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年度间同期木槿上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棉蚜分布格局比较 |
| 邹运鼎 孟庆雷 任杰 周夏芝 李昌根 刘云鹏 朱虹 邵颖 夏成润 2003(4):349-352 |
|  | 对1999年5月2日和2003年5月1日木槿树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5月1日的物种丰富度大于1999年5月2日,涉及的分类阶元数前者多于后者;2年间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丰盛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略有差异;2年以株为单位,各株4个方位的棉蚜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2年以5株总计,4个方位的棉蚜分布趋势也是聚集分布;2年以株为单位的棉蚜水平分布均为聚集格局,但2年间棉蚜数量差异极显著。 |
|
| 摘要[1379] PDF HTML |
|
| 3种农药对异菌脲的光解影响及相互作用研究 |
| 花日茂,程燕,葛世彬,杨晓凡,李学德,徐利,汤锋,操海群,岳永德 2003(4):353-357 |
| 研究高压汞灯光照下,毒死蜱、三唑酮、功夫菊酯3种农药对杀菌剂异菌脲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农药与异菌脲等剂量混合时,对异菌脲均表现出光敏化作用,其光敏化强度为毒死蜱>三唑酮>功夫菊酯;不同剂量混合时,毒死蜱对异菌脲的光敏效率与光照时间、剂量呈负相关,表现量-质转化效应。同时,异菌脲对毒死蜱的光解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剂量比低于1∶1时,光敏强度随毒死蜱含量的增多而增强;当剂量比高于1∶1时,异菌脲对毒死蜱表现出光猝灭效应,且光猝灭效应强度与异菌脲相对剂量呈正相关。 |  |
|
| 摘要[1317] PDF HTML |
|
| 乙烯菌核利在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 |
| 邓大鹏 岳永德 汤锋 花日茂 吴祥为 张瑾 2003(4):358-362 |
|  | 观察乙烯菌核利在4种有机溶剂中的光解动力学状况。结果表明,高压汞灯下乙烯菌核利在甲醇、乙腈、正己烷和丙酮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27.51min、46.52min、1.32h、46.52h。太阳光下乙烯菌核利在乙腈中光解极其缓慢,在丙酮、甲醇和正己烷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0.70h、14.17h、24.58h。作为反应介质的有机溶剂对乙烯菌核利的光解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作为反应基质的溶剂对溶质在光吸收上的竞争效应。 |
|
| 摘要[1557] PDF HTML |
|
| 大黄提取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
| 唐蕊 张雪辉 胡同乐 曹克强 2003(4):363-366 |
| 对中草药大黄提取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活性、稳定性、持效期及押菌谱等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黄提取液的100倍液防效迭90%以上,优于粉锈宁(15%WP)1000倍液的防效(73.41%);其酸碱稳定性与热稳定性都非常强;保护作用的持效期至少可达6d;押菌谱测试结果表明,它对供试的小麦根腐病菌Cochliobolus sativus等20种真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  |
|
| 摘要[1467] PDF HTML |
|
| 亮壮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
| 姚剑飞 王四宝 余盛明 许成芳 何兵 罗世俊 2003(4):367-369 |
|  | 对亮壮异蝽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黄山风景区13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大量发生,危害黄山杜鹃、榆树、栎类、椴类、湖北海棠、女贞和鸟桕等,在该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10月连续可见成虫。白僵菌生物防治和潜所诱杀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
|
| 摘要[1470] PDF HTML |
|
| 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综述) |
| 秦复牛 潘沧桑 2003(4):370-376 |
| 主要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在试验条件下能够种间杂交,但绝大多数杂交后代无繁殖能力,有些松材线虫种下水平杂交后代的宿主特异性及侵袭力会发生改变。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可分为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三种亚型,日本亚型和美国亚型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已筛选出一些具有鉴别特征的分子标记。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顽症,目前还只能“以防为主”,发展快速分离和早期诊断的检疫检验技术对预防该病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
|
| 摘要[1386] PDF HTML |
|
| 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
| 黄兴峰 马传喜 司红起 王少奎 2003(4):377-381 |
|  | 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4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9个国内小麦品种中,5 10亚基的频率这64%。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强筋品种含有较多的1或2^*、7 8或17 18或14 15、5 10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9~10分;弱筋品种含有较多的Null、7 9、2 12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5~8分;中筋品种则处于中间类型,亚基总评分差异较大。然而,有些中筋甚至弱筋小麦品种也含有5 10亚基或者一般强筋品种才具有的亚基组合,有的强筋小麦品种反而没有5 10亚基,说明低分子量的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质组分对面筋强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
|
| 摘要[1468] PDF HTML |
|
| 南方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的研究 |
| 周可金 黄义德 武立权 2003(4):382-385 |
|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问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荼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C(晴天)和0.3~0.4C(多云),光照强度降低40%以上,相对湿度增加6%~ll%(晴天)和3%(多云),问作茶园每公顷土壤流失量较单作茶园减少159.5%,害虫天敌的数量增加,主要害虫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到防治标准以下,不需要施用农药。 |  |
|
| 摘要[1317] PDF HTML |
|
| 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 |
| 刘莉华 宛晓春 文勇 张正竹 2003(4):386-389 |
|  | 对祁门传统工夫红茶和红碎荼两种加工工艺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碎茶在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在萎凋结束时,酶活达到最高,以后持续下降;而工夫红荼至揉捻阶段酶活升至最高;低温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 |
|
| 摘要[1170] PDF HTML |
|
| 鸡Ii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原核表达 |
| 刘玉华 仲大莲 许发芝 余为一 2003(4):390-394 |
| 从ConA诱导的5周龄SPF鸡脾细胞中提取总RNA,用自行设计的一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鸡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基因片段。经酶切鉴定后,再将该片段克隆到pcDNA3载体中,测定其DNA序列,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669bp,其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基本一致。再将该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导入菌株BL21,经诱导培养、蛋白提取和SDS—PAGE,获得分子量约为50kD的特定蛋白条带,表明所克隆的鸡Ii基因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 |  |
|
| 摘要[1277] PDF HTML |
|
| 光氧化对草莓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 王荣富,迟伟,张云华 2003(4):395-399 |
|  | 对草莓进行人工光氧化处理,并测定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光氧化条件下明宝草莓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了70%,而硕丰下降了60%。两个品种叶片中的O-·2和H2O2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硕丰的O-·2和H2O2分别增加了116%和125%,而明宝的O-·2和H2O2分别增加了179%和180%。SOD、POD和CAT等三种活性氧清除的关键酶活性变化则明显不同,在光氧化条件下SOD活性先被诱导至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POD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CAT活性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明宝比较,硕丰的酶活性表现更为稳定。光氧化处理使硕丰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较少,保持了较高的光化学效率。 |
|
| 摘要[1139] PDF HTML |
|
| 日本冲绳岛琉球松林台风干扰后的群落特点 |
| 王勤 徐小牛 平田永二 2003(4):400-406 |
| 为阐述亚热带地区琉球松林受到干扰后的演替规律,就日本冲绳地区琉球松人工林在强台风干扰后,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琉球松林经台风干扰后演替形成两种群落类型,即琉球松-峨嵋木荷群落和琉球松-峨嵋木荷-蕨类群落;两者在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特点方面差异明显。琉球松-峨嵋木荷群落中,出现乔灌树种26种(DBH≥3.0cm),树种多样性指数为2.55,林下植被特别是草本层盖度低,没有蕨类植物分布。而琉球松-峨嵋木荷-蕨类群落中,出现乔灌树种33种,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51,林下植被特别是草本层发育较好,并有大量蕨类植物分布,其盖度达55%。此外,经受干扰的琉球松林出现了大量的较耐荫的常绿阔叶树种,尤其是山茶科和樟科的树种,而没有出现本地天然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壳斗科的栲类(Castanopsis spp.)。充分说明强台风干扰促进了琉球松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  |
|
| 摘要[1151] PDF HTML |
|
| 徽州墨兰产地的探讨 |
| 黄成林 2003(4):407-409 |
|  | 根据植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及近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史料,对墨兰、徽州墨兰产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徽州不产墨兰,徽州墨兰为徽州地区培育或筛选出来的。 |
|
| 摘要[1450] PDF HTML |
|
| 人工林杨树木材密度变异规律的研究 |
| 马丽娜 付孝德 张明 汪文胜 刘盛全 2003(4):410-413 |
| 以生长在3种滩地类型下3个无性系杨树为研究对象,用微密度的测定方法对人工林杨树木材密度径向和纵向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滩地类型间的杨树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无性系间和不同高度间木材密度差异显著。3个杨树无性系株内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有3种模式,即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增加,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递减和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先降低,到一定年龄后再增加,但以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递减为主要模式。3个杨树无性系株内木材微密度的纵向变异规律为自基部沿树干向上逐渐增大,到了最大值之后,再向上又略有减小。 |  |
|
| 摘要[1551] PDF HTML |
|
|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辣椒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 陈蕊红 巩振辉 2003(4):414-417 |
|  |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影响辣椒产量的几个数量性状间以及果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果肉厚、果实纵径、心室数、开花期、株幅、座果期、显蕾期。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对辣椒产量影响最大。在影响果形的果部性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的作用最大。 |
|
| 摘要[1086] PDF HTML |
|
| 天蚕人工饲料的配制及饲养试验 |
| 刘朝良 蔡之军 王佛桑 穆莉 李东升 林青松 2003(4):418-420 |
| 通过对天蚕小蚕期人工饲料育和全龄鲜叶育两种饲育方式的比较,探讨了二者对天蚕主要生理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天蚕人工饲料育的最佳饲育方式和配方,降低养蚕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以促进人工饲料育技术在天蚕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  |
|
| 摘要[1374] PDF 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