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英会 , 张晓东 , 丁建平 , 张云海 , 陈宏权 , 张子军 , 孙志辉 , 任春环 , 马月辉 , 章孝荣
2012, 39(2):159.
摘要:为了研究安徽白山羊、贵州白山羊、陕南白山羊、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和波尔山羊6个肉山羊品种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0个微卫星引物,分析6个肉山羊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群体关系。10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高度多态,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31~0.812之间。F统计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82。系统进化树NJ图把中国5个肉山羊和波尔山羊分为2支;中国肉山羊又被分成2个分支。系统进化树UPGMA图和主成分的二维坐标图进一步证实上述聚类结果的可靠性。此研究结果显示6个肉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特别是中国地方品种,是将来开发利用的宝贵原始材料。
靳海 , 陈宏权 , 黄生强 , 秦婕 , 任春环 , 朱银剑 , 焦明慧 , 潘中婷 , 谢亚男 , 陈公伟 , 储明星
2012, 39(2):165.
摘要:以3个中国地方山羊品种和2个引入山羊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山羊PRKAG3基因5’调控区和外显子13的多态性。结果在5个山羊品种PRKAG3基因的5’调控区发现C-525A和C-225T多态位点,在外显子13发现T90C和C102T多态位点,分别存在一对等位基因。5个山羊品种在C-525A、C-225T和C102T位点均为低度多态,但在T90C位点存在中度多态(0.25<PIC<0.5),其中波尔山羊的杂合度最高(0.3750),湘东黑山羊最低(0.2366)。4个联合位点变异分析显示,安徽白山羊(0.2208)和波尔山羊(0.2085)在各位点上的平均杂合度要比其它山羊高,而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和萨能奶山羊的平均杂合度为0.12~0.14。根据品种之间的基因多样度可以将5个山羊品种分成3类:波尔山羊、萨能奶山羊和中国地方山羊。
2012, 39(2):170.
摘要:采用利血平复制脾虚证小鼠模型,观察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证小鼠肠道推进功能、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脾虚模型组相比,银杏叶复方能显著提高脾虚证小鼠肠道推进率和游泳时间(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糖原(HG)含量(P<0.01)、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P<0.05),显著减少血清中乳酸(LD)、尿素氮(BUN)和一氧化氮(NO)含量(P<0.05)。银杏叶复方是通过减轻血清中过量的一氧化氮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参与调节肠道运动功能,提高了脾虚证小鼠肠道吸收功能;银杏叶复方的抗疲劳作用则与其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元的储备量,增强清除乳酸能力有关。
2012, 39(2):177.
摘要:简述了十足目动物中重要虾蟹类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分子的合成转运、分子结构特征、分子进化、表达和激素调控、生物学功能等几个方面展开介绍,整理回顾了目前已被克隆鉴定的十足目动物Vg分子特征;指出了同源蛋白间存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分析了分子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归纳了十足目Vg种间蛋白的主要特征,并且提出一些区别于其它物种的独特之处。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卵黄蛋白分子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为虾蟹类卵巢发育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2, 39(2):184.
摘要:依据调查、文献记录和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馆藏标本,确定李仙江流域共有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4科44属。剔除6种引入种后,对李仙江鱼类的目、科、属3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结果显示:属级存在度更能够反映该流域的鱼类区系组成的特点,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属在李仙江流域的存在度相对较低,而具有地方性分布的部分科属,区系存在度较高,可以反映李仙江流域鱼类的区系特征。李仙江的鱼类区系成分与元江鱼类区系相似性较高。
何吉祥 , 李海洋 , 胡王 , 潘庭双 , 蒋业林 , 吴明林
2012, 39(2):189.
摘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绿康源(试验Ⅰ组)、1%绿康源 + 0.1%合生素(试验Ⅱ组)、0.1%合生素(试验Ⅲ组)、2%小肽(试验Ⅳ组),连续投喂300尾初始体重3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60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1) 试验Ⅲ、Ⅳ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 试验Ⅲ、Ⅳ组的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中仅后者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除试验Ⅱ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不同添加剂对血清SOD、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Ⅱ、Ⅲ组肝胰脏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试验Ⅲ组显示明显的促生长和抗氧化效果,试验Ⅰ、Ⅱ组对提高试验鱼的抗氧化作用明显,试验Ⅳ组则生长最佳。
2012, 39(2):195.
摘要:根据已克隆的鲤鱼MHC II B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对6个鲤鱼群体MHC II B基因第3外显子108 bp扩增片段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共获得7种基因型(A-G),其中基因型为B型的个体数占所有群体总个体数的47.45%,且分布于所有群体,其它6种基因型出现频率范围为1.1%~17.15%。回收不同基因型的片段并测序,经比对共发现4个碱基多态位点和3个氨基酸多态位点。易捕鲤和大头鲤两群体中各发现4个突变位点(占3.7%);松荷鲤、松浦鲤和德国镜鲤群体各发现3个突变位点(占2.7%);松浦镜鲤群体仅发现2个突变位点(占1.8%)。用Popgene软件计算每个群体不同位点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PIC),6个鲤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最大值为0.7464,最小值为0.1037;多态信息含量为0.0623~0.3609。该研究将为今后深入研究鲤鱼MHC基因多态性及与鲤鱼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2012, 39(2):201.
摘要:随机选取30日龄和41日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n)稚鱼各120尾,分别测定其体重、全长、头长、吻长、体宽、头宽、眼间距、体高和头高共9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匙吻鲟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 除41日龄匙吻鲟头长与体重的表型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与体重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全长、体宽、头宽和头高对30日龄匙吻鲟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宽、眼间距、体宽对41日龄匙吻鲟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可见,不同日龄的匙吻鲟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有差异,但全长、体宽和头宽对体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最大。通径分析结果与决定系数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30日龄和41日龄匙吻鲟形态学指标对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LgY = -3.808 + 1.759 Lg X1 + 0.235 Lg X5 + 0.336 Lg X7 + 0.308 Lg X4 和LgY = -3.374 + 1.328 Lg X1 + 0.591 Lg X8 + 0.253 Lg X4 + 0.231 Lg X6 + 0.198 Lg X5。两个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2012, 39(2):207.
摘要: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建立4种氟喹诺酮类(FQS)与2种四环素类(TC)药物同时分离的方法。通过考虑缓冲液离子浓度、pH、有机添加剂以及分离电压、温度等电泳参数,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电泳的最佳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70 nm,缓冲溶液为50 mmol·L-1硼砂-200 mmol·L-1硼酸,pH 8.41,分离电压为18 kV。结果表明,6种药物在12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且各组分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为 0.9982~1, 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5%~0.68%,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7.3%~9.8%。
潘海发 , 张昂 , 高正辉 , 张金云 , 伊兴凯 , 徐义流
2012, 39(2):211.
摘要:以圆黄、鸭梨、七月酥花粉授粉,研究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进程及单果质量变化与果肉、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的砀山酥梨单果质量大小顺序为圆黄处理、七月酥处理和鸭梨处理;不同品种授粉砀山酥梨果肉、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在果实、种子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内源IAA、GA3、ZR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圆黄处理、七月酥处理和鸭梨处理,而各个处理的内源ABA含量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授粉砀山酥梨单果质量与授粉品种的单果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授粉的砀山酥梨种子数、单粒重与授粉品种单果质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2012, 39(2):228.
摘要:对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的湿地松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的湿地松的胸高处年轮宽度、晚材率和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基本一致。不同的间伐强度对年轮宽度、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对晚材率和干缩率影响不显著。其中45%间伐处理不仅可以显著加快湿地松的生长,而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并且对密度和干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单株材积、全干缩率和力学性质都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气干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3.5 m×3.5 m处理的湿地松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其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2012, 39(2):234.
摘要:以四川乐山和广元两地引种的6年生台湾桤木为试验样木,选择4个标准试验样地取样,进行木材物理性质分析;采集树木生长地土壤样品,收集近5年气象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影响台湾桤木木材性质的主要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的台湾桤木木材物理性质差异是显著的;立地因子与木材物理性质有典型相关关系,土壤的N、P、K含量、土壤pH值、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是主要影响因子;提高土壤中缓效K和全N的含量,降低全P的含量,可以提高台湾桤木的木材品质。全K、有效P、pH、年日照时数增加与年降雨量减少虽然增加了木材的干缩率,却有利于台湾桤木基本密度增加。尽管在较低海拔高度种植台湾桤木,木材气干密度会减小,然而其材质基本密度可以得到提高,同时降低全干时木材弦向和体积干缩率。
2012, 39(2):239.
摘要:应用旌德县庙首林场198个杉木人工林小班数据,选用3种林分因子生长模型拟合杉木人工林林木生长过程,用非线性麦夸特迭代求解法,确定各模型参数、剩余离差、相关指数等;根据相关指数最大、剩余离差最小原则,确定最佳杉木人工林林分因子最佳生长模型。结果表明,理查德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直径(D)= 455.4099SI0.1976(1- e- 0.0002t)0.7534,树高(H)= 8.9268SI0.3702(1- e-0.0294t)1.1039,蓄积(M)= 98.8085SI0.3063(1- e-0.1323t)4.7097。根据上述模型编制的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可以为庙首林场杉木人工林林分收获预估及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胡娟娟 , 曹志华 , 束庆龙 , 文佳 , 张鑫 , 李春生 , 詹文勇
2012, 39(2):243.
摘要:对容器基质重与油茶苗生物量及基质失水程度与苗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容器基质重量与油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059x + 0.9194。(2)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基质与茎叶的重量比值变化趋势为负抛物线型。(3)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在失水20%左右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低值,随后开始急剧上升。(4)2种酶活性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也呈先降后升、最后失活的趋势,且在失水40%时,活性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步下降。(5)所有试验表明在失水20%时苗木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因此,今后在油茶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苗木水分的科学控制,使容器基质失水程度控制在20%以内。
2012, 39(2):247.
摘要:植物体内特别是叶片N、P含量特征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以内蒙古黑里河、北京松山、山西太岳山3个地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油松和阔叶乔木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个乔木树种叶片N含量、P含量及N/P的范围分别为0.9344%~4.8987%、0.0790%~0.6555%、3.6328~35.4302;叶片N含量与P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0.589, P<0.01),而叶片P含量与N/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 P<0.01);3个地区油松叶片N含量和P含量均低于阔叶树种叶片N含量和P含量,说明阔叶树种叶片具有较高的N、P储存能力; 黑里河地区油松叶片的N/P显著小于阔叶乔木叶片N/P (P<0.01),而松山和太岳山地区油松叶片N/P与阔叶乔木叶片N/P的差异性不显著;油松叶片N含量和P含量的顺序均为太岳山>黑里河>松山,阔叶乔木叶片N含量和P含量的顺序均为黑里河>松山>太岳山,说明太岳山地区的油松具有更高的N、P储存能力,而黑里河地区的阔叶乔木具有更高的N、P储存能力。
2012, 39(2):252.
摘要: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 的幂法则、Iwao 的m*-m 回归分析法,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 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 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0095 时,其聚集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所致;当m>1.0095 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 = 1. 962/ D2 [1.23602/ m +1.27954 ] , T0 ( n) = 3.6 n ±8.9888 n1/2 ,最大样本数为n = 234。
2012, 39(2):257.
摘要:为了解小麦孢囊线虫 (Cereal cyst nematode, CCN) 在安徽省的分布和主要麦区CCN的种类,以及群体间关系,调查了淮北等麦区小麦根系白雌虫,用 “Zig-Zag” 法在怀远等地采集土样,用Fenwick & Oostenbrink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并孵化得2龄幼虫,利用孢囊阴门锥形态及de-man法鉴定CCN种类,扩增ITS特征片段,用MEGA5.05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安徽省52% 采样点检出 CCN,淮河以北采样点均检出CCN,江淮麦区7%的采样点检出 CCN,长江以南麦区采样点未检出 CCN。发生在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麦区小麦根际CCN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淮河以北发生H. avenae麦区占淮北小麦种植面积的 41.6%,另外,怀远H. avenae群体和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间形态有一定差异,但和亲缘关系差异无一致性。
2012, 39(2):263.
摘要:使用In-Fusion试剂盒构建表达载体pCUB-Zein::ferritin-35s::bar,以玉米自交系齐319茎尖分生组织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胚乳特异启动子基因15 kD β-Zein驱动的大豆铁蛋白ferritin基因转入玉米,共筛选出272株除草剂(草铵膦)抗性植株,其中108株PCR检测呈阳性,转化率达3.6%,初步判断Zein::ferritin基因已转入玉米基因组中。
何华纲 , 潘薇 , 任新龙 , 孙卫红 , 朱姗颖 , 别同德
2012, 39(2):269.
摘要:BLT101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质膜蛋白,在植物抗寒、耐旱、耐盐、脱落酸(ABA)应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PCR技术从抗寒、耐旱的簇毛麦中克隆了Dvblt101基因及其启动子。结果表明,Dvblt101 cDNA全长422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条5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并具有2个保守的跨膜结构域;Dvblt101基因长为754 bp,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启动子区域具有2个干旱/冷应答核心元件(DRE/CRT)、2个MYC结合位点和3个ABA应答元件(ABRE),该基因对低温、干旱等逆境及ABA可能存在广泛的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LT101家族在簇毛麦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王静 , 刘磊 , 梁芳 , 欧明丽 , 刘少佳 , 胡玉莹 , 杨帆 , 韩素贞
2012, 39(2):273.
摘要:采用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对分离自北京部分地区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lous vulgaris)和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e stipulacea)等宿主的60株菌及10株根瘤菌参比菌株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在70.5%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菌株可分为3群:群I为未知菌群,群II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III为慢生菌群。依据16S rDNA PCR-RFLP分析建立的树状图,在69%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供试菌株可以分为9个系统发育分支。分支I、V、VI、VII、VIII和IX没有参比菌,数值分类中群I的供试菌株基本上都处于这些分支。分支II为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Rhizobium,分支III 为Agrobacterium分支,分支IV为Bradyrhizobium 分支。
2012, 39(2):286.
摘要: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解决越来越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种较好方法,成为生态学和环境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植物对重金属的响应、吸收与富集作用是该课题的科学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定污泥与砂壤土的不同体积配比(0%污泥、10%污泥、20%污泥和40%污泥)作为生长基质,测定在含重金属基质中生长不同时间(3、4、5和6个月)的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叶片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在含重金属基质中生长6个月后的蟛蜞菊根、茎、叶中重金属(Cd、Cr、Mn、Ni、Pb、Cu和Zn)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蟛蜞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生长基质中污泥体积比例升高而显著(P<0.05)升高;随着生长基质中污泥体积比例升高,蟛蜞菊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变化显著(P<0.05),在含重金属的生长基质中生长5个月后,SOD活性和POD活性都显著(P<0.05)下降;在含较高浓度的污泥重金属的生长基质(20%污泥和40%污泥处理)中生长6个月后,蟛蜞菊叶片中Ni、Cu、Cr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说明污泥对蟛蜞菊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蟛蜞菊对污泥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性,叶片对Ni、Cu、Cr具有超富集作用。
2012, 39(2):292.
摘要: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突变检测方法,对皖北地区1958~2007年的四季、年气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皖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气温倾向率介于0.16~0.34℃/10a;最大增暖发生在冬季、春季;年代际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20世纪60~80年代,区域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负值,为相对冷期,90年代和2000~2007年2个时段的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正值,为相对暖期。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皖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2012, 39(2):297.
摘要:以安徽省青阳县为例,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壤有机质隶属函数的参数调整进行研究,利用重新调整参数后的隶属函数进行单因子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新拟合隶属函数的方法,调整模型的参数,有机质因子的隶属度得到了合理的分布,使得其在决定青阳县耕地地力中的贡献合理性增加。因此,运用该文方法调整的隶属函数参数是可行的,其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2012, 39(2):302.
摘要:采用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藻膜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着重考察了对氮、磷、TC、T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试验下连续处理5d,第4d时刚毛藻藻膜系统对氮、磷、TC、TOC的去除效果明显,对TN、NH4+-N、NO3--N、NO2--N、TP、PO43--P、TC及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51%、96.81%、99.74%、83.01%、94.87%、98.68%、84.24%和50.09%,试验过程中pH值由7.68上升至9.62。利用SA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不同形式氮变化与不同形式磷和碳变化之间的相关主要是NH4+-N和PO43--P之间的正相关,表明水体中NH4+-N和PO43--P的浓度是其他污染物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TP和TOC之间关系为显著负相关,表明藻体吸收降解磷的同时,将会影响到TOC的升高。本实验水体中磷是限制因素,当TP含量较低时,应及时将藻膜系统移出水体,防止二次污染。
2012, 39(2):306.
摘要:眼动技术在平面设计和心理学研究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进行平面优化设计评估和视觉心理学探究,在家具设计领域应用还比较少见。近几年中国家具企业越来越重视家具的创新性设计,为此以座椅靠背搭脑的造型的评价为例,介绍了眼动技术在家具视觉因素评价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家具创新的新方法和心思路。试验研究表明,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首视点次数、综合热点图以及注视模式等视觉行为评价指标不仅能够较好地反映家具视觉元素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还可以将家具各视觉因素的程度及分布在家具上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来。
2012, 39(2):315.
摘要:常规控制方法很难对变参数系统实现精确控制。建立精校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离散数学模型,研究其常规控制方法。将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理论应用于精校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提出该系统的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控制精度和跟踪性能将得以提高。
2012, 39(2):323.
摘要: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了21种2-(4-取代-苯基)-3-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抗菌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ANN模型),以21种3-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和拓扑指数作为输入、抗菌活性作为输出,所构建网络模型的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916、标准偏差为0.0801、残差绝对值≤0.221,应用于外部预测集,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731;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法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418、标准偏差为0.3039、残差绝对值≤0.636。结果表明,ANN模型获得了比MLR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