IBA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最早,生根率可达94.71%,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均优于其他处理。
  摘要[1211]  PDF 444.96 K[774]   HTML

林学

应力波仪和阻力仪用于雪松立木内部材性检测的研究
  吴福社,吴贻军,邵卓平  2011,38(1):127
采用应力波仪和阻力仪分别对雪松进行了材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由应力波断层扫描得到的图片和阻力仪得到的阻力曲线图比较准确地反映出雪松立木内部的材质分布情况,应力波仪和阻力仪结合在一起对立木内部材性进行检测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很好地弥补了每个设备的不足;通过和实际测量的生材密度相比较,无论是应力波速和雪松密度还是阻力值和雪松密度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能够证明应力波和阻力仪所反映的材质材性信息和雪松立木的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摘要[1172]  PDF 667.45 K[900]   HTML
  郭勇,陈玉霞,申利明  2011,38(1):131
利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发靠背高度与坐姿舒适性、及压力分布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优化沙发靠背面的设计以及沙发舒适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沙发靠背面的高度较大时,坐姿总体舒适性会较高,但较高的靠背面会影响颈部的舒适性。
  摘要[1240]  PDF 265.33 K[883]   HTML

生物学

贵州东部地区茶园生态系统中瓢虫种类调查(续)
  戴轩,韩宝瑜,张珍梁  2011,38(1):135
继1996年在《茶叶科学》上报道贵州东部地区茶园瓢虫6个亚科27种,又报道了该地区茶园瓢虫63种,隶属于26属9亚科。记述了这63种瓢虫分布地区、寄主昆虫、捕食性或者食植性。首次记录了该地区的显盾瓢虫亚科和食植瓢虫亚科,以及生活在茶园生态系统边缘、菌食性的素菌瓢虫属和捕食叶螨的食螨瓢虫属。
  摘要[1197]  PDF 197.59 K[1391]   HTML
海洋病毒生态学动态参数和研究技术的进展
  李黎,徐宪忠  2011,38(1):139
病毒在海洋中无处不在,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和基因多样性最高的生命粒子。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活跃分子,通过感染和裂解宿主细胞使生命颗粒有机碳再返回到非生命的溶解有机碳,形成了微食物环中的“病毒回路” 。病毒丰度,多样性和分布是海洋病毒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基本参数,但是由于病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上述静态参数无法满足病毒生态学研究的需要,因此对病毒生态过程中的动态参数进行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近20年来海洋病毒生态学研究中的主要动态参数包括接触率、感染率、裂解量、病毒引起的宿主死亡率以及病毒自身的生产率和降解率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研究技术。
  摘要[920]  PDF 289.21 K[799]   HTML
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在烟草保润中的应用研究
  程艳,严恒,蔡冰,郭国宁,岳海波,姜发堂  2011,38(1):146
为开发新型烟草保润剂,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丙二醇和甘油作对照,进行了魔芋葡甘聚糖改性产物(KSAP)在烟丝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T为22+1℃,RH为(40+2)%时,KSAP溶液的重量减少量最小,为1.119 g,添加KSAP保润剂的样品烟丝最终含水率最高,为10.05%,说明KSAP的保湿性能和在卷烟中的保润效果优于丙二醇和甘油;在T为22+1℃、RH为(90+2)%时,KSAP吸湿率比丙二醇和甘油分别低2.39%和7.54%,说明KSAP兼具防潮的功效。同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结构分析表明,KSAP为富含—OH和—COO—亲水基团的多网格物理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摘要[1224]  PDF 591.23 K[799]   HTML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