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糠椴全树木材密度和纤维形态的研究

      2022, 49(5).

      摘要 (109) HTML (0) PDF 770.92 K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测墒微喷补灌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2, 49(5):68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6

      摘要 (51) HTML (0) PDF 707.02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测墒微喷补灌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雨养(RI)、传统漫灌(FI)和微喷灌(MI)3种模式,其中RI为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溉,FI为拔节期漫灌60 mm,MI为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依据0 ~ 4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研究其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期旗叶表现为MI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FI和RI,RI最低;MI维持旗叶花后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FI保护酶活性次之,RI最低,且MI旗叶灌浆期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FI和RI。(2)MI和FI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二者显著高于RI,但MI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成熟期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FI显著高于MI,RI最低,叶片、穗轴+颖壳和籽粒中均表现为MI显著高于FI,RI最低。(3)和RI相比,MI和FI增产幅度分别为21.7%和14.2%,RI产量显著降低是由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显著下降,而MI较FI显著提高产量是由于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总之,测墒微喷补灌能显著延缓花后旗叶衰老进程,增强旗叶抗逆能力,促进干物质积累,实现淮北地区小麦的高产生产。

    • 过表达玉米ZmSC1基因增强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

      2022, 49(5):69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2

      摘要 (98) HTML (0) PDF 1.24 M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旨在从玉米中克隆耐盐相关基因ZmSC1,分析其分子特征并在拟南芥中研究其耐盐性的生物学功能。以玉米B73为试验材料,克隆ZmSC1全长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对,解析其盐诱导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情况,将ZmSC1转入到拟南芥突变体atsc和野生型中,观察在盐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和主根根长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相关逆境(140 mmol·L-1胁迫)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ZmSC1基因全长为423 bp,编码141个氨基酸,ZmSC1和小麦、拟南芥中已知的TaSC1、AtSC1具有较高保守性。烟草细胞瞬时表达、玉米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ZmSC1定位于细胞膜中。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在140 mmol·L-1的NaCl的盐处理下,相比较于拟南芥突变体,回补植株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和主根根长得到了明显改善,这说明ZmSC1基因可以回补拟南芥同源基因AtSC1突变体植株在盐胁迫下的表型。ZmSC1基因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种子萌发率和主根根长也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较于野生型,在过表达植株中AtRD29AAtSOS2AtSOS3AtCDPK1等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TaSC1AtSC1的同源基因ZmSC1对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具有重要作用。

    • 丙硫菌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2022, 49(5):70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9

      摘要 (71) HTML (0) PDF 789.15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丙硫菌唑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三唑类广谱杀菌剂。为了明确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丙硫菌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应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丙硫菌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可溶性蛋白合成、麦角甾醇合成、 DNA 合成、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菌丝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其防治纹枯病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94株水稻纹枯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平均EC50值为(1.062 9 ± 0.795 9)mg·L-1。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可以釆用菌株的平均EC50值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硫菌唑的敏感性基线。丙硫菌唑导致病菌麦角甾醇含量降低,菌丝细胞渗透压、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DN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降低。丙硫菌唑使POD、CAT、SOD和PAL 4个植物基础防御酶活性升高,具有一定诱导抗病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4.8×105 mg·L-1丙硫菌唑悬浮剂,每亩施用剂量为25、30和35 mL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0.40%、96.29%和98.17%,与对照试剂噻呋酰胺的防效相当,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 保水剂添加对刺槐根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2022, 49(5):70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3

      摘要 (18) HTML (0) PDF 1.80 M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保水剂对根系生长和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为促进矿山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刺槐盆栽土中加入保水剂,3个处理分别为B1(0%),B2(0.3%)和B3(0.5%)。通过对比分析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根系生长参数,根系抗拉力和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保水剂添加对根土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3%和0.5%保水剂浓度梯度下,保水剂添加降低了刺槐根系的抗拉力;(2)不同保水剂浓度对刺槐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有不同效果,在0.3%保水剂浓度处理下,刺槐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而在0.5%保水剂浓度处理下,刺槐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没有显著变化;(3)抗拉力、抗剪强度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呈负相关关系,与木质素呈正相关关系,刺槐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主要受内聚力影响。可见在0.3%和0.5%保水剂浓度梯度下,保水剂添加降低了刺槐根系拉伸性能,根土力学特性与根系内部成分显著相关。

    • 光质对杉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022, 49(5):71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22

      摘要 (21) HTML (0) PDF 669.04 K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4种光质处理对杉木幼苗的光合参数的影响,以1年生的优良无性系020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光质,8个梯度的光强;通过室内光质培育,研究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CWUE)等参数,并对各种光质与光强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弱光环境下,蓝光和红:蓝(1:1)对杉木幼苗的光合参数的影响显著,而在强光下,红光的作用显著。红光处理下的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CWUE)等方面与其他光质处理有差异,而在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方面虽然略低于蓝光,但蓝光、红光和红:蓝(1:1)3种光质处理结果的差异性不显著。在光强与光质的拟合方面,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拟合性较好。因此,一定程度上的红:蓝(1:1)光对杉木的光合参数有促进作用。

    • 22个榧树优株种子理化性质分析比较

      2022, 49(5):72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5

      摘要 (27) HTML (0) PDF 601.27 K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指标优良的种质,对来自安徽黟县宏村镇泗溪村和黄山区新明乡樵山村等地的22个榧树优株种子的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种仁的水分、油脂、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及榧树种子的物理特征,对取得的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榧树优株种仁脂肪含量变化在36.20% ~ 57.03%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42.36%;蛋白质含量变化在6.67%~14.69%之间,诸暨1号、高产木榧与其他优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种仁木质素含量范围为7.19%~16.72%,纤维素含量范围为6.24%~7.93%,高产木榧、大圆榧与其他优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来自黟县的诸暨1号脂肪、蛋白质含量在各优株中最高,硬度在各优株中居中,而高产木榧的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在各优株中最低,木质素和食物纤维含量在各优株中最高,与当地市场评价一致。

    • 施加硒肥条件下的印度梨形孢接种对香榧幼苗根系发育、 气体交换及其叶片硒累积的影响

      2022, 49(5):73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20

      摘要 (19) HTML (0) PDF 996.18 K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些年来香榧果实在干果市场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何提高其果实产量,促进其果实品质尤其微量元素的强化是当前香榧栽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硒是硒蛋白必需的元素,它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采用盆栽的方式,施加矿物硒粉,并对香榧幼苗接种根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可以侵染香榧幼苗的根系(侵染率为22.34%),并使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以及二级根上一级根的数量,分别增加12.69%、16.26%、20.81%和10.93%,但对其特定根长和根组织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香榧幼苗接种印度梨形孢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分别增加92.92%、6.16倍、47.67%和2.36倍,同时显著提高光能利用效率(88.62%)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84.28%)。接种显著地促进了香榧幼苗总生物量的累积(36.94%)以及叶片总硒含量(1.68倍)。 基于印度梨形孢可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特性,该根内生真菌可以用香榧硒的生物强化,以提高香榧果实的品质。

    • 六出花瓶插过程中乙烯代谢特征及其调控效应

      2022, 49(5):74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7

      摘要 (13) HTML (0) PDF 1.02 M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六出花瓶插过程中乙烯代谢特征及其调控效应,为六出花切花保鲜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以花苞期的六出花切花为供试材料,在基础瓶插液( 1 %蔗糖 + 200 mg·L-1 8-羟基喹啉)中分别加入20 mg·L-1乙烯利(ETH)、4 mg·L-1纳米银(NS)、75 mg·L-1水杨酸(SA)和10 mg·L-1精胺(SP)配制瓶插液处理六出花切花,分析瓶插过程中切花形态、生理和基因表达3个层面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含有乙烯利的瓶插液处理显著缩短了六出花切花瓶插寿命,含有纳米银、水杨酸、精胺的瓶插液处理均能延长六出花切花瓶插寿命,其中以含有4 mg·L-1纳米银的瓶插液处理效果最佳,延长了瓶插期 2 d。(2)含有乙烯利的瓶插液处理显著加速了花枝鲜样质量和花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增加了花瓣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了花瓣乙烯代谢水平。含有纳米银、水杨酸、精胺的瓶插液处理六出花切花均不同程度地延缓了花枝鲜样质量和花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抑制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降低了乙烯代谢水平。(3)含有乙烯利的瓶插液处理增加了开花各时期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关键基因(AlACO、AlACS、AlCTR1、AlERS1AlEIN3)的表达量;纳米银、水杨酸和精胺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六出花为乙烯末期上升型花卉,外源施加乙烯抑制剂可以延缓六出花切花衰老,提高瓶插品质,其中以4 mg·L-1的纳米银效果最佳。

    • 欧李果实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2022, 49(5):75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9

      摘要 (44) HTML (0) PDF 739.90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能给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欧李提供理论参考,以红皮红肉欧李、红皮黄肉欧李和黄皮黄肉欧李3种不同资源类型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欧李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欧李资源类型果皮、果肉和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均基本表现为硬熟期高于完熟期,其中硬熟期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比完熟期多124.95、30.21、99.39、264.28和6.93 mg·100 g-1。在果实的不同部位,除黄皮黄肉欧李总酚含量在果肉中最高之外,3种欧李资源类型各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果皮中最高,其中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分别比果肉多471.99、48.19、75.42、111.33和3.79 mg·100 g-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欧李资源类型均表现出硬熟期果实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完熟期的特性;多数欧李资源类型果皮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肉,果皮是果实中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和积累的部位。

    •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天府麻鸭生长、 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022, 49(5):75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1

      摘要 (26) HTML (0) PDF 1.31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对天府麻鸭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20只1日龄天府麻鸭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预饲7 d。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入0.5%(Ⅱ组)、1%(Ⅲ组)和1.5%(Ⅳ组)的复方中药制剂,试验期20 d。各试验组分别于0 、10 和20 d取样,分别测定天府麻鸭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力、血清氧化与抗氧化指数及其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Ⅲ、Ⅳ组的平均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增加(P < 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 < 0.01),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 > 0.05);Ⅲ、Ⅳ组胸腺指数,Ⅳ组脾脏指数,Ⅲ组C3含量,Ⅱ组IgA浓度和Ⅳ组IFN-γ浓度均有改善(P < 0.05),Ⅳ组C3、C4含量,Ⅲ、Ⅳ组IgA、IgM含量,Ⅳ组IgG含量和Ⅲ、Ⅳ组IL-4含量极显著增加(P < 0.01);试验Ⅲ组SOD活性与Ⅳ组T-AOC活性均明显增加(P < 0.05),Ⅲ、Ⅳ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 < 0.01),Ⅲ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Ⅳ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Ⅱ组盲肠内细菌丰富度下降(P < 0.05),Ⅲ、Ⅳ组微生物多样性极显著降低(P < 0.01),其中包括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下降,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上升,拟杆菌属、丁醋丝膜菌属和巴恩斯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另枝菌属和嗜胆菌属的相对丰度则逐渐减少。试验表明,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够促进天府麻鸭的生长,提高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性能,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 低温无水保活对缢蛏活性氧代谢、糖原及乳酸的影响

      2022, 49(5):76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7

      摘要 (18) HTML (0) PDF 727.67 K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无水保活期间双壳贝类活性氧代谢、糖原及乳酸的变化,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试验材料,将缢蛏分别在4 ℃、10 ℃和15 ℃下无水保活,测定其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糖原及乳酸含量。结果显示,保活前3 d各组缢蛏均维持90 %以上的存活率;保活7 d后4 ℃组存活率仍可达到84 %,高于10 ℃组的67 %,15 ℃组存活率最低,仅为52 %。在整个无水保活期间,4 ℃组缢蛏SOD活性、CAT活性以及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其他各组(P<0.05);在保活后期,相较于其他处理组,4 ℃组缢蛏有着显著最低的MDA含量和H2O2含量 (P<0.05);此外,保活1~3 d时10 ℃组缢蛏体内糖原含量下降幅度仅有3.7 %,为各组最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各组缢蛏体内的糖原含量持续减少,乳酸含量则不断增加,且同时期4 ℃组缢蛏比其他各组糖原消耗量更少,乳酸积累的速率也更慢。以上结果表明,在缢蛏短途运输(2 d)时,10 ℃和15 ℃能维持缢蛏较高的存活率,是较适宜的保活温度;而4 ℃在保活后期能有效地诱导了缢蛏机体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MDA和H2O2的含量,并减缓糖原的消耗和乳酸积累的速率,具有更好的保活效果,更利于缢蛏的长途运输(7 d)。

    • 湿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发数据驱动估算模型研究

      2022, 49(5):77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4

      摘要 (40) HTML (0) PDF 2.12 M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Fluxnet2015全球通量塔观测数据集,研究了随机森林(RF)、梯度增强回归分析(GBR)、支持向量回归(SVR)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DNN)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实际蒸散发(Evaporation,ET)。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了预测实际蒸散发的最佳特征变量组合,包括短波辐射、净辐射、初级生产总值、气温、土壤温度、风速、降水、经度、纬度和时间。以此为模型输入,利用Fluxnet2015站点测试数据集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提供的输入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实际蒸散发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以站点数据为输入,SVR算法精度相对较高,其R²可达0.896,RPE最小为31.5%;以ERA5-Land再分析资料为输入,除了GBR算法以外,其余3种方法R²高于0.820,RPE小于57%。另外,模型算法估计的ET精度要明显高于ERA5-Land再分析资料提供的ET产品。

    • 模拟酸雨对喜旱莲子草与莲子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2, 49(5):78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4

      摘要 (29) HTML (0) PDF 715.21 K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外来入侵植物对酸雨环境的响应,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和土著植物莲子草(A. sessilis (L.) DC)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开展盆栽控制试验,探究不同pH值(pH 2.5、pH 3.5、pH 4.5、pH 5.6和pH7.0)条件对植物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pH 7.0)相比,喜旱莲子草的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模拟酸雨(pH≤3.5)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最大降幅分别达25.4%、14.0%、7.8%和11.8%;莲子草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模拟酸雨(pH≤5.6)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最大降幅分别达25.2%、33.2%、40.5%、31.3%和39.1%。喜旱莲子草分枝数在模拟酸雨(pH 4.5、pH 5.6)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莲子草的分枝数未受模拟酸雨处理(pH≤5.6)的显著影响。(2)在模拟酸雨(pH 2.5)处理下,喜旱莲子草的MDA含量显著增加28.4%,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16.5%~23.5%;莲子草的MDA含量在模拟酸雨(pH≤4.5)处理下显著增加20.4%~29.8%,SOD活性在模拟酸雨(pH≤3.5)处理下显著降低15.9%~19.0%,POD活性在模拟酸雨(pH≤5.6)处理下显著降低15.3%~28.4%,CAT活性在模拟酸雨(pH≤4.5)处理下显著降低16.1%~20.4%。由此推断酸雨对喜旱莲子草的伤害阈值在pH 2.5~3.5之间,酸雨对莲子草的伤害阈值在pH 4.5~5.6,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酸雨表现出更强的抗性。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酸雨条件下外来植物入侵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大房郢水库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差异研究

      2022, 49(5):78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6

      摘要 (45) HTML (0) PDF 1.06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大房郢水库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差异,通过采样、密度提取、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大房郢水库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大小、颜色和聚合物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8.62 ± 7.12) n·L-1,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62.00 ± 57.45) n·kg-1;大房郢水库中微塑料类型以纤维、颗粒和微珠为主,沉积物中微珠的占比高于表层水;50 μm~1 mm范围是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占比最高的尺寸类型,其在沉积物中(92.62%)的占比要高于表层水中(84.49%);沉积物中透明(49.22%)和白色(28.41%)微塑料的占比要高于表层水中,沉积物中黑色(18.66%)微塑料的占比要低于表层水(36.24%);微塑料主要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沉积物中(27.47%)的PS占比高于表层水中(23.73%),而PE和PP在沉积物中的占比低于表层水中。使用污染负荷指数(PLI)评估大房郢水库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结果均表明大房郢水库处于Ⅰ级风险等级,表层水中的微塑料PLI值显著高于沉积物。

    • 合肥草莓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2022, 49(5):79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5

      摘要 (27) HTML (0) PDF 567.13 K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合肥市某草莓基地区域10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表层土壤(深度分别为0~10 cm和10~20 cm)的6种重金属(Cd、Hg、As、Pb、Cr和Cu),利用地累积指数方法对草莓种植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Pb、Cd、Hg、Cu和Cr虽对草莓基地部分区域的土壤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和污染,但污染风险低;主成分分析表明,Pb、Cd、As、Cu和Hg源于人类农业活动,Cr源于土壤母质及风化累积。显示草莓基地整体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低,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未对草莓质量安全产生影响。

    • 基于改进DenseNet模型的高分遥感影像城市裸地提取

      2022, 49(5):79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8

      摘要 (72) HTML (0) PDF 3.40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遥感影像提取裸地是监测裸地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边界不清晰、空间信息丢失、小面积裸地漏提和与高反射率建筑不易区分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DenseNet的遥感裸地提取深度学习模型,主要采取密集连接块、坐标卷积和密集空洞空间金字塔3种方法,增强DenseNet模型在获取坐标信息、丰富裸地空间特征信息、对全局上下文信息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减少模型对于空间细节特征丢失环节,提高裸地遥感提取的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提取裸地的总精度为97.66%、交并比为68.69%、综合评价指标F1为81.44%、召回率为76.62%以及虚警率为25.68%,明显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此外,该模型对于多源遥感影像上的裸地提取也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在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和哨兵二号等遥感数据集上测试的总精度分别为95.80%、93.00%和92.55%;交并比分别为75.18%、75.13%和50.47%;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为85.83%、85.80%和67.08%。因此,改进的DenseNet模型方法较其他方法更适用于裸地的提取。

    • 四环素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锰氧化物对其降解的研究进展

      2022, 49(5):80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23

      摘要 (156) HTML (0) PDF 667.79 K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绝大多数环境介质中能被检测到,该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稳定具有潜在威胁,因此对环境中这类污染物的治理任重道远。研究者们发现锰氧化物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及荒漠岩漆中,其具有电荷零点低、表面活性强、氧化还原电位高等优点,在治理四环素类污染物具有较大研究空间及应用前景。本文简述四环素的危害及其污染现状,着重综述不同类型锰氧化物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降解机制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并对今后锰氧化物去除该类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联合式前胡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2022, 49(5):81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2

      摘要 (19) HTML (0) PDF 1.02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丘陵山区前胡收获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专用机型等问题,设计了一款联合式前胡收获机。在阐述前胡收获机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胡收获农艺要求,对挖掘装置、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确定收获机挖掘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对振动装置、分离装置工作过程的临界状况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收获机振动筛和圆筒筛工作参数范围。以工作效率、损失率、损伤率和含杂率为指标,对收获机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以最小前进速度0.8 m·s-1和最大前进速度1.2 m·s-1作业时,工作效率分别为0.19和0.28 hm2·h-1,损失率分别为3.56%和3.62%,损伤率分别为2.83%和2.79%,含杂率为3.28%和3.67%。前胡收获机各项工作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研究结果可为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 自动化茶叶炒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2022, 49(5):82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24

      摘要 (35) HTML (0) PDF 2.23 M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茶机炒茶不均匀、炒干后茶叶碎茶率较高、品质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茶叶炒干机。在阐述机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理论计算确定炒干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样机进行制作。为进一步探究自动化茶叶炒干机工作时的最佳工作参数,以茶叶在炒干装置内运动速度、分离比、茶叶温升速率为指标,通过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分析翻草筋数量、各工作参数对于炒干机炒干效果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并进行验证实验,确立炒干性能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为19 r·min-1,炒干温度为184 ℃,炒干时间为80 min,此时平均含水率为5.47%,碎茶率为1.82%。该设计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并为茶叶炒干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基于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牧群采食量估测模型

      2022, 49(5):83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8

      摘要 (21) HTML (0) PDF 740.96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能够较为精准的估测牧群的采食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牧群采食量估测模型。首先通过皮尔森系数法分析得出影响牧群的采食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减少输入维度并解决信息冗余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 LSTM 神经网络算法的牧群采食量估测模型,并引入遗传算法来优化LSTM 神经网络模型参数来增加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对牧群采食量进行估测。试验结果表明:该采食量估测模型各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以及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2.982、9.85%和6.108。与单一的LSTM神经网络以及GRU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均优于其他模型;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估测性能和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够为合理轮牧提供科学指导,对草地保护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半红树林植物黄槿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2022, 49(5):83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3

      摘要 (21) HTML (0) PDF 1.26 M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槿植物的叶、树皮和花是中药黄槿的入药部位,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在基因层面存在信息传递,会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因此黄槿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新型天然活性产物。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半红树林植物黄槿中分离纯化出64株内生真菌并鉴定,通过固体发酵得到其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5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后根据分离部位的不同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筛选确定3株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用于后续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 枯草芽孢杆菌DZSY21抗菌肽的提取及其应用

      2022, 49(5):84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01

      摘要 (34) HTML (0) PDF 990.63 K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取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以探索其对食品的防腐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DZSY21、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和枯草芽孢杆菌OKB105 菌种发酵,然后将这3个菌种的发酵上清液分别与丙酮按1:2的体积比混合,旋转蒸发浓缩得到3种菌的抗菌肽粗提物。对抗菌肽的热稳定性试验可知3种菌的抗菌肽经100 ℃加热30 min后抑菌效果均有小幅度降低,但抑菌活性仍较强。抗菌肽蛋白酶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3种菌的抗菌肽对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都很敏感;应用性试验中采用牛奶、苹果、肉等作为食品模型,结果显示经枯草芽孢杆菌DZSY21抗菌肽处理后的试验组品相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枯草芽孢杆菌DZSY21抗菌肽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 天然产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22, 49(5):85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221111.010

      摘要 (51) HTML (0) PDF 609.98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腹痛,有时甚至出现血便。目前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或延缓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但在长期使用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天然产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它们可以降低炎症性肠病的复发率,提高治疗安全性。系统综述了来自几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天然产物的抗炎活性。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