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徽省四类稻谷比较优势及近期产量趋势分析 |
| 盛承发 岳永德 2001(2):109-114 |
|  | 分析安徽及其他主要省市区1997-1999年4类稻谷的比较优势并预测近期产量增减趋势。在影响一地区稻谷总产的5个因子中,种稻相对效益X与当地稻谷近2年和近7年总产比Y1或Y2之间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回归式分别为Y1=0.7800+0.1065X(r=0.475,P<0.05)和Y2=0=.05124+0.03401X(r=0.534,P<0.02)。其他4个因子即稻谷单产、总产、种稻每一劳动日净产值以及农民年人均所得(收入)与总产比Y1或Y2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准。此二回归式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一省市区种稻相对效益X每增加1,Y1即近2年稻谷总产比就可能上升10.65个百分点,Y2即近7年总产比就可能上升34.01个百分点。按1998-1999年平均相对效益,我国早籼稻具比较优势的生产省份是海南、安徽、湖南、广西。中籼稻具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安徽、四川、重庆。晚籼稻优势省份是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西。粳稻优势省份则是宁夏、黑龙江、吉林、安徽、云南、河南、上海、辽宁、山西、河北、江苏。不同稻谷各类比较优势的顺序是粳稻、中籼稻、晚籼稻,反映高品级大米比较符合当前消费需求。安徽稻谷在全国范围内具整体优势,在华东当数一。由于当前种稻相对效益普遍下降,预计近期我国总下调,但东北和西北地区有上升之势,南方不同省市区及不同各类和品级的产量则依各自优势状况而升降。 |
|
| 摘要[1166] PDF HTML |
|
| 小麦转基因系中B、D基因组上的Bar基因转移至联合山羊草中的风险评价 |
| 林毅 2001(2):115-118 |
| 通过调查杂交和回交后代的结实率 ,评价小麦转基因系中位于 B、 D基因组上的 Bar基因向联合山羊草转移的风险。B基因组含有 Bar基因的 Bobwhite 3 1系、D基因组含有 Bar基因的 Bobwhite 71系和联合山羊草作为亲本。采用不去雄、天然授粉 ,去雄、天然授粉和去雄、人工授粉 3种授粉方式以鉴定不同授粉方式对 Bar基因转移的影响 ;通过测定回交后代 Bar基因抗性植株的比例对分别位于 B基因组和 D基因组中的Bar基因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 ,在不去雄、天然授粉的条件下 ,结实率是非常低的 ,在本次试验中未得到种子。但是 ,在人工授粉条件下 ,可以获得杂种。基因位点在 B基因组或在 D基因组上 ,Bar基因的转移有很大差别。位于 B基因组上 Bar基因向联合山羊草转移比位于 D基因组上的 Bar基因更为困难。因为小麦基因组构成为 AABBDD,联合山羊草为 CCDD,它们有公共的 D基因组 ,在配子形成时 D基因组的染色体不会形成单价体而丢失。试验中 ,( 71系×联合山羊草 )×联合山羊草群体中 Bar基因抗性植株比例较高 ,( 3 1系×联合山羊草 )×联合山羊草未检出抗性植株。因此 ,B或 A基因组带 Bar基因的转基因小麦可以用来控制杂草 ,以减轻抗性基因从转基因小麦中向联合山羊草转移的风险。 |  |
|
| 摘要[1324] PDF HTML |
|
| 苏南SOTER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在水稻土生产力评价上的应用 |
| 张定祥 于东升 等 2001(2):119-124 |
|  | 根据1:100万SOTER数据库建立的原理和方法论,采用计算机Arc/info软件支持下图层叠加形式SOTER空间数据库和部分属性数据库的方法产苏南SOTER数据库的主体。将叠加产生的数据库再与Excel中建立的土壤剖面数据库、土层数据库等合并构成完整的1:20万南SOTER数据库。应用所建立的数据库作为基本数据源,选取参评因子,采用多层次分析法,进行该地区水稻土生产力评价。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自编程序,自动计算SOTER单元的土壤生产力潜力值,最后在Arc/View3.0下直接绘制苏南地区水稻土土壤生产力评价等级分布图,可为当地农业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
|
| 摘要[1291] PDF HTML |
|
| 合肥市郊县“稻改菜”的土壤培肥途径 |
| 於忠祥 田超 等 2001(2):125-128 |
| 分别对合肥市近郊高产菜园土土壤和肥东县长乐乡水稻土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阐述并比较了合肥郊区高产菜园土和肥东县水稻土土壤的肥力特征,提出了“稻改菜”的土壤培肥途径。 |  |
|
| 摘要[1285] PDF HTML |
|
| 多功能保水剂对作物抗旱效应的初步研究 |
| 马友华 王广海 等 2001(2):129-132 |
|  | 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多功能抗旱保水剂对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成苗率及干物持积累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多功能抗旱保水剂能够促进作物种子发芽,在一定干旱条件下能提高作物的成苗率,增加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其效果优于单功能保水剂。 |
|
| 摘要[1309] PDF HTML |
|
| 两种稻飞虱的取仿为害对稻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 王荣富 赵国荣 等 2001(2):133-138 |
|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义测定被不同密度褐悦虱和白背飞虱单一种群与混合种群取食为害后的汕优63稻株叶鞘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20、40、60、80和100头穴的若虫密度下,两种群的取食为害都能引起稻株氨基酸含量发生增加、减少和不规则的变化。在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等3种氨基酸含量在为害后均表现为增加,苯丙氨酸仅在单一种群为害后表现为减少,丝氨酸、丙氨酸和酷氨酸在混合种群为害后都表现为减少,其余氨在基酸对两种飞虱的取食为害反应不一。还讨论了氨在酸变化的原因与意义。 |  |
|
| 摘要[1161] PDF HTML |
|
|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 |
| 李瑶 承河元 等 2001(2):139-143 |
|  | 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末春初“划道”控制,病斑,夏委彻底刮除治疗病斑,疗效达80%-90%,DTMz等为此病防治的首选药物。 |
|
| 摘要[1530] PDF HTML |
|
| 几种菌种保藏方法对地生枝顶孢活力的影响 |
| 李春如 耿德桂 等 2001(2):144-146 |
| 用3种不同的保藏方法对地生枝顶孢菌种进行保藏处理,结果表明,灭菌蒸馏水室温保藏在长达30个月后完全保存了活力;冷冻干燥的菌种在25℃破坏性条件下12个月后仍然存活;黄豆粉培养基上4℃冰箱保藏存活6个月;SDAY培养基4℃冰箱保藏效果最差,只有1个月。 |  |
|
| 摘要[1367] PDF HTML |
|
| 基于多态基因座位的数量性状遗传方差估计 |
| 陈宏权 殷宗俊 等 2001(2):147-151 |
|  | 对数量性状基于多态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方差组分的估计方法。数量性状相对多态座位的加性方差和遗传性方差分别为VA=2βp和VG=p′Xp-G^2,其中p′和p分别表示多态等位基因频率的行向量和列向量,X表示以基因型值平方为元素的矩阵,β表示以基因均效平方为元素的行向量,G为群体均数。纯合子效应等于零时,利用最小二乘分析从观察值中估计多态座位的基因型值。对皖南花猪的主要经济性状基于多态座位的方差组分进行了估计和分析,结果显示Tf和Am座位对繁殖性状变异的影响微弱。6-PGD座位是影响肌肉的pH(VA为主导)和日增重(VD为主导)性状变异的重要座位;PO2是影响肉嫩度、失水率、pH和日增重性状变异的重要座位,并且对日增重和失水率是以加必方差为主导,而对嫩度是以显性方差为主导;除肌肉的嫩度外,PHI对胴体品质性状的变异的影响较小。 |
|
| 摘要[1520] PDF HTML |
|
| β-酪啡肽对公山羊血清FSH、LH和T水平的影响 |
| 吴金节 章孝荣 等 2001(2):152-155 |
| 给公山羊瘤胃灌注β-酪啡肽(β-CM),在灌注前后采取外周血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共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水平,旨在研究β-酪啡肽对公山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灌注β-CM后,公山羊血清LH和T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且此效应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内络酮(naloxon)逆转,而β-CM灌注,对公山羊血清FSH水平未昂明显影响(P>0.05)。 |  |
|
| 摘要[1188] PDF HTML |
|
| 意大利蜜蜂胚后发育的观察与研究 |
| 余林生 孟祥金 2001(2):156-160 |
|  | 在安徽江淮地区,意大利蜜蜂胚后发育期:蜂王平均为15.28d(355-376h),工蜂平均为20.49d(477-498h),雄蜂平均为23.87d(560-583h);周年季节(春、夏、秋)不同,意大利蜜蜂三型蜂的胚后发育历期存在差异。意大利蜜蜂初生重蜂王平均为231.8mg109.3mg,雄蜂平均为189.5mg。意大利蜜蜂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外部形太怃明显差异;未封盖幼虫期和蛹期,复、腹节、螫针、绒毛的出现与变化是蛹期的重要特征;未封盖幼虫期与前蛹期虫体生长发育经过5次蜕皮。 |
|
| 摘要[1310] PDF HTML |
|
| 合肥市蜀山地区山羊寄生虫调查 |
| 陶勇 陶小平 等 2001(2):161-163 |
| 对合肥市蜀山地区24只山羊进行体表寄生虫检查和粪便检查,并对其中4只山羊进行蠕虫学完全剖检。结果发现,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50%(15/24);粪检线虫卵感染率95.83%(23/24),吸虫卵感染染率45.83%(11/24),球虫卵囊感染率91.67%(22/24);剖检线虫感染率100%(4/4),吸虫感染率25.00%(1/4),细颈囊尾蚴感染率50.00%(2/4)。 |  |
|
| 摘要[1443] PDF HTML |
|
|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 |
| 李纪元 钟家铎 等 2001(2):164-169 |
|  | 用枫杨全分布区内收集的53个种源在安徽铜陵进行苗期试验。枫杨种子千粒重及室内发芽率均存在明显的地理种源差异。参试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十分明显,最优种源比最劣种源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高出184%、127%和74%。枫杨苗期生长与生物量性状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密切,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97-0.99,受强度遗传控制,生物量及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0.57-0.72,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种了千粒重主要表现为东西经向变异,而苗期地径生长与总生物量则表现明显的南北纬向变异趋势,因此,分布区东种源的种子一般较重,而分布区南部种源的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一般优于北部分布区的种源。枫杨的生长变异还受到水系、气候区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它在长江流域、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长江以南及长江以北地区等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模式。根据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等主要性状,构建综合选择指数函数I=0.2891X1(总干重)+0.0058X2(苗高)-0.03136X3(地径),并评选出江西南部的吉安、陕西中部的汉中、江西西北部的武宁、四川东部的达且以和湖南洞庭湖的益阳等5个种源为苗期生长优良种源。 |
|
| 摘要[1425] PDF HTML |
|
| 从生命周期角度评估木材的环境友好性 |
| 孙启祥 2001(2):170-175 |
| 作者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木材的环境友好性。结果认为:木材从来源、加工、使用、回用到废弃和再生都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一种环境材料或环境功能性材料。提倡木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对木质产品采取生命周期设计十分必要。建议应设立木材工业生态学并加强其研究。 |  |
|
| 摘要[1665] PDF 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