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4).
摘要:对施肥处理和未施肥处理两种条件下的 1 2年生 I-69杨 (Populusdeltoides Bartr cv.“Lux”ex I-69/ 5 5 )的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壁腔比、微纤丝角及基本密度等材性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 ,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施肥处理可促进杨树生长 ;对年轮宽度、纤维宽度、腔径、壁厚、微纤丝角等有增大作用 ,但降低了纤维长度、长宽比等指标。经方差分析 ,施肥处理对 I-69杨木材解剖学特性的影响不显著。
2002(4):321-325.
摘要:研究几个小麦品种的麦田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同时比较了安农84C-1品种1995、1996年年度间麦田麦蚜天敌群落多样性差异,差异也不显著,初步表明小麦品种对麦田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2002(4):326-329.
摘要:水稻重组自交系(RIL)Lemont/Teqing是一套良好的永久性的分子作图群体。采用QTL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中160个RIL抗褐飞虱的抗性表型数据和178个RFLP分子标记的分子数据进行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中,共检测到了5个主效抗性QTL和4对上位性抗性QTL,前者分别分布在5、9、10、11四条染色体上,后者分布在1、2、3、5、8五条染色体上;在苗期抗性的独立测定中,则只检测到了3个主效QTL和3对上位性QTL,其中有一对上位性QTL在集团测定中并未出现。这些QTL的贡献率中群体总抗性变异的60%以上。
2002(4):330-332.
摘要:以苹果炭疽病菌、梨黑星病菌、番茄枯萎病菌为供试病菌,对7种中草药95%乙醇的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蛇床子、虎仗对苹果炭疽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0.8817g/L、0.4696g/L,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8046g/L、0.3877g/L。
2002(4):333-335.
摘要:利用甲醇、50%乙腈、丙酮等6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对蛇床子进行了 索氏抽提,发现蛇床子的甲醇、50%乙腈、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抽提物对3龄菜青虫的AFC50值分别为3.658、0.700、0.525、1.407、0.973、1.958g/L。借助于柱层析技术对蛇床子的乙醚粗提物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的4号馏份、5号馏份较其它馏份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4号馏份、5号馏份进行薄层层析,发现馏份4、馏份5有两种Rf值相近的物质。
2002(4):336-339.
摘要:研究无子嫁接西瓜抗病毒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以皖砧1号为砧木的无子嫁接西瓜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嫁接后的无子西瓜的各种生理生化作用都得以增强,整体生长状态好,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促进光合作用,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
2002(4):340-344.
摘要:通过1988-1995年对安徽枣树害虫的调查,查明现阶段枣树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的发生率、发生量和危害损失,提出枣树害虫综合防治对策。在171种枣树害虫(螨类3种)中,轻微发生的害虫149种,中等发生的12种,严重发生的10种。此外,尚有几种主要害虫的中等以上发生率均大于85%。
2002(4):345-349.
摘要:板栗溃疡病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这一病害的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Pseudovalsella modinia(Tul.)Kobayashi,在安徽属首次报道;温度过低、光照强烈、土壤粘重和含砂量高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作者根据发病规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
2002(4):350-354.
摘要:研究表明,棉田施用灭生性除草剂克芜踪后,节肢动物物种数减少10%;棉株节肢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消长不受影响;地面节肢动物,不论植食类还是肉食类,种群数量均显著降低,这种影响在施药后可持续两个月。施用选择性除草剂高效益草能,对棉株和地面节肢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消长均无显著影响。
2002(4):355-358.
摘要: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和相应的技术分析,研究了播期等5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的综合定量效应。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用量>播期>基本苗数>追氮时期>氮肥基追比。各因子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交互效应,其中密度与施氮量之间互效达0.05显著水平。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为条件进行平衡选优,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2002(4):359-362.
摘要:综述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在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水解等过程,并提出了除草剂施用以后应当引起重视的残留问题。
2002(4):363-365.
摘要:选用小麦糯性(Waxy)蛋白亚基缺失类型“江苏白火麦”、“内乡白火麦”、“Kanto 107”等为试材,配制组合。在后代群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结果表明,全糯质籽粒的分离比例在组合间存在差异。讨论了糯性蛋白亚基缺失类型糯小麦材料鉴定方法等问题。
2002(4):366-368.
摘要:分析小麦灌浆后期植株籽粒、茎秆、叶片、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植株自上而下,PPO活性和同工酶种类有下降的趋势,即剑叶>籽粒>穗颈>第2节>第3节>第4节>根,同工酶种类以籽粒中最为丰富,共有9条谱带。
2002(4):369-372.
摘要:研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小麦品质性状 (SDS沉降值、比沉降值 )的关系。结果表明 ,Glu-Al、Glu-Bl和 Glu-Dl位点控制的亚基等位变异与品质性状密切相关。在 Glu-Al位点控制的 3种亚基等位变异类型中 ,对品质的效应以 1 =2 * >N (缺失 ) ;在 Glu-Bl位点控制的 4种亚基等位变异类型中 ,对品质的效应以1 7+1 8=7+8>7+9=6+8;在 Glu-Dl位点控制的 2种亚基等位变异类型中 ,对品质的效应以 5 +1 0 >2 +1 2。具亚基 1或 2 * ,1 7+1 8或 7+8,5 +1 0组合类型的小麦品种可望有较好的烘烤品质。
2002(4):373-375.
摘要:研究钾细菌制剂用作早期追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缺钾土壤上施用钾细菌制剂能将土壤中的矿物钾转化为小麦可吸收利用的速效钾,促进小麦植株体内钾的积累,比对照增加29.8%,改善小麦植株性状和穗粒结构,最终增产23.33%,投入产出比为1:23.8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2(4):376-379.
摘要: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日粮中分别添加血浆蛋白粉和肠粘膜蛋白粉,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证实,血浆蛋白和肠粘膜蛋白能提高断奶仔猪的体重和日增重,增加采食量,降低腹泻率,改善饲养效应。
2002(4):380-382.
摘要:对安徽省正阳关鸡场200个粪样采用饱和白糖溶液漂浮法进行鸡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肉鸡球虫感染率为46.1%(83/180),而肉种鸡球虫感染率为70.0%(14/20)。所获虫种经鉴定为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用SAS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肉鸡球虫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相同日龄肉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球虫。
2002(4):383-386.
摘要:以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北疆)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种群即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u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秋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和国内紫花苜蓿种群相对秋眠性等级值水平为1-3级,其中野生种群表现为极秋眠性(1级),反映了中国苜蓿种质资源蕴藏着较强的抗寒性种质。针对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趋势,提出了加强秋眠性研究的建议。
2002(4):387-390.
摘要:为了获得丰富的核移植供核体细胞,通过活体采集波尔山羊及黄牛耳部皮肤,利用组织块和消化法开展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培养和培养细胞的冷藏、冷冻保存实验。建立了简易的波尔山羊和黄牛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程序。
2002(4):391-397.
摘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对肉用仔鸡锌营养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肉用仔鸡锌的吸收代谢、营养评定标识、不同锌源生物学利用率、锌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锌利用的因素等。
2002(4):398-402.
摘要:对施肥处理和未施肥处理两种条件下的12年生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 cv.“Lux”ex I-69/55)的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壁腔比、微纤丝角及基本密度等材性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促进杨树生长;对年轮宽度、纤维宽度、腔径、壁厚、微纤丝角等有增大作用,但降低了纤维长度、长宽比等指标。经方差分析,施肥处理对I-69杨木材解剖学特性的影响不显著。
2002(4):403-406.
摘要:采用以PCR技术为基础的tRNACAA^Leu基因内序列细胞核标记和内部改写空间2(ITS2)序列2种方法对7个安祖花属的红鹤芋(Anthurium andraeanum)和白鹤芋属的矮小苞叶芋(Spathiphyllum wallissii)的属间杂交种进行鉴定。使用tRNACAA^Leu基因内序列细胞标记共扩增出13个位点,供试杂种中均无父本特异性谱带出现,仅在1个杂种中出现新的谱带,表明该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ITS2序列法扩增出28个位点,杂种谱带表现3种类型:无父本特异性谱带出现;出现新谱带;既出现父本特异性谱带又出现新谱带。应用ITS2序列法有6个假定杂交种均被鉴定为真正的属间杂交种。试验结果表明,tRNACAA^Leu基因内序列细胞核标记和内部改写空间2(ITS2)序列2种方法可以用于属间杂种的鉴定。
2002(4):407-411.
摘要:综合考虑影响农药降解的内在客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借鉴Verhulst建立Logistic曲线模型的思想方法,由系统动力学原理,导出了一种描述农药残留动态新的数学模型--阻滞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实际背景直观、参数的生物学意义明确,且当降解速率常数r>1及r≤1时,该模型可以分别描述农药降解曲线有、无拐点的情况.因而,该模型推广了经典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对于定量描述农药的降解动态,评价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属性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2002(4):412-416.
摘要:对安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与成就、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了全面描述,并首次对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为推动安徽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2002(4):417-420.
摘要:针对现有节水灌溉系统的缺陷,研究了一种适用面广、基于多片机工作(MCU)机制下的节水灌溉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能与现有各种节水灌溉方式配套、进行全方位科学监控以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的特点,而且稳定可靠。
2002(4):421-425.
摘要:β-葡萄糖苷酶不仅具有纤维素的糖化作用,而且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本文详述了该酶在微生物体中的研究概况,特别是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