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
摘要:本文研究了多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数据结构问题。按照传统方法(即通过方差协方差分析估计遗传方差及遗传协方差从而构成遗传协差阵及遗传相关阵)将会对多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中应用多元统计技术造成根本性的困难。作者们提出了用样本平均数作为基因型值的估计方法,这样直接算出的基因型协差阵及基因型相关阵,可以保证多元统计技术在多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中广泛应用。
1984(1).
摘要:七十年代以来,烟草病毒病已由烟区的一般性病害上升为毁灭性的重要病害。安徽著名的凤(阳)定(远)老烟区由于这种病害持续蔓延,有些年份烟草产量锐减。以凤阳县为例,1979年此病流行,全年烟叶总产量仅为历史上最高年份的九分之一。据分析,导致烟草病毒病在近期内猖獗为害的主导因素,与烟草病毒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有密切的关
1984(1).
摘要: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的中下游,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建国以来,我省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更快,取得了很大成绩。1983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达394.3亿斤,增长2倍,棉花总产379.6万担,增长10倍;农业总产值127.3亿元,增长2.1倍。但由于对自然
1984(1).
摘要:本文对小麦的7个亲本品种,21个杂交组合F_1的8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广、狭义遗传力进行了分析。并按穗数×穗粒数×粒重、草重×克草粒数×粒重和全重×经济系数等三种产量结构式讨论了各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关系。把亲本划分为生殖型和营养型,则F_1产量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多属异型杂交,F_1产量特殊配合力低的组合一般属同型杂交。8个性状狭义遗传力依次为:千粒重92.52%、克草粒数84.81%、经济系数60.68%、穗粒数58.87%、株草重23.28%、株穗数21.54%、株粒重19.58%、株全重18.55%。遗传力居前四位的性状其广、狭义遗传力顺序一致。本文关于克草粒数和经济系数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对高产育种具较大的参考价值。
1984(1).
摘要:1981—1982年与1982—83年间研究了小麦生育后期地上部绿色器官有关光合性能及干物质积累的某些特性。二年结果明确了合肥地区中上等麦田生态条件下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叶、茎、穗的同化表面积与叶绿素含量的动态以及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运转的一般规律。获得资料为提高本地区小麦栽培技术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1984(1).
摘要:本文研究了水稻的合理施氮量及氮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经济利用效果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施氮量从10斤增至40斤时,氮肥生产效率降低66%,每斤肥料所生产的稻谷仅为10斤氮时的1/3左右,每亩赢利降低30%,故以亩施氮素20斤左右较为适宜。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穗部或稻谷含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素也促进了水稻对磷、钾的吸收,随着施氮量增加,磷、钾吸收量也趋向增加,但单位氮素对磷、钾吸收的促进作用下降,因此,植株体内磷、钾含量的比例也随之降低,有可能导致营养失调。
1984(1).
摘要:杂交籼稻的育成和推广是我国70年代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我省从1975年试种后种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到1979年已达182万亩,遍及全省各地,一般每市增产100多斤,并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积累了大面积高产经验。同时安徽农学院和安徽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研究
1984(1).
摘要:霍山石斛驰名国内外,系安徽省的名贵药材,据《增补本草备要》记载:“斛出霍山,养胃消热,生津止渴,清虚热,功胜全面。”近代医学家张寿颐称:“霍山石斛,干之而不稿,口嚼之且无渣滓,味浓而富脂膏,养胃益液,却无清凉碍脾之虑,确为无上妙品。”由于它具有上述功能,用它代茶,生津润喉,嗓音不衰,受到演员们的欢迎。我国
1984(1).
摘要: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处东经114°50′—118°15′,北纬32°25′—34°38′,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5℃,无霜期200—220天,全年蒸发量1700—20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700—950毫米,虽然水热资源丰富,但易旱易涝,据1949—1979年统计,平均每年受涝610万亩,受旱330万亩,春末夏初又有三分之二年份出现偏南干热风,其中一半年
1984(1).
摘要:菜白蝶(Pieris rapae Linnaeus)幼虫—菜青虫是我省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等。一般年份每株有虫5—10头,重发年高达50头左右,致使甘蓝减收30%以上。为了控制菜青虫为害滥用农药,不仅降低甘蓝生产的经济收益,而且污染了蔬菜和环
1984(1).
摘要:用材林年伐量的确定是林业企业制定长期生产规划的决策性问题之一。本文以黟县林场杉木林为例,从调查森林生长量、研究森林成熟龄、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入手,论述合理年伐量的确定过程。一、生长量调查
1984(1).
摘要:为了能在育种的早期时候,就抓住对群体产量贡献最大的关键性状,提高在特定地区和育种目标下的选择效率,我们研究了小麦单株栽培条件下的个体性状与生产群体栽培条件下的单产之间关系。并运用多元分析方法,从遗传上找出其发育的内在联系,从环境上探讨其发育的条件。最后还分析了单产与单位面积穗数的关系。
1984(1).
摘要:关于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研究,国内外虽已有若干报道,但由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地域性,抗病性的表现又实质上是水稻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抗病品种对不同菌系的抗性反应是不同的。为了充分了解所鉴定的抗源和主要抗病品种对本省致病力较强的白叶枯病菌抗性主效基因遗传方式和病斑扩展长度的数最遗传参数,以增强抗病育种的预见性,特进行本项研究。
1984(1).
摘要:激光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国内外都在深入发展。作者曾采用铵玻璃激光,对黑缟等不同幼虫斑纹蚕进行照射,研究了激光对家蚕的诱变效应。但关于波长更长的激光对家蚕的诱变效应还未做过研究,国内迄今也未见有人报导。为此,作者采用了波长为10.6μ的CO_2脉冲式激光器,于1983年春季开展了二氧化碳激光对家蚕诱变效应的试验。现将经过春、秋两季饲养观察获得的结果报告如下。
1984(1).
摘要:油桐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分布范围很广,安徽省为其重要产地之一。由于油桐系亚热带树种,安徽处于其自然分布北缘,易受低温霜冻为害,故产量年际变化很大,邻近两年中,产最可相差七倍。虽然影响油桐产量变化的因素复杂,但气候因子对油桐产量的年际波动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探讨气候因子与油桐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对进一步提
1984(1).
摘要:B_9是近年来在果树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抑制剂,它对抑制果树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果实品质,延长贮藏期均有良好效果,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但是我省对B_9在果树应用方面的报导不多。本文就合肥地区桃生产情况,连续二年喷布B_9,以实地评价B_9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984(1).
摘要:褐稻虱Nilaparuata lugens(Stal)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十几年来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是其暴发的气候型相,并认为盛夏高温对褐稻虱的发生有抑制作用,但高温对褐稻虱发育繁殖的影响实质,以及各虫态的耐热性所见报道不多。本试验用不同高温和时间处理褐稻虱各虫态,然后观察其对褐稻
1984(1).
摘要:夜蛾科Noctuidae是鳞翅目中一个大科,全世界已知约二万余种,我国记载达1,200种左右。该科除极少数种类为捕食性外,均为害虫,仅在《世界棉虫名录》中(Hargreaves,1948),夜蛾即有40属109种,约占棉虫总数的10%。安徽夜蛾种类,迄无系统报道,据近十余年来,我们和有关单位在全省各地初步调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邮编:230036 传真:
电话:0551-65786705;65786369 E-mail:ahnydxxb@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 2023 版权所有