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生物学

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与普通剪接基因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分析I.同义密码子偏爱使用分析
  陈学平,武耀廷,郭家明,张成,马飞  2004(1):1-5
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基因344非冗余蛋白质编码序列(188183密码子)和普通剪接(非可变剪接)基因的386蛋白质编码序列(223116密码子)被用于研究人类密码子使用偏爱模式.全部密码子使用数据分析表明,人类可变剪接基因密码子的偏爱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剪接基因.在人类1号染色体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置的G C含量有很大的异质性(0.24~0.95),并且可变剪接基因密码子第三位置平均G C含量(64.66%)大于普通剪接基因(59.97%).Nc值对GC3s图显示密码子偏爱使用除了受核苷酸组成制约外,其它的因子可能也影响密码子的使用变化.此外,可变剪接基因中以G 或C结尾的密码子比普通剪接基因出现的频率高.密码子使用的差异可能是由可变剪接基因pre-mRNA特有的结构特征和多种剪接模式决定的.
  摘要[1647]  PDF   HTML
人类1号染色体可变剪接与普通剪接基因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分析Ⅱ.基因表达水平和基因长度与密码子使用偏爱
  陈学平,武耀廷,张成,郭家明,马飞  2004(1):6-14
进一步研究基因表达水平和基因长度与密码子使用偏爱之间的关系.多变量统计分析发现,人类1号染色体选择性剪接基因和普通剪接基因密码子使用变化都呈现单一趋势,且它们之间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也非常相似,推测的高表达基因确实偏爱以 C或G结尾的密码子,基因表达水平与密码子使用偏爱之间的关联也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人类1号染色体高表达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爱可能主要被翻译选择所决定.此外,基因长度与密码子偏爱水平之间也存在高度相关,说明相对较短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密码子使用偏爱,翻译选择可能缩短了高表达基因的长度从而提高翻译效率.
  摘要[1401]  PDF   HTML
中国东部假俭草种质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Ⅱ.外部性状变异及其形态类型
  刘学诗,刘建秀  2004(1):15-21
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36份假俭草[ 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Hack.]种源的外部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9个外部性状均存在着明显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结实率(150%)>节间长度(22.1%) >草层高度(21.0%) >叶片长度(17.3%) >生殖枝高度(15.2%) >花序长度(14.1%)>单位花序小花数(12.3%) >叶片宽度(11.8%) >节间直径(11.5%).(2)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外部性状间有一部分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度与节间长度、草层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3和0.6327;叶片宽度与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32、0.4996;生殖枝高度与花序长度和单位花序小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3、0.5320,花序长度与单位花序小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06.(3)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6处可将36份有代表性的假俭草分为3大类型,即矮生型、高大型和普通型.(4)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生殖枝高度与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花序长度、单位花序小花数与经度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
  摘要[1483]  PDF   HTML
特异种质烟草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分析
  高健,许晓风,乌慧玲,陈学平,周家昊  2004(1):22-25
采用SMART (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 技术构建了我国特有地方烟草品种HZNH的全长cDNA基因文库.大肠杆菌XL1-Blue平皿测定和PCR快速鉴定表明,文库的库容量为2.47×106pfu*mL-1,重组率为98.4%,所构建的文库达到了用于目的基因的分离筛选和克隆表达的建库要求.
  摘要[1270]  PDF   HTML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史成颖,蔡为荣,甘旭华,汪本凡,赵良侠,唐欣昀  2004(1):26-29
研究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A9)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g*L-1的GA、1.0 mg*L-1的6-BA、5 mg*L-1的NAA和0.5 mg*L-1的2,4-D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培养的前6 d.在交叉试验过程中,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 结合使用效果相对较好.螺旋藻内源激素的测定结果进一步为激素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1663]  PDF   HTML
白芨中性杂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芮海云,吴国荣,陈景耀,陆长梅  2004(1):30-33
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块茎为材料,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层析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层析,分离纯化得一白芨中性多糖.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100)鉴定为均一组分.GPC法测得其重均分子量约为99.658 ku.薄层层析、红外吸收光谱(FT-IR)、13C核磁共振谱(13C-NMR)和1H核磁共振谱(1H-NMR)分析该多糖为一中性杂多糖,由β-1,4-甘露糖(β-1,4-Man),β-1,4-葡萄糖(β-1,4-Glu)和α-1,6-葡萄糖(α-1,6-Glu)残基组成,三者的的摩尔比约为6.8∶3.2∶1.5.
  摘要[1916]  PDF   HTML
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聂小华,史宝军,敖宗华,尹光耀,陶文沂  2004(1):34-36
研究了黄芪多糖(APS)的体外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APS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摘要[1442]  PDF   HTML
安徽省竹类害虫发生危害及综合治理对策
  丁玉洲,刘小林,曹传旺,王义和,王学林  2004(1):37-41
通过1988~1995年对安徽省竹类害虫的调查,查明现阶段竹类害虫223种,其中轻微发生的202种,中等发生的12种,严重发生的9种.灾害性害虫竹织叶野螟、竹笋禾夜蛾、江苏泉蝇、一字竹象在毛竹上的发生率分别为41.34%、2.52%、3.50%、0.51%,平均虫口分别为2.58头*株-1、0.05头*株-1、0.47头*株-1、0.01头*株-1,在刚杂竹上的发生率分别为43.60%、29.25%、34.32%、4.03%,平均虫口分别为2.04头*株-1、0.84头*株-1、9.86头*株-1、0.30头*株-1.测算竹类害虫的危害损失,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摘要[1302]  PDF   HTML
安徽怀远石榴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
  李磊,邹运鼎,毕守东,娄志,孟庆雷,高彩球,丁程成,李昌根  2004(1):42-45
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天敌亚群落和非天敌亚群落(含害虫和中性昆虫),以调查到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结合各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总群落及亚群落的结构组成.共查得节肢动物55种分属47科;非天敌亚群落为总群落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8948,其中优势种为同翅目昆虫;天敌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1055;优势种为蜘蛛类天敌.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分析表明非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天敌亚群落>总群落>非天敌亚群落.二者结果相符合,是由优势种种群数量较高造成的.
  摘要[1615]  PDF   HTML
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
  吴芳芳,檀根甲  2004(1):46-50
由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侵染,苹果果实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活性的较大幅度提高时期与病症出现的时期一致.在炭疽菌感染苹果过程中,从感染部位到未感染区域的边缘,PAL活性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梯度.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时程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时程一致.病原菌侵染果实后,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升高,同时果胶分解、果实组织的衰老也能促进PE活性的提高.
  摘要[1412]  PDF   HTML
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浸渍液防治分月扇舟蛾研究初报
  孟庆雷,郭士安,郭文嘉,樊君,张寅秋  2004(1):51-53
将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制成浸渍液,对蚌埠市当地柳树上的重要害虫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3龄幼虫进行了系列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0 g鲜叶渣加60 mL水及30 g干叶粉加60 mL水配制的浸渍液在室内实验中,其杀虫效果均显著,2 h后虫口死亡率分别达93.3%、100%.用1 000 g干叶粉加水5 000 mL和1 000 g棉籽粉加水5 000 mL配制的浸渍液在野外柳树上的对比防治试验中,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5 d后的防效依次为76%和88%.
  摘要[1403]  PDF   HTML
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与抗病诱导剂(综述)
  褚明杰,岳永德  2004(1):54-57
植物抗病诱导剂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新型植物杀菌剂,它们本身没有杀菌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SAR),极具应用潜力.本文对近年来抗病诱导剂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摘要[1484]  PDF   HTML
镧对水稻根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郜红建,常江,张自立,蒋新  2004(1):58-61
选择水稻作为试验作物,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镧对水稻根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系列浓度镧处理水稻幼苗24 h,根系分泌的氨基酸共检测到17种,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大于其他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显著,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比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大.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共检测出5种,即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乳酸和草酸.在任何一个镧处理浓度下,有机酸的分泌量:草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氨基酸、有机酸总量和各氨基酸、有机酸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低浓度(≤50 μg·mL-1)的镧抑制了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分泌;若浓度超过50 μg·mL-1并逐渐升高,则分泌量逐渐增加乃至超过对照.镧的浓度越高,分泌量就越大,这和根质膜透性有关.由此得出在水培条件下镧对水稻安全生长的临界浓度为50 μg·mL-1.
  摘要[1481]  PDF   HTML
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郭熙盛,叶舒娅,王文军,武际,吴礼树  2004(1):62-6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氮、硼、锰和锌的含量,降低钾、钙、镁、铜和铁的含量;钾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钾和叶球中所有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氮、钙、镁的含量;氮钾配施可减轻氮肥对钾吸收以及钾肥对镁吸收的降低作用,但对叶球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氮钾肥料单施的效应和氮钾交互作用.氮肥和钾肥提高结球甘蓝养分元素的吸收数量,促进边叶钙和镁向叶球转移.氮肥和钾肥可以明显降低边叶养分元素的比例,而提高叶球中的比例,这对叶球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1677]  PDF   HTML
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生理特性的研究
  周可金,童存泉,邢君,许承保,宋国良  2004(1):67-71
研究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986A的生理特征特性,比较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986A与华杂四号及其不育系1141A在干物质积累、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抗寒特征以及种子酯酶同工酶谱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华杂五号及其不育系986A的一些生理性状在华杂四号及其不育系1141A的基础上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华杂五号在干物质积累、光合效率、根颈和花粉的抗寒性等特性方面比华杂四号具有明显优势.
  摘要[1489]  PDF   HTML
刈割-追氮对小黑麦抽穗后光合特性的影响
  田灵芝,董召荣,沈洁,赵波,李长安,李焰焰  2004(1):72-75
对刈割-追氮处理的小黑麦(中饲237)抽穗后的光合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穗后旗叶叶绿素总量Chl(a b)变化为单峰曲线,施肥处理叶绿素含量大于未施肥的处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Chl(a/b)变化不大.各处理抽穗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高峰出现的时间均在抽穗后18 d左右,抽穗后Pn值保持较高水平的时间较长,但下降速度存在差异.除不刈割返青期追氮(处理Ⅱ)、返青期刈割后追氮(处理Ⅲ)两个处理外各处理单茎旗叶同化速率(FLAR)的变化与Pn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处理Ⅱ在Pn方面占优势,但其FLAR小,单株旗叶同化的养分少.旗叶叶面积与Pn 呈极显著负相关,Chl(a b)与Pn之间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摘要[1464]  PDF   HTML
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山东龙口北马镇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苏伟,聂宜民,胡晓洁,张西刚  2004(1):76-81
以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1 000 hm2的科技示范区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上,采用Geostatistical Analyst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该分析过程中,发现影响分析工作结果精度的是Kriging插值模型的选择及Cross-Validation交叉验证法的检验与系数修正.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龙口市北马镇0~20 cm耕层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空间相关性中等,速效磷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含量空间相关性较弱.
  摘要[1706]  PDF   HTML
培养液中不同来源肽摄取规律的研究
  程茂基,卢德勋,王洪荣,王岗,赵秀英,张海鹰,郭文华  2004(1):82-86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肽的摄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摄取量与摄取率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摄取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来源肽的摄取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摄取速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而摄取率却显著下降(P<0.05).对于3种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3种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摄取速率却存在差异,其中瘤液肽的摄取速率显著高于大豆肽和玉米肽.培养中后期肽含量较高时,瘤胃液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显著高于大豆肽(P<0.05)和玉米肽(P<0.01);肽含量较低时,瘤胃液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显著高于玉米肽(P<0.05),但与大豆肽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摄取规律也有异.
  摘要[1484]  PDF   HTML
鸡IL-2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许发芝,仲大莲,刘玉华,余为一,李槿年,曾明华  2004(1):87-91
利用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ConA诱导的5周龄SPF鸡脾细胞中扩增出鸡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片段,其长度为439 bp,经酶切鉴定,初步确定为鸡IL-2基因.再将该IL-2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经DNA序列鉴定,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IL-2基因,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Sundick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然后,将IL-2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导入菌株BL21, 经诱导培养、蛋白提取和SDS-PAGE,获得分子量约为42 000的蛋白条带,表明所克隆的鸡IL-2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
  摘要[1577]  PDF   HTML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鲍鸣,仲大莲,许发芝,余为一,李槿年  2004(1):92-95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通过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从经ConA诱导活化的鸡脾淋巴细胞的RNA中扩增出一特异性基因片段,其大小约为500 bp.该片段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为鸡IFN-γ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经IPTG诱导培养,获得分子量约为43 000的蛋白带,表明所克隆的CHIFN-γ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
  摘要[1222]  PDF   HTML
史氏鲟消化器官的分化对消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苏时萍,戴伟,赵兴文  2004(1):96-99
对1~10日龄(DPH)的史氏鲟仔鱼消化道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史氏鲟仔鱼在内源营养期,消化酶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消化道的逐步发育而逐渐增强,但随着不同消化组织器官的分化,各种酶活性变化有各自特点.另外,3种消化酶出现活性的先后顺序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摘要[1603]  PDF   HTML
独蒜兰快繁技术的研究
  黄成林,项艳,吴泽民,於凤安  2004(1):100-103
研究结果表明,独蒜兰组织培养最好选用种子萌发的幼芽体进行.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4-D 2 mg*L-1 6-BA 0.25 mg*L-1和2,4-D 2 mg*L-1 KT 0.25 mg*L-1的MS培养基中,外植体的死亡率较低;高浓度的2,4-D有利于快速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褐变死亡率较高;无论是种子萌发的芽还是从假鳞茎上剥下的芽,在6-BA 2 mg*L-1的MS上其长势都是最好;6-BA 2 mg*L-1最适合外植体为种子萌发的芽的增殖,当6-BA浓度为4 mg*L-1时,则抑制了外植体的芽的增殖与生长;NAA对外植体的芽的增殖和生长都有抑制作用;MS 6-BA 3.0 mg*L-1 NAA 0.5 mg*L-1培养基对不同外植体芽的增殖倍数有显著性差异;添加了IBA的培养基有利于根系的诱导.
  摘要[1475]  PDF   HTML
梨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布及其对梨品质的影响
  刘小阳,李玲,宗梅,蔡永萍  2004(1):104-106
对不同品种梨果实品质及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不同,石细胞的含量与果实的含酸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不同品种梨又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梨果肉中石细胞含量由近果心部果肉至近果皮部逐渐减少,梨果肉的品质是近果皮部果肉品质最好,果中部次之,近果心最差.此外,套袋可以降低石细胞的含量.
  摘要[1826]  PDF   HTML
灰色关联分析在加工番茄品种比较试验中的应用
  陈友根,王冬良,戴志新  2004(1):107-110
根据新疆石河子地区引进和自育加工番茄的试验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主要性状与理想品种性状之间的密切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与理想品种性状的关联程度依次为AS9081> T9> T10> H17> C15> T16>新番四号> H16,即AS9081表现最好,适合在本地区种植;H16表现最差,其它品种性状居中.此结果与各品种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摘要[1468]  PDF   HTML
黄山松研究进展(综述)
  季春峰,邹惠渝,向其柏  2004(1):111-114
对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的分类、地理分布、遗传学、种群生态学、生理生化、种源选择、种子园营造、木材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黄山松的分类位置尚未最后确定,从而大大影响了相关研究,应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问题.
  摘要[1340]  PDF   HTML
从场景中发掘目标的需求建模技术研究
  董斌  2004(1):115-118
目标驱动的方法和基于场景的方法对于需求工程而言都非常有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通过相互交错的目标建模和场景设置来分析建模,将目标和场景相结合的耦合块称为需求块.作者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需求块从场景中发掘目标,并结合ATM实例利用规则支持目标的发掘.
  摘要[1514]  PDF   HTML
高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黄木易,王纪华,黄义德,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  2004(1):119-122
从高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条锈病的原理、特点、关键技术路线及存在的难点等方面出发综述利用遥感这一高技术手段来大面积监测农业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条锈病的方法以及把遥感的空间数据、影像与地面数据模型结合起来监测作物病害的可行性.同时展望基于GIS辅助的遥感技术在监测作物病害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摘要[1765]  PDF   HTML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