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
摘要:通过叶面喷施、土施、土施结合叶面喷施等补钙措施,研究不同补钙方法及钙含量对葡萄果实养分和黑痘病抗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各补钙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果实的钙含量,其中单项叶面补钙措施以1.00%(W/V)Ca(NO3)2处理为好,叶面复合补钙以1.25%(W/V)Ca(NO3)2加1.00%(W/V)CaCl2处理为好。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实中的钙含量与葡萄发病率、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氮钙比与葡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即葡萄果实中钙含量的增加,能有效地增强对葡萄黑痘病的抗性。
2009(3).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荧光检测方法,对不同生育期"丰香"草莓果实中的主要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醋酸盐-磷酸盐缓冲液(A相)、乙腈(B相)和水(C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草莓果实中各氨基酸组分均可得到良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加样回收率合理。草莓果实中氨基酸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丝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含量较高,为主要氨基酸;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幼果期达48.39μg.g-1,成熟期仅有8.62μg.g-1;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氨基酸组分如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变幅较大。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组分如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等,在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含量变化较小。本研究为果树以及其他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组分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9(3).
摘要:以"天香台阁"、"朱砂丹桂"的2年生扦插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程度淹水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淹水胁迫对2个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持续缓慢下降;电导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游离脯胺酸、MDA、POD、SOD总体上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但对2个品种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大小各异。通过分析,认为"朱砂丹桂"的耐淹力比"天香台阁"强。
2009(3).
摘要:麻疯树是主要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对麻疯树花序进行研究,提出部分相关育种参数,为选育高产麻疯树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年中麻疯树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交替进行,可多次开花。开花期在半年以上,而不同省份开花期不相同,尤以海南最长。形态分析表明,麻疯树花序发育具有典型的聚伞花序发育特点,1个花序的2级分枝数(主花序轴上的分枝数)将直接影响雌花数目。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每个花序2级分枝数与雌雄花比例极显著负相关(r=-0.57),但与每花序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而与开花次数相关性不显著,花期与开花次数极显著正相关(r=0.83)。因此,花期和2级分枝数是育种和栽培的2个重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省份的花序长、每花序2级分枝数和雌雄花比例差异不显著。
2009(3).
摘要:对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校园水杉林和蜀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土壤呼吸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两林分土壤呼吸与气温、地温、土壤含水量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位于市区的安徽农业大学校园水杉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为0.80~1.59μmol.m-2·s-1,近郊森林公园的马尾松林为0.85~4.49μmol·m-2·s-1;两林分的土壤呼吸存在显著差异(P<0.0001)。
2009(3).
摘要: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是整个天山植被群落的优势树种和建群种,在新疆天山中段天山云杉分布海拔范围(1960~2700m)内,按海拔梯度每隔100m取样,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2)0~60cm土层中,在海拨1960~2300m之间,随着高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在2300~2700m之间则相反;(3)在海拔1960~2300m范围内,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海拨升高逐渐增大,在海拨2300m以上,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变小;非毛管孔隙随着海拨高度的变化不大。(4)海拔2500m处的土壤自然含水量最高。
2009(3).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5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以TBHQ为对照,用DPPH.法研究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为0.637%,而福建茶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252%,水蒸气蒸馏法适宜于提取竹叶挥发油。15种竹叶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银丝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值为3.605mg.mL-1,绿竹竹叶挥发油的IC50值为4.464mg.mL-1,短穗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最低,其IC50值为12.128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009(3).
摘要:用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地生枝顶孢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菌丝体和发酵液的各种溶剂提取物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但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有差别,其中以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佳,菌丝体和发酵液7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5.0mg.mL-1,于37℃保温10min时,对0.2mg.mL-1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3.75%和91.23%。
2009(3).
摘要:从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筛选出6株能降解有机磷的细菌,对这6株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初步鉴定得出S1菌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2菌株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S3(QY08110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4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5菌株为黄色单胞菌属(Flavimonas),S6菌株为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对它们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S3菌株的解磷能力最强,其D/d值为4.5,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66%,进而对S3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
2009(3).
摘要:于2005~2006年,选用弱筋小麦新品种皖麦48,通过追氮量和追氮时期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条件下,以追施184.5kg.hm-2氮素产量最高,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追施,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062.5、6472.0和6883.0kg.hm-2。(2)当基肥纯氮达135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只有在不追肥时才能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而追肥时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均达到弱筋小麦品质指标;吹泡仪P和L及P/L值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W值返青期各追肥处理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当起身期追肥低于114kg.hm-2、拔节期追肥低于90kg.hm-2时,W值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2009(3).
摘要:依据2006年在安徽省杂交中籼稻主产区利用地理与分期播种法得到的试验数据和相关气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气象要素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始穗期,平均日照时间对有效穗数影响最大,在始穗-齐穗期,平均气温对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及平均相对湿度对有效穗数影响最大,在齐穗-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照时间和平均相对湿度分别对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影响最大。而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在始穗-齐穗时期的平均最低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陈刚 , 陈楠 , 黄义德 , 张文静 , 武立权 , 陈景道 , 李胜群
2009(3).
摘要:以中粳稻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追施N、K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3叶追施N肥产量最高,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倒4叶期追施K肥产量最高,各追肥处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2)倒3叶期追施N肥显著提高穗粒数,而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较小;倒4叶期追施K肥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而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穗肥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并能提高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提高粒叶比,协调群体源库关系,塑造抗倒株型,提高抽穗到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2009(3).
摘要: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烟农19产量影响最大,依次是施氮量、施钾量、行距和施磷量,烟农19产量≥8250.00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5~209.6kg·hm-2,施磷量88.1~92.0kg.hm-2,施钾量107.7~112.3kg·hm-2,基本苗280.62×104~287.04×104hm-2,行距19.8~20.2cm。烟农19产量≥9000.00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3~209.2kg·hm-2,施磷量87.7~92.3kg·hm-2,施钾量105.8~114.2g.hm-2,密度287.88×104~297.12×104hm-2,行距19.6~20.4cm。
2009(3).
摘要:以烟农19和西农979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3种密度和3种氮肥基追比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9000kg.hm-2中,烟农19成熟期有2个处理茎蘖数分别达621.71×104hm2和650.66×104hm2,成穗率分别为39.53%和41.73%,灌浆末期的LAI分别达0.95和1.13,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分别为16925.37和17419.75kg.hm-2;西农979成熟期的茎蘖数达647.76×104hm2,成穗率为43.49%,灌浆末期的LAI达1.11,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为18937.85kg.hm-2。
2009(3).
摘要:在(28±1)℃、自然光照条件下,设计4种养殖密度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第1种处理为对照组,在体积为70cm×55cm×36cm、水深为18cm的水族箱放入23尾鱼(平均体重6.82g.尾-1),试验鱼占用1个水箱,折算养殖密度为407g.m-2,第2、3和4种处理中试验鱼分别占用1/2、1/4和1/8水箱(其余空间空置),养殖密度分别为对照组的2倍、4倍和8倍,4种密度分别以C、D1/2、D1/4和D1/8表示。每天9:00和16:00过量投喂配合饲料2次,2h后回收残饵,同时用虹吸法收集粪便,70℃烘干。试验持续28d。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上升,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下降,排泄氮、排泄能和代谢能的比例显著上升;粪氮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粪能的比例无显著变化。高密度下鱼体增重的下降与氮及能量的利用效率下降有关。
刘蒙 , 文杰 , 宋代军 , 齐珂珂 , 赵桂苹 , 郑麦青 , 赵景鹏 , 陈继兰
2009(3).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代谢能水平对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双向选择系北京油鸡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采用4(日粮代谢能水平)×2(IMF上、下选系)两因子设计。选择3周龄体重为(163±0.23)g的北京油鸡上、下选系公鸡各240只,各系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代谢能为12.122MJ.kg-1(ME1)、12.540MJ.kg-1(ME2)、12.958MJ.kg-1(ME3)和13.376MJ.kg-1(ME4)的4种日粮,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13周龄屠宰。结果显示:(1)随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肉比显著下降(P<0.05),活重、屠体重、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显著增加(P<0.05),而IMF选择对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上选系的日采食量和活重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日粮能量水平和IMF选择对胸肌重、腿肌重及其相对比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随日粮能量水平提高,胸肌和腿肌IMF显著提高,在ME3组达到最大,ME4组下降(P<0.05),而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增加(P<0.05)。上选系...
2009(3).
摘要:为了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残留,建立气相质谱(GC/MS)方法,并对样品包括鲜乳、鸡蛋、鸡肉和猪肉进行三聚氰胺的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GC/MS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回收率高、精密度好,达到国家最低检测限的要求。
许丹娜 , 许惠艳 , 凌泽继 , 卢晟盛 , 谢莉萍 , 卢克焕
2009(3).
摘要:建立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为食蟹猴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及治疗性克隆做准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成功分离了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后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消化细胞,用含10%FBS的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细胞在体外传至第25代;用含10%FBS和10%DMSO的DMEM为冷冻液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解冻传代后,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用细胞技术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显示,符合体外细胞生长规律;用吉姆萨染色法对不同代数细胞的染色体倍性进行分析,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为80%以上。
2009(3).
摘要:为动态跟踪丰乐河水质和营养性污染物氮、磷输出通量的变化,自1995至2005年在其中下游桃溪断面进行每月一次的水质监测和取样分析,在同一站点进行连续的流量测定。结果表明,丰乐河桃溪断面水质总体在Ⅱ~Ⅳ类水之间,硝酸盐氮浓度普遍高于氨氮浓度;污染物浓度年内变化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氮、磷输出负荷在短历时的洪水期较高,其中总磷负荷随流量增加较显著;氮、磷输出通量和浓度年际差别较大,但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总体来说丰水年溶解性无机氮和总磷的输出通量与浓度均较枯水年大,变幅也相对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桃溪断面控制的流域主要是农业用地和林地,污染源以非点源为主,河水水质及其变化受污染来源及复杂输送过程的影响。
2009(3).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Cd污染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与不同施肥组合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源Cd污染土壤后,辣椒根重、茎杆叶片生物量降幅达到显著水平;辣椒果实产量呈减产趋势,但降低效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Cd污染辣椒植株Cd含量显著提高,Cd含量增幅大小为果实>根系>茎杆。在Cd含量较高的土壤上,使用鸡粪可显著提高辣椒地上部分、根生物量和果实产量,降低在植物体内的Cd含量20%~50%。在Cd污染的土壤上,使用无机改良剂可提高辣椒地上部分、根生物量和果实产量,降低植物体内Cd含量23%~33%。辣椒根、茎干叶片和果实Cd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d、碳酸盐态Cd、铁锰氧化物态Cd呈正相关性,与有机态Cd、残渣态Cd相关性不显著。Cd污染明显增加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残渣态Cd含量。施用鸡粪降低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明显提高有机态和残渣态Cd含量。无机改良剂降低土壤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Cd含量,增加土壤可交换态和碳酸盐态Cd含量。
2009(3).
摘要:对6个现行家蚕品种中肠消化酶活性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比较与分析,以期寻找现行家蚕品种消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为辅助家蚕育种及品种推广奠定基础。以DNS法测定不同品种海藻糖酶活性,以Fo-lion-酚法测定不同品种蛋白酶活性,以及以铜皂法测定脂肪酶活性,同时对不同品种家蚕4龄起蚕经口添加BmN-PV病毒进行抗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酶活顺序为664×663较低,667×668相对较高,其他品种处于中间层次,对应抗性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活性越强抗性越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藻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蚕中肠消化液的蛋白酶、脂肪酶可能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有关。
2009(3).
摘要:根据森林防火管理的实际需求,以瞭望塔视频监控设备为硬件基础,提出了双点定位方法与单点定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案,综合运用组件GIS、ArcSDE数据库引擎、.NET等多种先进软件技术设计开发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火灾定位系统,解决了目前森林防火基层管理亟待解决的着火点现场定位问题。
2009(3).
摘要:重点讨论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交换体系组成和交换过程。数据交换体系由交通科技业务系统数据库、前置数据库、XML转换模块、数据交换Web service接口、数据规范和交换与共享数据指标组成。根据业务系统的XML数据文件格式与规则,利用Web Service接口,连接平台间的交通科技业务数据库,从而实现平台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2009(3).
摘要:对车桥总成制动性能的在线检测评价指标及制动器在线试验台架的结构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设计车桥总成制动性能试验台。利用该试验台对被试件进行在线检测,且对采集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判断。该设计满足厂家对车桥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为将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2009(3).
摘要:为了减小分割的不确定性对检索结果的不良影响,提出通过检索图像与数据库中图像各区域之间的特征距离得到最佳匹配区域,即综合所有区域特征的距离方法来实现图像匹配。同时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在全局相似度量时对检索图像各个区域的重要系数进行调整,与全局颜色直方图等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用本文的检索方法检全率与检准率进一步提高,对于目标显著的图像其检索结果更是明显提高。
2009(3).
摘要:由醇、酚或胺与中间体芳酰氯经微波光波组合干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光敏性偶氮类分子钳,其结构经1HNMR,IR,MS确证。考察了载体、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催化剂对受体合成的影响。
2009(3).
摘要:就国内外有关茶树逆境生理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概述。主要介绍茶树对强光、干旱、低温和重金属等非生物逆境和病虫害生物逆境的生理适应机制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和讨论该领域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009(3).
摘要: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自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重点介绍安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适制性、开采期、成茶品质、抗逆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供茶叶生产参考利用。
2009(3).
摘要:记述贵州东部地区茶园寄生蜂12科45种及其分布地和寄主昆虫。
李冬花 , 姚丽娟 , 余有本 , 江昌俊 , 周天山 , 伍丽
2009(3).
摘要:紫阳1号是一常年不开花不结果的特异茶树种质。以紫阳1号新梢为材料,采用Creator SMART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经鉴定,文库的库容量为1.0×106,重组率为93%,插入片段在0.5~2.0kb之间。经随机测序,获得594个有效ESTs,聚类拼接后得到299条单基因簇,包括98个重叠群和201个单拷贝。与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27个为已知功能基因或具推测功能的基因;46个为未知功能基因;26个为新的表达基因。这些数据为今后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3).
摘要:研究哈茨木霉TH-1处理土壤对辣椒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含哈茨木霉TH-1的处理中,辣椒的长势明显优于未含哈茨木霉TH-1处理;相对不含哈茨木霉TH-1的处理来说,含哈茨木霉TH-1的处理中辣椒的鲜重及叶绿素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均在22.26%以上;辣椒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显著提高,提高幅度高达68.12%;含哈茨木霉TH-1的未灭菌土中辣椒的长势明显优于含哈茨木霉TH-1灭菌土壤中的辣椒的长势。同时,相对含哈茨木霉TH-1灭菌土,含哈茨木霉TH-1的未灭菌土中辣椒的鲜重、叶绿素的含量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8.42%、15.9%和26.28%。土壤中施加哈茨木霉TH-1后,放线菌、乳酸杆菌和光合细菌数量分别增加64.71%、77.27%和58.62%,酵母的数量降低了52.94%。
2009(3).
摘要:以红大和K326为供试烟草品种,以烟草赤星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Y-31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块接种、孢子喷雾接种、孢子液棉球接种、孢子悬滴接种和菌丝悬滴接种等5种方法接种烟草7叶期幼苗,结果表明,孢子液棉球接种和菌丝块接种在2个烟草品种上都能引致发病,而且重复性好,适用于烟草赤星病苗期接种;孢子喷雾接种和孢子悬滴接种成功率低,菌丝悬滴接种在红大上引致叶片枯萎,在K326上未引起发病,重复性差,均不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苗期接种。进一步研究孢子悬浮液浓度和湿度对孢子液棉球接种法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供试孢子悬浮液浓度范围内,接种所致病叶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悬浮液浓度低于104个.mL-1,接种所致病叶率低于35%;悬浮液浓度为105~107个.mL-1,接种所致病叶率为70%~92%;接种后保湿能显著提高接种所致病叶率。
2009(3).
摘要:研究小地老虎在16℃、19℃、22℃、25℃、28℃、31℃和34℃7个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小地老虎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历期缩短;至31℃时,卵、幼虫和蛹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随着温度的升高,小地老虎的雌性比例在不断的下降。在低温和高温下,小地老虎的成虫寿命会缩短,存活率和产卵量会下降,说明高温和低温对小地老虎的生长极为不利。25℃左右是小地老虎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小地老虎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4℃,有效积温为620.64日度。
2009(3).
摘要:为了明确大花金鸡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给进一步开展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依据,以生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混粉法进行了室内除草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花金鸡菊的不同器官粉末在10g.L-1的添加浓度下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生菜、反枝苋和苘麻3种双子叶植物所表现出的抑制效果要高于对小麦和稗草2种单子叶植物的抑制效果。各器官之间除了对小麦幼苗和反枝苋胚轴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差异外,对其余受体植物胚根和胚轴的抑制效果之间多数差异不大。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