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 , 赵贤倩 , 吴亚会 , 刘亚军 , 高丽萍 , 夏涛
2015, 42(6):84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2
摘要:MYB转录因子是一类类黄酮代谢途径的重要调控因子,但是茶树中相关研究依然很少。克隆1条第7亚族R2R3-MYB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994 bp, 编码328个氨基酸。荧光定量分析表明,CsMYB7-1在茶树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最高而在根中表达最低;CsMYB7-1的表达受到甘露醇处理的诱导。过表达CsMYB7-1的烟草花色和花的形态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症状,但是LC-3Q/MS分析表明过表达CsMYB7-1基因的烟草花中咖啡奎宁酸和芸香苷含量升高,而山奈酚-3-O-芸香苷的含量降低;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转基因烟草中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的一些关键基因相对表达发生了变化。
朱荣芹 , 刘真真 , 季德鑫 , 张华荣 , 吴菲 , 田绘绘 , 刘昆 , 张国营
2015, 42(6):84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9
摘要:以茶氨酸为对照,探索研究以茶氨酸为原料合成的新的衍生物茶双溴香酰胺(DTBrC)对高转移的人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TBrC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这些人宫颈癌细胞中与凋亡和生长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结果显示,DTBrC 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生长的活性超过其母体化合物茶氨酸7倍; DTBrC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蛋白激酶Akt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提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从而减少Bcl-2/Bax比率。DTBrC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DTBrC 具有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或)辅助治疗高转移人宫颈癌的潜力。
2015, 42(6):85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2
摘要:为探究金荞麦叶发酵茶抑制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以移植H22荷瘤小鼠为模型,设置空白组、金荞麦叶发酵茶低中高剂量组(1.25、2.50 和 5.00 g·kg-1·d-1)灌胃,阳性药5-FU组,检测其抑瘤效果及对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以荷瘤小鼠血清中SOD和MDA含量检测评价金荞麦叶发酵茶的抗氧化能力,以耳肿胀度、鸡红细胞(CRBC)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碳廓清能力及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评价免疫功能的调节能力。结果发现,金荞麦叶发酵茶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小鼠H22实体瘤生长(P<0.05),其抑瘤率为36.3%;SOD活力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DA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但与模型组比无明显差异。发酵茶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DTH反应所致的耳廓肿胀度(P<0.01);可提高CRBC致敏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含量,且显著加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碳粒的清除,而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比较复杂。可见,金荞麦叶发酵茶通过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活性氧带来的损伤,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方国飞 , 毕守东 , 刘飞飞 , 王建盼 , 周夏芝 , 杨林 , 邹运鼎
2015, 42(6):86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0
摘要:为了利用天敌进行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分析了“平阳特早”茶园不同时段害虫与其天敌之间在种群数量、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2010年及2011年春夏季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广翅蜡蝉和卵形短须螨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相加,按照参数标准化值之和大小排序得出:2010年春夏季,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斜纹猫蛛,龟纹瓢虫和草间小黑蛛;对八点广翅蜡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八点球腹蛛;对卵形短须螨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2010年秋冬季,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和斜纹猫蛛;对八点广翅蜡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和鳞纹肖蛸;对卵形短须螨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和异色瓢虫。2011年春夏季,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和三突花蟹蛛;对八点广翅蜡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卵形短须螨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八点球腹蛛。3个调查时间段之间,3种害虫的优势种天敌有较大差别。
2015, 42(6):86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5
摘要:为探讨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趋色性以及茶梢信息物质增强其趋色效应,遂选用12种有色粘板于茶园中诱捕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发现该叶蝉强烈趋向芽绿和素馨黄,其次趋向于土黄、果绿和橘黄,再次是大红,较少趋向于紫色、纯白、天蓝、湖蓝、桃红和墨绿。将11种信息物质制剂分别载于橡皮头上制成诱芯:(1)10(2 g·mL-1 香叶醇、芳樟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和(-紫罗酮单组分制剂;(2) 10(2 g·mL-1顺-3-己烯-1-醇和(-紫罗酮等量的制剂、10(2 g·mL-1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等量的制剂;(3)10(2 g·mL-1反-2己烯醛、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芳樟醇、顺-3-己烯-1-醇和顺-3-己烯乙酸酯七组分按照1 ( 1 ( 1 ( 1 ( 1 ( 1 ( 1、以及1 ( 1 ( 1 ( 1 ( 1 ( 5 ( 25体积比的制剂。每个诱芯上信息物质均为10 mg,以正己烷为CK。每块芽绿粘板携带1个诱芯在茶园中诱捕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结果表明:(1)11种诱芯诱效差异显著,七组分的1 ( 1 ( 1 ( 1 ( 1 (5 ( 25比例的混合物制剂诱效最强,七组分的等量混合物制剂诱效次之,顺-3-己烯-1-醇和(-紫罗酮等量制剂的诱效又次之,单组分诱效最差;(2)单组分中(-紫罗酮和顺-3-己烯-1-醇诱效较明显;(3)携带七组分1 ( 1 ( 1 ( 1 ( 1 (5 ( 25比例诱芯的芽绿粘板可用于防治该叶蝉。分析认为,茶梢主要信息化合物以接近自然状态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可显著增强假眼小绿叶蝉的趋色性。
2015, 42(6):87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8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卧式旋耕(WX)、立式旋耕(LX)、深松铲耕(SS)和小型茶园翻耕机翻耕(FG)5种耕作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 ~ 45 cm土壤紧实度、容重和固、液、气三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相比,深松铲耕处理对0 ~ 30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处理对30 ~ 45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立式旋耕处理对0 ~ 15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翻耕处理对15 ~ 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可见,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卧式旋耕,在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茶园,选用小型茶园翻耕机亦可达到较好的耕作效果。
2015, 42(6):87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7
摘要:旨在将米渣经脱脂、脱糖、喷雾干燥后,得到高纯度的米渣分离蛋白。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双酶(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法脱糖工艺,并研究米渣分离蛋白结构及其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双酶添加量、酶配比对脱糖米渣中分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得到的最佳脱糖条件是pH值5.87、双酶添加量0.61%、酶配比为1.95:1。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制得米渣分离蛋白,蛋白含量为86.63%。氨基酸性质分析表明,米渣分离蛋白中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蛋白的,此法制备的米渣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2015, 42(6):88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1
摘要:维生素B6(VB6)包括6个可相互转换的吡啶衍生物。其中,磷酸吡哆醛(PLP)作为140多种细胞酶的辅酶,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从食物中获得VB6,通过由吡哆醛激酶和磷酸吡哆醇氧化酶构成的补救途径合成PLP。PLP依赖酶的正常功能乃至人体最佳健康状态, 依赖于细胞中PLP的平衡供给。然而,就PLP的动态平衡和调节机制以及PLP合成后的转移机制而言,目前还知之甚少,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为此,综述PLP补救途径两个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2015, 42(6):89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4
摘要: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及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玉米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8个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内生真菌检出率为25%,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内所含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目都不同,最高的检出率为40%,最低的检出率为10%。从玉米种子中分离得到的92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14个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木霉属,为34.78%。从不同地区的玉米组织中一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68株,其中10株未产孢的没有鉴定,其他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26个属,以青霉属、曲霉属、头孢霉属为主,占内生真菌分离物总数的41.07%。对形态学鉴定为白僵菌属的10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均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此外,球孢白僵菌作为玉米的内生真菌,在国内还是首次分离得到。
2015, 42(6):89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825.008
摘要:探索了在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中有效地敲除floxed基因,更好地研究基因敲除引起的表型的新方案。由于传统方法往往导致floxed基因不能被LysM-cre酶高效地敲除,阻碍了BMDMs在一些遗传学方面的应用。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更换时间,及时补充新鲜的M-CSF,使用胰酶消化分盘,有效地提高了细胞得率,并增强了基因在BMDM中的敲除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案将BMDMs得率增加了1倍,每只小鼠能获得接近5×107个BMDMs。新方案也显著性地提高了巨噬细胞中mTOR基因的敲除效率,从36.77%(5.07% 提高到了76.9%(7.83%。新方案获得的LysM-cre/mTORfl/fl BMDMs与mTORfl/fl BMDMs相比,在应答LPS刺激方面出现了显著的表型差异,表达了更多的细胞因子IL-6和IL-12。在小鼠来源受限和需要提升巨噬细胞中特定基因敲除效率的情况下,本方案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用少量的小鼠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也符合动物实验的“3R”原则。
2015, 42(6):90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4
摘要: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poly(ADP-ribose)polymerase]催化的多聚ADP-核糖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手段,在DNA修复、染色质结构重塑、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动物中的PARP研究较为深入,但植物中进展缓慢。本实验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中得到PARP2 基因,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出PARP2蛋白,体外测定了PARP2的酶活。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ARP2能够催化自身多聚ADP-核糖化修饰,这一发现为继续研究植物多聚ADP-核糖化聚合酶及多聚ADP-核糖化修饰开拓了新方向。
宁玉洁 , 闯绍闯 , 陈晓琳 , 粟冠和郎 , 王道胜 , 常艳 , 唐欣昀
2015, 42(6):91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8
摘要:为探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纤维小体内某个酶的功能性,从该菌属CJ-1菌株中克隆出基因片段 Cel9C,大小为1943 bp,编码64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28a-Cel9C,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pH6.0;对大麦-β-葡聚糖(Barley-β-glucan)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比活值分别达到114和57 U·mg-1;几乎不能以木聚糖(Brichwood xylan)和半乳甘露寡糖(Galacto mannan)为底物。说明该酶对葡聚糖类物质时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应为葡聚糖酶。
2015, 42(6):91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7
摘要: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PAGE电泳技术分别对安徽不同地区的46个辣椒疫霉进行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分析,从蛋白质和酶学水平上分析辣椒疫霉的生理生化特征。可溶性蛋白电泳表明,每个辣椒疫霉分离出了25~37条谱带,平均31.5条。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有24条,多态性比率达64.9%,可溶性蛋白图谱与地理来源相关,但与致病力不相关。酯酶同工酶PAGE电泳显示辣椒疫霉菌株各有1~8条条带,Rf值为0.05~1.00,不同辣椒疫霉菌株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颜色和宽度差异显著,其中弱致病力菌株的条带数为1~3条,说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可在酯酶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
2015, 42(6):92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4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和光强处理后杨梅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以探明在高温强光条件下杨梅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特性,以两年生‘东魁’和‘大炭梅’杨梅盆栽苗为试材,测定不同光温交互处理后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25℃+500 μmol·m-2·s-1处理相比,40℃+1500 μmol·m-2·s-1下‘东魁’和‘大炭梅’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下降69.1%和102.6%、表观量子效率(AQY)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明显下降,而初始荧光(F0)则分别上升23.3%和30.4%。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光强(500、1000和1500 μmol·m-2·s-1)下的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不断增加,而叶片蒸腾速率(Tr)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可见,在25℃下,强光诱导杨梅叶片产生光抑制程度较低,高温强光复合胁迫加剧杨梅叶片的光抑制程度,但‘东魁’叶片光抑制程度比‘大炭梅’低,说明‘东魁’比‘大炭梅’更耐高温强光胁迫。
2015, 42(6):92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6
摘要:为研究甜樱桃在高温下胚囊发育的分子机理,以甜樱桃品种‘拉宾斯’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胚囊发育相关的MADS-box SEP类基因cDNA全长,使用半定量PCR法进行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温室和露地环境PaMADS4实时荧光定量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表达。克隆得到一个基因全长999 bp,命名为PaMADS4(GenBank登录号:JQ686726),包含一个73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PaMADS4与拟南芥SEP基因家族亲缘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PaMADS4在四轮花器官中均表达;开花后PaMADS4在露地中的表达量明显大于温室。
陈凌 , 曹巧巧 , 陶昆 , 贺伟强 , 李芳靓 , 蔡川川
2015, 42(6):93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5
摘要:研究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用70%乙醇和水浸提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部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盛花期马齿苋茎中的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水提物高于醇提物。不论是水提物还是醇提物,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中的多糖含量高于叶,而叶中的黄酮含量高于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两种溶剂提取物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增强,而对Ce(Ⅳ)的还原能力并不都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添加量为0.10~0.60 mL时,水提物对?OH的清除能力强于Vc,各个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水提物的抗氧化力强于醇提物,同一生长期茎对?OH的清除率都大于叶。添加量为0.50 mL时,水提物对Ce(Ⅳ)还原率最大的是花蕾期茎和盛花期叶达到79.64 %。添加量为0.80 mL时,水提物对?OH的清除率最大的是花蕾期茎高达82.81 %,醇提物对?OH的清除率最大的也是花蕾期茎为75.86%。
2015, 42(6):93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7
摘要:为了更好的分析蓝果忍冬的食用价值,为高效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2个蓝果忍冬资源的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2个蓝果忍冬资源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葡萄糖,含量在1222~5582.6 mg/100 g,平均值为3412.5 mg/ 100 g,果糖含量为792.5~3324.7 mg/100 g,平均值为2121.1 mg/100 g,还有少量的山梨醇,2种主要的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比为1:1.61;柠檬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62.2%,含量每100 g在1029.8~3215.6 mg之间,平均值为1959.6 mg/100 g,苹果酸次之,含量为434.3~1616.6 mg/100 g, 平均值为828 mg/100 g,苹果酸占总酸26.2%,其他有机酸含量较低。蓝果忍冬品种间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26.11%~106%,其中柠檬酸变异系数最小,草酸最大。
江丽 , 俞丽霞 , 曹英芝 , 施德法 , 黄佳佳 , 费星溶 , 陈建华 , 吕洪飞
2015, 42(6):94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6
摘要:以紫玉兰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紫玉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确定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条件,并用25/10℃、15/10℃、有水和无水4种条件交互处理观察紫玉兰单花的开花进程。研究表明:(1)紫玉兰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3%蔗糖 + 0.003%~0.005%硼酸 + 0.02%氯化钙;(2)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达到最大值为6 h;(3)15/10℃处理的紫玉兰花瓣明显比25/10℃的大;(4)有水处理的紫玉兰花瓣比无水处理的花瓣干重大;(5)有水处理的表皮细胞排列整齐且比无水处理的表皮细胞大;(6)紫玉兰花药开裂散粉需在干燥环境下进行。本研究对延长花期、增大花瓣面积、提高其观赏价值以及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姬改革 , 宋迟 , 陶志云 , 刘宏祥 , 朱春红 , 李慧芳
2015, 42(6):94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9
摘要: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是体内肌肉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MyoD在骨骼肌特异基因的转录调控,肌细胞的定向和分化中起着主要作用。为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对鸭胚骨骼肌生长发育和Myod mRNA表达的影响,分别注射100 μL含0.25 μg(注射组)和0 μg(对照组)T3的生理盐水溶液到入孵前的鸭种蛋蛋清内,检测鸭胚骨骼肌发育和MyoD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T3对鸭胚胸肌率、腿肌重和腿肌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27胚龄鸭胚的体重和胸肌重(P<0.05);胸肌MyoD mRNA表达与胸肌重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其中27胚龄注射组胸肌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注射组腿肌MyoD mRNA表达在13胚龄显著提高(P<0.05),与腿肌发育早于胸肌相一致;注射组胸肌MyoD mRNA表达与胸肌重呈显著正线性相关,胸肌率呈负相关,腿肌MyoD mRNA与腿肌重呈负线性相关。结果显示,外源T3提高了出雏前鸭胚的体重和胸肌重,可能是通过调节MyoD mRNA表达参与胸肌的生长发育。
雷钧镒 , 王奇杰 , 马旭洲 , 王武 , 高建忠 , 李猛 , 李星星
2015, 42(6):95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13
摘要:为了降低网箱养殖长吻鮠对水体的污染,探究环保型生态网箱,在网箱内种植了漂浮植物大薸。为探讨合理的收获策略,比较了几种不同收获方式对大薸生物量的影响。在收获频率分别为5 d、10 d、15 d和20 d,收获面积分别为20%、40%、60%和80%的条件下,以收获频率为5 d,收获面积为20%,收获的生物量最多,60 d共收获大薸13655.2 g。不同收获方式对大薸的氮和磷含量以及干湿重均无显著性影响。移除氮和磷量最多的是收获频率5 d,收获面积20%的收获策略,60 d共收获氮和磷量分别为28.13 g和5.50 g,移除氮和磷量分别为26.62 g和5.06 g。移除氮和磷量最少的是收获频率10 d,收获面积80%的收获策略,60 d共收获氮和磷量分别为8.88 g和1.80 g,移除氮和磷量分别为7.37 g和1.37 g。收获频率5 d,收获面积20%的收获策略的氮和磷的移除量是收获频率10 d,收获面积80%的收获策略的3.61倍和3.69倍。
2015, 42(6):96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30
摘要:为了降低三角帆蚌良种选育过程中的工作量和加快选育进程,对三角帆蚌的早期选择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稚蚌的选择,考察了其对紫色选育品系幼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选择组5 cm以上个体的比例达到65.20%,比对照组提高了26.80%,而4 cm以下个体下降了16.80%。通过进一步卡方检验(χ2=118.980,P<0.01)表明,选择组与对照组的蚌体规格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明早期选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早期选择效应显著。
2015, 42(6):96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32
摘要:以荃银2号和冀杂999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花铃初期去除基部2个果枝,研究去除基部果枝对早衰棉花棉铃对位叶SPAD值和棉纤维合成相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基部果枝后的处理组,其SPAD值较对照组高;同时,去除基部果枝对棉纤维中蔗糖的转化率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棉纤维中蔗糖转化率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且伏桃蔗糖转化率高于秋桃蔗糖转化率;随着铃龄的增加,去除基部果枝后的棉纤维中纤维素含量高于对照组纤维素含量。去除基部果枝可以延长棉铃对位叶的功能期,提高棉纤维中蔗糖转化率,有利于棉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占新春 , 郑乐娅 , 邹禹 , 钱宝云 , 张培江 , 董召荣
2015, 42(6):96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6
摘要:为了解决杂交粳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选育问题,选用5个BT型不育系和40个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对Fl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长/宽外,其余10个品质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11个品质性状均有一定的正向均亲优势;(2)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和直链淀粉含量等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粒宽、长/宽、碱消值和胶稠度等4个品质性状的遗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3)除了粒长和长/宽以外,其他9个品质性状受恢复系影响较大;(4)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胶稠度﹥粒长﹥碱消值﹥长/宽﹥粒宽。
2015, 42(6):97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31
摘要:为了探讨山核桃对小麦、油菜和绿豆3种农作物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山核桃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和0.1 g·m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小麦、油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对绿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抑制的作用现象。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受体植物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大于对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鲜、干重的化感作用均为“低促高抑”的现象。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为:油菜>绿豆>小麦。上述结果表明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小麦、油菜、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3种受体植物对青皮水浸液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为油菜>绿豆>小麦。
吴显坤 , 南程慧 , 汤庚国 , 方彦 , 谢春平 , 薛晓明
2015, 42(6):98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3
摘要: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地区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阳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稀少。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在第IV径级以前基本上为负值,说明大量幼苗在前期死亡。Deevey存活曲线属于III形并且斜率较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起伏式波动,说明种群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经历2、4和6个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采伐、生境破碎化和在郁闭条件下幼苗种内竞争激烈等。
2015, 42(6):98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9
摘要:通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玉米、红薯和黄豆试验,并以纯油桐幼林为对照,研究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对土壤的容重、比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和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等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也能显著提高油桐幼林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7.03%、40.50%、51.97%、57.03%、149.72%、109.34% 和41.67%,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优于油桐+玉米模式。
2015, 42(6):99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3
摘要:通过室温化学渗硫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渗硫层,采用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渗硫层在定载荷和变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轮廓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渗硫层的形貌、结构、物相组成及其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渗硫层摩擦过程中硫元素会向对偶件扩散,并生成具有润滑作用的氧化物,摩擦系数一直很小。渗硫层减摩耐磨效果明显,有效改善钢的粘着磨损特性。
2015, 42(6):99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2
摘要:考虑到整车质量、轴荷转移以及动载冲击,引入等效载荷作为悬架试验台载荷边界条件设置的基本依据,基于线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悬架试验台应力应变场分析模型;提出以13节点空间单元作为网格划分的基本单元,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求解该模型的数值方法。又在CATIA软件中实现该系统三维虚拟装配建模,进而在ANSYS/Workbench软件平台上得到该系统装配体强刚度分析结果。为悬架理论的实验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
顾厚武 , 郭家明 , 肖先仪 , 张清莉 , 徐庆凯 , 陈学平
2015, 42(6):100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1
摘要:为了探讨江西烤烟香味物质与评吸结果的相关性,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评吸结果的主要香味物质以及最适宜含量。结果表明,2,4-庚二烯醛、苯甲醇、茄酮、大马酮、紫罗兰酮和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均与评吸得分显著相关。分别将上述6种香味物质与评吸总分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求出当评吸总分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该6种香味物质的含量依次是:0.9858、0.5970、12.9940、39.9574、1.7500和5.8434 μg·g-1。烟草评吸中最主要的香味物质是2,4-庚二烯醛、苯甲醇、茄酮、大马酮、紫罗兰酮和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
2015, 42(6):100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20
摘要:采用超声波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棉织物失重率的影响因素,设计L9(33)正交实验,分析超声波处理条件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退浆工艺下,进一步分析了漂白效果的影响因素,选出最佳漂白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前处理棉织物退浆的最佳工艺:温度50℃,时间30 min,频率50 kHz;棉织物的双氧水漂白最佳工艺:双氧水浓度20 g·L-1,时间30 min,温度60℃。最佳工艺条件下,棉织物失重率达到14.28%,白度达到76.5,毛效7.4 cm,断裂强力305 N,伸长率42.8%。说明超声波作用到棉织物前处理中,可减少前处理试剂用量,缩短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2015, 42(6):101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1102.008
摘要:探讨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时,静电纺大腹园蛛牵引丝纤维(AVSHF)纤维毡经去离子水处理后的尺寸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静电纺再生大腹园蛛牵引丝纤维遇水则发生严重的收缩(收缩率45 %),对其用99%的乙醇处理后,在水中的形态稳定性得到了改善(收缩率 10%),处理后纤维的分子构象有明显β-折叠结构转化的趋势,纤维的结晶度以及断裂强度分别较原样提高了5.5%和23%。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