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
摘要:在应用EIJSA鉴定7株抗奶牛IgM、IgA、IgG_1、IgG_2和Ig一轻链的单克隆抗体(mAb)反应性中发现,这些mAB均是特异地与相应lg分子中的轻链或重链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用夹心法和抑制法均证明了这点。还发现,在奶牛IgA的a一链和IgM的μ一链上有相同的结合位点。与其他动物血清和经盐析Ig的反应结果表明,其中有一株抗Ig一L(轻链)的mAb能与狗和海狗Ig较好地结合,与马和骆驼的lg亲和力轻小,但不能与猫、豚鼠、大白鼠、猪和家兔的Ig结合。这表明,不同种的动物Ig存在着共同抗原决定簇。
1996(2):113-117.
摘要:葡萄球菌肠毒素B不仅不能诱导离体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g,而且还能抑制PWM和rHIL-2诱导的Ig分泌。这种抑制作用依赖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即经SEB处理并且经孵育的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才具有明显的活性,但它们对成熟的Ig分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细胞表型则表明S成先诱导CD8^+细胞亚群的增殖。由此提示,S 地诱导抑制细胞而调节Ig的分泌 。
1996(2):118-123.
摘要:首次应用DPH作为荧光探剂的荧光偏振技术,对健康和人工感染vMDV雏鸡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和微粘度(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vMDV雏鸡在30~60日龄时,红细胞膜LFU明显降低(P<0.05),η值显著升高(P<0.05);健康雏鸡饲料中加锗组红细胞膜LFU轻度增高,在感染vMDV组饲料中加喂Ge一l32后,红细胞膜LFU值趋于正常。初步认为vMDV病毒使雏鸡红细胞膜LFU明显下降,有机锗对稳定红细胞膜LFU及其功能正常具有重要作用,并首次获得正常鸡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微粘度的参考值。
1996(2):124-127.
摘要:在应用ELISA鉴定7株抗奶牛IgM、IgA、IgG1,IgG2和Ig-轻链的单克隆抗体反应性中发现这些mAb均是特异地与相应Ig分子中的轻链或重链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用夹心法和抑制法均证明了这点。
1996(2):128-132.
摘要:对MTT(噻唑蓝)测定离休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由不同有丝分裂原(PWM、SEB和ConA)诱导的PBMC增殖中,MTT的O.D值和表示3 ̄H一TdR摄取量的cpm值呈正相关(r=0.915~0.982,p<0.05,p<0.01)。在PBMC密度为2.5×10 ̄5/孔、孵育时间为4d~6d的条件下P/H比值最大,此外,细胞培养基中的血清种类及其浓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MTT的浓度及催化形成噻唑盐的时间在达4h后对P/N比值影响不大。所有这些表明,只要选择最佳条件,应用非同住素标记的MTT法可在科研和常规检验时测定畜禽PBMC增殖。
1996(2):133-136.
摘要:本试验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观察了宫复康-一种中药口服液对家兔子宫肌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宫复康均能使家兔子宫肌收缩和频率显著提高(P〈0.05)。
1996(2):137-140.
摘要:给猪喂以三种不同铜水平的日粮,在70d饲养试验的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对猪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随着日粮铜水平的提高,猪血清铁,锌含量,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极显著地下降,这表明日粮高铜影响铁,锌的吸收和利用。日粮高铜也能促进前期猪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对中期猪的促生长效率应下降。
1996(2):141-144.
摘要:选取84头荷斯坦乳牛,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牛采食常规日粮,试验组牛采食常规日粮和120g利乳多。206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牛平均日产乳量极显著地增加,饲料利用效率提高11.80%。饲用利乳多还可极显著地提高乳牛血钙离子浓度,但对血液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的影响。
1996(2):145-150.
摘要:本试验通过对给父母代蛋鸡饲喂在定剂量Ge-132,获取富锗种蛋并孵化出雏鸡,取180只富锗雏鸡和135只普通雏鸡随机分成4组和2组,采取饲料中添加Ge-132和MD疫苗接种处理。
1996(2):151-154.
摘要:本文报道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和研究成体乌直脏、骨骼肌、肾脏、1心肌、卵巢、脑、脾脏,眼和血清9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结果表明:除眼、脾组织中的LDH分别为7条和5条同工酶带;肝脏、骨骼肌为1条和2条酶带外,多数组织中LDH表现为4条酶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LDH同工酶在活力和组织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血清,卵巢,骨骼肌的LDH1,活力最强,而在其它组织中则LDH4的活力最强。
1996(2):155-159.
摘要:本文报道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研究分布于稻田的三种不同体色泥鳅在心肌,骨骼肌,肝脏,眼,血清七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的表达特征。电泳图谱表明,这些组织分布和活力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脑组织LDH2活性最强,其它组织如血清,眼,卵巢,肝脏,心肌等组织中LDH3活力最强,此外,在肝脏中存在由Ldh-C编码的C带。
1996(2):165-170.
摘要:杜洛克猪的起源发展和利用(综述)张伟力,殷宗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合肥230036)分类号S828.89杜洛克猪育成于美国东北部,计有23个家系502万头纯种猪,其中有232万头录入良种登记册。杜络克猪生产性能优异,饲养地区广泛,已发展成当今国...
1996(2):171-174.
摘要:自由基和生物抗氧化系统理论与外科学的关系(综述)祁克宗,王林安(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哈尔滨,150030)分类号S857.1;Q74自由基和生物抗氧化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探讨自由基的生物学意义,并用自由基理论对某些病理现象给予解...
1996(2):175-180.
摘要: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种源试验基地的48个杉木种源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杉木木材材性地理变异呈“W”型。通过材性评估,浙江龙泉、广西贺县、融水、湖南永顺、福建长汀、江西安福、河南新县、福建南平、江西武宁等地理种源为杉木建筑材优良种源;四川邻水、福建大田、湖南江华、浙江龙泉、四川全南、广东乐昌、江西乐安、贵州锦屏、湖北鹤峰等地理种源为速生、丰产、优质种源。
1996(2):181-185.
摘要:连续五年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纯茶园和间作茶园在小气候因子,林分结构,茶树生理特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间作茶园内茶叶品质较纯茶园内茶叶品质好,茶叶产量前者较后者高6.5%,此外,间作茶园内茶叶产量的高代与湿地松的遮荫度有关。
1996(2):186-190.
摘要:以安徽琅Ya山天然林内刺楸成年树木为材料,对其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木纤维次生壁S2层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17年左右达最小值,然而又增加。
1996(2):191-195.
摘要:通过实验测试,生产小度和生产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试剂1有促进红茶发酵过程中酯配件经还原体系的进行,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试剂2有抑制红茶发酵过程中醌酚氧化还原体系的进行,在绿花加工时应用可起保鲜,增加干茶制率和提高产值等作用,并能提高绿茶品质。
1996(2):196-197.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山五针松,针叶上的壳针孢属-新记录种,该菌能引致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大别山五针松叶枯病,是影响该树种成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2):198-205.
摘要:线性规划模型应用于经济决策问题时,对于最优解的灵敏度分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过去只停留在目标函数系数和约束常量对经济模型的摄动影响的分析上,而技术消耗系数的灵敏度分析则由于缺乏算法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而被搁浅。本文推导出一个如何利用已获得的最优解基对线性技术消耗系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的算法。
1996(2):206-212.
摘要:氨基酸生物配比是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应用频率,利用氨基酸生物配比可获得群体平均密码子差数的估计值,以分析群体的分化进程。两个群体分化的遗传距离D其中Ci=两群体第i种氨基酸应用频率之差;两群体的分化时间—D),其中a=每位置上氨基酸每年的替换概率。通过对27个物种(400个样本)氨基酸生物配比的分化距离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出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化是不同步的。水稻和小麦种子的遗传距离为0.0107,而其茎叶的遗传距离只有0.0012,相对分化时间种于是茎叶的0.79倍;猪的血液和毛发的分化时间是其肌肉和血液分化时间的3.5倍。功能性组织器官趋向于更早分化。
1996(2):213-217.
摘要:对铜陵市近年的进行了降水监测和化学分析,对该市酸雨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市降水多呈酸性,1984年至1992年pH小于5.6的频率为77.8%,其中1986年和1989年酸雨发生率大于50%,SO4^2-对形成酸雨作用最大,酸雨属硫酸盐型,主要由工业污染引起,较封闭的地形,偏酸性的土壤和阴湿的气候也是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
1996(2):218-223.
摘要:本试验对西洋参荫棚内温度日变化进行观测,同时对不同棚式和不同遮荫材料进行温度和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发生日灼病株的叶面温度至少比健株叶面温度高0.08℃,午后,参棚内温度急剧下降,晴天叶温高于气温和土温,阴天土温低地叶和气温。
1996(2):224-226.
摘要:本文探讨了猪毛盐酸酸解提取胱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盐酸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毛发酸解胱氨酸的得率有明显的影响。3个处理因素有明显的互作效应。通过对胱氨酸的得率和经济效益的比较,确定10mol·1^-1Hcl。加热至110℃,连续7h为最佳毛发酸解工艺。
1996(2):227-229.
摘要:灵芝的医疗及保健作用(综述)王杰,伍万荣,何云霞,解宜林(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合肥230036)分类号S567.31灵芝作为一种名贵中药用于临床己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有“益心气”、“安精魂”、“补肝益气”、...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