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目录 | | | 小麦品种源庫生态规律的研究(续)——我国小麦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 | 徐风 1985(2) | | 三、小麦品种源库结构与光合生产型有关报道及我们的研究结果(见表8、13)一致表明,现代小麦品种在创造生物量的能力上(在同等条件下)并没有超过早期改良品种,植物育种工作没能使作物的潜在生长率(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封行的绿色作物表面生长率)有什么增长。至今,作物产量 |  |
| | 摘要[1017] PDF HTML | | |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 | | 1985(2) | |  |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工作经验交流会于今年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和哈尔滨召开。会议讨论了提高学报质量的有关问题,取得了以下几点共同认识。第一,充分认识学报在发展农业科学、教育和生产上的重要作用,是办好学报的前 |
| | 摘要[941] PDF HTML | | | 安徽省主要饲料硒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 | 吴晋强,刘金旭,陆肇海,苏琪,段玉琴 1985(2) | | 根据对安徽省40个县(市)所采集的441份饲料样品进行硒含量测定表明,玉米等16种主要饲料硒含量变动幅度为0.016~0.075PPm;其中以大豆硒含量最高,甘薯干硒含量最低。按饲料硒含量地理地域分布计算(以PPm计),以沿江平原饲料硒平均含量最高(0.061±0.032),其次依序为江淮丘陵(0.046±0.015)、淮北平原(0.043±0.012)、皖南山区(0.037±0.014),而以皖西大别山区饲料硒平均含量最低(0.029±0.013)。按饲料硒含量政区分布计算,硒平均含量≤0.024ppm的县(市)占5%,0.025~0.054ppm—77.5%,≥0.55ppm—17.5%。 |  |
| | 摘要[1487] PDF HTML | | | 应用炭凝集试验检测猪囊虫病的研究 | | 陆凤琳,李培英,史庭章,金祖元,何庆良,刘毅,孙钟琴 1985(2) | |  | 本文应用“炭凝抗原”对人工感染的囊虫病猪和经吡喹酮治疗后猪血请内的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1)仔猪在感染后25—30天,血清中有抗体产生,到50天时抗体含量显著增加,阳性率为94.11%,到5.5—6个月时,阳性率为100%。(2)用吡喹酮治疗6个月后,“炭凝抗原”检测全部呈阴性反应,转阴率为100%,表明治疗猪血清中抗体己完全消失。(3)病猪和治疗猪抗体变化明显不同;治疗猪体内虫体灭净后,抗体逐渐下降,最后完全消失,病猪组血清内的抗体含量则一直维持较高阳性水平。 |
| | 摘要[1125] PDF HTML | | | 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简况 | | 1985(2) | | 近二年来,我院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先后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有: 蚕桑系主任徐静斐副教授于1983年12月12—21日赴印度新德里出席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园艺系副主任蒋康众讲师于1984年7月16—23日赴巴西圣保罗参加第五届国际柑桔会 |  |
| | 摘要[1009] PDF HTML | | | 皖南花猪杂交组合研究报告 | | 皖南花猪杂交组合试验协作组 1985(2) | |  | 以皖南花猪为母本,用中型约克夏、大型约克夏、杜洛克、苏联大白猪、长白猪、荣昌猪等六个品种公猪杂交,在两种不同饲养水平下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以大约×皖花最好,平均日增重较皖花对照组提高68.12%,料肉比降低37.9%,胴体品质,以杜洛克×皖花和大约×皖花最佳,瘦肉率分别为48.67%和48.00%;背最长肌的粗蛋白质含量,以苏白×皖花和大约×皖花最高,分别为25.99%和25.93%,十六种氨基酸含量,大多以大约×皖花最高。试验筛选出大约×皖花、杜洛克×皖花等较优的杂交组合。 |
| | 摘要[1168] PDF HTML | | | 安徽中草药易混淆种类的原植物考订 | | 米太岩 1985(2) | | 调查2000余种安徽产的药用植物后,筛选100余种加以鉴定、考证,对许多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种类归纳在一起,确定其原植物及利用部分,并指出容易混淆的种类中的真品、代用品、伪品,以免以伪充真,供植物学工作者、医、药学工作者参考。 |  |
| | 摘要[1047] PDF HTML | | | 栎掌舟蛾研究初报 | | 杨春材 1985(2) | |  | 栎掌舟蛾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1—4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出现于8月中旬。此虫发生与林相关系密切,纯林、疏林和林缘比混交林、密林和林内严重。最好在三龄幼虫期进行化学防治,用95%晶体敌百虫1:1000,80?VP,50%杀虫螟松1:800~1000倍液等喷雾可以达到90%左右杀虫率的良好效果。 |
| | 摘要[1350] PDF HTML | | | 小麦生育期间根际线虫垂直分布的研究 | | 杨荣铮,陈建军 1985(2) | | 本文对小麦生育期间出现的各种根际线虫的垂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经鉴定腐生类线虫占分离线虫总数的45.95%;捕食类线虫占12.85%;矛线类线虫占2.4%;寄生性线虫占总数的38.8%。寄生线虫共有15个属,其中以Ditylenchus(茎线虫属)、Aphelenchoides(滑刃线虫属),Tylenchus(垫刃线虫属)为最多。土壤中以20厘米耕作层内寄生线虫种类最多,密度最高。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孔隙度等对线虫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以3~4月出现频率最高,种类亦最多。 |  |
| | 摘要[1242] PDF HTML | | | 板栗保鲜貯藏研究 | | 郑国社,贾华双 1985(2) | |  | 鲜栗贮藏中造成大量损耗的主要原因是霉烂、虫害和失水。通过在生长期间和结合脱蒲(壳)时喷洒800~1000倍液乐果乳剂,虫果率比对照降低67.26%,而且提高产量,增强树势。贮前以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处理,采用变换包装袋贮藏法,在常温条件下贮藏90~100天,同对照相比,商品果提高15~20%,失水率下降13%左右。 |
| | 摘要[1228] PDF HTML | | | 黄山松的核型研究 | | 邢有华,方永鑫,欧阳家安 1985(2) | | 本文论及黄山松的核型。黄山松收集自三个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其中第Ⅰ—Ⅹ对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点染色体,第Ⅺ—Ⅻ对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点染色体。第Ⅺ—Ⅻ对染色体较第Ⅰ—Ⅹ对染色体为短。有4至5对染色体具明显次缢痕,分布在第Ⅰ、Ⅲ、Ⅳ,Ⅹ和Ⅶ对上。 |  |
| | 摘要[1314] PDF HTML | | | 舒城水竹人工林经营密度的探讨 | | 孙天任,吴元钿,魏泽长,武大宇,王希荣,张德惠 1985(2) | |  | 根据舒城县境内水竹人工林39块标准地和18808株立竹测定资料,研究不同年龄和不同胸径水竹人工林分合理管理密度。在研究过程中按冠幅计算水竹人工林每亩立竹株数除以按胸径计算每亩株数,所得的转换系数(K),乘以冠幅计算的每亩株数的方法,编制出水竹人工林不同年龄和不同胸径经营密度管理表,用以确定水竹人工林合理留养年龄和留养株数的依据。由于水竹是按重量计价出售,本文又根据水竹样竹的胸径—重量和竹高—胸径—重量间的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水竹人工林地方胸径—重量表和竹高—胸径—重量表,供经营单位按重量估产和按重量控制采伐量以及确定合理留养密度时应用。 |
| | 摘要[1246] PDF HTML | | | 霍山石斛嫩枝茎尖离体培养成苗 | | 杨其光 1985(2) | | 霍山石斛嫩枝茎尖在体外繁殖成枝条并成功地生根,我们用作繁殖的培养基是Kundsan培养基附加BA和NAA,生根培养基是MS附加NAA,IBA和BA,带2~3个叶片的新枝在2个月内形成,22天内体外生根。 |  |
| | 摘要[1289] PDF HTML | | | 綠僵菌、黄僵菌对松毛虫的室内杀虫及固体生产试验初报 | | 李增智,程双龙,鲁绪祥 1985(2) | |  | 自国外引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1株(RS455)和黄僵菌(即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2株(RS3、RS20),经室内杀虫试验证明,皆侵染马尾松毛虫,其中RS3致病力较强,RS455次之。在相对湿度33—97%的范围内,RS455发芽率远高于2株黄僵菌,而RS3发芽率随相对湿度下降速度较RS20稍慢,抗旱力稍强。采用常规的固体生产技术成功地生产出这两种真菌。棉籽粉具显著的促产孢作用,稻壳具显著的改善通气作用。在浅盘生产中,RS455高压灭菌产孢量同石灰水抑菌相近,而RS3高压灭菌产孢量显著高于石灰水抑菌。 |
| | 摘要[1381] PDF HTML | | | 苏芸金桿菌防治菜青虫致病生理的研究(一) | | 刘恒烈,吴振廷,甘长高 1985(2) | | 本研究结果表明,苏芸金杆菌感染菜青虫中毒之后,其血淋巴生理生化有显著变化: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脂酶的活性与感染中毒的程度成正相关。 |  |
| | 摘要[1331] PDF HTML | | | 安徽“三潭”枇杷品种调查 | | 余厚敏,朱秀珍 1985(2) | |  | 歙县三潭地区是中国四大批杷著名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1981—1983年我们选出12个优良品种进行了形态学和生物学研究,同时,我们对其发展和利用进行了评价。 |
| | 摘要[1261] PDF 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