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目录 | | | 棉花种子物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 | 周桃华,蔡以纯,吴宁,赵霞 1992(4) | | 采用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8个陆地棉品种种子的物理特性、活力水平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及物理特性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种仁率、种子密度与活力指数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物理性状,可作为判别种子活力的主要物理特性参数。具有较高活力水平种子的种仁率>58.0%,种子密度>0.99g/ml。 |  |
| | 摘要[1565] PDF HTML | | | 安徽土壤中锰、铁、铜含量及其迁移特征 | | 熊金莲 1992(4) | |  | 本文研究分析了安徽10个土类,254个土壤样品的Mn、Fe、Cu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对其有明显影响;另外,对Mn、Fe、Cu三元素在0~100cm土层中的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在土层中的迁移能力是Mn>Fe>Cu。土壤水分对Mn和Fe的迁移有明显作用,多为在土壤底层淀积;而Cu在土层中的分布,则多有表层积累,底层含量低的特征,并且土壤水分对其影响不明显。 |
| | 摘要[1411] PDF HTML | | | 灭幼脲类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研究 | | 王思让,龙美云 1992(4) | | 通过六年(1986—1991)的研究表明:灭幼脲类对菜粉蝶卵、幼虫、蛹及成虫均有很高生物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定虫隆>除虫脲>三氯脲>灭幼脲。对菜粉蝶生殖系统解剖表明,天幼脲类对卵巢、卵巢小管及交配囊均有明显影响,有较强的不育作用,且对天敌安全;灭幼脲类防治菜青虫最佳适期为成虫产卵盛期至孵化盛期。 |  |
| | 摘要[1255] PDF HTML | | | 长江滩地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纤维形态、微纤丝角和结晶度变异研究 | | 江泽慧,费本华 1992(4) | |  | 为杨树选种育种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长江滩地综合治理和开发优选树种,对5个品系杨树木材构造、纤维形态、微纤丝角和结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系杨树木材之间的粗视构造和显微构造无显著差异。纤维长度为967.5—1118.5μm,分布频率1000μm以上者占53—89%,长宽比为35.9—43.7μm,壁腔比为0.48—0.79,柔性系数为0.56—0.67,次生壁S_2层微纤丝角为19.59°—25.46°,纤维素相对结晶度为52.36—57.72%。5个品系杨树木材均适宜作制浆造纸原料,尤以Ⅰ—63杨为最佳。Ⅰ—63杨、Ⅰ—69杨和Ⅰ—72杨速生丰产,可作为长江滩地造林的优良树种。 |
| | 摘要[1543] PDF HTML | | | 板栗液膜贮藏保鲜方法及其生理研究 | | 李文忠,葛惠民,蔡永萍 1992(4) | | 本文主要研究液膜贮藏保鲜方法及其对一些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处理的板栗,通过150天常温贮藏保鲜试验,平均好果率为88.45%;保鲜剂处理的板栗平均好果率为84.38%,两者相比,液膜保鲜最佳。与对照组比较,液膜保鲜其呼吸强度平均下降18.47%,失水率平均减少4.16%,Vc含量耗损显著低于保鲜剂方法。 |  |
| | 摘要[1400] PDF HTML | |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的研究 | | 张旭东,薛明华,许军,王涛,陈应发,赵光平,宋超 1992(4) | |  | 本文系统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规律。提出了马尾松地上部分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关系的数学模型W_干=6.3891+138.4515D~2H、W_枝=21.7006—90.5257D~2H+183.5857(D~2H)~2、W_叶=1.6403+16.5500(D~2H)~2、W_总=35.3710+209.2233(D~2H)~2和叶面积与叶鲜重将的关系S_叶=3.8407+9.0774W_叶,优势木和平均木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的比例和垂直分布规律。同时还指出了土层厚度和母岩是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要因子;马尾松林的最适叶面积指数为13—14。 |
| | 摘要[1437] PDF HTML | | | 杂交西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 朱立武,刘童光 1992(4) | |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西瓜四个杂交组合种子及其萌芽期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POD同工酶的种类和活性皆明显增加;子叶期幼苗不同器官POD同工酶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 |  |
| | 摘要[1636] PDF HTML | | | 光降解膜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 孟庆雷,孙学勤,张海军 1992(4) | |  | 在烟草移载期,将光降解膜复盖于烟垅后,50天左右始见裂纹,继而破碎粉化,经124天融合于土壤中,可避免由常规膜对烟田环境所引起的污染。同时,应用该膜后,烟草大田生育期较对照缩短14天;每公顷烤烟产量增加577.5kg;上中等烟比例提高4.2%,与使用常规膜具有同等效果。 |
| | 摘要[1585] PDF HTML | | |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日龄研究 | | 邹运鼎,李红兵,马飞,胡丽娟 1992(4) | |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条件下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成虫头部脂褐质的荧光强度均随着成虫日龄增加而增加,并均呈线性关系。这一荧光强度法可用于是研究这两种昆虫成虫日龄。 |  |
| | 摘要[1238] PDF HTML | | | 蚧侧链孢对黑刺粉虱致病力的研究 | | 韩宝瑜,李增智 1992(4) | |  | 生物测定证实,蚧侧链抱(Pleurodesmospora coccorum)对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和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具较强致病力。田间调查表明,该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有流行潜能。在14.0~15.1℃和92~93%RH下,对黑刺粉虱越冬代蛹的LC_(50)=1.2×10~8孢子/ml。LT_(50)随菌剂中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中等剂量(1.0×10~8孢子/ml)的LT_(50)=14.85日。处理间致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 | 摘要[1463] PDF HTML | | | 用模糊分析方法预报越冬代二化螟的发生量 | | 程新意,杨崇瑞 1992(4) | | 为了有效地防治二化螟,根据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和多年综合治理的经验,运用Fuzzy分析方法建立预报越冬代二化螟发生量的综合决策模型,提高病虫预报的精细度。 |  |
| | 摘要[1424] PDF HTML | | | CMV侵染的烟草叶片绿岛组织培养 | | 陈廷俊,黄丽华,史步君,李彦勇 1992(4) | |  | 对侵染CMV的烟叶之绿岛进行组织培养。0.1%升汞浸泡烟草叶盘80s,能有效杀死机械伤口附近约2mm范围内叶肉细胞,造成化学伤口,叶盘接入培养基4—7天后,化学伤口褐化、干枯、愈伤组织形成能力完全被抑制。再于叶盘中央绿岛上制造微小伤口,叶盘中央出愈伤组织和绿苗的叶盘达65.8%。12%双氧水及100mg/ml卡那霉素亦有类似作用。 |
| | 摘要[1451] PDF HTML | | | 为害柿树的一零叶蝉新种 | | 蔡平,梁丽娟,王芳 1992(4) | | 本文记述同翅目小叶蝉科零叶蝉属一新种:河北零叶蝉Limassolla hebeiensis Cai et Liang。该种发现于河北省邢台县和安徽省寿县,为害柿树。文中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构造特征,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附有主要特征图。 |  |
| | 摘要[1701] PDF HTML | | | 汽车怠速净化器的改进试验 | | 张正牛,吴立常 1992(4) | |  | 本文对我国只规定在怠速工况下进行在用汽车的排放检测提出一些见解,论述了控制和减少汽车全工况排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必要性;介绍了废气净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附有在CA6102型汽油机、CA141及EQ140等货车上测得的对比数据。 |
| | 摘要[1456] PDF HTML | | | 外源昆虫激素诱导家蚕卵蛋白形成、积累的初步研究 | | 黄龙全,张剑韻 1992(4) | | 在雌蚕化蛹当时制成游离腹部,以外源激素诱导卵巢发育,采用SDS—PAGE技术,连续探讨了蛹血液蚕白组份和卵巢蛋白组份的变化。结果表明:游离腹部血液蚕白组份不因注射外源激素(MH或JHA)而改变,只有经注射MH后,血液蛋白组份才向卵巢中转移、积累,卵巢申形成卵特异蛋白。提示MH对家蚕卵黄蛋白发生的调节作用存在合成调节和摄取调节两个过程。由外源昆虫蜕皮激素诱导形成成熟卵的蛋白组份与正常蛹成熟卵蛋白组份相同。 |  |
| | 摘要[1326] PDF HTML | | | 鸡白痢发生的微生态学机理的研究 | | 蔣长苗,鲍传和,马元山 1992(4) | |  | 本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不同生理状态的7日龄雏鸡肠道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进行了定量检测,从而阐明了雏鸡白痢病原菌与肠道常在优势菌的量变关系及其鸡白痢发生的微生态学机制。另外,还对鸡白痢的生态疗法进行了讨论。 |
| | 摘要[1407] PDF HTML | | | HPLC柱子换向使用的效率分析 | | 吴正三 1992(4) | | 本文探讨了柱压、重现性这二个重要因素与柱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柱的“换向法”,降低了柱的一般性堵塞和渗漏问题,明显地延长了柱的使用寿命。 |  |
| | 摘要[1480] PDF HTML | | | 新鲜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 丁宗友 1992(4) | |  | 本研究对主要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和结果如下: (1) 2,6—D滴定法。具体步骤:(a) 用稀盐酸提取。以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清洁样品0.5g,于研钵中,加入10ml 1%的盐酸,并不断研磨,稍静置后过滤,滤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反复提取3次,滤液合并,最后用1%的盐酸定容至刻度,摇匀待滴定。(b)滴定。每次取10ml提取液放入50ml锥形瓶中,用装有2,6—二氯酚靛酚(2,6—D)的 |
| | 摘要[1903] PDF HTML | | | 安徽农学院学报第19卷总目次 | | 1992(4) | | | | 摘要[856] PDF 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