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Z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以林为主,灭螺防病”设计思想和造林技术研究
  彭镇华,康忠铭  1992(Z1)
安徽省江、湖、洲三滩,一直是血吸虫病的重感染区。长期以来,血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二滩螺情病情严重、面积广、水流水位变化大,地形复杂、非封闭性等等,最终收效不大,使之成为血防工作中一项难题。1986年10月,作者应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魏心一同志的邀请对安庆新洲“以杨代
  摘要[1033]  PDF   HTML
新洲滩地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江泽慧,费本华  1992(Z1)
五种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各性质指标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级相比偏低,不同品系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异不大。五个品系中,69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较高。69杨、72杨和63杨的生长速度明显较快,可作为长江滩地造林的发展树种。
  摘要[1021]  PDF   HTML
新洲滩地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纤丝角和结晶度变异研究
  江泽慧,费本华  1992(Z1)
本文对五种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粗视和显微构造、纤维形态、纤丝角和结晶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五种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的粗视和显微构造都无显著差异。纤维长度为967.5—1118.5μm,分布频率1000μm以上者占53—89%。长宽比为35.9—43.7μm,柔性系数为0.56—0.67,均较大。次生壁S_2层微纤丝角为19.59—25.46°,纤维素相对结晶度为52.36—57.72%,较高。适宜作为制浆造纸原料。63杨、69杨和72杨可作为长江滩地造林的优良树种。
  摘要[1209]  PDF   HTML
低洼滩地的杨树栽培技术
  康忠铭  1992(Z1)
杨树是世界著名的速生树,一些缺材的国家把它作为战略树种。我国是发展杨树很早的国家,世界五大派杨树的大多数种类我国都有。1972年从意大利引进的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包括214杨、63杨、69杨、72杨、45杨和加龙杨,经多年在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南等省的引种栽培和观察研究,这几种杨树都表现速生、适应性广、
  摘要[1086]  PDF   HTML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及其对钉螺孳生的影响
  姚永康,张旭东,孙启祥  1992(Z1)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与芦苇地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作物生长期,林地内温度较芦苇地低;在作物成熟乃至收获后,林农间作地内,太阳辐射量较芦苇地大,温度及温度日变化大,土壤湿度小。所有这些小气候特征均不利于钉螺孳生。林农间作地与芦苇地小气候特征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群体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有利于灭螺,有利于杨树的生长,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摘要[1077]  PDF   HTML
“以林为主,灭螺防病”试点血吸虫病疫情调查研究
  汪柏庆,杨卫平  1992(Z1)
长江流域沿江沿湖地区的江、湖、洲滩,面积大,条件优越,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确实是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但过去由于受血吸虫病的危害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多年来,在这类地区采用化学药物灭螺和常规查病治病的防治对策,不仅
  摘要[970]  PDF   HTML
红星江滩钉螺分布和密度变化研究
  查明,王成龙,何结保,邵必应  1992(Z1)
怀宁县红星乡南埂村自1988年冬建立“以林代芦、综合治理”研究试点,至今已基本完成机耕毁芦、造林、间种、治套工程。为探讨本法对滩地钉螺的影响,我们在第一年造林滩地进行连续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点区概况南埂村地处长江北岸,圩外滩地348万m~2,呈长条状沿堤与居民点平行分布。治理
  摘要[993]  PDF   HTML
新洲洲滩钉螺分布和密度变化研究
  查明,王成龙,何结保,邵必应  1992(Z1)
安庆市新洲乡地处长江中心,四面环水,属典型洲滩地形,外滩总面积1743万m~2,原芦滩963万m~2(郑少华,1980)。1984年始逐年进行机耕毁芦、引种欧美黑杨、治理开发外滩,发展经济,止于1992年,已基本完成外滩全部毁芦造林工程。现将89造林区作为毁芦造林、综合治理研究试点观察区,进行逐年螺情观察,其结果报告如下。
  摘要[1063]  PDF   HTML
“兴林灭螺”工程对江滩钉螺生存影响研究
  张家楷,宋鸿焘,李龙根,陆崇璋,满贺臣,刘珠春  1992(Z1)
江湖洲滩是我国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繁衍场所。历史上,曾采用围垦种植及筑圩养殖等方法,改造江滩环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尚有大面积江湖洲滩未被改造,这些滩面地形复杂,冬陆夏水,芦苇杂草丛生。针对这些滩面,以往多采用化学药物灭螺,但效果难以巩固。为探索消灭这些滩地钉螺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0年起在学习安徽经验以后,开展了“兴林灭螺”
  摘要[1145]  PDF   HTML
兴林垦种影响江滩钉螺生存机制的研究
  张家楷,宋鸿焘,李龙根,梁幼生  1992(Z1)
我们在长江中下游江滩“兴林灭螺”试点区内的现场实验观察业已证实,有螺江滩毁芦造林、林间实行垦种二年后,滩面钉螺死亡率明显升高,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明显下降。根据“兴林灭螺”大项目组要求,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我们试用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兴林灭螺”后滩面残存钉螺的软体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摘要[1018]  PDF   HTML
枫杨、乌桕灭螺研究
  彭旦明,马珠,姚喻,彭镇华  1992(Z1)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①枫杨鲜叶浸泡液浓度为16g/L时,对活螺上爬有明显抑制作用。②枫杨鲜叶浸泡液浓度为3g/L和6g/L时,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6.2%和100%。③乌桕鲜叶浸泡液浓度为7.5g/L时,可以100%抑制螺卵孵出。④夏季乌桕干叶浸泡液0.5g/圆盘(直径18cm)100%抑制螺卵孵出,与春季干叶结果相仿;而枫杨1.0g/圆盘则100%抑制螺卵孵出,如果采用枫杨0.75g,加乌桕0.25g混合液可100%抑制螺卵孵出。
  摘要[1047]  PDF   HTML
草甘膦毁芦研究
  孙启祥,桂林楠,查明  1992(Z1)
长江中下游地区34万公顷的江、湖、洲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茂盛,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遍布,一直是我国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88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彭镇华教授等开展了“以林为主,灭螺防病,综合治理和开发三滩”课题研究,采取毁芦、造林、间种等一系列基本举措,对滩地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摘要[1020]  PDF   HTML
“以林为主,灭螺防病”试点实施、管理工作总结
  桂林楠  1992(Z1)
以林代芦灭螺防病试点是在总结我省血防工作和安庆地区,其中包括安庆市郊新洲乡洲滩以杨代芦灭螺防病经验,进一步探索江、湖、洲滩兴林灭螺,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次大规模科学试验。新洲乡自1982年试验引种欧美黑杨,经1983年特大洪水考验,长
  摘要[1073]  PDF   HTML
兴林灭螺、综合治理与开发“三滩”项目第三次科研协作会议纪要
  1992(Z1)
林业部、卫生部下达的“兴林灭螺、综合治理与开发三滩”第三次科研协作会议,于1992年11月3日在革命老区江西井岗山隆重召开。林业部等78个单位,16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大会论文、报告35篇,图版8套,录像片6部。
  摘要[1134]  PDF   HTML
“长江中下游滩地和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和“兴林灭螺、综合治理与开发三滩”项目第三次科研协作会总结
  江泽慧  1992(Z1)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为了认真检查、总结、交流两个项目的工作经验和科研进展情况,安排布署1993年度任务,于1992年11月3日—9日在江西省召开了这两个项目的第三次科研协作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8个单位共169位代表,江西省政府副
  摘要[1188]  PDF   HTML
“长江中下游滩地、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和“兴林灭螺、综合治理与开发三滩”项目第三次科研协作会交流会上的发言
  彭镇华  1992(Z1)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三天来,在井岗山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又听了很多领导同志的讲话和许多同志的大会发言,我确确实实受到了教育,也深受鼓舞,并有很多启发。这里我想谈一点感受和想法。这几天在这里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各方面照顾,特别是大家多次在讲话、发言和报告中提到我和江老师,这对我们是鼓励,也是很大的鞭策,对我
  摘要[1118]  PDF   HTML
关于两“项目”的思路和特点的发言
  彭镇华  1992(Z1)
这几天听了领导报告和听同志们的专题报告,参观了三个现场,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现在我想就这两个“项目”,谈谈思路和特点。国家计委、林业部和卫生部下达的“长江中下游滩地、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和“以林为主、灭螺防病、综合治理与开发三滩”两个项目的总思路是以林为主,在综合治
  摘要[1059]  PDF   HTML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