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43(3):33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0
摘要:为比较不同等级白茶香气组分的差异,研究贮藏时间对白茶香气组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等级白茶中共鉴定出5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4种,占香气总量的38.60%~42.84%;醛类8种,占总量的24.26%~45.94%。其中以白牡丹香气总量最高。在5个年份白茶中共鉴定出5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12种,占香气总量的20.96%~39.84%;醛类9种,占总量的11.78%~30.82%;碳氢化合物16种,占总量的3.38%~21.04%。1993年白茶中酸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白茶。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不同等级白茶的香气特征,明确在存放过程中白茶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指导企业合理存储和引导消费者客观认识白茶提供理论支持。
杨悦 , 张英娜 , 许勇泉 , 汪芳 , 陈建新 , 戴前颖 , 尹军峰
2016, 43(3):34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6
摘要:研究水中Ca2+质量浓度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冲泡后茶汤的滋味品质、主要滋味物质的含量及Ca2+对主要滋味物质呈味特性的影响,探讨Ca2+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中Ca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汤香气和滋味品质都显著下降,茶汤鲜爽度、醇度和苦味强度显著下降,而茶汤涩味强度显著增强;主要儿茶素、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浸出受Ca2+影响较小,当Ca2+质量浓度达到20 mg·L-1时才略有下降,不足以解释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变化;Ca2+对主要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有明显影响,Ca2+可增强EGCG、咖啡碱和茶氨酸的涩味,降低EGCG和咖啡碱的苦味、茶氨酸的甜味和鲜味。本研究表明Ca2+对龙井茶滋味物质浸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影响茶汤中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来改变茶汤整体滋味品质。
王振兴 , 李尚 , 王建盼 , 毕守东 , 周夏芝 , 覃盛 , 陈云 , 刘飞飞 , 邹运鼎 , 朗坤
2016, 43(3):35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5
摘要: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开展乌牛早和白毫早茶园主要害虫茶蚜和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种天敌评定和比较。对两品种茶园间害虫及其天敌的数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种茶园之间春夏季2种害虫和8种天敌差异均不显著,秋冬季草间小黑蛛(3.7160)和茶色新圆蛛(4.3144)差异极显著;乌牛早茶园春夏季与秋冬季之间八点球腹蛛(2.6298)差异显著,白毫早茶园茶色新圆蛛(4.0056)差异极显著,草间小黑蛛(2.8160)和粽管巢蛛(2.1408)差异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生态位分析方法对两品种茶园2种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评判出天敌优势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春夏季两品种茶园茶蚜前3位优势种天敌均是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和粽管巢蛛,但位次不同;假眼小绿叶蝉前1、2位天敌均是粽管巢蛛和锥腹肖蛸,但第3位天敌不同。秋冬季两品种茶园茶蚜前3位的天敌中均有鳞纹肖蛸和八点球腹蛛,假眼小绿叶蝉前3位天敌中均有草间小黑蛛和粽管巢蛛。春夏季和秋冬季比较,茶蚜前3位天敌乌牛早茶园中只有三突花蟹蛛相同,白毫早茶园只有锥腹肖蛸相同;假眼小绿叶蝉前3位天敌中,乌牛早茶园只有粽管巢蛛相同,而白毫早茶园有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2种天敌相同。春夏季茶树品种对茶蚜天敌优势种影响大。茶树品种不同,茶园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条件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影响茶树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差异,造成害虫优势种天敌的差异。
2016, 43(3):35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2
摘要:为了解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PTases)在核盘菌生理代谢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在核盘菌全基因组中寻找PPTases同源物。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预测出核盘菌中PPTases基因,进而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二级、三级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并对PPTases编码氨基酸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核盘菌全基因组中预测存在3个PPTases基因同源物,分别命名为:Ss-Ppt1、Ss-Ppt2和Ss-Ppt3。3个蛋白均为亲水性的非分泌型蛋白,在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占主要部分,且三者都含有PPTases的保守结构域SCOP和(或)ACPS。
朱岩岩 , 熊爱英 , 桑秀梅 , 王晶 , 王期 , 殷志敏
2016, 43(3):36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9
摘要:酵母乙醇提取物是利用啤酒干酵母经培养发酵后提取的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初步实验研究发现,该物质对大肠杆菌蛋白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对蛋白表达的作用,以E.coliBL21(DE3)/pGEX-4t-1-ggt为主要研究菌,以2 g·L-1乳糖作为诱导剂,研究酵母乙醇提取物对γ-GGT蛋白表达的作用。研究发现,分批添加终浓度10 g·L-1的酵母提纯提取物到2 g·L-1的乳糖为诱导剂的培养基中可以显著提高γ-GGT蛋白的表达及宿主菌的生长,蛋白表达量比1 mmol·L-1 IPTG诱导效果高10%~50%,菌体密度提高1.75~3倍左右。对于其他的重组蛋白及表达宿主有相似的作用。酵母乙醇提取物与乳糖组成的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替代有毒性的IPTG作为诱导剂的使用,为大规模诱导蛋白表达奠定了基础。
2016, 43(3):37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3
摘要: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以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钾和尿素为氮源,设置了氮源的3个浓度梯度:0.5、1和2 g·L-1,对曲霉sp. HS-6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探究,主要确定了最佳发酵时间、最佳氮源种类和最佳氮源浓度,再利用得到的最佳条件,进行盐析,低温冷冻干燥等技术发酵得到酶制剂。结果表明,通过测定酶活,确定了该曲霉的最佳发酵时间为3 d,筛选得到最佳的氮源种类为硝酸铵,硝酸铵最佳的氮源浓度为0.5 g·L-1。基于此最佳条件,将60 g玉米秸秆粉末发酵培养3 d,最终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纤维素酶干品酶制剂8.0 g,并计算出酶的回收率为48.0%。此实验对以后纤维素酶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工艺参考。
2016, 43(3):37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2
摘要:选用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 (Pers.) Murrill)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木材进行生物性降解,研究不同降解时间对杉木木材化学成分、结晶度、微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粘褶菌不降解杉木木材的木质素,其中边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在6周分别降低了6.91%、4.07%和13.34%;心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在6周分别降低了6.84%、4.09%和12.97%。木腐菌处理后,杉木木材纤维素结晶度均有所降低;杉木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18周时降到最低,杉木边材抗弯强度减少了46.17%,抗弯弹性模量减小了29.66%,心材抗弯强度减少了53.74%,抗弯弹性模量减少了47.74%。
2016, 43(3):38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7
摘要:以安徽徽州地区古建筑木结构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配制的联合防腐阻燃药剂,对试件进行常压浸渍处理和真空加压处理,研究了处理工艺对其载药量、阻燃性能、耐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经加压浸渍处理的试件载药量较常压浸渍处理方法载药量提高约为1.5~3.0倍;(2) 经常压浸渍处理的试件阻燃性氧浓度值较未处理组提高约为5%,经加压浸渍处理的试件阻燃性氧浓度值较未处理组提高11%左右;(3) 未处理组平均质量损失约为经常压浸渍处理的1.20倍,是加压浸渍处理的试件质量损失的4.02倍。真空加压浸渍较常压浸渍处理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提高。
2016, 43(3):38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8
摘要:森林资源减少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森林景观因子对深入了解森林景观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森林景观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方面选取11个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森林景观指标与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表征森林景观的指标,除平均树高外,均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相关(显著水平0.05),与森林密度(每公顷株数)的相关性最好;区域生物多样性对平均胸径变动的敏感程度最强,森林景观分布均衡度次之,有林地面积最弱;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在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指标作用大小为:活立木蓄积量>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森林景观分布均衡度>林地面积。研究结论为科学管理森林景观,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2016, 43(3):39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8
摘要:通过测定有无营养钵2种处理下,2年生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的光合特征指标,以及生长量和土壤参数,阐明容器抚育对其大树容器引种苗的影响,以此探求营养钵使用的必要性,为外来优良树种的引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土壤方面,营养钵组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均低于无营养钵组(F=18.57,P=0.00<0.05);光合参数方面,营养钵组各时刻的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高于无营养钵组(F=9.528,P=0.00<0.01);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定积分,营养钵组(56.71±3.83)亦极显著高于无营养钵组(21.35±2.18),(F=1543.46,P=0.00<0.01);生物量方面,营养钵组也极显著高于无营养钵组(胸高:4.35 m±0.34 m>4.15 m±0.23 m,F=25.83, P=0.00<0.01;胸径:63.66 mm±15.58 mm>55.47 mm±13.64 mm,F=15.17,P=0.00<0.01)。一天中,营养钵组在8:00-10:00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蒸腾速率(Tr)较小。综上所述,在2年生大叶白蜡大树容器引种苗的培育中,使用营养钵效果较好;同时应在早8:00-10:00时段内增加灌溉频率。同时发现,营养钵对表层土壤温度影响不大,气孔限制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2016, 43(3):40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8
摘要:为探讨不同郁闭度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生长适应性,通过对林地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的生长量进行分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生长量,冠幅、苗高和新梢均为郁闭度0.5>全光照>郁闭度0.8,其中郁闭度0.5显著高于郁闭度0.8;地径为全光照>郁闭度0.5>郁闭度0.8。不同郁闭度下叶片Amax在9.61~12.28 μmol·m-2·s-1,郁闭度0.5>郁闭度0.8>全光照,遮阴条件下叶片Amax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不同郁闭度下叶片LCP差异也较大,其中全光照下LCP最大,为16.50 μmol·m-2·s-1,郁闭度0.5最小,为4.50 μmol·m-2·s-1;3种郁闭度下叶片AQE、LSP和Rd差异均不显著。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随着PARi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叶片的Pn增大,Tr加大,Tf升高,Gs增大,Ci下降、WUE增加。相比郁闭度0.8和全光照条件,郁闭度0.5更适宜香榧幼林的生长。
刘炎红 , 单丹丹 , 刘松 , 尤本武 , 郭家明 , 陈学平
2016, 43(3):40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9
摘要:通过施用茶氨酸来减轻干旱胁迫对烟草幼苗的毒害,并从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0.25 mmol·L-1茶氨酸能显著改善烟草幼苗的生长情况,提高其存活率;外源茶氨酸预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烟草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还参与调节烟草幼苗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还原酶(APX)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茶氨酸诱导烟草幼苗抵御干旱胁迫是通过激发植物体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的综合结果。
丁舰舟 , 钱益亮 , 左晓龙 , 齐耀程 , 王俊 , 张玮 , 张云华 , 阮龙
2016, 43(3):41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9
摘要:利用3个具有一定亲缘、性状差异的诱导系Stock6 改良系、高诱1 号和MT041组配成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Stock6改良系×MT041和高诱1 号×MT041,开展其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散粉量、诱导率研究。结果表明,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在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和散粉量等方面均具有超亲的优势;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高诱1 号×MT041在单倍体诱导率上同样具有超亲的优势;进一步验证表明这二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具有较为稳定的单倍体诱导能力,可作为大规模单倍体育种中诱导花粉源。
王颖洁 , 张文慧 , 朱睿 , 左其生 , 李东 , 王飞 , 路镇宇 , 纪艳芹 , 王曼 , 张亚妮 , 李碧春
2016, 43(3):42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4
摘要:旨在确定小鼠DAZL启动子基本活性区,并分析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对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探究小鼠DAZL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PCR法扩增不同长度的小鼠DAZL启动子,插入到pEGFP-N1和pGL3-Basic载体,构建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染GC-1细胞系,并通过添加适量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ytidine,5-aza-C)逆转各试验组启动子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然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DAZL活性变化。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小鼠Dazl启动子基本活性区域为5’侧翼区 -370 ~ -36 bp,在-370 ~ -166 bp区域存在不可或缺的重要调控元件;经5-aza-C处理后,各缺失片段载体转染的GC-1细胞DAZL的启动子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确定了小鼠DAZL启动子基本活性区域,证明降低小鼠睾丸DAZL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有助于DAZL在生殖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为进一步探究DAZL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孙红爽 , 乜春城 , 朱小丽 , 马红芳 , 陈赫军 , 种宝贵
2016, 43(3):42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5
摘要:观察大黄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11β-HSD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采用3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地塞米松刺激的方式。12周后造模成功,给药组予大黄素200 mg·kg-1灌胃。给药4周后,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血脂、血液胰岛素及皮质酮水平,计算肝指数、内脏肥胖指数及HOMA-IR指数和11β-HSD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胰岛素抵抗状态显著改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肝指数及内脏肥胖指数也明显下降,同时内脏脂肪组织11β-HSD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可见大黄素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11β-HSD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2016, 43(3):43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3
摘要:两次对6个缢蛏家系(A1、B1、C1、D1、E1和F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总重和软体部重)进行测量、分析,并测定其体内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发现缢蛏胃、消化盲囊等器官内淀粉酶活性较高,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很低,消化酶活性与其滤食微藻的食性有关系。对比缢蛏生长性状的增长和消化酶活性的提升,结果表明家系D1的5个生长性状均取得最大值,且与家系A1、B1、C1、E1及F1存在显著差异(P<0.05)。家系F1的5个生长性状均取得最小值,且各性状显著小于家系D1。随着日龄的增长,各个家系缢蛏个体的淀粉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都有所增长,2次的测量值显示同样的趋势,D1>C1>E1>A1>B1>F1。发现缢蛏消化酶活性与生长发育相关,较快的生长速度对应较强的消化生理机能,高水平的消化酶活性有利于缢蛏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2016, 43(3):43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3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活菌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肠道相关菌群分布的影响,以“杜(长(大”育肥猪(29±1)kg为试材,试验组用微生物活菌发酵饲料饲喂,对照1组和对照2组用市售的两种全价颗粒饲料饲喂。采用梯度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育肥猪肠道各区段相关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和计数。结果表明,芽孢菌的最佳定殖区段为小肠3段(回肠)处,试验组芽孢菌菌落总数为(8.8×105±0.09×105)CFU·mL-1,与对照1组(5.70×105±0.32×105)CFU·mL-1相比增加了54.39﹪(P<0.05),与对照2组(8.40×104±0.33×104)CFU·mL-1相比增加了947.62﹪(P<0.05);乳酸菌的最佳定殖区段为盲肠,试验组乳酸菌菌落总数为(3.90×105±0.14×105)CFU·mL-1,与对照1组(1.06×105±0.22×105)CFU·mL-1相比增加了267.92%(P<0.05),与对照2组(4.10×104±0.55×104)CFU·mL-1相比增加了851.22﹪(P<0.05);酵母菌的最佳定殖区段为小肠2段(空肠)处,试验组酵母菌菌落总数为(1.13×105±0.10×105)CFU·mL-1,与对照1组(9.10×104±0.21×104)CFU·mL-1相比增加了24.18﹪(P<0.05),与对照2组(2.31×104±0.09×104)CFU·mL-1相比增加了389.18﹪(P<0.05)。由此可见,微生物活菌发酵猪饲料能有效影响育肥猪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陈发波 , 李春明 , 姚启伦 , 熊正贵 , 方平 , 周巧佳
2016, 43(3):44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4
摘要:以5个胭脂萝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施磷、施氮、施钾、施氮和钾、施磷和钾、施磷和氮、施氮磷钾及不施肥)对胭脂萝卜成株期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色素含量性状外,不同施肥处理对胭脂萝卜成株期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不同胭脂萝卜品种有不同的需肥特点。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胭脂萝卜的株高、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促进胭脂萝卜的生长,施用磷肥和钾肥对胭脂萝卜主要性状影响不大。在胭脂萝卜施肥中,应主要施用氮肥,不施用或少施用磷肥和钾肥,结合不同品种需肥特性,施用不同量的氮肥。
仝雅娜 , 杨小玲 , 宋兰芳 , 崔少杰 , 华明艳 , 马洪英 , 孔维东
2016, 43(3):44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0
摘要:供试材料为以色列引进的草莓品种S3,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草莓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AM真菌均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草莓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其中,摩西球囊霉的促增效果比地表球囊霉促增效果显著。2个菌种混合使用比1个菌种促增效果更显著,其中,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菌土各16 g的混合处理对草莓果实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强,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2.26%、36.09%和15.07%,果实硬度提高,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28.99%,改善了草莓风味。
2016, 43(3):45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6
摘要:研究了18份不同基因型禾本科草坪草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与相关性。结果表明,禾本科草坪草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大小为千粒体积(16.34%)>千粒重(13.33%)>千粒表面积(13.22%)>粒长(9.76%)>粒比重 (8.43%)>粒宽(7.81%)>粒厚(6.74%);禾本科草坪草种子形态特征的种质聚类均可为3大类,类别间的性状值达显著差异(P<0.05);除千粒重与粒比重间未达显著相关外,其他不同禾本科草坪草种子形态特征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相关(P<0.05),粒长、粒宽、粒厚、千粒表面积和千粒体积与粒比重间呈负相关,其他禾本科草坪草种子形态特征间均呈正相关;千粒体积、千粒表面积、粒长、粒宽和粒厚均可反映种子特性;以上禾本科草坪草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特点和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禾本科草坪草种质资源描述、品种改良、建立种子资源规范系统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2016, 43(3):45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1
摘要:以印度谷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不同寄主虫龄和蜂虫比对麦蛾茧蜂室内种群繁殖寄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虫龄越高,麦蛾茧蜂的化蛹率、羽化率、子代出蜂数及雌雄性比则越高。当麦蛾茧蜂与印度谷螟5龄幼虫按6(对)︰20(头)接入时,麦蛾茧蜂的子代羽化成蜂数最多(87.5头),且雌蜂比例最大。室内寄生防治试验表明,当蜂虫比为20(对)︰100(头)时,麦蛾茧蜂对印度谷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高达95.4%。本研究结果说明麦蛾茧蜂是防治印度谷螟等鳞翅目储粮害虫的优良天敌。
蔡波 , 金秋 , 陈施明 , 李春喜 , 林明光 , 史学群
2016, 43(3):46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5
摘要:通过筛选适用于海南热带兰园防治有害蜗牛和蛞蝓的最佳药剂及合理用量,为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了国内常用的4种杀软体动物剂,即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针对海南兰园有害软体动物的主要优势种,包括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和双线嗜粘液蛞蝓,通过在室内模拟田间兰花栽培条件,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防治海南小囊螺效果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和10%茶枯精粉,药后7 d防效达87%以上,14 d防效达100%。对细钻螺防效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药后7 d防效达83%以上,14 d防效达100%。双线嗜粘液蛞蝓对10%茶枯精粉极为敏感,药后3 d防效即达91%以上,药后5 d达到100%;另外3种均不理想。综合考虑防效与安全性,在海南热带设施栽培中防控有害蜗牛和蛞蝓,推荐同时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用量每亩分别为500和1000 g。具体施药方法和效果还需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陆钰 , 张正旺 , 闫晓明 , 王荣富 , 何成芳 , 陶敬 , 陈志豪 , 董雪云
2016, 43(3):46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1
摘要:试验地位于安徽肥东县桂和养牛场,选择6个地块作为消解床,新鲜奶牛粪采用均匀堆垄铺在消解床上。分析了60 d内奶牛粪便自然堆制和蚯蚓堆制2种处理方式的堆制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蚯蚓粪pH、总碳、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均低于传统的牛粪自然堆制物,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均高于牛粪自然堆制物,蚯蚓粪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占全氮和全磷的百分比均分别逐渐升高。由此认为,与自然堆制相比,牛粪蚯蚓堆制加快了堆制物矿化速率,提高了堆制物速效养分含量。
2016, 43(3):47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4
摘要: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环境问题,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为了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点,利用2014年的Landsat8 oli遥感数据,通过遥感算法反演合肥市地表温度,并对合肥市热岛分布及成因加以分析,同时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热岛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并对城市热场进行生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四季均存在热岛现象,热岛强度表现为夏季最强,最高温度达57.86℃,秋季次之,春季、冬季较弱。春、夏、秋3个季节热岛多集中在主城区,冬季热岛多分布在乡镇及裸土区,城区热岛强度较弱。热岛效应多集中在不透水面和裸土区,城市冷岛多出现在水体位置。城市热岛分布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归一化建筑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改进半径法可以较好区分城市建成区,建成区与郊区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卢宏典 , 靳冰洁 , 钟全林 , 马玉珠 , 郭炳桥 , 郑媛 , 李曼 , 程栋梁
2016, 43(3):48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16
摘要:氮(N)、磷(P)是维系植物生长发育的两种重要的基础营养元素。区域尺度范围的N、P元素化学计量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格局变化。同时,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之间(如根叶之间)的N、P含量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节生长速率,使生物体达到最适生长。选取西双版纳、贡嘎山、鼎湖山、武夷山和尤溪5个中国南方地区的木本植物(以乔木为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根、叶器官内部以及器官之间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上述5个地区相同器官的N、P含量变幅较大,造成地区间养分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养分、温度和降水。同一地区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都是叶大于根。根或叶内部的N-P、N-N:P以及P-N:P基本呈现等速比例关系,表明在各器官内部N、P含量相互促进的作用明显。根、叶之间的N含量、P含量以及N:P则呈现异速比例关系。说明不同器官之间对某种养分的分配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2016, 43(3):48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07
摘要:采集大宝山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样品中抗铅菌株的筛选,进一步在含不同铅浓度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观察、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的比对研究进行鉴定;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其对发酵液中铅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抗铅菌株在铅浓度为500 mg·L-1的培养液中长势良好,鉴定为类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parabrevis),该菌株在含铅浓度为300 mg·L-1的液体培养情况下,培养20 h左右,对发酵液中铅的去除效率高,高达30.27%。
2016, 43(3):49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30
摘要: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1988年、1995年、2000年、2007年和2009年5期安县山区的影像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度估算。通过植被覆盖度变化转移矩阵总体评价21年间安县山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1988-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7年、2007-2009年四个时段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1年间安县山区的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为34706 hm2,退化部分的面积为36920 hm2;(2)1988-1995年间、1995-2000年、2000-2007年及2007-2009年间安县山区整体植被覆盖度等级提高的面积为39205、51014、54316和38813 hm2,退化部分的面积分别为39563、45650、55422及44271 hm2。2007-2009年此时段受汶川地震影响,地表植被结构严重破坏。利用本文的方法可达到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及对该县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邢美 , 金国良 , 张国伟 , 宫潘威 , 赵锡澄 , 董玉德
2016, 43(3):49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60512.022
摘要: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出利用C#、.NET开发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RFID技术,二维条码技术和WEB报表技术构建一个基于WEB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对当前国内外对于农产品质量研究状况以及项目所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借助.NET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和RFID技术实现对农产品信息的数据采集;利用WEB报表技术实现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网络监控。系统目前在江阴地区试运行中,主要对蔬菜进行农残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对采集的农产品检测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在市场内贴上溯源码的蔬菜产品进行溯源查询。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