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波 , 江源 , 赵子睿 , 蔡敏 , 傅松玲 , 唐燕平
2015, 42(2):15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6
摘要:为探索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浸种脱蜡及不同的层积催芽时间对该种子的发芽率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H2PO4浸种脱蜡后低温层积催芽处理可显著提高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酶活性。种子的脂肪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层积60 d时与45 d对比无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0 d时已达到最高,45 d时无显著提高,60 d活性降低。比较不同处理下种子的脂肪酶、POD和CAT活性,结果显示毛叶山桐子种子最佳的预处理方法是在浓度为10.5 mmol·L-1的KH2PO4溶液浸种24 h后清洗脱除种皮蜡质层,之后置5℃恒温条件下层积催芽45 d,此时脂肪酶、POD和CAT生化活性最高,发芽率也最高(60%以上)。
徐奎源 , 杨先裕 , 袁紫倩 , 凌骅 , 夏国华 , 黄坚钦 , 吴连海 , 王正加
2015, 42(2):16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9
摘要:为掌握薄壳山核桃生长习性及落果规律,以‘Mahan’品种为研究对象,系统观测其开花结实物候期及其落果规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短果枝的芽一般为混合芽,芽体饱满,鳞片紧包,近圆形,萌发后长出结果枝和复叶,基部侧芽形成雄花序,并在近顶端形成雌花序。‘Mahan’花芽于3月中下旬开始萌动,3月底顶芽和雄花芽开绽,顶芽抽生结果枝,雄花芽抽生雄花序。4月初开始展叶,20 d以后基本达到叶面积最大值。结果枝、复叶、叶长和叶宽生长过程呈“S”曲线生长,与Logistic生长模型高度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结果枝、复叶、叶长和叶宽生长与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Mahan’第1次落果现象出现在6月中旬到6月底,落果数占总果数的16.27%;第2次落果现象是在7月初至7月中旬,落果率达到68.75%;第3次落果现象是在8月份,落果率为2.2%。
王飞高 , 程慧 , 储开江 , 张海军 , 沈超 , 施娟娟 , 王正加
2015, 42(2):17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6
摘要:通过测量国内收集的35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单株的果实鲜重、果皮厚等形态指标和粗脂肪等质量指标,计算出仁率、果形指数和出籽率等,分析优良单株间果实与质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间单籽重最大的是ZL57(14.55g),最轻的是ZL13(3.53g);出仁率最高的是为ZL58(58.726%),其次是ZL21(56.661%)和ZL11(56.350%),ZL56出仁率最低为26.208%;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ZL11(75.95%);总蛋白和总糖含量最高的是ZL57(9.43%)和ZL12(15.30%)。6项指标综合评价90分以上为18个,得分最高的是ZL57,其次是ZL11和ZL61,是下一步重点考查对象,这些优良单株的果实性状与质量指标的测定与分析为选育当地适生的品种提供依据。
2015, 42(2):17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9
摘要:采用胶合竹梁、双组份环氧树脂胶黏剂,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公制螺纹杆,进行胶合竹顺纹双端植筋拉伸试件制备及测试,初步分析研究了植入深度和植筋杆直径2个因素对胶合植筋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抗拉试验破坏模式主要为植筋杆的拔出破坏和螺纹杆的韧性断裂破坏2种模式,其中植筋杆的拔出破坏位于胶合竹/胶黏剂界面;胶合竹顺纹双端植筋的破坏载荷及名义剪切强度随螺纹杆直径和植入深度增加而增大;胶合竹基材较胶合木基材渗透性差,植筋杆受力不能很好地传递到竹材内部,是影响抗拔载荷主要因素之一。
2015, 42(2):18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4
摘要:对大叶冬青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几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幅小。Fm、Fm′、Fv 、Fv/Fm、Fm/F0、Fv/F0在夏季8:00~18:00呈现明显先降后升的规律,其最低值出现在14:00左右,而NPQ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其最高值出现在12:00左右。Fm、Fm′、Fv、Fv/Fm、Fm/F0、Fv/F0在冬季一天中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其最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其最低值出现在14:00左右。冬夏季节的Fv / Fm、Fm/ F0和Fv/ F0显著低于春秋季节,表明大叶冬青冬夏季节叶片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显著低于春秋季节。NPQ参数在冬季和夏季显著高于春秋季节,表明大叶冬青在冬季和夏季吸收的光能有更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相关分析表明,NPQ在春、夏和秋季与其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和光照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冬季则与其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夏季的Fm/F0、Fv/F0、Fv/Fm与其气温和光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2015, 42(2):18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41029.022
摘要: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其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均是秋季和春季较高,冬季最低。秋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大小比较为4225株·hm-2(9.985 μg m-2·h-1)>1050株·hm-2(8.195 μg·m-2·h-1)>2275株·hm-2(6.971 μg·m-2·h-1),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时,N2O排放通量下降明显,其中4225株·hm-2密度(-10.355 μg·m-2·h-1)和2275株·hm-2密度(-2.716 μg·m-2·h-1)均为负值,且两者明显低于1050株·hm-2密度下N2O排放通量(2.629 μg·m-2·h-1)。春季伴随着温度的回升,各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并达到4个季度中的最高值, 其中2275株·hm-2密度下排放通量最低(7.513 μg·m-2·h-1), 且与4225株·hm-2(11.839 μg·m-2·h-1)和1050株·hm-2(12.175 μg·m-2·h-1)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夏季时, 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分别为4225株·hm-2(3.201 μg·m-2·h-1),2275株·hm-2(7.658 μg·m-2·h-1)和1050株·hm-2(6.804 μg·m-2·h-1),各密度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H4+-N和NO3--N含量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氮矿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也呈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说明密度调控作用于土壤因子,并对N2O排放产生明显影响。
2015, 42(2):19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3
摘要:检测CD-1小鼠孕晚期暴露细菌脂多糖(LPS)对其中老年期焦虑和自发性探索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5月龄CD-1小鼠在3个任务中的焦虑水平均较青年组升高,自发性探索活动降低(Ps< 0.05)。接受LPS处理的15月龄小鼠与同龄对照组比较,高(50 μg·kg-1)和低(25 μg·kg-1)剂量组在旷场中的周边时间均显著长,跨格子数显著少(Ps< 0.05),高剂量组的直立次数也减少(P< 0.05)。在黑白巷中,高剂量组的潜伏期和黑巷时间均显著长于同龄对照组(Ps< 0.05)。高剂量组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直立次数显著少于同龄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CD-1小鼠孕晚期暴露LPS可剂量依赖地加速其中老年期任务特异性焦虑和自发性探索活动行为改变。
高阳 , 王伦学 , 章美玲 , 宋丹丹 , 李运生 , 张运海
2015, 42(2):19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1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向小鼠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原核胚胎的培养基中添加壳寡糖(对照组:0 μg·mL-1;试验组:5、10、50、100和200 μg·mL-1),研究其对小鼠胚胎着床前发育效率(卵裂率、囊胚率) 和囊胚质量(囊胚总细胞数、内细胞团数(ICM)与总细胞数的比率) 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自然受精胚胎,添加10 μg·mL-1壳寡糖组的囊胚总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200 μg·mL-1壳寡糖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体外受精胚胎,添加10 μg·mL-1壳寡糖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200 μg·mL-1壳寡糖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表明,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壳寡糖有利于改善小鼠胚胎的质量,但高剂量的壳寡糖可能不利于小鼠胚胎的早期发育。
2015, 42(2):201.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1
摘要:为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因子的改变,研究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促进NAFLD病变的过程,将64只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热量饲料(HFSD)组、慢性应激(EFNS)组及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 (HFSD+EFNS)组。8周后,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作为第1批实验动物;14周后,余下每组8只动物作为第2批实验动物,检测胰岛素抵抗、血液及肝组织脂质、氧化应激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及基因表达,计算肝指数。另外,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比较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结果显示, 8周后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脂质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及肝指数增加。2种刺激只对肝脂质代谢紊乱有交互作用。14周后,大鼠NAFLD进一步恶化,对脂质紊乱、肝脂质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状态均有协同作用,肝组织切片也显示出现脂肪性肝炎。高热量饲料结合慢性应激促进NAFLD有一个发展过程,14周后能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形成。
2015, 42(2):20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2
摘要:通过功能筛选方法,从安徽白山羊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得到了6个纤维素酶的阳性克隆。对其中的1个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亚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一个新型纤维素酶基因开放阅读框,通过BLAST对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与来自 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 DSM 14838的hypothetical protein具有51%的序列相似性和65%的同源性。并以pET28a(+)为载体、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为宿主菌,对新型酶基因进行高效重组表达,并对该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
2015, 42(2):21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7
摘要:研究2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犊牛增重、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差异较小的中国西门塔尔杂交犊牛18头,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牛被喂以牛场现行日粮,在牛场现行日粮中分别加20 g牛膝制剂和20 g BEM复配剂后,相应地饲喂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牛。饲养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试验2组(BEM复配剂组)犊牛增重显著地(P<0.05)快于对照组;试验1组(牛膝制剂组)犊牛增重与对照组比较,有加快的趋势。试验1和2组犊牛血清中GPT 活性、TG含量分别显著地(P<0.05)和极显著地(P<0.01)低于对照组;试验1和2组犊牛血清中TP、IgG含量分别显著地(P<0.05)和极显著地(P<0.01)高于对照组。在犊牛日粮中添加BEM复配剂,可显著地(P<0.05)或极显著地(P<0.01)提高犊牛对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消化率。牛膝制剂和BEM复配剂都可作为肉用犊牛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其中后者应用效果更好。
孙先枝 , 郑楠 , 卜登攀 , 潘龙 , 秦俊杰 , 王秀敏 , 张幸开 , 袁耀明 , 程建波
2015, 42(2):21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0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烟酰胺对热应激奶牛血液中能量、脂类、蛋白质代谢产物以及血清中无机盐离子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酰胺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烟酰胺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加8 g·d-1烟酰胺;预试期1周,正式期9周。结果表明:(1)添加烟酰胺显著降低(P < 0.05)热应激奶牛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有降低β-羟丁酸的趋势(P = 0.1),但是对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2)日粮中添加烟酰胺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血清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P < 0.05),有提高血清中钙离子浓度的趋势(P = 0.10),但不影响钾、镁和磷离子含量(P > 0.05)。因此,补饲8 g·d-1烟酰胺,有助于改善热应激奶牛的脂类代谢,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2015, 42(2):22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40827.001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霉变全价饲料的特性。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3%:1%:3%的接种比例接种到霉变全价饲料中,在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 d,料水比1:0.6,pH值为7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测定发酵期间产品pH和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应用选择培养基测定发酵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动态变化;最后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AFB1在霉变全价饲料发酵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pH下降显著,发酵72 h时,pH分别为4.3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乳酸菌的活菌数在发酵期间迅速增加,接种的乳酸菌在发酵中快速增殖,达到9.86 logCFU·g-1以上,这与发酵产品pH变化基本一致;酵母菌的生长变化比较平和,3 d内达到生长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枯草芽孢杆菌在发酵中迅速增殖,在发酵3 d左右达到最大,而后又迅速下降。发酵结束时,霉菌含量从5.31 logCFU·g-1下降到2.92 logCFU·g-1,发酵3 d时,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中的霉菌活菌数下降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发酵饲料中的大肠菌群活菌数下降趋势显著(P<0.05),发酵3 d时,发酵的饲料中的大肠菌群只有3.90 logCFU·g-1,此时对照组中的大肠菌群活菌数处于较高的水平,为9.01 logCFU·g-1。霉变处理的对照组AFB1含量平均达到22.46 μg·kg-1,经过混菌发酵处理的试验组含量平均还有4.32 μg·kg-1,与正常全价料中的AFB1含量(5.63 μg·kg-1)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度霉变全价饲料经混菌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其pH,抑制其中杂菌的生长,同时有效地降低霉菌毒素含量。
2015, 42(2):22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41029.019
摘要:鱼粉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劣质鱼粉的营养价值较低,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可以提高劣质鱼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劣质鱼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酵母菌不同发酵条件发酵劣质鱼粉,研究发酵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影响酵母菌发酵劣质鱼粉中酸溶蛋白含量的4个因素依次是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料水比;摸索出发酵条件的最佳组合为发酵时间48 h 、发酵温度30℃、接种量2%、料水比1:0.9;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劣质鱼粉后,其粗蛋白和酸溶蛋白的含量明显提高。
贾晓旭 , 唐修君 , 陆俊贤 , 顾荣 , 葛庆联 , 高玉时 , 苏一军
2015, 42(2):23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5
摘要:通过对云龙矮脚鸡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并结合Gen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红色原鸡的序列,探讨云龙矮脚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显示,云龙矮脚鸡mtDNA D-loop区全长1231~1232 bp,1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在19只个体中,共发现25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8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龙矮脚鸡8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 4个分支。A和B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2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的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E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D分支与4个原鸡亚种聚为一类,可能有多个母系起源。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云龙矮脚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谢金文 , 白耀国 , 李书光 , 王金良 , 曲光刚 , 苗立中 , 沈志强
2015, 42(2):23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5
摘要:以纯化的大肠埃希菌K99菌毛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大肠埃希氏菌K99 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定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即抗原包被的ELISA板4℃过夜,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4.94 μg·mL-1,兔抗体稀释倍数为1:50,猪抗体稀释倍数为1:200,确定最佳封闭液为100 g·L-1脱脂奶粉,最佳封闭时间为0.5 h,血清反应时间为1 h,二抗最适浓度梯度为1:2000,反应时间为37℃ 0.5 h,底物室温反应时间为37℃ 10 min,阴阳性临界值兔血清为0.25、猪血清为0.35。试验证实该间接PPA-ELISA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以为疫苗效力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
2015, 42(2):24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7
摘要:为了检测和评估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野生淡水鱼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危害,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4种淡水鱼的鱼肉、鱼头、肝脏里的重金属铅及镉的含量;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肉、鱼头、肝脏里的重金属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显示,目前宝山区月浦镇4种野生淡水鱼鳊鱼、鲫鱼、鲢鱼和草鱼鱼肉中铅、镉、汞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国家限量标准,是健康安全的,但是4种鱼体内铅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种重金属;由于鱼肝的生物富集作用,其综合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鱼头和鱼肉。
2015, 42(2):24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2
摘要:为考察茶皂素联合联苯菊酯对白蚁进行灭治是否具有增效作用,采用浸纸法分别测定茶皂素、联苯菊酯及不同比例、浓度的混剂作用于圆唇散白蚁的毒力活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茶皂素处理白蚁,毒杀效果不明显;单独用联苯菊酯处理白蚁,具有较强的毒杀效果,LC50为7.038 mg·L-1;而将联苯菊酯和茶皂素按不同比例混合作用于白蚁,其增效作用明显,混剂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茶皂素或联苯菊酯的单独处理。当混剂按5:5配比时,其 LC50为2.144 mg·L-1,共毒系数达到最大,为328.26。可见茶皂素对联苯菊酯防治白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唐兴贵 , 班国相 , 罗倩茜 , 姚峰 , 江彤 , 李章海 , 黄衍章
2015, 42(2):25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1
摘要:烟草甲是烟叶储藏期的一种重要害虫,危害大且难于防治。采用微量喷雾法研究12种杀虫剂对烟草甲成虫和幼虫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种杀虫剂以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溴氰菊酯次之。高效氯氟氰菊酯以10 mg·kg-1浓度处理饲喂试虫,4 d后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7%,6 d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0.2%,对3龄幼虫的种群抑制率为85.1%。滤纸载药触杀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0.65 μg·cm-2处理烟草甲成虫,3 d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8%,显著高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储烟防护剂用于防治烟草甲。
2015, 42(2):257.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8
摘要:随着环首都经济圈迅速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以 TM 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研究区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环首都经济圈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壤水分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并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环首都经济圈10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环首都经济圈各土地利用类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2006年相对于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变差,2011年相对于2006年和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转好,且变化的区域基本一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为环首都经济圈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依据。
丁旭玲 , 张万超 , 黄龙飞 , 郑金贵 , 吴仁烨 , 邓传远
2015, 42(2):26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7
摘要:通过对常态下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释放负离子的研究,以期筛选出可产生较高浓度负离子的仙人掌科植物,为具生态效应的室内美化植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常态下在密闭玻璃箱内(800 mm× 800 mm×800 mm)测定和比较了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及品种)仙人掌科植物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并通过逐步去刺试验研究了艳珠球(Mammillaria spinosissima ‘Pico’)刺的数量与负离子产生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能产生负离子,但产生负离子浓度均较低,且不同植物间产生负离子浓度有极显著性差异。以配对t检验结果来看,供试植物负离子产生浓度受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值影响显著。在逐步去刺试验中,艳珠球负离子产生浓度与刺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2015, 42(2):268.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7
摘要:采集森林草莓 (Fragaria vesca) 植株叶片,TRIzol法提取样本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转录因子MYB 12基因,获得1条约1 kb大小的特异性片段,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序列全长988 nts,含有完整的MYB 1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ORF长度为855 nts,编码28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森林草莓MYB 12基因与来源于5种蔷薇科植物MY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较高,为75%~76%,而与其他7种非蔷薇科植物MY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相对较低,为47%~68%。构建MYB基因系统关系树,发现森林草莓与其他5种蔷薇科植物的MYB基因聚成一个分支, 说明森林草莓与蔷薇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YB 12蛋白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其N-端有2个MYB结构域,属于R2R3-MYB亚族。MYB 12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并含有一些不规则的卷曲(Random coil)结构。这为研究该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5, 42(2):27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3
摘要: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茶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油茶病害问题将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油茶病害的分布与危害,阐述油茶主要病害流行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提出防治油茶病害的生态调控技术与措施,为油茶病害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李冰 , 龚文秀 , 李清 , 孙乐妮 , 曹媛媛 , 唐欣昀
2015, 42(2):27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0
摘要:用从小麦、棉花、水稻根际分离的2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处理小麦幼苗,进行半固体和/或盆栽试验,测定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分的9项指标。半固体试验对根干重促生显著的9株菌株中,7株对根总长、9株对根总表面积、5株对根尖数、8株对分支数和株高及7株对茎干重促生显著。盆栽试验对根干重促生显著的10株菌中,全部对根总长和根总表面积、6株对根尖数、8株对根分支数、9株对株高及7株对茎干重促生显著。半固体和盆栽试验中显著促生指标均达5个以上的5株菌株中,4株为假单胞菌,表明假单胞菌对小麦的促生效果较好。PGPR对小麦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根尖数、分支数有明显促生作用,这些指标与小麦根干重、株高和茎干重显著相关。
单丹丹 , 张清莉 , 郭家明 , 刘松 , 陈祝 , 周桃华 , 陈学平
2015, 42(2):283.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6
摘要:为了研究茶氨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对不同茶氨酸浓度(0、0.5、1和5 mmol·L-1)处理下烟草幼苗的生长特征及部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氨酸会使烟草幼苗根长变短,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重和鲜重、根冠比以及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抗氧化酶系统失衡导致H2O2在烟草幼苗体内累积引起膜脂氧化造成损伤,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相应的升高进一步说明了上述结论。由此可见,外源施加茶氨酸会使烟草幼苗体内抗氧化系统失衡致使膜脂氧化引发氧化损伤从而抑制其生长。
马莹 , 邓小华 , 王丰 , 王少先 , 罗伟 , 彭宇 , 胡向丹 , 郭亚利
2015, 42(2):29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8
摘要:为深入了解黔西南州烤烟钾含量状况,研究了其烟叶钾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烟叶钾含量变幅在0.82%~2.58%,平均值为1.77%,偏低;贞丰县、兴仁县烤烟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晴隆县;烤烟钾含量空间分布有从中部烟区分别向北和南两个方向递减的趋势。不同品种间烤烟钾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云烟87品种的钾含量显著高于云烟97;烤烟钾含量有随着土壤粘粒含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随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烟叶钾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pH在5.0~6.5或7.5以上,随植烟土壤pH升高,烟叶钾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土壤pH在6.5~7.5或5.0以下,随植烟土壤pH升高,烟叶钾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2015, 42(2):294.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14
摘要:为优选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提取最佳工艺并对经分离纯化的苯乙醇苷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以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分别优化乙醇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选出最优条件,并进行比较;采用DPPH法体外测定苯乙醇苷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最短时间内具有最高的苯乙醇苷得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次之,而乙醇浸提法时间最长,得率最低;随着苯乙醇苷浓度的增加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不断增强,当浓度在60~70 μg·mg-1时达到最大。该试验对提高管花肉苁蓉的利用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药理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5, 42(2):299.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9
摘要:比较牡丹皮中丹皮酚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研究所提丹皮酚的抗菌作用。以丹皮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比较2种提取方法,并通过响应面和等高线图观察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率较高,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23 Mpa,CO2流量为16 L·h-1,分离温度为40℃,丹皮酚得率为1.95%。且所提丹皮酚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操作简单,提取率高,适合工业上大批量生产。
2015, 42(2):305.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8
摘要:以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为对象,通过室内砂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 (10-6 、10-4 和10-3 mol·L-1) Zn2+和不同浓度(5%、10%、15%、20%和3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对当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Zn2+和PEG能显著促进当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和Zn2+浓度的提高,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幼苗生长受阻,叶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明显增加,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升后降;高浓度 Zn2+和PEG处理下GSH和AsA含量明显降低,幼苗叶片中Pro、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Zn2+和PEG浓度升高而升高。
2015, 42(2):310.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4
摘要:人类基因启动子识别是医学研究的基本需要。提取DNA序列碱基的PZ曲线特征、二核苷酸空间结构特征、保守信号似然得分,以及K联体似然得分,结合GC含量变化和非均匀指数,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来识别人类基因启动子。利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避免了人为选择的随机性,并且在分类问题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健性。对测试集的10-折交叉检验结果为: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1%,马修斯关联系数为0.83。该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算法能有效识别启动子序列。
2015, 42(2):316.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25
摘要:选取泰国THEOS (Thailand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卫星影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从图谱成像质量和专题地类提取性能评价影像应用潜能。采用不同地类的像元均值表征影像的光谱质量;选取灰度共生矩阵GLCM(Gre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计算得到的角二阶矩ASM(angular second moment)、相关性(correlation)、对比度(contrast)和熵(entropy)评价影像的图像质量;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评价影像的地物解析能力。结果表明:(1)耕地、城市和林地的均值分别为121.14、73.70和137.62,说明THEOS影像对不同地物有较好的区分性能;(2)对比度和熵的均值最大(分别为18.93和2.88),可以用于表征THEOS影像丰富的纹理信息;(3)2 m 分辨率THEOS融合影像可以较好地提取均一地类,但解析多种地类混合的区域效果较差。本研究可为THEOS卫星数据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2015, 42(2):322. DO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50302.002
摘要:烟叶颜色特征是用于烟叶等级判别的重要因子,影响烟叶图像质量和等级判别的重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简称光强)。为研究光强如何影响不同等级的烟叶颜色特征,设计烟叶图像采集系统,以人工分级所用光源光强为基准,在12个不同光强下分别采集不同等级烟叶图像,提取RGB、HIS及HSV模型的颜色分量,分析各等级的烟叶颜色分量在不同光强下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等级各颜色分量对光强的敏感性,提出适合于烟叶等级判别的颜色分量和光强,为烟叶自动分级及光源选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R、V颜色分量,光强为2500 lx左右时,判别不同烟叶等级效果最佳。G、B、I和HSV模型中HHSV分量,光强为3200 lx左右时,判别不同烟叶等级效果最佳。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