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5(3):38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2
摘要:以燕麦为原料,对碱提酸沉法提取的燕麦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研究,分析了燕麦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质、乳化性质、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和热变性。结果表明,在接近燕麦蛋白等电点处,溶解度最低,随pH增大溶解度逐渐升高。在等电点处,燕麦蛋白的起泡性最差,泡沫稳定性最好;偏离等电点燕麦蛋白的起泡性随着pH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而泡沫稳定性稍有下降。燕麦蛋白的乳化性随pH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等电点附近乳化性最低;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燕麦蛋白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8.4~25.0 kDa和25.0~35.0 kDa 2个区间。燕麦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合理,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运用DSC测出了燕麦蛋白的变性温度为102℃。
罗靖璠 , 张晓雨 , 许睿洁 , 任清华 , 唐婉悦 , 丁之恩 , 金美华
2018, 45(3):38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8
摘要:开展对蝉花不同食用方式下其子实体、菌核、浸提液和浸提后蝉花,进行麦角甾醇、虫草素、腺苷和多糖的定量研究,以期得出有实用价值的差别性数据,为对蝉花进一步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数据。不同食用方式分为直接食用蝉花粉末、水煮后制剂和水煮后蝉花整食。根据市场上将蝉花质量高低按子实体大小划分,分别开发食用蝉花子实体、蝉花菌核、蝉花浸提液和浸提后蝉花。研究结果表明:(1)麦角甾醇。子实体中为0.34±0.05 mg·g-1,浸提蝉花中为0.31±0.03 mg·g-1,菌核中为0.07±0.01 mg·g-1,浸提液中未检出。(2)虫草素。子实体中为0.54±0.04 mg·g-1,浸提蝉花中为0.28±0.02 mg·g-1,浸提液中为0.37±0.03 mg·g-1,菌核中为0.14±0.02 mg·g-1。(3)腺苷。子实体中为0.61±0.04 mg·g-1,浸提蝉花中为0.35±0.05 mg·g-1,菌核中为0.30±0.06 mg·g-1,浸提液中为0.45±0.04 mg·g-1。(4)多糖。菌核中为(14.84±1.79)%,浸提蝉花中为(13.34±0.95)%,子实体中为(13.17±1.02)%,浸提液中为(9.61±0.71)%。结果显示,蝉花子实体、菌核与浸提前后蝉花活性成分存在差异。
2018, 45(3):39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1
摘要:以新鲜黄秋葵花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工艺干燥黄秋葵花,并对比分析黄秋葵花的抑菌及抗氧性能。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对于黄秋葵花各营养成分的保存效果最好;不同干燥方式能够显著地影响黄秋葵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在自由基清除率及脂质氧化抑制率结果中,均表现为冷冻干燥处理组>真空干燥处理组>热风干燥处理组。3个处理组黄秋葵花提取物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冷冻干燥处理的黄秋葵花提取物对致病菌的MIC及MBC最小。说明冷冻干燥处理能有效的维持黄秋葵花的抑菌及抗氧化效果,更适用于黄秋葵花的干燥处理。
黄胜海 , 贾晓旭 , 陆俊贤 , 唐修君 , 樊艳凤 , 葛庆联 , 高玉时
2018, 45(3):40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21
摘要:通过探究淮南麻黄鸡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淮南麻黄鸡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对淮南麻黄鸡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mt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序,并结合红色原鸡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淮南麻黄鸡mtDNA控制区全长1 231~1 232 bp,共发现26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Pi)为 0.006 6,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17,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7.573。群体共包含14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 E 4个分支分别包括3、3、7和1种单倍型。淮南麻黄鸡在线粒体水平上有较高的多态性,并且来自多个不同的母系,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郭睿 , 陈华枝 , 庄天艺 , 熊翠玲 , 郑燕珍 , 付中民 , 陈恒 , 陈大福
2018, 45(3):40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5
摘要: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是自然界重要的授粉昆虫,广泛用于世界各国的养蜂生产,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了开发意蜂的SSR分子标记,利用MISA软件对基于前期获得的意蜂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组装得到的12 115 条unigenes进行搜索,共预测出分布于2 149 条unigenes的6 312 个SSR位点,其中主要的重复类型为二核苷酸重复(54.42%)和三核苷酸重复(32.49%),主要基元为AT/AT(31.2%)和AG/CT(18.6%)。进一步利用软件设计出18 444 对特异性引物,随机选取24 对引物对国内3 个不同来源的意蜂幼虫样品进行SSR位点扩增,有22 对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段。研究开发出的SSR分子标记可用于意蜂的种群遗传和分子进化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转录组数据鉴定非模式生物SSR位点的方法可行且高效。
高彩霞 , 任燕 , 王庆 , 曾伟伟 , 李莹莹 , 王英英 , 常藕琴 , 石存斌 , 张德锋 , 方珍珍
2018, 45(3):40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9
摘要: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具有 act、aer、lip、exu、fla、ser等毒力相关基因,不具有alt、ast、gcaT和ahyB等毒力相关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草鱼、鲫、团头鲂和鳙均具有强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7.45×105、1.27×105、1.76×105 和5.36×104 CFU·(g·B·W)-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萘啶酸、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12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耐受。研究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
李晓红 , 罗红霞 , 句荣辉 , 杨新建 , 潘妍 , 贾红亮 , 林少华
2018, 45(3):41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5
摘要:采用正交法测定了4种有机酸盐不同复配比分别对青贮饲料发酵时3种常见有害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脱氢醋酸钠浓度为0.03%,山梨酸钾浓度为0.06%,双乙酸钠浓度为0.12%,苯甲酸钠浓度为0.12%的复配组合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脱氢醋酸钠浓度为0.12%,山梨酸钾浓度为0.03%,双乙酸钠浓度为0.06%,苯甲酸钠浓度为0.06%的复配组合对青霉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脱氢醋酸钠浓度为0.06%,山梨酸钾浓度为0.03%,双乙酸钠浓度为0.12%的复配组合对酵母菌的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2018, 45(3):42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7
摘要:以蛹虫草菌糠为原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剂研究其堆积发酵过程中相关物化指标及其细菌群落组成变化。以蛹虫草菌糠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温度的6个变化时期为依据,选定第0、6、16、20和30 天 5个时期的发酵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蛹虫草菌糠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和pH先升高后降低,含水量和C/N逐渐下降,可溶性总糖逐渐增加。发酵20 d时,发酵温度在峰值开始缓慢下降,水分、pH、C/N和可溶性总糖基本稳定。各样品的细菌群落分析表明,5个样品中分别得到了3万~4万多条的有效序列,共同拥有532个相同的OTUs,其OTUs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各样品的主要门类和核心属,在各样品中占比最大、丰度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的种类及丰度逐渐降低,至20 d时趋于稳定。属水平上的PCA主成分分析表明,0 d、6 d样品和20 d、30 d的样品聚为一类、16 d样品再聚为另一类。总之,发酵过程中相关物化指标及细菌群落组成变化表明蛹虫草菌糠发酵第20天为发酵成熟期,此时发酵样品趋于成熟、稳定。
2018, 45(3):42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4
摘要:桢楠为樟科楠属珍贵用材树种,因其为常绿乔木,还可作为庭院观赏和行道绿化树种。由于长期人为砍伐利用,造成自然资源近于枯竭,而市场需求的增加使楠木供需矛盾加剧。在简述桢楠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学特性和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桢楠的种苗繁育、多胚现象、造林技术和生长调控等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桢楠人工林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桢楠人工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8, 45(3):43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1
摘要:为了对林地地利等级进行定量评价,以安徽省休宁县岭南林场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小班离附近道路的最短距离、海拔3个因子作为林地地利等级的主导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构建结构模型,通过Yaahp软件进行判断矩阵构造和一致性检验后,确定3个因子的权重值分别为0.648 3、0.229 7和0.122 0;进一步对3个因子在3个水平进行细化,对岭南林场340个小班划分的27种方案的权重值计算结果显示,岭南林场各小班地利等级主要集中在1~4级。
2018, 45(3):43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3
摘要: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3种人工林:石笔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指标,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土壤均呈强酸性,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大于纯林,石笔木阔叶林的全磷、全钾、全钙、全镁、有效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最大,针阔混交林的全氮、碱解氮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最大,阔叶混交林的速效钾含量最大。混交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纯林,脲酶活性则低于纯林。
杨桂娟 , 段爱国 , 邓伦秀 , 孙建军 , 相聪伟 , 张建国
2018, 45(3):44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8
摘要:采用江西大岗山27年生不同间伐处理杉木人工林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杉木林分活立木规格材材种结构间伐动态效应,得到3点主要结论:(1)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和立地指数级的增大而增大;(2)林龄27年时,16立地指数级强度与中度间伐时大径材出材率较大,表现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对照>弱度间伐,分别为19.0%、17.1%、2.2%和1.8%,出材量分别为56.376、44.239、6.832和6.325 m3·hm-2;中径材出材率表现为对照>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分别为47.3%、42.3%、41.6%、24.2%,出材量分别为146.928、123.783、105.196和85.408 m3·hm-2;小径材出材率为弱度间伐>对照>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分别为48.4%、25.9%、18.8%和17.8%,出材量分别为171.099、80.561、52.837 和47.121 m3·hm-2;(3)立地条件是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限制因子,而间伐可有效调控规格材出材比例,并提高规格材出材率。
2018, 45(3):45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4
摘要: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优质种苗的培育是水杉造林成功的基础。通过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水杉幼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水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一年生水杉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常规施肥(CF,纯氮用量5.0 g·株-1)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纯氮用量分别为1.0,3.0,5.0和8.0 g·株-1)。苗木生长结束后,测定水杉的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杉的苗高、地径在不同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 EF处理显著提高了水杉根、茎生物量的积累(P<0.05),其中EF3处理的总生物量最高,为115.2 g·株-1;水杉茎、叶氮质量分数在不同施肥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与CF相比,EF处理的根、茎氮积累量分别增加49.2%~84.4%,32.5%~34.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EF3处理的氮积累总量为最大值,达2 938.9 mg·株-1。施氮量为5.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水杉幼苗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洪文君 , 罗静 , 陈运雷 , 麦志通 , 陈伟玉 , 蔡开朗
2018, 45(3):45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1
摘要:接种不同地区的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etunicatu,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FM1、FM2)于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幼苗,采用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土沉香的耐旱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未接菌组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接菌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接菌组;在干旱胁迫下,接菌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中度干旱胁迫以上,接菌FM1和FM2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接菌组幼苗SOD酶和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接菌组SOD酶和POD酶活性高于CK组。土壤干旱使植物体内MDA含量上升;在中度干旱时接菌组MDA含量高于CK组;当土壤水分达到重度干旱胁迫时,接种FM2、CE1和CE2处理组MDA含量显著高于CK组。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土沉香菌根化苗能提高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重度干旱,接种菌根真菌幼苗的耐旱能力强于未接菌组,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菌种强于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菌种,其耐旱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菌株FM1>FM2>CE2>CE1。
2018, 45(3):46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9
摘要:为加快新优花灌木美国蜡梅的引种驯化,以美国蜡梅一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比的双因素试验,通过测定形态及生理指标,筛选适宜组合。容器规格(A)3种(A1:12 cm×18 cm;A2:14 cm×18 cm;A3:16 cm×18 cm),基质配比(B)3种,(B1园土:泥炭:珍珠岩为1:0:0;B2为2:1:1;B3为1:2:1)。结果显示,两因素对各指标影响差异显著,其交互效应也有一定影响。增大容器规格,增加泥炭的体积比可促进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同时还利于分蘖。出于经济考虑,A2规格、B2基质最为适宜。A1B1处理各指标最小;A3B3组合苗木质量最佳,地径7.87 mm,生物量18.8 g,质量指数0.19,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21 mg·g-1、3.78%和10.83 mg·g-1;A2B3、A2B2与A3B2组合次之,前者可节省空间,后者可节省泥炭使用量,可依生产需求选择。
叶文玲 , 昝萱 , 章本立 , 鲍广灵 , 张亚楠 , 钱兵 , 鲁洪娟 , 马友华
2018, 45(3):46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11
摘要:蓖麻对镉(Cd)有明显的富集能力,并对镉污染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探究蓖麻体内镉的解毒机制非常重要。选择镉高富集的蓖麻品种淄博8号(ZB-8)和镉低富集蓖麻品种航蓖8号(HB-8)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从耐性指数看,ZB-8比HB-8具有较高的耐性。对蓖麻叶片中亚细胞组分进行分析,发现ZB-8的叶片中镉主要结合在金属富集颗粒及热稳定蛋白,其叶片中生物解毒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HB-8(P<0.01)。同时对ZB-8和HB-8叶片、木质部和韧皮部液中谷胱甘肽(GSH)和植物络合素(PCs)含量进行分析,发现HB-8韧皮部GSH含量显著高于ZB-8,且HB-8木质部液及韧皮部液中PCs含量均显著高于ZB-8(P<0.01)。木质部和韧皮部液中高浓度的PCs与镉结合,可能降低了镉在HB-8中的迁移能力,从而导致镉在HB-8叶片中富集量较ZB-8低。同时ZB-8叶片中较高浓度PCs降低了镉在其体内的毒性。
黄慧 , 侯恩兵 , 董斌 , 陈春晖 , 张治凡 , 陈凌娜 , 王成 , 叶小康
2018, 45(3):47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20
摘要: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安徽省凤台县凤凰镇多光谱影像数据和安徽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以2012年1:50 000更新数据为参照,从凤凰镇地表覆盖概况和变化情况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城镇扩张变化程度与趋势,深层次地研究其内在驱动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2期数据的地表覆盖中耕地面积占比最大;地表覆盖变化面积居中,减小面积较大的是耕地和草地,增加面积较大的是房屋、道路和建筑用地;地表覆盖净增面积中,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园地、草地、建筑区和道路等要素面积均有增加。总体来说,凤凰镇2012—2015年间主要地类变化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造成其根本驱动力表现在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
2018, 45(3):48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2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具有时间依赖性。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透明96孔微板为实验载体,以3种有机溶剂甲醇(Meth)、乙醇(Eth)、二甲基亚砜(DMSO)及其不同体积比的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简称t-MTA)系统测定有机溶剂及其混合物在0、12、24、48、72和96 h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对C. pyrenoidosa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特征,但不同有机溶剂毒性的大小不同,随时间增长速率不同,毒性大小顺序亦随时间发生变化;有机溶剂混合物也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特征,不同比例有机溶剂混合物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差异不明显,但不同比例有机溶剂混合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在0~24 h,体积比为1:1、1:2和1:3混合物的毒性缓慢增加,2:1、3:1混合物的毒性迅速增加;在24~48 h,1:1、1:2和1:3混合物的毒性迅速增加,2:1和3:1混合物的毒性增加速率减缓;48~96 h内5种比例混合物的毒性增加速率均减缓;有机溶剂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变化规律受体积比较大的组分影响。
2018, 45(3):48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9
摘要:以巢湖打捞的新鲜蓝藻藻泥为处理对象,利用冻融破壁的方式获得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粗提液。采取两步盐析初步纯化粗提液获得PC,再用纤维素(Cellufine A-500)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度纯化PC,最后用羟基磷灰石(HA)柱高度纯化PC。结果表明,在室温25℃下,两步盐析(NH4)2SO4的最佳摩尔浓度分别为1.0 mol·L-1和1.8 mol·L-1,PC纯度(A620/A280)达到2.168,PC回收率可达37.5%。再经Cellufine A-500和HA两步柱层析纯化,PC纯度(A620/A280)分别达到3.211和4.133,回收率分别为20.3%和7.2%,纯度达到试剂级纯度要求。
2018, 45(3):49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6
摘要:近20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以景观指数为基础解析1995—2016年合肥市景观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反映建设用地与耕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的景观梯度及其动态度,研究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合肥市城市化进程致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85.68%,超过18.41%耕地流失,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形状复杂化,城市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加。近20年间城区以旧城区为中心持续向四周扩展,2005年之前主要往西南方向扩展,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005年之后南部、北部扩展幅度较大,南、北部郊区的快速建设影响着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0年之后外围城镇扩展速度增加,致使城区外围生态环境稳定性下降。城市扩张致使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持续增加,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城市建设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2018, 45(3):50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2
摘要: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期间,关中-天水区县域尺度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6—2015年期间,关中-天水区土地资源承载指数的平均值为1.377,土地资源超载率为22%,总体上处于人口超载状态;对比分析2个5年时间段,土地资源承载力提高的区县有19个,占研究区县总数的29%,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北和东北部,包括天水市、咸阳市、铜川市和渭南市的部分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降低的区县有46个,占研究区县总数的71%,主要分布在区域的中部和南部,包括宝鸡市、西安市、咸阳市和商洛市的部分区县等。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人口布局、粮食安全保障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区域更好地落实“十三五”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政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2018, 45(3):50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3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日渐加重,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导致路域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构成潜在生态威胁。为探明路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及其变化趋势,在316国道福州-闽清段外侧100 m×100 m范围内布设5条与道路垂直的采样断面,每条断面依据道路远近布设11个采样点,在距离道路路侧200 m处采集2个对照土壤样品,共采集57个采样点表层的土壤样品,并采用XRF-DP 4050测定土壤中重金属(Cr、Pb、Zn、Mn和Fe)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普通克里金进行插值分析路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测量领域内的土壤中Cr、Pb、Zn含量整体趋势呈现随道路距离增加而递减,其对照区含量较低,含量受道路交通影响;其中Cr呈指数分布,在0 m处含量最高;Pb、Zn呈偏态分布,峰值出现在10~20 m。Fe 、Mn在对照区含量较高,其测量领域含量不易受道路交通影响,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杨云秋 , 张勇 , 陈亦然 , 张灿 , 赵天宇 , 龙雁华
2018, 45(3):51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7
摘要: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具有种群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的观点认为昆虫的种类和取食特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昆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这些微生物。早期的实验中只能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形态和菌株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但由于自然界中99%的微生物是无法培养的,同时培养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而培养法无法满足研究人员对昆虫肠道细菌的深入研究。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兴起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用新的技术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对昆虫肠道微生物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主要研究手段进行归纳整理。
2018, 45(3):51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0
摘要:通过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蝴蝶兰叶片中克隆了一个热激蛋白基因PhHsp70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214259),该基因全长为2 239 bp,编码647个氨基酸,与多种植物的HSP70基因具有94%以上的相似性;其编码蛋白包含HSP70结构域,属于胞质型HSP7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蛋白与铁皮石斛的HSP70蛋白亲缘关系最近;PhHsp70 基因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花器官中表达水平较低;PhHsp70基因在4℃冷胁迫处理0.5 h 表达水平下降,冷胁迫1 h后,表达水平升高,在处理24 h时表达水平最高。由此推测,PhHsp70基因参与蝴蝶兰4℃冷胁迫的生理反应。研究结果可为研究蝴蝶兰热激蛋白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2018, 45(3):52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6
摘要:以德景天(Sedum hybridum)为材料,分析NaCl胁迫及活性氧调控NaCl胁迫下德景天叶片UWL与光合作用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盐胁迫过程中,对照和盐胁迫下景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Chl)均呈下降趋势,同时UWL强度下降;盐胁迫下以上光合指标均低于对照,同时UWL强度也低于对照。进一步采用H2O2和苯甲酸钠处理盐胁迫过程中,NaCl处理(对照)、NaCl+H2O2处理和NaCl+苯甲酸钠处理下景天叶片的Pn、Tr、Gs、Ci、Chla、Chlb和Chl均下降,同时UWL强度下降;H2O2处理的以上光合指标均低于对照,UWL强度也低于对照;苯甲酸钠处理的光合指标和UWL强度均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也表明,盐胁迫下及活性氧处理盐胁迫下UWL强度均与各光合指标呈明显正相关。结果说明,盐胁迫下及活性氧处理盐胁迫下,UWL强度随着景天叶片光合作用的下降而降低,光合作用与UWL的产生有关。
马超 , 周静 , 朱远芃 , 柴如山 , 汪满照 , 郜红建
2018, 45(3):53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8
摘要:秸秆促腐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备受关注,然而田间条件下秸秆配伍腐秆剂后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议。通过在淮北平原布设田间试验,比较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SF)和化肥+秸秆+腐秆剂(SFD)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F相比,处理SFD小麦生长后期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穗粒数及其对化肥的生理效率显著增加9.5%、18.6%、13.3%、6.2%、27.1%、85.2%和41.5%(P<0.05),籽粒产量亦有增加趋势(增幅为5.1%);而处理SFD与处理SF相比,除成穗数、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磷钾肥生理效率略有增加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在0.3%~26.3%之间。从而可知,在淮北平原进行秸秆化肥配施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当季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氮肥的生理效率和提高产量,配伍腐秆剂不会提升秸秆化肥配施还田的促生增效能力。
2018, 45(3):53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4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淹水时间对玉米苗期(四叶期)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分枝数、交叉数等根系形态,根系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对比分析正常生长和淹水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与养分吸收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玉米,其根系的主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分枝数、交叉数等形态指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而淹水胁迫使这些根系形态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并于淹水处理72 h后分别低于正常生长53.8%、51.0%、34.2%、13.3%、49.5%和37.5%。玉米幼苗正常生长时,根系中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而淹水处理使根系中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并高于正常生长;磷含量先增加,处理48 h后趋于稳定;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并于淹水48 h后低于正常生长。正常生长和淹水处理根系中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均持续增加,而淹水处理72 h后三者累积量分别显著低于正常生长7.0%、20.2%和39.1%(P<0.05)。正常生长的玉米,根体积对氮、磷含量影响最大、主根长对钾含量影响最大,总根表面积对氮、磷、钾素累积量影响最大;淹水胁迫后,以总根表面积对氮、磷含量影响最大,交叉数对根系钾含量以及氮累积量影响最大,以总根体积对氮素、磷素累积量影响最大。综上,淹水胁迫抑制了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根系对氮、磷和钾的吸收与累积,导致玉米生长受阻。
陈爱国 , 刘光亮 , 周道金 , 谢凤标 , 周培禄 , 蒋代兵 , 周东新 , 林天然 , 沈灿柱 , 曾文龙
2018, 45(3):54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7
摘要:为了探讨龙岩鲜烟叶特征香气成分代谢前体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代谢组学通路,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双重筛选的方法,筛选龙岩鲜烟叶特征代谢谱;根据KEGG分析信号通路、分子注释、相关酶和生化反应等相关性质,利用MetaboAnalyst网络软件可视化代谢产物路径。结果表明,5个代谢产物参与了11条代谢路径,其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的影响值(P<0.05)。因此,龙岩特征香气成分前体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密切相关。
2018, 45(3):55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05
摘要: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2018, 45(3):55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06
摘要:在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地区气温、降水以及水资源供应等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地区绿洲农业发展。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研究黑河中游张掖市农作物的调整模式,以最终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土地资源、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保障和生态压力作为约束条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结果表明,在农作物总体种植面积减少0.41%的情况下,将主要的粮食、经济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9.96%、37.71%和22.33%,调整到40.13%、39.96%和19.91%,可使农业净产值增加11.52×108元,并实现农业节水27.9%。
2018, 45(3):56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20.013
摘要:为了探讨肉桂提取物对猕猴桃耐贮性的影响,以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湖南湘西‘红阳’猕猴桃为试材,果实经肉桂提取物、Vc及其混合物处理后在15℃的冷库进行贮藏。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70 d时,混合物处理组的果实好果率相对于CK组提高了51.22%、失水率减少了4.04%,糖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31.16%和11.18%,Vc提高了52.53%;同时处理组相对于CK组淀粉酶和果胶酶(PG)的活性得到了抑制,从而抑制了淀粉及果胶等大分子的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得到了加强,从而加快了果实体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小分子的清除;同样经处理后果实呼吸作用以及乙烯释放量均有所降低,且上述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上,在3个阳性处理组和1个阴性CK对照中,混合物组对果实耐贮性的效果最好,肉桂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保鲜剂为猕猴桃果实长期高效、绿色、环保贮藏提供了方向并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2018, 45(3):56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80619.010
摘要:针对国内柑橘分瓣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力成本高、分瓣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柑橘模型进行流固耦合的淹没水射流仿真研究,验证了水分离在柑橘分瓣中的可行性。首先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对柑橘结构和喷嘴内外部流场响应进行单向流固耦合联合求解;其次对柑橘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不同喷距对柑橘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并通过建立试验平台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当喷距为50 mm时,在水射流的冲击作用下,柑橘内部存在剪切破坏,受到的最大剪切应力最大,形成剪切裂纹,裂纹进一步扩展使得柑橘分瓣。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