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保护
    • 玉米主要品种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2012, 39(5):667.

      摘要 (1314) HTML (0) PDF 222.37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粗缩病是安徽省玉米产区重要病害,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唯一经济高效的防治措施。于2009年,对安徽省33个玉米品种进行粗缩病田间鉴定。根据相对抗病指数,将品种分为高抗(HR, 0~0.20)、抗病(R, 0.21~0.39)、中抗(MR,0.40~0.59)、感病(S, 0.60~0.79)、高感(HS, 0.80~1.00)5类。鉴定结果表明:高感粗缩病的品种有13个(病指在52.1~100),分别是鲁宁202、雅玉12、弘大8号、滑玉13、苏玉20、郑单23、浚单18、中科11、益丰29、郑单958、申源213、蠡玉13和 济单8号;感粗缩病的品种有8个(病指在41.0~52. 0),分别是隆平206、浚单20、先玉335、金赛29、鲁单661、中农大236、鲁单981和金赛6850;中抗粗缩病的品种有5个(病指在31~40),分别是齐单1号、中农大311、利民15、皖玉17和东单80;抗粗缩病的品种有5个(病指在14.1~30. 0),分别是中科4号、宿单9号、蠡玉35、鲁单6018和蠡玉16;高抗粗缩病的品种有2个(病指在0~14.0)分别是登海3号和农大108。

    • 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抗病性差异的生理生化分析

      2012, 39(5):672.

      摘要 (1404) HTML (0) PDF 459.38 K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4个油菜品种MDA含量差异很小,接种发病后抗、感材料MDA含量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 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 大豆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生防作用

      2012, 39(5):677.

      摘要 (1215) HTML (0) PDF 546.12 K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大豆根围土样中筛选得到对大豆疫霉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4株,经平板测定,生防菌株BY-2的防效最好,达79.00%;对其不同发酵时间的代谢液活性进行测定,发现72 h代谢液的抑制效果最佳,达到40.93%。BY-2代谢液能显著抑制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萌发,抑制效果为39.89%~57.71%;其挥发性物质能显著抑制疫霉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为81.70%~91.94%。离体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Y-2菌液处理对大豆疫病具较好的防治效果,离体叶片防效和盆栽防效分别为63.38%和75.01%。此外,用BY-2活菌液灌根大豆幼苗的鲜重、干重、根长和茎长显著增加,表明生防菌株BY-2能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

    • 水稻单季晚粳播期与灰飞虱虫口密度及条纹叶枯病的关系研究

      2012, 39(5):682.

      摘要 (1165) HTML (0) PDF 248.18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从5月中、下旬推迟到6月上、中旬,田间灰飞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始病期、发病高峰期明显推迟,发病高峰次数减少,发病率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合考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和水稻安全齐穗期,建议在江淮南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单季晚粳播种期推迟到6月9~14日。

    • 茶毛虫生态学特性及室内饲养技术的研究

      2012, 39(5):686.

      摘要 (1240) HTML (0) PDF 369.69 K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室内饲养技术及安徽大别山地理区系茶毛虫的生物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茶毛虫的人工饲养及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利用水培茶枝饲养技术,茶毛虫在(25±0.5)℃,70%~80%相对湿度,L:D为12:12的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雌雄成虫在羽化时间上存有差异,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平均早2.3 d,整个羽化期有2个高峰。同日羽化的雌雄蛾配对产卵量率达70%以上,远高于40%不同日羽化配对的产卵率。研究证明,提高同日羽化雌雄蛾配对率是茶毛虫室内饲养技术的关键环节。

    • >园艺
    • 基于GC-MS技术测定砀山酥梨果实 主要品质特征成分的代谢物谱

      2012, 39(5):692.

      摘要 (1916) HTML (0) PDF 375.63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有机酸和芳香物质的组分及其含量是组成果实品质的重要经济生物学性状,对果实的口感和风味有重要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砀山酥梨成熟期果实主要品质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探索并建立酥梨果实代谢谱分析中样品制备、检测以及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酥梨有机相提取物的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代谢物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挥发酸类、酯类等;水相提取物的主要代谢物为糖类、糖醇、有机酸类等。本研究建立的酥梨果实主要品质特征成分的代谢谱分析技术平台,将为进一步开展酥梨果实品质相关的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初春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芽萌发及坐果的影响

      2012, 39(5):697.

      摘要 (1279) HTML (0) PDF 312.06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冬季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露地栽培砀山酥梨为对照,设置棚室加温、棚室栽培的砀山酥梨为处理。结果表明,初春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芽存活、花序坐果率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和果实的脱萼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花芽和叶芽萌动期均提前5 d左右,且花期相对较长;对花芽和叶芽的萌发速率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果实中花青素体的细胞学特征

      2012, 39(5):702.

      摘要 (1353) HTML (0) PDF 831.88 K (1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关于植物器官着色的生化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等已有深入了解,而关于色素积累的细胞学过程研究还十分缺乏。本研究以目前红肉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为试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红肉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横剖面着色组织的解剖特征,并描述了花青素体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红阳’果实中色素体的形成及着色细胞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首次在猕猴桃果实中观察到2种花青素体形态,一种是规则的圆形色素体,另一种是小颗粒色素体;本研究还观察到花青素色素体载体的形态特征及其解体与液泡化过程。‘红阳’猕猴桃开花后30 d时,果实内果皮的圆形色素体出现在维管束及其周围的小细胞里,开花后68 d,小颗粒色素体开始在大的薄壁细胞里出现;在花后117 d,维管束及其周围小细胞仍在形成大量色素体颗粒。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在这个时期的内果皮薄壁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色素体载体(AVI carriers),这些载体内存在多种不同形态的色素体,可能反映了薄壁细胞的着色过程。有的色素体仍呈现圆形,有的呈现新月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总体上载体内的这些色素体变得越来越小且越来越不规则,最终导致色素体载体不同程度的液泡化。这些结果暗示了红肉猕猴桃果实色素体的形成部位、细胞学形态特征以及色素体的解体与花青素释放过程,表现了“移位释放”的特点。

    • >茶与食品科学
    • 茶树类黄酮3’,5’-羟化酶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和优化

      2012, 39(5):707.

      摘要 (1365) HTML (0) PDF 813.01 K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茶素是茶叶主要特征和功能成分之一,其中B环三羟基儿茶素约占儿茶素总量的65%以上。类黄酮3’,5’-羟化酶是类黄酮合成中B环5’羟基化的唯一酶系,与B环三羟基儿茶素合成积累密切相关。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茶树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的1 944 bp的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区域为55~1587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57.1 kDa,等电点为9.06。该基因重组至pET-32a(+)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原核表达;优化了原核表达中温度诱导条件;利用钴离子吸附柱纯化了目的蛋白。该研究为开展F3’5’H酶的反应动力学、酶的器官组织定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 胰酶水解米渣制备寡肽工艺的优化

      2012, 39(5):714.

      摘要 (956) HTML (0) PDF 481.12 K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制备麦芽糖浆的副产物米渣为原料,选取胰酶为改性用酶。在对加酶量、固液比、pH、温度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方法,以水解度(DH)为评定指标,并综合考虑限制性酶解程度与产品分子量分布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以寡肽为水解目标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加酶量为底物的1.6%,固液比为1︰9,pH值为8.5,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0 h。经脱色与喷雾干燥后,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基本上都处于1 000 u以下,且以二肽、三肽为主。

    • 根癌农杆菌介导茶树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2012, 39(5):721.

      摘要 (1175) HTML (0) PDF 480.66 K (1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品种“农抗早”的叶片进行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择生长旺盛、致密的愈伤组织块与根癌农杆菌EHA105进行共培养,通过潮霉素(Hygromycin)抗性筛选、GUS染色及PCR的验证,获得部分转基因愈伤组织。在添加100 μmol·L-1的乙酰丁香酮(AS)处理后,转化率约为10%。同时试验结果证明,AS可以提高农杆菌的转化效率,增加渗透压却不能提高转化率。

    • >作物学
    • 水稻不同亲本组合对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012, 39(5):725.

      摘要 (1137) HTML (0) PDF 284.60 K (1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 甜荞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2012, 39(5):731.

      摘要 (1254) HTML (0) PDF 329.52 K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丰甜1号”叶片POD和CAT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增加,随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下降;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DNA的提取量及DNA的增色效应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 山羊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及核供体细胞的转染

      2012, 39(5):735.

      摘要 (1371) HTML (0) PDF 636.04 K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构建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及提供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α-乳清蛋白核移植供体细胞,提取乳腺组织中的总RNA,采用RT- PCR技术获得α-乳清蛋白基因cDNA,测序酶切后连接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Ⅰ- Neo,并对重组载体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取重组正确的载体酶切线性化后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至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培养转染了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经过RT-PCR特异性扩增克隆出α-乳清蛋白基因;克隆的基因碱基组成序列经测序与预期完全一致,α-乳清蛋白基因片段正向插入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在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稳定转染,转入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生长迅速,仍保持原有的细胞生长形态。成功构建了α-乳清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转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可用于核移植。

    • 小尾寒羊AA-NAT基因克隆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2012, 39(5):739.

      摘要 (1110) HTML (0) PDF 623.23 K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牛AA-NAT基因DNA序列和绵羊该基因mRNA序列,设计5对引物(P1~P5),每对引物分别扩增随机选取的8只小尾寒羊,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拼接获得小尾寒羊AA-NAT的DNA序列,总长为2 138 bp。序列比对发现P3的扩增产物中存在C617T的沉默突变。根据获得的小尾寒羊AA-NAT基因的DNA序列设计引物P6,利用PCR-RFLP技术分别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白杜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P6扩增片段在滩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中均检测到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小尾寒羊和白杜泊中只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该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尾寒羊CC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和0.76, CC型母羊平均产羔数比CT型多0.48只(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A-NAT基因617位点与绵羊的常年发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标记。

    • fat-1基因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及其山羊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2012, 39(5):746.

      摘要 (1101) HTML (0) PDF 516.75 K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旨在构建一种筛选标记可全部去除的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fat-1基因的载体,将其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筛选出稳定整合fat-1基因的转基因细胞系。首先将人工合成的fat-1基因连接至L28-Wnt10b载体(1种带有小鼠脂肪组织特异性启动子Fabp4的载体)上,构建成fat-1基因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L28-fat1;同时经多次克隆构建成1种筛选标记可全部去除的骨架载体MCS-3s-LoxP-RFP;然后,利用Hind III和Not I对上述2种载体进行双酶切,接着进行连接,构建出筛选标记可全部去除的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fat-1基因的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转基因细胞。酶切鉴定及PCR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s-LoxP-RFP-FABP4-fat1表达载体,并首次获得了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fat-1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转基因细胞系,为将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创制脂肪组织特异表达fat-1基因的优质肉用转基因山羊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 ACTH肌注建立鸡免疫抑制模型及其评价

      2012, 39(5):751.

      摘要 (887) HTML (0) PDF 966.36 K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连续7 d给鸡肌肉注射不同剂量(15、30、45 IU·kg-1·d-1)的ACTH(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后,通过生理学和免疫学指标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45 IU·kg-1·d-1处理组的血清皮质酮浓度、肾上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G、IgA、IL-2、IFN-γ水平,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组织IgG和禽β-防御素6生成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血糖值仅在注射ACTH后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15、30、45 IU·kg-1·d-1的ACTH连续7 d肌肉注射可引起鸡应激性免疫抑制。血清皮质酮升高、肾上腺肥大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肥大可用于评价持续应激,而血糖不适合评价持续应激;免疫抑制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器官萎缩,组织中免疫细胞数量、IgG和禽β-防御素6生成量下降,以及血清IgG、IgA、IFN-γ和IL-2水平降低。

    • >林学
    • 合肥市城市绿化乡土乔木树种的调查研究

      2012, 39(5):758.

      摘要 (1376) HTML (0) PDF 411.81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合肥市城市绿化树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经统计分析得出:合肥市城市绿化乔木树种共174种,其中乡土树种72种,占乔木树种总数的41.38%。72种乡土树种,隶属32科、58属,其中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66种,分别占8.33%和91.67%。根据合肥市园林绿化乡土树种应用现状,提出了合肥今后园林绿化必须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大力调整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应用的比例,为合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造条件。

    • 叶山次生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结构特征

      2012, 39(5):765.

      摘要 (1172) HTML (0) PDF 396.51 K (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调查,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该次生落叶阔叶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乔木层共有19个树种,麻栎是该森林类型的优势树种,主要伴生树种为化香、枫香、檫木等;该森林类型林分平均角尺度、平均混交度和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56、0.525和0.497;在林木空间格局上,林分整体呈团状分布;从林分种间隔离程度来看,整体处于中度混交状态;在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麻栎、化香、枫香和檫木在生长上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林木空间大小分化不大。该森林类型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即落叶阔叶向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演替过程中。

    • 3种大径丛生竹竹篾层积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2012, 39(5):770.

      摘要 (1143) HTML (0) PDF 239.24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丛生竹资源丰富,但其加工利用的开发远远落后于毛竹。为促进丛生竹的开发利用,以3种常见的大径丛生竹油簕竹、越南巨竹和麻竹为材料,加工成竹篾层积材,并对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竹篾层积材的含水率在7.02%~7.96%之间,符合《竹篾层积材》规定的标准6%~8%;最小静曲强度为118.40,基本达到标准规定的120;最小冲击韧性为112.86 kJ·m-2,均大于标准规定的110 kJ·m-2,即产品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基本能达到或超过产品规定的指标,板材的胶合性能优良,各物理力学性能间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开发和利用这3种大径丛生竹是可行的。

    • 人工林湿地松微纤丝角和结晶度的变异规律

      2012, 39(5):774.

      摘要 (1183) HTML (0) PDF 243.57 K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人工林湿地松微纤丝角和结晶度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到一定年轮后保持稳定,且同一年轮内晚材的微纤丝角总是小于或等于早材;随着高度的增加微纤丝角逐渐减小,到达一定高度后变得稳定,到达稍部又增大。结晶度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到一定年龄后趋于平缓,且同一年轮内晚材的结晶度一般比早材大;自基部向上结晶度逐渐增加。

    • 兔眼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与生根问题的探讨

      2012, 39(5):777.

      摘要 (1193) HTML (0) PDF 275.30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兔眼蓝莓茎尖和茎段形成的愈伤组织和长期继代培养的试管苗为材料,接种于改良的WPM和1/2 WPM的培养基中,研究活性炭与Vc液对兔眼蓝莓外植体和愈伤组织形成中褐化的影响以及外源体、活性炭对无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加入Vc液并含100~200 mg·L-1的活性炭时,能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化的发生;当培养基中加入Vc液并含200~500 mg·L-1活性碳时,可有效防止愈伤组织褐化发生。蓝莓继代培养试管苗在1/2 WPM的培养基中添加0.2 mg·L-1 IBA,并含100~200 mg·L-1活性炭时生根情况最为理想,经过7 d暗培养,30 d后生根率高达87.8%。

    • >生物学
    • 球孢白僵菌蛋白酶成熟因子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2012, 39(5):783.

      摘要 (1061) HTML (0) PDF 561.66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蝉脱诱导培养的球孢白僵菌中分离获得了长度295 bp一种蛋白酶成熟因子的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多肽序列与米曲霉的蛋白酶成熟因子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达94.44%。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蝉蜕诱导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的8倍左右。诱导下蛋白酶成熟因子的高效表达,表明其在白僵菌毒力相关重组菌株构建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一株产植酸酶青霉的分类鉴定及其植酸酶基因克隆 和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2012, 39(5):788.

      摘要 (1161) HTML (0) PDF 726.41 K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酸酶是催化植酸盐水解成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添加到猪和家禽动物的饲料中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和促进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分子序列,作者对该实验室筛选得到的高产植酸酶菌株青霉RCEF4908进行了鉴定,确定该菌株在系统分类上属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Currie & Thom。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植酸酶成熟肽基因片段,蛋白质序列含有保守区域RHGXRXP和HD,属于组氨酸酸性磷酸酶家族。通过基因操作成功实现了植酸酶在Pichia pastoris GS115的表达。转化子P49在诱导培养144 h后酶活性可以达到约8 000 U·mL-1。重组植酸酶在pH 2.5~7.0之间都有活性,在pH 5.5时酶活性最高;在90 ℃水浴处理10、20和30 min后酶活性仍分别保留53.8%、52.5%和45.2%,具有较高的耐热性,适宜于作为饲料添加剂,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 冬虫夏草无性型菌丝体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研究

      2012, 39(5):793.

      摘要 (1326) HTML (0) PDF 659.10 K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国被毛孢为原材料,通过液体培养获得菌丝体,经酶解处理后在不同条件下获得原生质体,以研究酶的种类及浓度、渗透压稳定剂及浓度、酶液pH值以及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中国被毛孢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被毛孢菌株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使用浓度配比分别为4和3 mg·mL-1的Yatalase和Glucanex酶,在1.0 mol·L-1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酶液pH值为6,酶解3 h,所得原生质体量最多。

    • 长座虫草子实体的人工诱导研究

      2012, 39(5):798.

      摘要 (1234) HTML (0) PDF 336.54 K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应用长座虫草的无性型—长座被毛孢对长座虫草子实体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工艺。结果表明,长座被毛孢液体摇瓶最佳培养时间为9 d,在营养液中添加10%的动物性蛋白(黄粉虫粉)有助于提高子实体产量,其所需营养液最佳pH为6.0,培养温度为25℃,初期菌丝培养时间为完全黑暗培养,待菌丝长满后给予1~200 lx连续光照,可获得更多的子实体。

    • 安徽的虫草及其相关真菌Ⅱ

      2012, 39(5):803.

      摘要 (1550) HTML (0) PDF 308.59 K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安徽省分布的布氏虫草 Cordyceps brongniartii及其无性型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柱形虫草Cordyceps cylindrica及其无性型紫色野村菌Nomuraea atypicola、牯牛降异虫草Metacordyceps guniujiangensis及其无性型柱孢绿僵菌近似种Metarhizium aff. cylindrosporum、根足线虫草琅琊山变种Ophiocordyceps heteropoda var. langyashanensis及其无性型根足被毛孢Hirsutella heteropoda、腮金龟线虫草 O. melolonthae、蜻蜓线虫草 O. odonatae、蝼蛄线虫草(朝鲜虫草)O. gryllotalpae和草剃虫草Cordyceps kusanagiensis等20个虫草及其相关真菌种类重新整理发表,其中腮金龟虫草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同时,纠正了蜻蜓线虫草原始描述中的错误。鉴定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研究中心(RCEFAAU)。

    • 不同枫树叶片中酚酸类物质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的研究

      2012, 39(5):807.

      摘要 (1060) HTML (0) PDF 378.08 K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液pH、分离电压、运行温度等电泳参数对枫树叶片中酚酸类物质提取检测的影响,建立了4种槭树科枫叶中绿原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和咖啡酸4种酚酸类化合物检测分离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方法。得出了最佳分离条件为:紫外检测波长214 nm,缓冲液为20 mmol·L-1的磷酸-硼砂,pH 8.0,电压为22 kV,温度25℃。在此条件下,4种酚酸类化合物在9 min 内完全分离,且各组分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为0.9748~0.9965。迁移时间的RSD≤0.84%,峰面积的RSD≤5.29%,加标回收率为80.38%~96.88%。4种枫树叶片中均含有绿原酸,其中蚜虫宿主三角枫中绿原酸含量最低。

    • 萹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2, 39(5):812.

      摘要 (1318) HTML (0) PDF 347.01 K (1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萹蓄为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利尿、解毒驱虫、消炎、止泻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其具有利尿、降压、抑菌、抗氧化和保肝等作用。迄今为止,萹蓄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其次是苯丙素类、生物碱类、醌类、糖类化合物等,此外,萹蓄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等。查阅了近40年的萹蓄文献资料, 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 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滨梅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2012, 39(5):816.

      摘要 (1027) HTML (0) PDF 229.55 K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滨梅(Prunus maritima Marshall)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碳源、光照度对滨梅不定芽增殖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滨梅组织培养中,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1 TDZ;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3 mg·L-1 TDZ +0.1 mg·L-1 2,4-D;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0.2 mg·L-1 NAA。培养基以质量浓度为30 mg·L-1的葡萄糖为碳源,光照度为3 000 lx。

    • 安徽3种黄精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分析

      2012, 39(5):821.

      摘要 (1276) HTML (0) PDF 330.01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多花黄精、长梗黄精、黄精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系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3种黄精植物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2)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3种黄精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3)多花黄精为中性草本植物,长梗黄精、黄精为中偏阳性草本植物。

    • >资源与环境
    • 基于熵权法的田东县农业干旱识别与评价研究

      2012, 39(5):825.

      摘要 (874) HTML (0) PDF 313.40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旱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农业干旱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防患于未然和减轻干旱乏水的影响,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干旱识别与评价开展了研究。本研究采用基于供需水量平衡的评价指标和用均值化方法处理得到的供需水相对指数作为熵权法的评价指标对农业干旱进行识别与评价,对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田东县内不同农业区域的易旱区及干旱月、季度变化趋势、干旱程度进行识别与评价。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熵权法用于识别与评价旱地农业干旱具有合理性,评价的结果与干旱实际情况较吻合,对干旱识别与评价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百菌清在辣椒色素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2012, 39(5):833.

      摘要 (1126) HTML (0) PDF 332.43 K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辣椒色素及不同色素浓度对百菌清于水溶液中的光解。结果表明,百菌清在水中的光解速率为辣椒黄色素>辣椒红色素;随色素浓度的增加,在100 mg·L-1的辣椒色素水溶液中,辣椒黄素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而在50 mg·L-1的辣椒红色素溶液中,辣椒红色素有显著的光猝灭作用。

    • 基于季节ARIMA模型的铜陵市气温序列的预报

      2012, 39(5):837.

      摘要 (1312) HTML (0) PDF 782.76 K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EVIEWS软件,对铜陵市48年来的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该动态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采用差分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定阶,并进行参数估计,建立季节ARIMA模型对铜陵市气温数据进行预报。预报结果显示,季节ARIMA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为0.875。将ARIMA模型预报结果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值比较可知,其预报结果优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 >工程技术
    • 基于行人保护法规的某型轿车的碰撞安全性研究

      2012, 39(5):843.

      摘要 (1277) HTML (0) PDF 396.32 K (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轿车行人保护的有关法规要求,针对某款轿车的开发,分别从发动机盖的设计对儿童和成人的头部保护和保险杠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对行人腿部保护方面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头部碰撞分析和腿部碰撞的动力学仿真。仿真分析结果对整车的行人保护性能起到了预测和方向性指导作用。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