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目录 | | | 坚持群众路线 大搞群众运动 把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 | 王劲草 1959(2) | | 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在一切工作中要采取群众路线,要根据群众路线进行工作。1958年以来,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广大人民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发明创造,大搞技术革新,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工农业生产以大跃进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
| | 摘要[1019] PDF HTML | | | 本院1959年科学研究工作总结 | | 1959(2) | |  | 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全面大跃进形势鼓午下,我院1959年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1958年11月全院师生下放到农村和附属农场劳动锻鍊,通过劳动锻鍊,深入生产,联系实际,开展了轰轰烈烈地群众性科学研究运动,全院科学研究选题共达150项,参加科学研究的师生,共达1196人,这一年,写成科学研究论文和报告368篇,农、林、蚕、茶、牧畜等方面成套著作32套,编写教材81套,组织调查412次,写成调查报告1040篇 |
| | 摘要[1150] PDF HTML | | | 早稻密植问题的研究 | | 诸国基,孙直夫,蒯文藻,丁超尘,娄良迁,王荣培 1959(2) | | 1958年水稻丰产经验证明:合理密植是提高水稻单产的中心措施。但要进一步发挥密植增产的作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有合理密植的科学基础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水平的条件下的合理密度等,为了研究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下放劳动锻鍊期间,分别在合肥本院教学试验农场、肥东长临河公社和桐城石河公社进行早稻密度试验,并赴芜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机关调查,今将所得资料进行初步的总结。 |  |
| | 摘要[1225] PDF HTML | | | 本院农场双季早稻丰产技术初步总结 | | 方有德 1959(2) | |  |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下放农场师生和农工,今年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认真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夺取了早稻丰收,繁植区67.78亩双季早稻,实收稻谷49841斤,平均单产735.3斤,(有芒早粳平均751斤,南特号726斤,莲塘早600斤。)比去年平均单产650斤增产13%,其中4.98亩有芒早粳平均亩产1102斤,比去年最高单产890斤增产23.8%。今年早稻的栽培措施,主要是: |
| | 摘要[1031] PDF HTML | | | 小麦密植问题的探讨 | | 裘昭峰 1959(2) | | 我省小麦生产1958年有了很大跃进;今年又获得大丰收。这二年小麦生产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和全面认真地贯彻了以密植为中心的农业“八字宪法”。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特别是近二年来的大量资料,都一致证明合理密植肯定能够增产,并对小麦密植增产的客观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无论在生产上或理论上,都具有重大 |  |
| | 摘要[1112] PDF HTML | | | 小麦密植试验初报 | | 方帆 1959(2) | |  | 合理密植是增产的一项中心环节,这已为广大的生产实践所证明。通过1958年的生产大跃进和普遍种植试验田的结果,在小麦密植方面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关于密植方面的新技术、新论点的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了科学界不得不重新和审慎的研究这一问题。由于密植程度的不同,不仅直接引起作物本身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且与相应的栽培措施以及气候、品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针对上述主要因素, |
| | 摘要[1200] PDF HTML | | | 小麦倒伏问题的探讨 | | 朱新民 1959(2) | | 小麦倒伏是限制小麦生产大跃进的关键性问题,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夺取小麦丰收的战斗中,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防止小麦倒伏的先进经验。我们在下放期间,在党的颁导和老师的指导下,曾在肥东定远等地对小麦倒伏问题进行了调查,兹将所得资料,加以粗浅分析提供讨论。 |  |
| | 摘要[1189] PDF HTML | | | 本院农场胜利油菜栽培经验介绍 | | 方有德 1959(2) | |  | 在院党委正确领导下,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认识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下放农场大队的师生,和农工在一起,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和巧干,1959年24.59亩胜利油菜,获得了空前大丰收。根据最后核实,计收菜籽10248.6斤,平均单产达416斤12两,比58年增产91%。其中最高单产584斤(2.2亩),最低单产334斤。 |
| | 摘要[1623] PDF HTML | | | 凰定烟区烤烟生产上的若干问题 | | 翟立叶 1959(2) | | 我省凤阳定远地区,为我国重要烤烟产区,烤烟面积占至国烤烟栽培面积的9%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烤烟总产量8%左右。1959年我省烤烟栽培面积共达57万亩,蚌埠专区即达48万亩,其中凤阳为13万亩,定远为17万亩。这两县栽培烤烟已有4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由于反动政府依赖外国烟叶进口,对国内烟草生产不加重视,又加历年来经常遭受严重的 |  |
| | 摘要[1276] PDF HTML | | | 安徽省小麦秆锈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初报 | | 植物保护教研组 1959(2) | |  | 锈病是小麦上一类重要病害,对小麦生产的威胁很大。锈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是农业科学上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而未获得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其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常因地区及年份而不同。以我国情况说,大体上华北、西北和准北广大冬麦区,以条锈病为害较重;苏、皖中南部、 |
| | 摘要[1109] PDF HTML | | | 两种主要蔬菜害虫药剂防治试验简报 | | 王维毅 1959(2) | | 大猿叶虫为萝卜、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对四季豆、菠菜亦可为害,在合肥地区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蔬菜,但据在我院农场观察越冬后的雌成虫,只在什草上产卵,孵出的第一代幼虫,亦仅取食几种什草叶片及嫩芽,菜园蔬菜上并无此虫为害。为了进一步摸清越冬成虫产卵及第一代幼虫发生场所,密集程度和为害程度,找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对越冬成虫的产卵寄主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代幼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  |
| | 摘要[1354] PDF HTML | | | 安徽省主要耕种土壤分布概况 | | 土壤农化教研组,土壤学课程小组 1959(2) | |  | 安徽省土地面积有14万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38.1%,计8019万市亩。由于党的正确领导,科学工作贯彻了群众路线的方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全省耕种土壤的普查。目前,全部成果正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全省土壤的分类系统虽经多次讨论与反复的修改,但是各方面的分歧意见,还没有获得最后的统一,想必有关耕种土壤形成 |
| | 摘要[5968] PDF HTML | | | 巢湖湖靛的调查研究初报 | | 土壤农化教研组,陆艾五 1959(2) | | 巢湖湖靛是巢湖沿岸地区很受农民重视的一种天然肥料。每年5至11月间,在巢湖水面上,往往因浮游藻类大量凡殖,大片湖水被染成兰绿色,这就是湖靛,俗名浮靛、湖面、湖青、湖淀、湖片。在国外文献上,则称为“水中开花”、“水花”或“水华”。(Water Bloom 或)。湖靛被微风吹动,飘浮至岸边,聚积的厚度常达1—2寸,有时可达一尺。聚积物粘滞滑腻,由翠 |  |
| | 摘要[1129] PDF HTML | | | АМБ细菌肥料 | | л·м·多洛新斯基,程诒青 1959(2) | |  | AMБ肥料的特征全苏农业微生物学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所制成的新AMБ细菌肥料,对于非黑钙土带的土壤具有重大的意义。AMБ是一种综合性的细菌肥料。它与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肥料不同,这些细菌肥料的作用是以某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AMБ则包含着微生物的完整综合体。 |
| | 摘要[1107] PDF HTML | | | 群众养鸭经验介绍 | | 尹良初,陈太营,朱传卿 1959(2) | | 发展养鸭事业是增加卵肉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怎样大力发展养鸭业,不但迅速地增加鸭只的数量,而且积极提高其增重和产卵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据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到五月十日,我 |  |
| | 摘要[1119] PDF HTML | | | 安徽省猪牛饲养生产概况的调查 | | 刘健修 1959(2) | |  | 党和政府一再号召我们要尽快地发展畜牧业,以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全面大跃进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大量的繁育牲畜。解决饲料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地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多、快、好、省地发展畜牧业。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在利用自然饲料资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为总结这些经验,我们于1959年3、4月份先后到安庆专区的桐城、太湖、六安专区的霍山,芜湖专区的宣城、屯溪等县市,进行了调查。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农牧结合的比重亦有差异。皖西山区及皖西南长江沿岸的湖沼地带,养畜业较为发达。这是因为山区的耕地少,野生饲草多,所以付业与畜牧业的比重加大,如霍山磨子潭人民公社的隆兴大队,畜牧业与付业各占全年总收入的30%以上。沿湖地带的湖滩草地广阔,饲料丰盛,形成大片天然牧场,畜牧业亦较发达,皖南一带,农田广阔,作物繁多,形成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饲料用的瓜菜和牧草亦间有种植。这一地区野生饲料资源亦很丰富,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也很大。 |
| | 摘要[1099] PDF HTML | | | 安徽省中兽医治疗猪气喘病经验介绍 | | 谢三星 1959(2) | | 猪气喘病是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病毒,在病肺组织内间有继发性细菌存在;由呼吸道传染多为慢性经过,但在新感染地区,大多呈爆发性流行,数月后,逐渐转为慢性的散发性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喘气,而体温和食欲一般没有显著异常。剖检具有肺炎变化,尤其是在两肺的心叶和尖叶最为常见,组织学检查则以支气管周围淋巴样 |  |
| | 摘要[1332] PDF HTML | | | 畜用金霉素和土霉素的制造 | | 钟明超 1959(2) | |  | 畜用金霉素和土霉素是未经提炼带有菌丝体的粗制品,或是将它们的孢子、菌丝在饲料里培养制成。这种饲料含有大量菌丝和抗生素,对于畜禽有促进生长和防治某些疾病的功效。在我院牧场其生产过程所用的培养基,发酵方法都比较简便,费用亦较省,故分别介绍如下。其中如麸皮、南瓜、琼胶孢子培养基、南瓜麸皮汤与青菜汤的种子培养基、将克氏瓶横置的培养法,结构简单的发酵室等都是我们自创的,施用效果很好。 |
| | 摘要[1985] PDF HTML | | | 安徽省地方畜种普查报告(摘要) | | 吴晋强 1959(2) | | 1959年4——5月,我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部份师生,在省农业厅统一领导下,协同有关单位,对本省地方畜种进行了一次普查。由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通过这次普查,对本省地方畜种的类型、分布、体形外貌、生产性能,以及群众的饲养管理和繁育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良种的推广与改进,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  |
| | 摘要[1231] PDF 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