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
摘要:本文结合meso-四-(4-甲氧苯基)卟啉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对非水溶性卟啉显色体系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增敏机理和辅助络合剂的催化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用“氢键增溶模型”、“催化场模型”和“过渡络合物模型”对上述增溶、增敏和助络催化作用分别进行了解释。
1994(2):101-108.
摘要:1992年4至5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前一年遭受特大水灾的8个县市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按所调查各县市的树种在受淹1一2月、水淹1一2m和受淹部位达到树干部的存活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别归入极耐水湿、较耐水湿、微耐水湿和不耐水湿4个等级。本文最后对治淮绿化工程耐水湿树种的选择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1994(2):109-112.
摘要:铅笔柏夏季育苗,30℃以上高温是影响成苗的主要限制因子。而选择在平均气温18一24℃芽播、芽移、控水蹲苗、适当培土、短期遮荫则是夏季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1994(2):113-118.
摘要:研究了土壤干旱及干旱锻炼对日本三桠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三桠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的下降明显落后于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显著,两者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y=一11.4146+0.5202x2一0.0029x,Q=0.9926.对日本三桠进行灌溉的临界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8%、临界叶片相对含水量为41.0%。干旱锻炼显著地提高了日本三桠在水分胁迫环境中的光合能力,增强了抗旱性。
1994(2):123-130.
摘要:在豌豆蚜、大蜡螟、小菜蛾及油菜跳甲体壁上接种根虫瘟霉、新蚜虫疠霉及金龟子绿僵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根虫瘟霉在4种昆虫体壁上均不形成附着胞,新蚜虫疠霉仅在豌豆蚜上18小时后大量形成附着胞,而金龟子缘僵菌在4种昆虫体壁均形成附着胞。金龟子绿僵菌在1%和0.1%的酵母浸出物培养液(YEM)中只产生长芽管不形成附着胞;在0.01%YEM中36小时附着胞形成比例达29.7%。在加有油菜棘根跳甲鞘翅浸出物的YEM中,分生孢子萌发时间提前,附着胞形成比例增加。随着YEM培养液浓度的提高,附着胞形成的最佳pH上升。浓度为0.0125%、pH为6.8的YEM培养液中附着胞形成比例最高达51.8%,不同pH下附着胞的形态、大小及芽管的长度有区别。
1994(2):131-135.
摘要:调查表明,外侧链孢和顶孢霉侵染黑刺粉虱的幼虫和蛹,通常呈地方病状态。在连日雨湿(RH>90%)的天气条件下,茶丛叶面水湿,两种菌均易侵染该粉虱,常在高密度种群中造成流行病。粉虱蛹的罹病率和罹病数量与环境湿度和虫口密度密切相关,而在不同茶园生境中表现不一。阴坡茶园中蛹的罹病率高于阳坡(P<0.05),罹病个体数也较多;25年生壮龄茶园中蛹的罹病率和罹病数量皆大于3年生幼龄茶园(P<0.05);茶丛下层蛹的罹病个体数大于中层。
1994(2):136-142.
摘要:本文对插秧机连杆式分插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插孔适中为目标函数,推导出了连杆式分插机构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有关结构参数,经过计算机的多次计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1994(2):146-150.
摘要:本文简述几种植物的杀虫活性物存在部位、化学结构和对害虫的作用方式,概述其中的苦楝、川楝、印楝、黄杜鹃、苦皮藤和打破碗花花的当前研究现状,并提出植物杀虫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994(2):151-156.
摘要: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文组合设计,研究氨肥、磷肥、密度、追氮时期多因素对几个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容重、角质率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一定范围内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角质率调控作用较大,对容重、SDS沉淀值作用较小;施磷量与SDS沉淀值呈正相关,而与角质率呈负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追施氨肥时期对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影响;而密度对品质的调控效果不如其它因素明显。
1994(2):157-160.
摘要:藤板5号悬浮培养细胞经适当处理后,在固体分化培养基上形成大量的胚状体。观察到球形胚和胚柄结构,成熟胚状体为圆筒状,芽分生组织为叶原基包裹。胚状体的畸形发育和先熟萌发是导致胚状体苗转换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液体培养条件下通过逐步降低2,4-D浓度(一月内从1.0mg/1降至0.2m8/1)诱导了体细胞胚胎发生,且胚状体发生数量多,较为同步,细胞分裂也较为旺盛。
1994(2):161-166.
摘要:研究了鄂东南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扩散率和入渗性能,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扩散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表土层的土壤水分扩散率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在低含水量的情况下,表土层的土壤水分扩散率低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影响土壤水分扩散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容重。供试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均是表土层大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表土层以石英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n=17),这是由于混状土柱的土壤水分扩散率主要受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容重小,总孔隙度大,土壤水分扩散率大。
1994(2):167-171.
摘要:为解决安徽省麻类作物生产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生产不稳定、单产低、品质差的问题,本文对该省麻类作物的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红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沿淮河两岸,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1994(2):172-176.
摘要:对三个远缘杂交后代的选育结果表明,野桑蚕可用于培育细丝品种和龄期短品种等。由于野桑蚕茧丝表现较差,对家蚕亲本的茧丝质应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可回交家蚕亲本以改良远缘杂交后代的茧丝质。远缘杂交后代宜尽早根据形质性状的分离建立品系,实行蛾区育,但对茧丝性状(除纤度外)的选择宜延迟到F4代以后进行;另外利用性状间相关和选择隐性性状可克服远交后代分离复杂、分离时间长的缺点,以加快育种进程。
1994(2):177-181.
摘要:将1008只140日龄褐色罗曼蛋鸡随机分成7组,在夏季高温期间分别给予不同配方的日粮,观测血液生化指标和产蛋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产蛋率与饲料代谢能和粗蛋白呈正相关,与血钠和氯化物呈负相关,与尿素氨和血糖呈正相关,而与血镁和血钙分别呈弱负相关和弱正相关,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1994(2):182-185.
摘要:用WRD一87湿法可使菜籽粕中毒性物质丙烯基异硫氰酸酯由0.71%降到0.21%,脱除率为70.42%;将该脱毒粕喂猪、鸡,能节省其日粮中豆饼、鱼粉等用量,降低饲料成本9.56~12.69%(P<0.05),而对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WRD一87湿法脱毒菜籽粕在体重35~60kg阶段猪日粮中用量不宜超过20%,在肉仔鸡日粮中用量可为10%(前期)或15%(后期)。
1994(2):186-189.
摘要:通过对淮南麻黄鸡进行舍饲,探讨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屠体品质.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5周龄日增重最高,达22.86g;而相对生长速度高峰在1一2周龄,其次在5周龄;11周龄淮南麻黄鸡均重为769.25士116.91s(公鸡847.38士102.25g,母鸡691.13士68.93g,料肉比3.1:1;屠体品质公鸡优于母鸡;饲养淮南麻黄鸡所取得的利润率高于肉仔鸡。
1994(2):190-194.
摘要:对淮北6个县1454头育龄母黄牛进行现场调查和临床诊断,结果59头半年不孕,45头半年到1年不孕,39头1年以上(其中少数3年以上)不孕,总计382头,占26.2%。3岁以下和10岁以上母牛不孕率高于4一9岁母牛。不孕牛中患慢性子宫内膜炎占总病数70.1%,患卵巢疾病占21.5%。本文分析了子宫内膜炎、卵巢机能不全的发生与母牛年龄胎次间的关系。
1994(2):195-198.
摘要:根据花园湖饵料生物和鱼类组成等生态条件,通过补充鱼类群体数量、调整鱼类组成结构、加强禁渔期和禁渔区管理,使鱼类产量由1986年的459.lt提高到1989年的1181.9t。
1994(2):199-205.
摘要:本文综述了亚硝酸盐在肉中的效用、危害及其化学和微生物学机理;食品中亚硝胺的生成、含量及被人体摄入情况;食品中亚硝胺的来源及减少其含量的办法。
1994(2):206-209.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退色型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含量的方法。在pH=1.O士0.5时,二氧化氯与甲基橙-溴化钾溶液发生退色反应,其浓度与吸光度在0.04~0.50mg/L的检测范围内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r=0.9998),方法灵敏度为0.04mg/L。本法具有简单、快速、实用等特点。
1994(2):210-214.
摘要:
1994(2):215-220.
摘要:本文提出在解画法几何问题时,可对条件(包括空间原象)、投影、解三者及其关联,根据投影性质及平面作图条件,建立统一的图解结构。通过这种结构,揭示出它的几何特征,从而指导图解并判别解的存在性及可能性。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