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第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本期目录

氮钾肥、密度对稻纹枯病进展影响的定量效应
  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周玉和,嵇明福,高保宗  1991(2)
采用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试验,组建了以水稻纹枯病进展速率(R)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纹枯病进展速率的影响是氮量>密度>钾肥,其中以施氮量为关键因素;对病害进展速率影响的交互因素是氮量和钾肥。经模型的模拟优化和仿真,在试验幅度内,每亩施纯氮量最高,钾肥用量最小,密度最大的情况下,病害进展速率最大;在施氮量最小、钾肥量偏低、密度最小的情况下,病害进展速率最小(最优)。
  摘要[1350]  PDF   HTML
原麝胃肠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沈和湘,周进三,李福宝  1991(2)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原麝的胃肠形态位置与羊的相似。麝胃属复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原麝瘤胃的后腹盲囊明显大于后背盲囊,瘤胃柱仅前柱较发达;网胃小房的皱褶低如线状,房底缺次级皱褶;瓣胃页有24片,不分级;皱胃含有腺体。皱胃旋褶有17片。原麝肠的特点是在回肠乳头的腹侧有一憩室,内有由集合淋巴小结形成的Peyer氏斑(板);结肠近袢卷曲成圆盘状。
  摘要[1640]  PDF   HTML
茶黄色素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萧伟祥,王勇,李纯,宛晓春  1991(2)
本文对茶黄色素(Typ)化学成分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黄色素含有茶叶中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人体多功能保健食用色素并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对油脂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强得多,在食用、油脂工业和药物应用上有美好开发前景。
  摘要[1290]  PDF   HTML
贵州耳叶蝉科四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蔡平,葛钟麟  1991(2)
本文记述耳叶蝉科四新种:明角胸叶蝉Tituria hyalina Cai etKuob黑缘斜胸叶蝉Epiclinata nigrina Cai et Kuoh褐片头叶蝉Petalocephalatestacea Cai et Kuoh、赭肖耳叶蝉Ledropsis umbrata Cai et Kuoh。标本均采自贵州省。文中详细描述新种的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构造特征,并附有主要特征图。
  摘要[2030]  PDF   HTML
速灭灵烟雾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汤坚,丁超,刘平,朱光宇,曹德明  1991(2)
在室内和林间,对速灭灵烟雾剂(有效成份为氰戊菊酯)防治马尾松毛虫进行了研究。该药作用方式以触杀为主,林间喷施受药松针杀虫持效7天以上,耐雨淋较理想,每亩有效成份用量1—1.6克,5龄以下幼虫受药60秒以上,有较好防效。与常规地面乳油喷雾相比,防治效果略优,提高工效3—4倍,降低成本43.3%,且不受水源、树高条件限制。本文还探讨了主要林地类型条件下的基本施药技术措施。
  摘要[2150]  PDF   HTML
药菊霜霉病菌的鉴定及致病性观察
  高启超,杨瑰珪,汪义平,张建恩  1991(2)
药菊发生的霜霉病,病原为Peronospora danica Gaum,对菊花品种间致性有差异,不同品种表现的症状,菌丛色泽、稀密以及孢子囊展度亦有明显差异。
  摘要[1565]  PDF   HTML
珍稀植物组培苗的炼苗、移植和商品苗生产技术研究
  郭忠林,杨其光,陈学静  1991(2)
研究了珍稀名优石榴(Punica granatum)和太和樱桃(Prunuspseudocerasus)组培苗炼苗,移植大田或商品生产全套新技术,给快速、高效和大批量繁殖珍稀名优植物,建立植物微繁新产业打下了基础。
  摘要[1515]  PDF   HTML
螺旋藻室外长期培养及其养分动态
  陆杨森,唐欣昀  1991(2)
对螺旋藻室外培养和培养液主要养分消耗进行了90天的监测,获得了藻的生长和培养液中No_3~-、P_2O_5、K~+及NaHCO_3的动态规律;发现在室外按少量分批添加的原则维持有效磷(P_2O_5)80mg/L,No_3~-150mg/L,K~+250mg/L的低浓度可以支持螺旋藻的生长。本文还讨论了后期改变培养条件,提高NaHCO_3利用率的途径。
  摘要[1358]  PDF   HTML
不同品种蚁蚕的绝食生命率差异
  徐厚镕,周淑香,沈素芬,张虹,李庆宝  1991(2)
采用蛾区半分法,取同蛾区部分卵调查蚁蚕的绝食生命率,余者饲养到上簇结茧,调查茧质与体质。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蚁蚕的绝食生命率差异显著、该性状既受胚子基因型控制,也受卵质影响,有夏秋用品种偏低春用品种偏高的趋势;同时还表明蚁蚕的绝食生命率同全茧量、茧层量有明显相关,而同结茧率、死笼率相关不显著。
  摘要[1381]  PDF   HTML
茄果类幼苗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作用
  朱世东  1991(2)
随着低温时间延长,番茄、辣椒幼苗GSH和ASA含量下降,CAT活性降低,H_2O_2含量相应增高;MDA积累和电解质泄漏增多,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膜系统受到的伤害加大。番茄和辣椒幼苗在2±1℃的低温胁迫超过2h时,膜系统的损害明显加大。自由基清除剂(GSH、AsA、SB和甘露醇)的预处理可减轻低温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低温下,叶绿体膜脂过氧化作用亦增强。
  摘要[1458]  PDF   HTML
离子注入棉花诱变效应研究 (Ⅱ)离子注入对胚芽中同功酶和微核细胞率影响
  程备久,田秋元,林毅,王公明,余增亮,何建军  1991(2)
本文分析了N离子注入棉花干种子后,不同剂量对发芽率和存苗率的影响以及胚芽中酯酶同功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和微核细胞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核细胞率随离子注入剂量增加而递增,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活性和数量均有变化。40剂量处理的胚芽中两种酶的同功酶酶谱变化最大,且存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摘要[1543]  PDF   HTML
零下低温对小麦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王荣富,何若韫  1991(2)
用氧电极法测定了两个品种小麦线粒体有关呼吸功能的3项指标,研究其冻害问题。结果表明,-15℃低温促进了线粒体呼吸状态4耗氧量的增大,对呼吸控制率(呼吸状态3与呼吸状态4的比值)和磷氧比却有降低作用,NaCl更加剧了零下低温(-15℃)对线粒体的伤害。零上低温(2℃)锻炼有削弱或减缓线粒体冻害的作用。小麦品种之间对-15℃低温或NaCl的反应有差异。说明线粒体膜是冻害的位点之一,膜结构和功能是一致的,线粒体能量代谢失调可能是冻害的部分原因。
  摘要[1412]  PDF   HTML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法的几点探讨
  缪勇  1991(2)
本文对种群空间格局的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现有指标均不宜用作种群聚集度的相对测度,尝试提出了种群聚度的相对信息量指标,继对Taylor的logv—logm回归法的判断法则作了部分修正。
  摘要[1527]  PDF   HTML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